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三倍体桑品种"嘉陵20号"成林桑为供试材料,对夏伐和冬季重剪两种剪伐形式的桑叶的光合速率、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两种剪伐形式桑叶的生产季节与重庆地区养蚕布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采用夏伐的桑树,其春叶光合速率极显著高于冬季重剪桑,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冬季重剪桑.夏伐与冬季重剪两种形式全年产叶量虽差异不太大,但产叶量在养蚕季节中的分布差异较大:夏伐桑春叶占全年产叶量的56.05%,而冬季重剪桑的春叶产量占全年产叶量的25.79%.夏伐桑在夏季初不产叶,而冬季重剪桑夏叶产量高,占全年产叶量的37.47%;夏伐桑在秋季产叶量占全年产叶量的43.95%,冬季重剪桑秋季产叶量占全年产叶量的36.74%.夏伐桑叶的高产出时期与重庆地区最佳养蚕季节吻合,建议在该地区有条件的地方试行推广桑树夏伐采收形式.  相似文献   

2.
对合肥地区栽植的果用桑树的品种、栽植密度、剪伐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果用桑品种大十、红果1号、白玉王均可以在合肥地区栽植,栽植的株行距以1m×2m左右、每公顷栽植4500株左右为宜,剪伐方法主要在夏季修剪,在上一年的剪伐处将所有的枝条短截,保留基部的3~4个芽,可使每公顷桑葚的产量在15000kg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桑园条桑收获形式与片叶收获形式对产量、工效和养蚕的影响.[方法]针对陕西主要养蚕地区桑树春伐栽培模式设计了春季重剪梢、春伐夏剪2种条桑收获法和轮伐式全年条桑收获技术.通过多年试验调查剪条收获形式对桑树发条、产量、工效和养蚕的影响.[结果]采用春季重剪法和春伐夏剪法比对照春伐法全年枝条总长度分别增加77.89%、38.14%,桑叶产量分别增加30.06%、7.75%;"春季重剪梢-春伐夏剪"轮伐式条桑收获技术能达到全年70%~80%的条桑收获,提高采收桑叶工效2倍,养蚕工效提高18.18%,夏季和秋季条桑的养蚕和产茧成绩优于饲喂叶片.[结论]全年条桑收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楚渠 《湖南农业科学》2011,(7):23-23,33
以强桑1号、陕桑305、荷叶自3个桑树品种为材料,采用1200、1500、2000株/667m2 3种栽植密度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各桑树品种以及3个种植密度对产叶量的影响,旨在探寻建立快速丰产桑园的种植方法。结果表明,桑树品种的年平均产叶量是强桑1号〉陕桑305〉荷叶白,强桑1号的桑叶产量高、长势旺、树型紧、枝条直立、秋叶硬化迟,适合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5.
新建桑园速成丰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2006年选用优良桑树品种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进行桑园速成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可以获得高产,两年两个品种平均每公顷桑园产桑叶分别为36322.5kg、46336.5kg,养蚕产茧分别为2250.0kg、3090.0kg,实现速成丰产的目标。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为:选好园地,深沟厚肥,适时栽植;合理密植,每公顷栽植75000株;适时剪伐,控制有效枝条数,每公顷约为270000条,培育良好的桑树群体结构;加强水肥管理,按桑树生长期分期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6.
楚渠 《湖南农业科学》2011,(14):23-23,33
以强桑1号、陕桑305,荷叶白3个桑树品种为材料,采用1200、1500、2000株/667m(2)3种栽植密度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各桑树品种以及3个种植密度对产叶量的影响,旨在探寻建立快速丰产桑园的种植方法.结果表明,桑树品种的年平均产叶量是强桑1号>陕桑305>荷叶白,强桑1号的桑叶产量高、长势旺、树型紧、枝条直立、...  相似文献   

