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均质土坝基础混凝土防渗墙应力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均质土坝坝基、坝肩混凝土防渗墙及其与土体接触面的应力变形特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方法】结合在建的陕西榆林横山县王圪堵水库混凝土防渗墙的均质土坝工程,在研究建立应力变形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案的基础上,运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对施工期和运行期大坝典型断面、防渗墙及其与土体接触面的应力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局部坝段的坝基防渗墙上部及左坝肩防渗墙左半部分区域存在小范围的拉应力区,但防渗墙不产生抗拉破坏;局部坝段的坝基防渗墙上部和左坝肩防渗墙大部分区域,以及防渗墙与上、下游土体之间的接触面,均存在拉应力区及剪切破坏区。【结论】为确保大坝安全,建议在坝基混凝土防渗墙周边尤其是在防渗墙与坝体填土衔接部位,设置变形过渡层,以改善接触面的应力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深厚覆盖层坝基防渗墙墙体与覆盖层土体之间、墙段与墙段之间存在的泥皮对防渗墙应力和变形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新疆叶尔羌河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为例,通过试验确定了夹有泥皮情况下覆盖层土体与防渗墙之间接触面的参数,在对防渗墙进行分段并考虑泥皮作用的条件下,对施工期、蓄水期以及渗透压力作用下墙体的应力和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并与不考虑泥皮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当接触面的摩擦系数为0.2~0.4时,在不同接触面参数条件下,在施工期,防渗墙的最大水平位移相对于不考虑泥皮时增大了0.002m,最大竖向位移增大了0.066~0.075m,最大拉应力降低了0.62 MPa,最大压应力降低了4.64~5.31 MPa;在蓄水期,防渗墙的最大水平位移相对于不考虑泥皮时增大了0.069~0.071m,最大竖向位移增大了0.009~0.027m,最大拉应力降低了0.39~0.50MPa,最大压应力降低了4.47~4.84MPa。【结论】泥皮对防渗墙各墙段间的相对错动能发挥一定的缓冲作用,有利于改善墙体的受力状态,对防渗墙应力和变形特性的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河谷宽高比对高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工程中坝址选择、河谷地形对坝体应力变形的影响分析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别进行了河谷宽高比为3.0,2.0,1.0等3种方案下的大坝应力变形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各方案大坝应力变形的对比研究。【结果】随着河谷宽高比的减小,坝体的各项位移和应力以及面板的位移均呈逐渐减小趋势,而面板应力却逐渐增大;当河谷宽高比由3.0减小为2.0时,坝体应力变形最大变化率为-8.89%(坝体大主应力),面板应力变形最大变化率为22.31%(面板顺坡向压应力);当河谷宽高比由2.0减小为1.0时,坝体应力变形最大变化率为-42.75%(左右岸坝体向河谷中心位移),面板应力变形最大变化率为54.73%(面板顺坡向压应力),可见当河谷宽高比小于2.0时,坝体及面板的上述主要应力变形项的变化率将成倍增大。【结论】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坝址选择时,宜优先考虑河谷宽高比不小于2.0的坝址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堆石流变效应对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的影响规律,为预测坝体长期变形规律及应力应变分析提供参考。【方法】结合面板堆石坝工程实际,对堆石料的流变特性、流变计算模型及其有限元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与选择,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某高面板堆石坝工程实例,运用三维有限元法,按考虑堆石流变效应和不考虑堆石流变效应2种计算方案,分析了流变效应对大坝应力变形的影响。【结果】流变使坝体及面板的应力变形均呈现增大的趋势,相比较而言,流变对于坝体向上游水平位移的影响最大,对坝体向下游水平位移和坝体竖向位移的影响次之,对面板挠度和面板顺坡向应力的影响则较小;流变对于坝体沉降变形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堆石填筑后约10个月内;流变引起的附加节点荷载随时间的延长而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过程,大致在堆石填筑2年以后,流变影响基本消失。【结论】在工程实际中,考虑堆石料的流变效应及其影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险水库土石坝的防渗加固中,但在工程施工中,由于坝体土本身质量、施工等原因,坝顶常出现纵向裂缝。在龙圣洞水库防渗墙液压抓斗成槽过程中,槽孔下出现了塌孔现象,与此同时,混凝土导轨出现了下沉并产生裂缝。水库曾经垮过坝,原坝体填土质量较差,时值防渗墙施工中正是雨季,大坝土体含水量渐趋于饱和,进入槽段两侧的渗流水引起空隙水压力上升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布置在坝顶的混凝土防渗墙在施工期容易产生纵向裂缝。在施工中应加大分期成槽间距,缩短槽段长度,缩短成槽后到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增加护壁泥浆浓度,同时避免在雨季施工。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混凝土面板与垫层之间接触面的数值计算模型,考虑温度荷载作用,研究面板堆石坝面板的应力变形特性。