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准两优1102、冈优188、Q优6号和Ⅱ优498等4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杂交稻旱育超长龄秧移栽时单株茎蘖数与单株有效穗数、穗粒重及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秧龄达70 d的条件下,秧苗移栽时的单株茎蘖数与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但与穗粒数的相关性表现不一.增加秧苗移栽时单株茎蘖数是提高超长龄迟栽杂交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油菜茬后直播杂交水稻对其生育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油菜茬后直播杂交水稻的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选用4个杂交稻品种分别进行油菜茬后直播和正常季节育秧移栽,对比两种处理方式下杂交稻的生育特性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与育秧移栽相比,直播杂交稻生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短14~22d,水稻分蘖势较强,单位面积的茎蘖总量较大,单株有效穗增加,但穗着粒数和实粒数均明显降低,最终单株产量与育秧移栽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油菜季氮肥投入与水稻季氮肥运筹对杂交籼稻光合生产力及产量的影响,为水旱轮作模式下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研究油菜季2种氮肥投入量(常规施氮:180 kg·hm~(-2),减量施氮:150 kg·hm~(-2))、水稻季150 kg·hm~(-2)施氮量基础上3种氮肥运筹模式[M1—m(基肥)∶m(分蘖肥)∶m(穗肥)=2∶2∶6,M2—m(基肥)∶m(分蘖肥)∶m(穗肥)=3∶3∶4,M3—m(基肥)∶m(分蘖肥)∶m(穗肥)=4∶4∶2]对杂交稻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常规施氮,油菜季减量施氮影响了杂交稻齐穗期光合特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水稻季M1、M2、M3处理杂交稻齐穗期和齐穗后15 d的光合生产力均增加;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模式杂交稻的光合速率增幅最大。油菜季减量施氮处理杂交稻齐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干物质质量、转化率和产量均增加;水稻季M1、M2、M3处理杂交稻齐穗期茎鞘干物质质量和产量增加;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方式干物质积累增幅最大。【结论】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方式可增强杂交稻生育后期光合性能,提高杂交稻叶面积指数,增加杂交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从而提高杂交稻产量,为本研究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4.
灌浆期涝害对弱筋小麦相对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长江中下游弱筋小麦产区中后期涝渍害严重,研究涝害对弱筋小麦生长生理与产量的影响,为弱筋小麦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扬麦13、扬麦15、扬麦22和糯小麦4个弱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钵栽培方法,研究灌浆期人工模拟涝害对小麦株高、顶三叶SPAD值及产量的影响。【结果】(1)灌浆期涝害对小麦株高无显著影响;(2)涝害后,小麦顶三叶SPAD值较对照下降,涝害时间越长,下降程度越大;不同叶位叶片涝害后下降差值差异显著,下叶位下降值大,涝害后恢复7 d,上叶位SPAD值较对照差值明显增加,涝害后下叶位叶片先受害,而后向上叶位叶片扩展;(3)小麦灌浆期涝害旗叶、倒二叶及倒三叶间较对照差值有显著差异,倒三叶SPAD值涝害指数与产量涝害指数极显著相关,且相关性最大(r=0.989 5),倒三叶叶片SPAD值为灌浆期涝害程度的指示叶位;(4)在涝害7 d胁迫下,4个弱筋小麦品种的产量均显著降低,扬麦22对涝害最敏感,涝害7 d产量较对照减少3.6 g·株~(-1),降幅最大,达39.4%。扬麦22和扬麦15涝害敏感期在涝害5 d以下,扬麦13和糯小麦涝害敏感期为涝害7 d;(5)不同品种灌浆期涝害对产量因子的影响不同,扬麦13属于千粒重降低型品种,糯小麦是穗粒数降低型品种,扬麦15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双因子降低型品种,扬麦22是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三因子降低型品种。【结论】灌浆期涝害对小麦株高无显著影响;用SPAD值涝害指数可以衡量灌浆期小麦涝害程度,指示叶位为倒三叶;扬麦22对涝害最敏感,涝害7 d产量降幅最大,扬麦22和扬麦15涝害敏感期在涝害5 d以下,扬麦13和糯小麦涝害敏感期为涝害7 d。  相似文献   

5.
