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目前,外资种子已经不仅仅满足花卉、蔬菜、大豆等领域,正逐渐向玉米等大田作物方面进入我国种子市场,因为国家对粮食的需求是刚性的,一旦外资控制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种子市场,我们就等于失去了控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将对中国粮食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2.
周曙东  郭丽 《广东农业科学》2016,43(11):167-174
近年来,我国饲料玉米的替代品即大麦、高粱、DDGS的进口量激增,其主要原因有:替代品进口价格与国内玉米价格的价差明显;替代品进口没有配额限制;饲料加工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积极调整配方,玉米替代品的利用率开始提高。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玉米替代品进口对我国玉米市场的影响,包括对玉米需求、玉米国内价格和玉米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替代品进口价格对玉米饲料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玉米国内价格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间接影响,即通过对玉米饲料需求的影响间接影响国内玉米价格。  相似文献   

3.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玉米进口的国际市场定价权进行定量研究。首先对基于买方视角的剩余供给弹性及卖方视角的剩余需求弹性进行数理分析,建立买卖双方视角的定价权测度模型,对模型进行估计,从买卖双方的角度对中国玉米进口的国际市场定价权进行测算比较,然后对中国玉米进口贸易的定价权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提高国内玉米供给、完善玉米进口机制、加强国内玉米期货市场建设、提高国内玉米产业集中度和树立全球农业战略理念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徐伟平 《农业展望》2007,3(10):11-13
通过对当前玉米市场形势的分析指出,玉米新增供给有望增加,当前国内市场供给基本平衡;玉米出口大幅度增加,进口减少数量很小;全球玉米将大幅增产,供求矛盾略有改善,进口格局发生变化;国内价格南强北弱,国际价格有所回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后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视角下的玉米贸易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论述了玉米贸易对有效平衡国内玉米供求、稳定玉米价格,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在分析中国玉米贸易概况的基础上,从扩大玉米贸易规模、优化玉米进口来源国结构、推动玉米种植加工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优化玉米贸易、促进粮食安全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重要的饲料来源和工业原料。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进口国,玉米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阻碍了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从而严重影响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基于面源数据,分析了玉米的贸易额、进口渠道、贸易逆差和进口依存度,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我国玉米贸易规模呈持续增长趋势,进口渠道相对集中,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存在玉米竞争力不足、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风险。今后要适度发展规模经营以增加玉米单产;推动玉米进口来源多元化,提高我国议价能力;加大扶持和补贴力度,提高玉米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8—2013年乳业市场的相关数据,从乳制品、种牛、冻精和苜蓿的进口,以及外资在中国投建养殖场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乳制品进口量大幅增加,进口价格上涨,洋品牌乳制品在中国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外资进入国内乳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乳制品供给不足,有效刺激国民消费、拉动内需。但随着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对国内乳业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成本大部分受外资控制,利润出现下降,企业竞争力削弱甚至被吞并。为此,建议加快对民族企业的政策扶持,加强对国内奶源的控制,增强国民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同时鼓励企业开发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8.
魏斌 《农业展望》2011,7(9):16-22
在产量增加、需求旺盛的情况下,2010年国内玉米价格不断走高。新一季玉米即将上市,由于面积扩大、天气配合,产量有望继续增加。随着进口玉米不断到港,2011/12年度中国玉米进口总量预计将超过上年度。尽管2011/12年度国内玉米市场供给总量预计增加,但国内玉米需求也在增长,玉米市场供求状况依然偏紧。基于国家调控玉米市场能力增强,预计2011/12年度国内玉米价格上涨幅度比上年度缩小,价格上涨节奏也将放慢。  相似文献   