【方法】以接触摩擦单元理论为基础,采用接触单元模拟混凝土面板与垫层之间的接触面,进行了公伯峡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应力变形仿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面板挠度呈现出中部大、两端小的分布规律,最大值为0.24 m,位于面板的中心位置,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面板的顺坡向应力分布呈现出中部受压、两端受拉的变化趋势,顺坡向压应力最大值为7.9 MPa,出现在约1/2坝高处,拉应力最大值为1.3 MPa,出现在面板的底部与顶部;面板底面点与表面点的应力分布是一致的,在同一高程处,面板底面点的应力较表面点大;考虑温度荷载作用时,混凝土面板的顺坡向应力分布规律与不考虑温度荷载时基本一致,但拉应力值明显增大,并且与实际观测结果更为接近。【结论】基于接触摩擦计算模型,考虑温度荷载作用,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混凝土面板应力变形数值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对温度应力的补偿特性,为简化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充分分析和研究温度应力补偿计算方法和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特性的基础上,针对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考虑混凝土热、力学参数随龄期变化及混凝土实际浇筑过程对温度应力的影响,利用大型商业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平台开发出的温度场与温度应力场仿真计算程序,对掺与不掺氧化镁2个对比方案的大坝碾压混凝土温度应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掺氧化镁方案中施工期末整个坝体碾压混凝土出现体积膨胀,最大膨胀变形量超过70.0×10-6;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对坝体基础约束区中心部位应力状态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最大拉应力减小约1.0MPa;但对脱离约束区的坝体混凝土应力的改善效果非常有限。【结论】在坝体约束区采用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可以达到简化温控防裂措施、降低建设成本、加快施工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面板堆石坝面板与坝体的分期施工高差对于面板脱空变形的影响。【方法】在分析面板脱空机理的基础上,运用三维有限元子模型法,考虑堆石体的流变变形,以国内某高面板堆石坝工程为例,对不同面板与坝体分期施工高差方案所产生的面板脱空变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面板与坝体的分期施工高差对各期面板的脱空变形影响显著,分期施工高差越大,各期面板的脱空变形相应越小;对于200m级的高面板堆石坝,为有效避免面板脱空现象,面板与坝体的分期施工高差宜控制在15m以上。【结论】对于采用分期施工方案的高面板堆石坝,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通过有限元计算等方法合理选择适宜的面板与坝体的分期施工高差。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防渗墙在水利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人们对防渗墙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有:防渗墙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研究,防渗墙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测,讨论各种条件下防渗墙的应力变形分析,防渗墙的渗透特性研究,研制适用于防渗墙的"高强度、低模量"的柔性材料和塑性混凝土等等。目前人们还较少考虑工程运行期混凝土防渗墙开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面板堆石坝垫层料上游采用断面为不对称梯形的挤压混凝土边墙固坡,挤压边墙外侧(上游侧与坝坡一致)坡比1∶1.4,内侧(下游侧)坡比8∶1,顶宽0.1 m,底宽0.71 m,高0.4 m,边墙之间以铰接的方式连接使其能适应垫层区的变形,防止其底部因填筑碾压不合格而形成空腔,有效控制对面板的不利影响,加快了坝体填筑施工进度。本文主要探讨了挤压边墙混凝土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谷子成熟期的鸟害调查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优质小米生产基地,但谷子成熟期鸟害严重。为了减轻鸟害,在谷子成熟期将安塞县划分为3个区域,采用路线法调查危害谷子的鸟类,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危害谷子的鸟类有17种,均为杂食性留鸟,隶属于6科9属,其中鸦科有9种,鸠鸽科有4种。安塞县南部次生林区鸟害较轻,北部典型草原区较重。危害最严重的鸟类为雉鸡和麻雀,其中雉鸡主要集中在沟坡地,麻雀主要集中在村庄旁及川地。在不伤害鸟类的前提下,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物理驱鸟、化学驱鸟等以减轻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宅基地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实时掌握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变化、发展信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研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有的变化监测研究主要针对于城市建筑物,且依旧存在大量的人工监测方法,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对农村宅基地进行高效动态变化监测的有效手段。