遮阴条件下密度对滴灌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遮阴条件下滴灌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日变化特征。【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以新冬40号为试验材料,在自然光和遮阴50%两个光照处理下分别设置450×10~4(M1)、525×10~4(M2)、600×10~4(M3)、675×10~4(M4)和750×10~4株/hm~2(M5)5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处理对滴灌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值)、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遮阴明显降低了滴灌冬小麦的LAI,但与自然光相比,遮阴处理下SPAD值略有提高。遮阴导致各密度处理冬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胞间CO2浓度(Ci)升高;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明显降低,其降幅依次为4.14%~11.44%、5.76%~9.05%、7.15~22.47%和16.12%~33.54%。【结论】在50%遮阴条件下,M2处理(525×10~4株/hm~2)各项生理指标表现较好,产量最高,为5250.26 kg/hm~2,可供大田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6.
韩勇  邓媛  沈枫  姜秀英  刘军  刘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852-1855,1925
对辽宁省4个冠层形态具有一定差异但又具有较高产量水平的杂交粳稻组合与常规水稻品种辽粳294在籽粒灌浆期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粳稻各组合单株产量明显高于常规对照品种,每穴穗数比对照有所降低,每穗颖花数比对照高出很多,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别不大;各杂交组合的上功能叶叶面积和群体LAI都高于对照品种,各组合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平均值在灌浆初期与对照品种差别不明显,在水稻灌浆末期,各杂交组合的茎鞘干物质输出率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7.
杂交籼稻育种过程中的植株农艺性状的演变(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杂交籼稻育种过程中的植株农艺性状的演变。[方法]选择过去30年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大面积推广的23个杂交籼稻品种为实验材料,在相同的大田管理和栽培条件下,比较各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和形态特征,并对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杂交籼稻组合的演替过程中,尽管株高、千粒重和每穗粒数有少许增加,但单株有效穗数下降,引起单株产量和生物量降低;单茎的茎鞘、叶片、穗重增加,抽穗后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强。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生物量和每穗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相关,其中,生物量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杂交稻的育种和栽培中,在强调单个有效穗的大穗优势的同时,必须注重品种的分蘖发生能力,建立适宜的群体密度以获取高产。  相似文献   

8.
超高产水稻适宜单株成穗数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水稻单株成穗数通式和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函数,并确定超高产水稻的秧苗分蘖成活率(s)、本田期分蘖发生率(r)、分蘖缺位数(bn)、适宜等穗期及校正系数(a)等相关参数。【方法】选择云南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2005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密度试验,2005~2006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Ⅱ优318、Ⅱ优7954、Ⅱ优084、Ⅱ优航1号和协优107大区超高产试验。对试验的水稻分蘖消长进行调查分析,并最终测产。【结果】所有参试品种都遵循n-3的叶蘖同伸规律,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A)可以表示为有效分蘖叶位数(E)的函数,有效分蘖叶位数(E)与主茎总叶龄(N)、伸长节间数(n)、移栽叶龄(SN)、分蘖缺位数(bn)和校正系数(a)有关,E=(N-n-SN-bn-a);超高产群体的矫正系数(a)宜取1.5;常规湿润秧移栽大田后有1.5叶的分蘖缺位(bn),带2叶分蘖成活率(s2)和带1叶分蘖成活率(s1)分别为 0.8和0.3;穴盘带土移栽,bn=0.5,s2=1.0,s1=0.5;本田期秧苗活棵至等穗期,分蘖发生率(r)80%左右。【结论】超高产水稻常规湿润秧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E=(N-n-SN-3),单株分蘖成穗数ES=(1+t3+0.8t2)(1+0.8A)+0.3t1,其中t1、t2、t3分别代表秧苗带1叶、2叶和3叶分蘖数;穴盘小苗移栽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E=(N-n-SN-2),单株分蘖成穗数ES=(1+t3) (1+0.8A3)+t2(1+0.8A2)+0.5t1,其中A2、A3分别代表2叶分蘖、3叶分蘖及主茎本田期理论分蘖数。