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甘蔗幼苗失绿的土壤营养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影响甘蔗幼苗失绿的土壤因素,为克服失绿现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西南宁、崇左、来宾等地甘蔗发生幼苗失绿问题的土壤营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土壤pH值、铁、铝、锰和有机质含量等与甘蔗失绿现象的关系。【结果】甘蔗幼苗失绿病发土壤多属强酸性土壤,活性铝、交换性锰水平较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全量和有效水平总体上属于中高等水平;土壤有效铁含量不高,而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甘蔗幼苗失绿可能与强酸性土壤中过多的活性铝、锰及高效整合铁有关。  相似文献   

2.
甘蔗幼苗失绿的土壤营养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影响甘蔗幼苗失绿的土壤因素,为克服失绿现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西南宁、崇左、来宾等地甘蔗发生幼苗失绿问题的土壤营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土壤pH值、铁、铝、锰和有机质含量等与甘蔗失绿现象的关系。【结果】甘蔗幼苗失绿病发土壤多属强酸性土壤,活性铝、交换性锰水平较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全量和有效水平总体上属于中高等水平;土壤有效铁含量不高,而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甘蔗幼苗失绿可能与强酸性土壤中过多的活性铝、锰及高效整合铁有关。  相似文献   

3.
喷施微肥对宿根甘蔗黄白苗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和植株叶片的营养学角度对宿根甘蔗的黄白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效硼缺乏。在连续3次喷施浓度为0.2%的硫酸锌、硫酸锰、硫酸铁、硼砂、硫酸镁、硼砂 硫酸铁 硫酸锌的营养液后,以喷施硫酸铁的植株转绿快且植株转绿率最高,喷施硼砂的植株转绿率高且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片的硼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同一个果园的猕猴桃品种"米良一号"为试材,分析猕猴桃树势、叶片营养状况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在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3级(高)以上的情况下,叶片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也偏高。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锰和有效铁在2级(高)以上时,叶片全锌、全铜、全锰和全铁在适宜范围内;当土壤有效硼含量为4级(低)时,叶全硼含量亦偏低。但在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并不缺乏的情况下,猕猴桃叶片的全钙、全镁却处于极低的水平。猕猴桃新梢直径、主干周长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交换性钙、交换性镁以及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锰等均无显著相关性。新梢直径与主干周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的电导率、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等呈显著正相关。而主干周长与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效铁的相关性也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金柑果园发生叶片黄化植株的叶片及土壤矿质营养状况,为合理施肥、均衡树体养分及保障金柑丰产稳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广西阳朔金柑产区5个果园金柑叶片黄化和正常植株的叶片及相应土壤的10种矿质营养含量,并进行矿质营养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叶片黄化金柑植株叶片中的氮、磷、镁和铁含量低于适宜范围,且分别显著低于叶片正常植株16.60%、33.33%、40.72%和54.64%(P<0.05,下同);叶片黄化植株土壤中的镁含量低于适宜范围,且显著低于叶片正常植株土壤52.6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金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叶片氮、磷和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中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金柑叶片黄化是由叶片缺乏氮、磷、镁和铁及土壤中缺镁所引起,属于综合缺素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水稻植株叶片全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明确其在不同年代的变化趋势。【方法】以吉林省1958-2005年育成的3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植株叶片全氮含量,用LI-6400型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研究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吉林省不同年份育成水稻品种叶片全氮含量与其光合特性的协同进化规律。【结果】随着水稻品种育成年代的推进,叶片全氮含量、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净光合速率均呈增加趋势,而氮素光合利用效率则呈降低趋势;在抽穗期和抽穗后10d,叶片全氮含量与育成年代分别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在抽穗期30d,叶绿素含量与育成年代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抽穗期和抽穗后10d,比叶重与育成年代分别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在抽穗后10d,净光合速率与育成年代呈显著正相关;而在抽穗期和抽穗后10d,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与育成年代呈极显著负相关;抽穗期水稻叶片全氮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植株叶片氮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叶片氮含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净光合速率的增长,因此在品种改良过程中应注重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白木香( Aquilaria sinensis )人工结香初期营养代谢变化规律,明确结香期白木香合理的施肥技术。