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运胜 《农技服务》1997,(7):11-11,20
<正> 在我县稻田耕作制度中,油—稻—稻、肥—稻—稻面积各占约50%。为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增加稻田有机质含量,促进作物季季高产,近年来,我县在油—稻—稻耕作制上推广油菜撩枝,早稻撩穗收割,在肥一稻—稻耕作制上推广早稻、晚  相似文献   

2.
播种量对机插双季稻分蘖及成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机插双季稻育秧合理播种量,选择用双季早、晚稻共4个品种,各5个播种量处理,探讨育秧播种量对机插稻分蘖和成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素质和栽后分蘖、成穗均受到育秧播种量影响。秧苗干质量和假茎宽因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小。漏穴率随播种量增加而下降。增加播种量推迟秧苗主茎出叶1~2 d,推迟生育进程1~3 d。增加播种量,主茎第4~5叶以上叶和低位次叶的分蘖数减少,缺蘖位增加;常规稻品种的分蘖缺位多于杂交稻品种。低位叶一次分蘖成穗率随育秧播种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机插稻播种量对低位叶分蘖成穗率的影响大于高位叶,对早稻的影响大于晚稻,杂交稻品种高于常规稻品种。株两优819和盛泰优722以盘播种量75 g处理产量最高,中嘉早17和镇稻11以盘播种量105 g处理产量最高。综观不同播种量对双季机插稻秧苗素质、移栽质量、栽后分蘖成穗和产量形成等影响,育秧播种量杂交稻品种以盘播种量75 g左右、常规稻以盘播种量105 g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在我省沿淮及淮北地区作单季中稻栽培,经近年试种、示范和推广,增产效果显著.在较好的大田生产条件下,亩产一般可达千斤左右,比同样栽培条件下多本栽插的中籼南京十一号、珍珠矮等常规中稻品种增产2—3成. 杂交水稻具有强大的分蘖能力,这是杂种优势的一个重要表现.据大田调查,在亩栽1.5—2.0万穴,单本栽插条件下,亩产千斤左右的杂交中稻,单株分蘖一般可达15~18个,分蘖成穗率通常为60~70%,每亩有效穗18—22万,分蘖穗占全田总穗数的比重在80%以上,主要依靠分蘖成穗.因此,研究和掌握大田生产条件下杂交中稻的分蘖特点及其合理利用问题,对制定育秧方案、安排栽插密度和运用肥促水控等栽培措施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发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综述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的沿革和变更,为发展双季稻生产提供参考。根据区域内双季稻品种由单季稻改双季稻,由高秆稻改矮秆稻,由常规稻改杂交稻,由普通稻改超级稻的4次变革,总结和分析栽培技术的发展。随着品种的变更,双季稻栽培技术经历了多穗型栽培、穗粒兼顾型栽培和重穗型栽培3个发展阶段。重点介绍了早稻少耕分厢撒播技术、杂交晚稻“双两大”栽培技术、双季稻起垄栽培技术、早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双季稻“旺壮重”栽培技术、双季稻抛秧栽培技术、双季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的原理、要点及适应范围。指出双季稻生产将向化肥化、轻型化和机械化发展变化,并提出了发展双季稻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选择适应早稻机插的品种,提高早稻机插产量。以杂交稻株两优189、两优早17、株两优4024和常规稻中早39、湘早籼32号、湘早籼42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早稻品种采用机插方式栽培,对秧苗素质、分蘖能力、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早稻品种机插在成秧率、分蘖率、抗逆性和产量方面明显强于常规稻品种,特别是株两优4024综合性能好,其次是中早39,可作早稻机插品种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通过杂交晚稻协优9516抛秧栽培不同节位分蘖成穗情况,干物质积累过程,穗部性状构成的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协优9516秧秧栽培主要靠分蘖成穗而获得增产,与移栽相比,抛秧栽培具有3 ̄5节位分蘖多、总的分蘖成穗率低的特点,其生育期干物质日增量高于移栽稻。  相似文献   

7.
<正> 杂交水稻具有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三大优势。全国自1975年开始推广以来,推广之处,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面积逐年扩大。杂交水稻在予南稻区作一季中稻栽培,虽然各地产量悬殊很大,但三年来实践证明:比常规稻增产200斤左右,增产幅度为2—3成,(信阳地区农科所,三年来相同田块与常规当家种南京11号对比,1977年增产41%,1978年增产34—37%,1979年增产27—34%)。但就大面积生产情况来看,只有风调雨顺的1977年获得了大丰收,  相似文献   

8.
一、品种选用。杂交稻、常规稻均可作为抛秧稻。考虑到抛秧稻抛植时根部入土浅,根系分布也较浅,低节位分蘖多,易倒伏等因素,不仅要选择分蘖势强、抗性好、茎秆硬、生育期适宜的品种,还要从播期、茬口(早稻成熟期)、安全齐穗期和抛秧期统筹考虑,做到因地制宜,早、中、迟熟品种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15,(6)
<正>杂交早稻的推广,在粮食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杂交早稻高产经验分析,要实现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500千克以上,必须建立一个高光效、高积累的群体,使穗、粒、重三者协调发展,形成最佳的穗粒结构。为此,在科学施肥上,必须注重以下几点。1.秧田施钾壮秧增产杂交水稻因为根系发达,新根细胞含核糖核酸比常规早稻多,因此需钾量比常规稻高出30%。根  相似文献   