9.
为衡量当前粮食进口对外部粮源供给的依赖程度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对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进口数据进行了分析,测算粮食对外部供给的净依存度,并引入赫芬达尔指数进一步量化进口集中程度。结果显示:我国主要谷物品种进口来源相对集中,但对外依存度处于合理水平,对外部供给依赖性不高,对我国整体粮食安全影响较小;大豆对外依存度过高,进口高度集中于美国与巴西,过于依赖外部供给,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稳定性。应充分利用进口粮食的主动权,降低大豆对外依存度,形成多元化的进口来源渠道,防止粮食进口对外部粮源产生供给依赖,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可持续。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中国玉米生产连年向好,除2003年和2009年因灾减产外,其他年份玉米生产总体均保持增长局面,国内供需关系基本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玉米消费也由食用、饲用拓展到工业初、深加工领域。2012年中国玉米再创历史纪录,国内新增供给达到2.056亿t,加上急剧增加的进口玉米,国内玉米供求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供给过剩压力初露端倪。2013年中国玉米丰收已成定局,国内供给将更加宽松,如果不考虑重大自然灾害,未来2~3年国内玉米供给将呈现宽松向平衡过渡态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库存普遍呈现出高位积压的态势,而在三大主粮中以玉米的库存积压问题最为严重。本文首先结合玉米库存消费比指标分析阐述了近年来玉米库存水平的变化走势,指出玉米库存积压不仅增加了政府储粮负担,还会加重农民卖粮难困境。然后探讨了玉米库存积压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内玉米稳产增产、玉米进口量增加,以及玉米替代品大量进口而抑制了玉米消费增长。为此,针对目前化解玉米库存的对策和提议,即新建仓库、减少补贴从而调减生产、发展生物燃料等,指出这些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上存在一定不足,并且可能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提出了化解玉米库存积压问题的解决方案,从短期看主要是增加玉米的市场需求、减少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从长期看,则主要是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对耕地进行休耕改造,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和潜在产能,实行"藏粮于地"的库存战略;打造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粮商和在自贸区尝试建设全球玉米贸易流通及库存中心,从而增强我国在国际玉米流通贸易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达到保障国内玉米供需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种业的高效发展对于保障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张掖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其玉米种业发展对于中国玉米种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张掖玉米种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DEA方法为手段,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学计算,对张掖市2005-2014年玉米种业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张掖市玉米种业经济效益逐步达到最优,水平良好;种业规模效益处于递增或不变状态,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制种资本投入和制种农户人均纯收入对种业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同时,为进一步发展张掖市玉米种业,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玉米种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1—2014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粮食贸易中虚拟耕地进口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口对中国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全球对中国粮食的需求量及中国谷物单产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全球谷物平均单产、中国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耕地资源的相应措施,以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麦供需平衡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FAO统计数据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运用食物供需平衡表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用途的大麦在中国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状况。结果显示:中国大麦供给由国内生产和进口构成,且生产量和进口量相当,大麦进口依存度高;大麦消费以啤酒大麦为主,食用、饲用大麦消费数量相对较小;中国大麦贸易以进口为主,进口量对国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啤酒大麦需求量反应敏感,贸易环境和政策对大麦进口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面临中国已加入WTO的现实,中外市场形成一体后,在市场上农副产品供过于求会更加严重,竞争也更加激烈。其中吉、黑两省由于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大,美、加、法等外国农副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对吉、黑两省农业生产的冲击是不小的,其中吉林省的玉米,黑龙江省的大豆,必然受到冲击。因此,吉、黑两省发展绿色品牌农业是求生存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为加速玉米产业化进程 ,提高经济效益 ,提出要发展玉米生产 ,出口创汇增值 ;建设饲料工业体系 ,实现转化增值 ;建立玉米工业体系 ,发展玉米食品工业 ,实现加工增值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投入效益 ;调整作物布局 ,提高结构效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玉米种子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种子加工业在现代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对我国玉米加工业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国外先进玉米种子加工厂的设备和典型工艺进行了介绍。从 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玉米种子加工业与国外同行业的差距 ,加入WTO后种子加工业对我国国内市场的影响 ,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China's food supply and demand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both China's own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that of the world. This study reviews China's food security prospec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cusing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coming dec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policies for ensuring food security will be enhanced and China will move to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Most studies anticipate that China will increase its food and feed imports in the coming decade. China's overall food self-sufficiency is likely to fall from 94.5% in 2015 to around 91% by 2025. The greatest increases in imports are likely to be soybean, maize, sugar, and dairy products. However, within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the major exporting countries and of many food-import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s additional imports of 3 to 5% of its total food consumption in the coming decade are unlikely to threaten 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ed, the projected imports of feed and several foods could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many exporting countries to expand their production and save glob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9.
鲜食玉米具有串联一二三产业的优良属性,发展鲜食玉米种植、旅游、休闲、加工、贸易、服务产业,对于构建新型鲜食玉米产业形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一二三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从产品特性、消费者、产业者层面探讨了鲜食玉米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通过剖析当前存在的规划设计能力不足、种植业社会化组织不健全、企业深加工和产品研发能力欠缺等弊端,理清了产业融合发展的短板。以可行性和发展短板分析为基础,从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实际出发,进行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设计,细分产业格局,强化产业利益联结,从根本上提高产业融合水平,实现农村产业跨越式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升级,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金”产业。  相似文献   

20.
王瑞峰  李爽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1):2100-2106
[目的]实证分析贸易成本对我国粮食进口需求函数短期及长期的影响,从贸易成本角度为我国粮食安全、粮食生产及粮食对外贸易等提供理论借鉴.[方法]在马歇尔需求函数的基础上加入贸易成本因素,构建我国粮食进口需求函数,并基于1993~2015年粮食进口数据,对传统进口需求函数和加入贸易成本变量的进口需求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我国粮食进口需求对收入、相对价格和贸易成本均具有长期和短期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贸易成本对我国大豆进口需求的影响变化较大,而对小麦、玉米和大米的进口需求影响较小;从短期来看,贸易成本对我国各类粮食进口需求的影响程度较大,尤其是对玉米和大豆的进口需求影响尤为显著.[建议]处理好粮食进口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更好地满足国内粮食需求;实施粮食进口多元化策略,分散粮食进口集中度;降低贸易成本,更好地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以满足国内粮食供需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