以4年生白木香为研究对象,以未结香白木香植株为对照,进行人工打洞结香处理,分析结香初期白木香植株叶片、结香部位树皮以及木质部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同时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 白木香结香初期叶片中大量元素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铁、锌养分含量呈现减少趋势,钙、镁、铜、锰元素含量上升,但只有锌、锰元素的变化达到差异显著水平;结香部位树皮氮、磷、钙、铁、锌、锰元素含量呈增加趋势,钾、镁、铜元素呈下降趋势,其中铜、铁、锌、锰元素含量变化显著;结香部位木质部氮、磷、钾、钙、镁、铜、铁、锌、锰全部呈现上升趋势,且钙、镁、铜、锰含量变化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说明结香初期植株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与土壤养分相关性不显著。2. 与未结香白木香相比,结香后植株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结香部位木质部营养元素含量比值中,氮、磷、钾、镁、铜、铁、锌元素比值显著下降,而钙、锰比值变化不显著,表明营养元素向结香部位迁移趋势明显。3. 白木香结香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但没有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桂西北环境移民示范区柑桔园土壤中量微量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桂西北环境移民示范区柑桔园126个表层土样的有机质、pH、土壤全锌、锰、铜、铁、钙、镁及土壤有效态锌、铜、铁、代换态钙、镁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探明了示范区柑桔园土壤中量、微量元素含量状况,结果表明该柑桔园全量铜、锌和锰含量低,全钙、镁缺乏严重,但全铁含量高;中量元素代换性Ca、Mg也严重缺乏,有效铜含量极缺,有效锌含量缺乏,而有效Fe含量高量或过量。柑桔园土壤pH值范围为3.75~4.65,有效铁含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代换性镁、代换态钙、有效铜、有效锌含量与pH值没有相关性。同时,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有效锌、有效铜、镁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对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外源BR诱导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的抗盐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明确外源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对黄瓜(CucumissativusL.)幼苗抗盐性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根际注射结合叶面喷施外源BR(0、0.005、0.01、0.05、0.1、0.2mg·L-1)的方法,比较分析了盐胁迫下幼苗植株盐害指数、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外源BR能够明显改善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降低盐害指数,最高幅度达40.2个百分点(P﹤0.01),极显著地提高叶片细胞游离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P﹤0.01),进而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结论】外源BR可以有效诱导黄瓜幼苗的抗盐性,并且最佳浓度范围是0.01~0.05mg·L-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锰胁迫对酸性土壤氮素转化、酶活性及甘蔗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酸性土壤上甘蔗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室内开展模拟酸性土壤锰胁迫培养试验,在玻璃温室中进行甘蔗盆栽试验,测定、分析锰胁迫下土壤氮素组分含量、pH和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与甘蔗氮素吸收累积的关系。【结果】锰胁迫可使土壤铵态氮含量和净氨化速率显著提高(P0.05,下同),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净硝化速率显著降低,并显著提高土壤净矿化速率;同时,锰胁迫显著降低土壤脲酶活性和显著提高土壤转化酶活性,但对土壤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和pH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土壤蛋白酶活性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净硝化速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在锰胁迫下,甘蔗的株高、生物量、植株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均显著降低。【结论】锰胁迫能抑制酸性土壤的硝化作用,减少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同时使土壤脲酶活性降低,土壤转化酶活性升高,从而减少酸性土壤中甘蔗可利用氮素含量,使甘蔗对氮的吸收利用减少。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引起新疆乌什县核桃树叶片黄化的主要因素,连续3年(2014—2016)对区域内5个核桃生产园中叶片黄化的植株叶片及土壤中N、P、K、Ca、Mg、Fe、Mn、Cu、Zn 8种矿质营养进行测定,并对核桃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叶片及土壤矿质营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植株叶片N、Fe、Mn含量显著高于黄化植株(P0.01),其中正常植株和黄化植株叶片N含量均低于核桃叶片养分需求的下限值(2.1%);正常植株土壤中有效N、K、Fe含量显著高于黄化植株(P0.01),黄化植株土壤Fe含量低于植物生长所需土壤适宜范围的下限值(10%);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叶片中N、K、Fe、Mn含量和土壤中Fe、Zn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上述综合对比分析,初步认为引发乌什县核桃叶片黄化的主要因素是N、Fe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温室黄瓜植株叶片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状况,并探讨了植株叶片养分吸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温室大棚中的黄瓜植株叶片中氯的含量明显低于临界值,磷的含量偏高,而钾的含量适宜,铁、锰、铜、锌含量丰富;土壤养分氮、磷、钾严重不平衡:叶片磷含量与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钾含量与缓效钾、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所以叶片中磷、钾可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1年生杉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评价不同供镁水平对杉木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沙培盆栽试验,分析0 mmol/L(M_0)、0.2 mmol/L(M_1)、0.4 mmol/L(M_2)、0.8 mmol/L(M_3)4个不同供镁水平处理下1年生杉木无性系叶片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随处理时间延长,正常供镁(M_0)杉木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叶绿素a(Cha)、叶绿素b(Chb)、叶绿素总量(Chl)不断提高。