10.
直播早稻是一种省工省种、高产高效的栽培方法,具有分蘖早、分蘖多、分蘖节位低、株型较好、群体协调、根系生长浅和成穗率高等特点,因而受到广大稻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对8个杂交晚粳稻与7个常规晚粳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粳稻组合的分蘖率、株高和每穗总粒数比常规粳稻品种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表现单株分蘖强,植株高大,穗大粒多,产量优势明显,但有效穗数、成穗率和结实率为负优势,表现穗数偏少,成穗率和结实率偏低。提出今后嘉兴稻区杂交粳稻更高产新组合选育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林帮辉  雷枝彬 《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11-111,114
杂交晚粳甬优6号具有超高产的潜力,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易感稻曲病和矮缩病,米质好,茎秆粗壮,株型高大,分蘖力差,穗大粒多。在栽培上必须做到增蘖控秆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才能使甬优6号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双优双抛晚稻及其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优双抛晚稻选用特早熟晚炳丙93-390或杂交早稻K优402翻秋抛栽,不仅具有生育期较短,适宜于短龄抛秧,而且还有抛栽后起发快,分蘖旺盛,齐穗期绍吉面积大,生物产量高,有效穗数多,产量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一、品种选用。杂交稻、常规稻均可作为抛秧稻。考虑到抛秧稻抛植时根部入土浅,根系分布也较浅,低节位分蘖多,易倒伏等因素,不仅要选择分蘖势强、抗性好、茎秆硬、生育期适宜的品种,还要从播期、茬口(早稻  相似文献   

15.
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直播栽培(简称直播稻)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业,在本田里直接播上谷种,栽培水稻的技术。与移栽稻相比,具有省工、省力、省本、省秧田,高产高效等优点。其栽培技术规程如下:1选择矮秆、高产品种一要选择生育期适中的早、中熟品种;二要选择矮秆,耐肥、抗倒,发根力强的大穗型高产优质品种。在浙江地区直播早稻常用品种有嘉育293、浙733和嘉育948等,浙南地区还可选用汕优48-2、红优温4号等杂交早稻组合;单晚直播一般选用秀水110、嘉花1号、甬粳18和杂交粳稻等品种(组合);连晚直播还可选择全生育期100天左右的速生晚粳型品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超级早稻新品种两优6号、两优287与常规稻品种的对比展示,试验结果表明:两个超级早稻品种的生育期基本相同,植株生长健壮,上部3片功能叶面积较大,穗大粒多,稻谷产量高,单产达540 kg/亩,比常规稻鄂早18增产13%以上,适合在早稻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根系代谢活性与早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杂交水稻一般都具有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穗大粒多等优势,因此产量比常规稻高。但杂交水稻空秕率偏高,达30~40%,较常规稻约高10%。关于杂交稻空秕粒的成因,根据国内研究结果,大体可归为五个方面: 1.杂交稻亲本的作用,特别是恢复系的恢复能力。2.环境条件,如气温,光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南粳35在淮北地区作麦茬稻栽培,亩产1200斤约需穗数22万,每穗粒数14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4—25克,齐穗期最大叶面积系数为7.45。每亩施纯氮30—35斤,并配合相应的磷、钾肥。在肥料分配上,基、面肥占40—45%,分蘖肥占50%。穗肥(保花肥)约占7%左右。  相似文献   

19.
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为了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的增产潜力,对红壤稻田的轮作制度布置了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促使分蘖速度加快,增加水稻有效穗和粒数,早稻有效穗比稻-稻-冬闲(对照)增加83.1万/hm2,每穗粒数比稻-稻-冬闲增加29,晚稻有效穗比稻-稻-冬闲增加48.0万/hm2,每穗粒数比稻-稻-冬闲增加18。(2)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使水稻生育期延迟2~7d成熟,结实率比稻-稻-冬闲降低3.1%~5.1%;(3)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尤其是生物产量,水稻稻谷总产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54081.1kg/hm2,增幅26.4%;水稻稻谷平均产量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1088.0kg/hm2。水稻稻草总产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44109.1kg/hm2,增幅27.1%;水稻籽粒平均产量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882.2kg/hm2。  相似文献   

20.
"滇杂32"单产超14.9t/hm2分蘖成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原优质杂交粳稻滇杂32进行高产栽培研究,实收产量14.902t/hm 2。攻关田分蘖成穗的分析结果表明:滇杂32高产需要较多的有效穗(469.7万穗h/m 2)和较高成穗率(83.30%);分蘖成穗的经济产量是构成产量的主体,占88.86%,又以一、二次分蘖成穗所占比例较大,分别占33.32%和42.96%;单株经济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0.955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0.3406)、穗实粒数(0.3512)呈显著正相关。提出了滇杂32高产栽培的重点是促进低节位分蘖发生和成穗;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从而获取最大群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