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凉山州苦荞茶总黄酮含量对比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发永 《湖北农业科学》2011,(18):3811-3814
分析了8个全麦苦荞茶、15个造粒成型苦荞茶、2个苦荞叶芽茶共25个苦荞茶产品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三类苦荞茶总黄酮含量平均值高低依次是全麦苦荞茶<造粒成型苦荞茶<苦荞叶芽茶,总黄酮含量之比全麦苦荞茶∶造粒成型苦荞茶∶苦荞叶芽茶为1.00∶2.51∶3.57;同一类型苦荞茶之间总黄酮最高含量平均值和最低含量平均值比值最大的是造粒成型苦荞茶,总黄酮含量差异性最大的是苦荞叶芽茶,其次是造粒成型苦荞茶,最小的是全麦苦荞茶。  相似文献   

2.
苦荞的原料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料的选择对苦荞中的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很大,且不同质量的苦荞要求不同的生产工艺,因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苦荞原料的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苦荞叶、苦荞茎、苦荞皮及苦荞粉中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苦荞叶苦荞种皮苦荞粉苦荞茎苦荞麸皮;不同产地的苦荞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略有差异,含量基本在3.5%左右;原料处理方法的不同导致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对凉山州苦荞产业现状、全国苦荞茶知识产权现状以及凉山州苦荞茶总黄酮含量做了介绍和分析,总结了市场上销售的苦荞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凉山州苦荞茶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300-301
介绍马龙山地苦荞产品,马龙县种植苦荞的基本情况及马龙山地苦荞的优势和特征,总结了种植苦荞的技术要点,以期为苦荞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苦荞籽粒中总黄酮含量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明确不同苦荞资源间黄酮含量的差异,以不同产地的35份苦荞资源为试验材料,在同一栽培条件下,测定了各苦荞籽粒的黄酮含量.结果表明:35份苦荞资源的黄酮含量为2.19%~4.02%,平均为3.12%;不同产地苦荞的黄酮含量存在差异,以贵州六盘水的苦荞种子中黄酮含量最高,为3.79%,原产陕西的苦荞黄酮含量最低,为2.9...  相似文献   

6.
黑苦荞是甘洛县具有发展优势的特色农作物之一,介绍了甘洛县黑苦荞产业的现状,分析了甘洛县实施黑苦荞产业化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甘洛县黑苦荞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开展苦荞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昭苦2号的产量最高,达3180.45kg/hm2,产量达3000.0kg/hm2。的品种从高到低顺序依次是云荞1号、彝良苦荞、武定苦荞和毕节苦荞,其他苦荞品种的产量都在3000.0kg./hm2以下。怒江苦荞和巍山苦荞在昆明两区种植产量比较低,而红土地苦荞品种产量最低,对于彝良苦荞、武定苦荞、毕节苦荞在昆明两区种植表现良好,具有继续再筛选、提纯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时政  宋毓雪  韩承华  黄凯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254-10255,10274
[目的]明确不同产地苦荞种子中葡萄糖含量的差异。[方法]以不同产地的35份苦荞资源为试材,测定了其籽粒的葡萄糖含量。[结果]35份苦荞资源的葡萄糖含量变化幅度为0.0556%~0.8402%,平均值为0.3217%;不同产地苦荞的葡萄糖含量存在差异,以贵州威宁的苦荞种子T324中葡萄糖含量最高,原产贵州威宁苦荞种子T398最低。[结论]为明确葡萄糖含量在不同苦荞资源间的遗传变异规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苦荞种子中葡萄糖含量变异研究(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产地苦荞种子中葡萄糖含量的差异。[方法]以不同产地的35份苦荞资源为试材,测定了其籽粒的葡萄糖含量。[结果]35份苦荞资源的葡萄糖含量变化幅度为0.0556%~0.8402%,平均值为0.3217%;不同产地苦荞的葡萄糖含量存在差异,以贵州威宁的苦荞种子T324中葡萄糖含量最高,原产贵州威宁苦荞种子T398最低。[结论]为明确葡萄糖含量在不同苦荞资源间的遗传变异规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陕北产苦荞麦中的黄酮,并测定比较苦荞麦在经炒制前后植株不同部位的芦丁含量。方法:采用酸碱法提取分离纯化苦荞黄酮,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苦荞炒制前后植株不同部位黄酮含量及苦荞黄酮提取物的纯度。结果:测得生苦荞中苦荞黄酮含量为17.19 mg·g~(-1),熟苦荞为17.29 mg·g~(-1),生苦荞仁为25.19mg·g~(-1),熟苦荞仁为28.96 mg·g~(-1);测得所分离的苦荞黄酮纯度为84%。结论:陕北苦荞含有丰富的苦荞黄酮,其中熟苦荞仁苦荞黄酮含量最高,熟苦荞仁适宜作为苦荞降糖服用时的有效部位和炮制制品。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牵头,联合国内外10余家科研机构,对来自14个国家的510份苦荞核心资源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构建了苦荞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了苦荞的起源和传播驯化路径,明确了我国西南地区作为全世界苦荞多样性中心和栽培苦荞起源驯化中心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2.
硫酸锰浸种对苦荞种子活力及芽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硫酸锰浸种对苦荞种子萌发、苦荞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硫酸锰浸种可以提高苦荞种子的活力指数和种子相关酶的活性,对苦荞芽菜的生长有促进效应,可以提高苦荞芽菜的产量、维生素C和总黄酮的含量,其中0.05%的硫酸锰浸种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苦荞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12%、15%和50%,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11%和5%;苦荞芽菜产量、维生素C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18%、26%和14%。0.1%的硫酸锰浸种对苦荞种子萌发和相关酶活性具有抑制效应,对苦荞芽菜生长和品质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苦荞基因型间的蔗糖含量变异研究(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苦荞资源间蔗糖含量的差异,筛选出低蔗糖含量的苦荞材料。[方法]测定了以不同产地的35份苦荞籽粒中的蔗糖含量。[结果]35份苦荞资源的蔗糖含量变化幅度为0.0077%-0.2089%,平均值为0.0518%;不同产地苦荞的蔗糖含量存在差异,以贵州赫章地区较高,贵州纳雍地区较低。[结论]苦荞中蔗糖含量较低,可作为低糖粮食作物进行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4.
苦荞富含生物类黄酮,是21世纪健康食品资源。陕南是苦荞的主产区,论文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了陕南地区一年两熟地区苦荞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黑苦荞之乡—甘洛县,最具特色的农作物之一便是黑苦荞,由于黑苦荞营养价值非常高和独特的保健价值,使得黑苦荞的市场前景非常好。近年来,甘洛县通过利用各种方式来持续推进黑苦荞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有效地促进黑苦荞产业的稳定发展。为此,笔者从甘洛县黑苦荞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逐步探讨甘洛县黑苦荞产业发展的潜力,据此更好地推动黑苦荞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相似文献   