0.4 mmol/L的镁处理(M_2)中MDA含量,SOD、POD活性,Cha、Chb、Chl含量的变化趋势与M_0处理相似,且各含量均与M_0处理存在显著差异。各生理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MOD含量与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SOD、POD活性无显著相关性,Cha、Chb、Chl含量与SOD、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hb含量与CAT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M_0处理使杉木幼苗叶片细胞膜系统损伤,过氧化物促使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叶绿素合成减缓,影响光合作用速率。M_2处理可降低损伤细胞膜的有害物质含量,提高细胞膜系统结构稳定性和叶绿素含量,利于光合速率提升,促进杉木幼苗生长。研究结果从杉木营养学的角度为杉木壮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三亚芒果主产区土壤养分丰缺及与树体矿质养分相关性,以期掌握芒果园土壤肥力现状,为科学、合理制定三亚芒果主产区的施肥策略奠基础。【方法】通过对三亚芒果主产区育才镇、立才农场、崖城、农综及永介等主产区芒果园0~20、20~40 cm土层采集的103个土壤样品和相应采样果树叶片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芒果园土壤pH均值为5.66,果园土壤呈酸性;果园有机质含量(10.16~21.60 g·kg~(-1))偏低,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各地果园有机质含量基本为三级及以下水平;果园土壤全氮含量(0.37~1.29 g·kg~(-1))较低,基本在三级及以下水平;土壤速效钾(平均值为210.75 mg·kg~(-1))、速效磷(平均值为39.69 mg·kg~(-1))含量较高,大部分土壤在三级及以上水平范围;芒果园土壤交换性钙含量(381.42~1897.92 mg·kg~(-1))较丰富,交换性镁含量(24.87~234.54 mg·kg~(-1))较低,钙、镁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硫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芒果园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微量元素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果园土壤养分含量与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强,叶片镁、叶片硫分别与土壤全氮、土壤速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为1.000;叶片镁、叶片硫含量与土壤有效锰、有效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为-1.000;叶片锰含量与土壤pH、土壤碱解氮、土壤有效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1.000),叶片锰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钾、有效硫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1.000)。【结论】三亚芒果园土壤有机质、土壤氮(全氮、碱解氮)含量均较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较丰富,交换性镁含量较低;芒果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根据本调查研究,建议果园生产中以基肥为主,增施有机肥,适当增加氮肥,多施镁肥。在施肥时应根据各地区养分丰缺度平衡施肥,适当补充少量微量元素,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减少养分流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紫叶稠李叶片不同叶序花青苷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紫叶稠李(Prunus virginiana‘Schubert’)为试材,对其不同叶位叶片进行花青苷、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及10种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花青苷与总叶绿素的比值约为1∶2.84时叶片开始转为淡紫色,当花青苷与总叶绿素含量的比值大于1∶1.14时,紫叶稠李叶片转变为紫红色。可溶性糖与花青苷表现正相关关系。紫叶稠李叶片中钙、锰,特别是锰的含量较高。10种矿质元素中,对花青苷的含量影响较大的是磷、钾、钙、铁、锰、铜,其中磷与花青苷呈显著的负相关,钾、钙、铁、锰、铜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各种矿质元素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的相关关系表现比较一致。对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影响比较大的矿质元素是氮、镁,其中氮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呈显著正相关,镁与两者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莆田代表性枇杷园土壤的农化性状及相对应的枇杷叶样的矿质营养状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酸度偏低,58.17%的果园土壤pH〈5.0,且pH对枇杷树体的矿质营养影响最大,土壤pH与叶片的P、K、Zn和M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与Mg、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有效钾、代换性钙和代换性镁含量属中上水平,全氮、有效铜和有效钼含量属中下水平,碱解氮和有效硼普遍较缺乏,而有效磷、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则较丰富。枇杷树体N、Fe、B和Mo营养水平普遍比较适宜,P、Cu营养水平中等偏丰富,Zn、Mn营养较丰富,但K、Ca、Mg绝大多数样品表现为缺乏。除土壤全氮、代换性镁与叶片的N、Mg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外,其它的土壤农化指标与叶片的矿质营养含量相关均不显著,说明难于利用土壤分析结果来判定枇杷矿质营养状况,通过土壤施肥亦不易立即提高树体营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为例,研究土地整治中新增耕地的土壤养分特征,为判别新增耕地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白水、蒲城和富平3县新增耕地为研究对象,每20 ha新增耕地作为一个采样单元,采集0~30 cm耕层土壤,共采集土样30个,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土样质地等指标,分析土壤养分状况。