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优化规划的方法,把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视为一个系统,以生态、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以塬(坡)面和沟道之间的水沙联系为纽带,把塬(坡)面工程和沟道工程统一起来,建立了小流域整个工程防治体系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淳化县泥河沟小流域为例对工程体系结构进行了优化配置.实践和优化结果的相互印证说明该优化模型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2.
曹婷婷 《乡村科技》2019,(12):112-113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黄土高原坡面存在的生态问题,调查国内外沟坡治理现状,并指出以生态保障为导向的黄土高原坡面治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阐明沟道-坡面治理的流域生态安全响应及效应,揭示主要沟道—坡面治理工程对流域生态安全的影响机制、沟道-坡面治理工程协同作用及流域生态灾害阻控机制,提出沟道—坡面治理工程优化配置方法;针对坡体失稳、植被系统恢复困难等问题,提出坡体—植被系统稳定性及生态灾害阻控技术;探明开挖边坡滑塌及沟道新造土地沉降的致灾机制,研制边坡—沟道整治工程生态安全调控技术;针对坝系洪灾隐患与坝地安全利用问题,研发坝系安全运行与资源安全高效利用技术;探究保障生态安全的沟道—坡面治理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集成坡体-植被、边坡—沟道以及沟道-坝系协同的生态灾害阻控技术,构建沟道—坡面治理工程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开展县域试验示范,制定沟道及坡面治理工程生态安全保障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3.
宁夏爱伊河工程是集沟道整治、防洪排水、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为一体的自治区重点水利工程。就爱伊河工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污染承载和净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湖泊湿地生态水源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繁荣休闲旅游和民族文化等多重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优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该文分析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智能优化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为思想,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层次分析法,根据信息系统的理论,在Microsoft.net平台下研究并实现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优化系统。该系统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以向导的方式,提示用户按照设定的步骤,并结合应用区域的实际情况和专家经验,完成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的优化。为进一步验证系统的功能,应用该系统对华北土石山区半城子流域的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功能设计合理、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等显著特点,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系统为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研究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迈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清水县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思路,坚持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坡面工程与沟道工程相配套、同治理的原则,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形成了全方位、多功能的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晋中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紧迫性,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全市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晋中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指导思想,提出该市实施优化配置的方向和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的建议。使晋中市水利事业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河南省水资源分布状况和南水北调工程对河南省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总结了河南省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存在的法制缺陷。为提高河南省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结合河南省实际状况,从三个角度提出了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法律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8.
《湖南农业》2014,(3):12
<正>一、建立农业节水体系1.优化配置农业用水通过建设骨干水源工程和实施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进一步优化用水结构,缓解重点农业生产区的用水压力。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合理配置地表水和地下水,重视利用非常规水源,提高农业用水总体保障水平。在渠灌区因地制宜实行蓄水、引水、提水相结合。在井渠结合灌区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在井灌区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相似文献   

9.
实施蔬菜种子工程要贯彻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变,鼓励联合或合作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基本原则,发挥育种科研单位的研究开发优势和龙头作用,建立和完善蔬菜种子工程体系,以提高蔬菜种子工程的规模和档次。  相似文献   

10.
通过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建立健全了渝河上游段防洪体系,解决了沟道行洪不畅问题,保护了40km“312”国道的安全,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减少了河岸坍塌,河道洪水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沿线乡镇的防洪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玉门昌马第二风电场工程为例,结合风电工程的特点,根据施工布局特征划分防治分区,分区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通过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力求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达到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京津地区风沙源防沙治沙工程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以天津蓟县黄土梁子小流域为例,研究了水源涵养林、生态经济林、道路防护林和沟道防护林所组成的防护林体系的植被结构和土壤肥力特征。结果表明,在流域内构建防护林体系,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稳定植被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3.
结合沈阳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得出开发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开发区以后的需水量预测、工程方案组合、污水处理回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沟壑区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流域组成,小流域生态综合整治是整个区域生态综合整治体系单位工程。龙滩流域通过重点治理,形成了以水平梯田为主体、以沟道治理为重点、林草植物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防护体系。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改变了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整个体系的治理措施在空间配置上合理、经济技术上可行,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流域侵蚀模数由4 309.13 t/km2·a下降到2 916.78 t/km2·a,下降了32.31%。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内涵+理论+方法体系+技术体系"四位一体的农业资源多维优化配置理论体系,为传统农业资源配置由二维平面静态展示与机械式管理向多维立体动态仿真展示与数字化管理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基础。科学导入"多维"和"信息化"元素,积极拓展传统农业资源配置的内涵与外延,科学界定了农业资源多维优化配置的概念、目的、特征体系、配置方式体系等,系统阐述了农业多维优化配置与传统农业资源配置的联系与区别,设计了农业资源多维优化配置的三级层次性理论基础、数量结构优化配置模型和空间布局优化配置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体系、以5S技术为核心的多维地理信息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锡林河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锡林河水库小流域为典型样区,采取梯层结构配置模式,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制定出研究区小流域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案,并通过野外试验观测,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保水保土效果等方面,开展丘陵草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不同配置方案的水土保持效果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15°的坡面,柠条+苜蓿的灌草结合措施配置可使侵蚀模数降低60%以上,林草覆盖度提高到70%以上;15°~25°的坡面,由截水沟+柠条带组成的林草与工程相结合的措施配置可使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约60%,林草覆盖度大大提高;沟道治理中,谷坊+灌木林结合的防护效果最为明显。该成果可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洪沟道治理工作比较复杂,因为治理沟道的施工面积比较小,沿河具有较多的居住人口,在一些治理沟道中不适合利用堤防断面,因此在山洪沟道治理工程中排洪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排洪渠在山洪沟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新疆灌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与其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出水利信息化建设和进行节水改造、生态环境等各项工程措施,以便抓住机遇发展灌区水利建设,以实现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巧丽 《甘肃农业》2014,(24):63-64
西吉县沙沟村片区沟道上游流域面积371.4km^2,沟道长58.6km。由于沟道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洪水淘蚀沟道两岸,特别是下游段,沟道右岸冲刷严重,大部分沟道右岸已形成悬崖,常发生崩岸、坍塌,对沟道右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等问题。文章分析了西吉县沙沟村片区沟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加强该片区沟道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0.
区域成品油合理配置直接影响成品油供给链物流系统构建和成品油市场的发展,但中国区域成品油优化配置问题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优化方法。通过调研国内外资源配置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区域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现状,基于中国大区域成品油供给系统,从成品油供给链、运输方式、库存管理以及不确定因素分析等角度出发,从问题实质、解决思路、优化模型及求解方法等方面梳理了区域成品油优化配置问题的研究重点、难点及进展。最终结合工程实际需求,提出了区域成品油优化配置问题的研究难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