16.
以耐旱型苦荞(迪庆苦荞)和旱敏感型苦荞(黑丰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控水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不同耐旱型苦荞品种的生理及形态指标的影响,为苦荞的抗旱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影响了苦荞生长,表现为株高、茎粗、叶面积、茎叶干重、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干重、根系活力、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花期复水后影响得到缓解,表现为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其中,茎叶干重恢复最佳,干旱胁迫下的迪庆苦荞与黑丰一号相比,茎叶干重增加了54.81%,复水处理与干旱处理相比,迪庆苦荞和黑丰一号分别显著增加了83.78%、47.28%。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迪庆苦荞的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干旱胁迫下苦荞叶片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含量显著降低,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显著升高,复水处理与干旱胁迫相比,迪庆苦荞和黑丰一号的IA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5.50%、21.19%,ABA含量分别降低了20.15%、18.18%,表明复水有效地缓解了干旱对内源激素的影响。干旱抑制了苦荞的生长,但复水使两个品种的苦荞均产生了等量补偿效应和部分补偿效应,且耐旱品种(迪庆苦荞)的恢复程度比旱敏感品种(黑丰一号)更好。  相似文献   

17.
苦荞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粮食作物,该文主要针对苦荞在传统粮食食品加工、发酵食品及饮料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苦荞资源未来的开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赤霉素浸种对苦荞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研究了赤霉素浸种对苦荞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GA浸种可以提高苦荞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GA浸种可以提高苦荞种子的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低浓度的GA处理可以提高苦荞芽苗的产量和品质,高浓度的GA处理可以提高苦荞芽菜的产量、维生素C和黄酮含量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牵头,联合国内外10余家科研机构,对来自14个国家的510份苦荞核心资源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构建了苦荞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了苦荞的起源和传播驯化路径,明确了我国西南地区作为全世界苦荞多样性中心和栽培苦荞起源驯化中心的独特地位,为研究苦荞驯化和性状改良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北京时间12日9时以长文形式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  相似文献   

20.
浅析苦荞的营养价值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归纳和分析近 2 0多年来关于苦荞方面的研究成果 ,阐述了苦荞的营养价值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进展 ,为新世纪江苏地区优质专用苦荞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及其产品深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