【结果】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新增耕地土壤质地均为粉壤土,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6.69 g/kg、0.67 g/kg、15.79 mg/kg和173.28 mg/kg;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白水县>富平县>蒲城县;全氮含量表现为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有效磷含量表现为白水县>蒲城县>富平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有效磷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除全氮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与砂粒含量呈正相关,与黏粒和粉粒含量呈负相关。参照黄土高原养分分级指标对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新增耕地的土壤养分进行分级评价,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全氮含量较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结论】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采样县新增耕地土壤养分存在地区差异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揭示湖北省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土壤4种主要微量元素铁、锰、锌、铜与土壤有机碳和pH的关系,研究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和pH对土壤这4种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以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土壤为研究对象,每平方公里网格状对土壤进行采样,共采样2127份土样,实验分析了每份土壤的4种全量微量元素铁、锰、锌、铜,以及有机碳量和pH,数据分析四种土壤微量元素分别和土壤有机碳、pH的关系。【结果】土壤全量微量元素Fe、Mn、Cu的含量和有机碳显著(P0.01)相关,且线性回归均呈负相关。土壤全量微量元素Fe、Mn、Zn、Cu的含量均和pH显著(P0.01)相关,且线性回归均呈正相关。【结论】恩施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导致土壤全量铁、锰、铜含量有所降低,但对锌元素无显著影响;土壤酸碱度在分析结果范围内越大,导致土壤全量微量元素铁、锰、锌、铜增加。  相似文献   

19.
典型黄河故道区耕地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是开展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以代表典型黄河故道区的滨海县界牌镇部分村组为研究区,采集163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等12个指标的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效锰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土壤电导率、有效磷含量、有效硫含量、有效铜含量、有效锌含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土壤有效铁含量处于较丰富水平,土壤水溶性有效态硼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空间上,除土壤pH值变异较小和有效硫含量变异大外,其他指标均为中等变异;大部分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电导率、pH值、全氮含量、有效硫含量、有效铜含量、有效锌含量、有效铁含量、有效锰含量、水溶态硼含量)的较高等级主要分布在条河村,较低等级主要分布在三坝村,这可能与古黄河流向导致的土壤质地差异有关,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分布和大部分指标相反;土壤有效磷的分布较为分散。调查显示,该区钾肥施用量极少,长期偏施氮肥和施用少量磷肥。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硼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钙、镁离子的含量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通过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生产上偏施氮肥虽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提升趋势,但钙镁呈耗竭趋势。上述研究结果为该区开展针对性的土壤改良培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柴达木盆地白刺群落叶片的养分特征,分析土壤养分对叶片营养的影响规律,为白刺退化居群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在青海柴达木盆地选择6个重要的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分布区域,采集区域中白刺叶片和0~15,15~30,30~45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白刺叶片营养元素和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不同白刺居群间的叶片养分特征,并建立叶片养分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回归模型。【结果】6个区域白刺居群间叶片营养含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性,其中叶片有机碳(C)、氮(N)、磷(P)和钾(K)含量分别为357.43~415.63,26.12~52.65,1.60~4.23和8.03~17.32g/kg;C/N、C/P和N/P分别为7.68~13.49,95.33~218.98和12.44~17.84。叶片有机碳(C)含量与叶片N、P、K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而叶片P、K含量与叶片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养分含量与纬度、经度和海拔相关性不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白刺叶片养分含量与表层(0~15cm)土壤养分含量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其中叶片N含量与表层土壤碱解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P含量与表层土壤全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片K含量分别与表层土壤全K、碱解N和土壤有效P含量显著相关。15~30cm土层土壤全N、全P、碱解N和速效K含量仅对叶片P含量有显著影响。白刺叶片N、P、K含量与30~45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无关。【结论】白刺居群中叶片N和P含量相对充足,K相对不足;表层土壤(0~15cm)养分含量对白刺叶片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