【方法】 文章基于面向宅基地图像的半自动标注及训练方法,对训练样本进行半自动化提取与训练。通过构建的深度学习多尺度融合监测模型对宅基地图斑进行智能化提取,依据模型对提取出的多期宅基地图斑进行叠加分析,自动提取出宅基地新增与拆除的变化图斑,以此实现农村宅基地的动态变化监测。【结果】 面向宅基地图像的半自动标注及训练模型有效实现了训练样本集的半自动化构建与训练,通过实时的影像输入,完成了样本的动态构建与训练,提高了训练效率;深度学习多尺度融合监测模型对研究区宅基地动态变化的监测效果明显,成功提取出多期宅基地建筑物的精确轮廓,识别出宅基地的变化区域,反映出宅基地变化的数量、面积、形态特征。【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多尺度融合监测模型,对于宅基地图斑的动态变化监测效果明显,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农村宅基地的动态变化监测,可为农村宅基地的变化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该文阐述了DMT5160TJE型环境应急监测车的工作优点与性能,指出的该车在设计上仍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改进设计的建议.旨在为我国环境监测应急车的更新换代产品设计提供参考,为大力提升我国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力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结合酶底物法检测粪大肠菌群的相关研究,运用酶底物在线监测系统对上海市某河段进行检测,用标准方法-多管发酵法进行同步检测,讨论在线酶底物法在地表水中检测粪大肠菌群的适用性。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测定数据显著相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多管发酵法,在线酶底物法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自动进样,自动检测,二次污染少,可以实现地表水、饮用水等重要水源地的实时监测需求,对地表水的污染程度监控和卫生学质量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作物生长发育期间的灌溉、施肥或排水措施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以计算机网络为通讯平台,以数据库为核心,开发集数据采集与数据管理为一体的土壤墒情自动监测信息系统,使墒情采集、动态监测、数据管理及共享服务融为一体。建立7个监测示范站与管理中心,实现一站式获取土壤墒情数据、连续监测和实时查看数据,实现监测点数据自动采集、储存等功能,并提供从网站、C/S客户端与手机等方式数据查询。  相似文献   

16.
突发水污染事故的预警与应急监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雪非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653-6655
通过分析历史上突发水污染事故典型案例,指出发生突发水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预警的必要性。通过调研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发展指出了突发水污染事故中毒性监测的必要性和监测原则,详细分析了发光菌检测法、蚕豆根尖微核实验和彗星实验等试验技术成熟的且能够在污染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对事故做出评判的3种毒性检测技术,其适合在我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远程医疗监护终端的设计与模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远程医疗监护体系的环境架构下,针对监护终端设备的功能需求,在基于ARM嵌入式微处理器和μCOS-Ⅱ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Hm701ESP嵌入式系统实验平台上,进行了相应的软件设计与开发,模拟实现了数据的传输、显示、存储、预处理、报警以及网络通信等功能,实验表明该设计方案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中联水泥集团南阳分公司水泥熟料生产线二期工程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通过温度和应变监测,得出混凝土温度及应变的变化曲线,可随时掌握混凝土中温度应力的发展情况。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养护过程中,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始终大于相应的最大温度拉应力,防止温度裂缝的出现,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以江西省南昌县为例,依托江西省耕地质量监测试点项目,依据耕地自然等指数提升潜力大小和对等级提升最大贡献值因子的组合类型来划分耕地质量监测类型区,并依据监测重点及监测类型区面积比例布设监测样点。实证分析表明,南昌县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共有14个组合类型,归并14个组合类型得到5个监测类型区:1个常规监测区和4个重点监测区。其中重点监测类型区包括易渍涝区、易干旱区、耕层瘠薄区和肥力缺乏区。依据监测重点和面积大小在各监测类型区内共布设监测样点70个。统计学检验结果证明,同其他常规布点方法对比,在相同监测样点情况下,依据耕地质量等级提升潜力及限制因子组合类型划分耕地质量监测类型区所布置的监测样点,监测的针对性更强,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农情监测站点在全国的合理分布,是农情监测工作具科学性的基础。本文以棉花监测为例,讨论了棉花监测站布局的理论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布局方案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