7.
周福善  陈维鼐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3):280-281,285
研究了单产30000kg/hm2以上桑园的群体结构及夏秋季桑树枝叶生长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夏秋季单株留条数9根左右,单条条长150cm,单条产叶量150g以上,每公顷条数97500根左右,产量可达15000kg/hm2以上;春季单株条数8根左右,每公顷总条数75000根以上,单条产叶量225g左右,每公顷产叶量可达18750kg左右。(2)桑树从夏伐发芽到8月上旬大约60d时间是桑树快速生长期,在此期间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3 333、16 667、22 222、33 333和66 667株·hm~(-2)5个栽植密度,解析栽植密度对杜仲单株生长指标及单位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为杜仲短周期矮林模式栽植密度设置提供依据。杜仲单株的分枝数、基径、单株叶片数量、单位面积叶片质量等生长指标与栽植密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叶面积指数与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株叶干质量、单株皮干质量、单株杆质量与栽植密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单位面积叶生物量、皮生物量、杆生物量均与栽植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栽植密度66 667株·hm~(-2)的平均叶面积指数达到7.98,单位面积的叶、皮和茎干的生物量为6 864.84、1 605.73、11 445.30 kg·hm~(-2),分别是栽植密度13 333株·hm~(-2)的2.5、2.8、2.7倍。试验结果表明为获得更高的产量,短周期杜仲矮林栽培模式应选择更高的栽植密度(66 667株·hm~(-2))。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培育能源林的过程中,短轮伐期矮林(SRC)培育模式在生产力及环境上有着优良表现,并正受到各国关注,但不同栽植密度及经营方式对其生长及生产力的影响尚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本研究旨在探究在不进行后期人工水肥管理的情况下,2种杨树短轮伐期矮林的生长和生物量差异及其可持续性。  方法  本研究以种植在山东省高唐县的三倍体毛白杨B301(以下简称“B301”)和欧美杨107(以下简称“107”)为试验材料,以3种栽植密度(5 000、10 000、20 000株/hm2)和3种不同轮伐期(2、3、4年)为处理,历时6年,研究其存活率、离地22 cm处萌条直径(D22)、单株萌条数及各周期和6年间单位面积的生物量。  结果  (1)2树种的存活率在2年轮伐期中较高,在栽植密度为20 000株/hm2时较低。存活率最高可达98.89%,处于B301中的2年轮伐期、10 000株/hm2栽植密度的第2次轮伐。经过6年的短轮伐管理后,2年与3年轮伐期所有处理的存活率均显著下降,B301的存活率保持在66%以上,107在58%以上。(2)2树种的D22与单株萌条数均在较小栽植密度下得到较大值,D22在较长的轮伐周期及第1次轮伐中较大,而单株萌条数在2年和3年的轮伐周期及后2次轮伐中较大。2树种D22均在4年轮伐期、5 000株/hm2、第1次轮伐的处理下最大,B301可达到5.83 cm,而107可达到7.32 cm。B301平均单株萌条数为1.10 ~ 5.52枝,107为1.14 ~ 9.55枝。107有更强的萌蘖能力。(3)华北地区以本试验条件所栽植短轮伐期矮林的生产力:单个轮伐周期内B301的年均单位面积生物量为3.36 ~ 13.42 t/(hm2·a),107为4.58 ~ 14.45 t/(hm2·a)。在6年时间内B301的单位面积年均生物量为5.10 ~ 9.95 t/(hm2·a),107则为6.22 ~ 10.69 t/(hm2·a);B301单位面积总生物量为30.63 ~ 59.68 t/hm2,107为37.32 ~ 64.17 t/hm2。  结论  (1)在未进行人工水养管理的情况下,2种杨树短轮伐期矮林在第1次轮伐时生产力最高,之后随轮伐次数增加生产力下降。(2)在该地区培育短轮伐期矮林,若要取得较高生产力,107整体上优于B301。(3)考虑到实际经营中栽植和管理成本,3年轮伐期、10 000株/hm2是这2种杨树较为适宜的轮伐期与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10.
在皖南生态条件下 ,香料烟采用均株栽植 ,株高叶大 ,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差 ,叶片较薄 ;而采用宽窄行栽植 ,宽行叶片过大 ,窄行叶片又过于密 ,透光不好 ,叶片薄 ,这 2种栽植行式均不利于烟叶质量的提高。香料烟采用宽行密株栽植行式 ,适当增加行距、缩小株距 ,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烟株生长 ,缩小叶片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有利于烟叶质量的提高。选用香料烟品种Samsun ,在栽植密度 2 2 .5万株 /hm2 条件下 ,行株距以 40cm× 10cm(每穴单株 )为宜  相似文献   

11.
以平展型玉米中单808为材料,研究不同密度下不同剪叶处理对其干物质生产及氮、磷、钾积累量和产量变化的影响,探明不同密度下平展型春玉米是否存在叶片生长冗余。结果表明,中单808在低密度(30 000株/hm~2)下不剪叶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剪叶处理,在中密度(45 000株/hm~2)和高密度(60 000株/hm~2)下,产量表现为不剪叶处理剪叶1/4处理剪叶1/2处理,但剪叶1/4处理与不剪叶处理相比产量没有显著降低;中、高密度下,剪叶处理的穗部干物质量与不剪叶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剪叶1/4处理的群体干物质量与不剪叶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中、高密度下,剪叶1/4处理未降低其对氮、磷、钾的吸收。说明随着密度增加,适当去除叶片不会影响中单808茎、穗和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吸收量和产量。平展型春玉米中单808在低密度(30 000株/hm~2)下不存在叶片生长冗余,在中密度(45 000株/hm~2)和高密度(60 000株/hm~2)下叶片存在一定的生长冗余,冗余度分别为20.20%和22.34%。  相似文献   

12.
“久星9号”株高50厘米以上,株丛较直立,叶片宽大肥厚,叶色深绿,辛辣味浓,品质鲜嫩,叶长30厘米以上,叶宽1厘米左右,单株重9克左右,最大单株重40克。  相似文献   

13.
<正>1桑园建设桑树是多年生植物,具有分枝性强的特性。在制定桑树栽植密度时,既要考虑快速增产,更要考虑长期的高产稳产。必须根据栽培条件、品种性状、桑园类型、树形高低、剪伐技术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以发挥桑树密植增产的作用。姚安县官屯镇桑园以坡地为主,一般采取等高栽植,亩栽密度以1000~1200株为宜。2树形养成树形养成与个体生长、群体结构、桑叶产量与质量、肥培管理措施有密切关系。良好的树形,  相似文献   

14.
杂交桑在贵州主要推广地区的剪伐模式与生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杂交桑在贵州主要推广地区的适宜剪伐模式,在贵州杂交桑主要推广县(荔波、都匀、黄平、安龙等县)进行了不同剪伐模式对杂交桑主要经济性状、桑叶质量、产叶量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桑在荔波及相似地区适宜采用春季剪伐 夏季剪伐(全年春季、夏季各剪伐1次);在都匀、黄平及相似地区适宜采用夏季剪伐(全年夏季剪伐1次);在安龙及相似地区适宜采用春季剪伐(全年春季剪伐1次)或夏季剪伐(全年夏季剪伐1次).  相似文献   

15.
正桑园是养蚕的物质基础,高产优质的桑叶是多养蚕、养好蚕、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河南省有老桑园5 333.33hm~2, 2017年冬又栽植新桑园2000hm~2,由于品种、土壤和管理水平有差异,所以各地桑园的产叶量很不平衡。在现有的老桑园中,低产桑园占30%左右,平均每667 m~2年产叶量在1500 kg左右;中产桑园占40%~50%,平均每667 m~2年产叶量在2000 kg左右;高产桑园占20%~30%,每667 m~2年产叶量在  相似文献   

16.
濮阳县地处豫北地区,沿黄背河洼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3左右,该地区土壤冬春返碱较严重,秋季雨水多而集中,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采用甜瓜-棉花套种模式可避开冬春盐碱危害,又可发挥棉花耐盐碱、耐涝的生长特性。该模式每667m2栽植早蜜系列甜瓜1200株,产量为3000~4500kg/667m2;每667m2栽植棉花1500株,产籽棉200~255kg/667m2;每667m2产值7000多元。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植密度下紫花苜蓿叶生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苜蓿的叶生产量。[方法]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试材,设5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栽植密度对紫花苜蓿叶生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不同栽植密度下,紫花苜蓿单位面积分枝数、叶片数、茎重、叶重和干草产量5个性状在同一刈割时期及全年度各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在某些密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苜蓿单位面积分枝数、叶片数、茎重、叶重和干草产量均以密度A处理(20cm×20cm)最多或最高,分别为855枝/m^2、42 253叶/m^2以及698.88、464.55和1163.43g/m^2。相关分析表明,苜蓿的单位面积分枝数、叶片数、茎重和干草产量与单位面积叶重均呈线性正相关,对叶生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干草产量、茎重、叶片数和分枝数。[结论]5个栽植密度中,以密度A处理的叶生产量最高,其次为密度B处理(30cm×30cm)。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单株和群体旗叶面积、旗叶干物质积累、总干重、籽粒干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旗叶面积、旗叶干物质积累、总干重、收获指数、籽粒干重随密度增大而减少;而群体旗叶面积、旗叶干物质积累、总干重、收获指数、籽粒干重则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并且950株/m^2与750株/m^2密度下的产量差异显著;950株/m^2较750株/m^2密度下的产量高出10.1%,产量各构成因子无显著差异。说明大密度一小株型群体结构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9.
桑树新品种 7946长势旺 ,发条力强 ,节间较密 ,耐剪伐 ,适合条桑收获。产叶量比湖桑 32号春季高 2 5 %~ 30 % ,全年高 2 0 %左右 ,叶质好。采用桑树株内均衡轮剪条桑收获技术 ,每公顷可节约收获用工 10 0余个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宜州市最适宜的桑树品种。[方法]以宜州市目前主栽桑树品种特优2号、粤桑11号、桂桑优62和蚕品种“两广二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品质及其对蚕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各测定时期,特优2号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最高;粤桑11号叶片可溶性糖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特优2号和桂桑优62;不同桑树品种叶片含水量和干物重均达正常水平;特优2号处理千克茧粒数最少,全茧量最重,茧层量和茧层率最高。[结论]特优2号为宜州市最适宜种植的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