通过两年与实际茎蘖动态的比较,公式描述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粳稻在长江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的产量和生育特性,为筛选适宜长江下游双季晚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农场,以高产晚籼稻品种(IR)为对照,并选择大面积应用的常规粳稻(IJR)、杂交粳稻(HJR)和籼粳杂交稻(IJHR)品种,研究比较晚季温光条件下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籼粳杂交稻和晚籼稻在产量、生育期以及温光资源配置上的差异。【结果】(1)籼粳杂交稻产量(8.3—10.0 t·hm~(-2))显著高于其他晚稻类型,分别增产2.9%—29.3%(晚籼稻),30.9%—35.3%(常规粳稻)和13.4%—14.0%(杂交粳稻);常规粳稻产量最低,较晚籼稻分别减产24.0%(2017年)和1.2%(2018年);而杂交粳稻与晚籼稻产量差异随年份不同而不同。与晚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有效穗少、穗型大、库容高、千粒重和结实率相似;而常规/杂交粳稻则表现为有效穗近似,千粒重大,穗型小。全生育期总体上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籼稻。与籼稻相比,粳型(籼粳杂、常规和杂交粳稻)水稻营养生长期变化较小;穗发育期略有缩短(1—6 d),而灌浆期显著延长(12—22 d);全生育期温光资源积累量显著提高,其中主要贡献来自灌浆期的延长。(2)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将供试双季晚稻产量构成与生育特性降维为主成分一(穗粒型因子,37.7%)和主成分二(生育期因子,24.7%)。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为少穗多粒、长灌浆期;晚籼稻为穗粒兼顾、短灌浆期;常规和杂交粳稻的品种特征无显著差异,均为多穗少粒、长灌浆期。(3)相关分析表明,双季晚粳稻产量与每穗粒数(R~2=0.607,P0.001)、库容(R~2=0.779,P0.001)和灌浆期(R~2=0.505,P0.001)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与双季晚籼稻相比,双季晚粳稻产量对环境变化较敏感,品种间、年度间变异系数较大,这就需要品种的属地化和因种栽培。【结论】双季晚稻"籼改粳"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延长灌浆期,从而提高全生育期温光资源积累量。与其他类型水稻相比,籼粳杂交稻产量高,表现为大穗型、高库容及长灌浆期,更适宜于长江下游双季晚稻种植。选用籼粳杂交稻,对于提高双季晚稻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率、保证双季稻生产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水稻灌浆期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近年来,辽宁省育成一批直立穗和半直立穗品种和杂交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本研究旨在阐明直立穗和半直立穗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期水稻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方法】以辽宁省新育成的27个水稻品种,在两年多点条件下,对品种的光合特性、产量、产量结构和品质表现进行研究。【结果】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的直线关系;水稻灌浆中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与每穗成粒数成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水稻产量随着叶片光合速率的增加而提高,二者呈显著的幂指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06~2007年冬春季在武汉市湖北大学校区连续采集气溶胶样品,并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气溶胶中水溶性无机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PM2.5和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98和6.79μg/m3,其中4种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Na+、Ca2+、SO42-和NO3-,共占PM2.5和PM10总水溶性离子浓度的79%、85%。Mg2+、Ca2+、F-、SO42-、Na+和Cl-主要集中在细粒子中,NH4+和NO3-主要集中在粗粒子中。NH4+和SO24-在PM2.5和PM10中的相关系数R=0.987、0.983,主要以NH4NO3、(NH4)2SO4和NH4HSO4的方式存在。离子来源分析显示,固定排放源(燃煤)对水溶性组分的贡献要高于移动排放源(机动车)的污染贡献,而局地二次扬尘及建筑扬尘也是大气细粒子中水溶性组分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铜、硼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浙春3号大立在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铂或硼配施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促进了大豆株高的增长,增加了大豆的百粒重、总英数和单株籽粒重,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大豆产量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株高、单株籽粒重、百粒重和总英数达到显著的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及有效分枝数为负相关,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主要通过大幅度提高生物学产量而最终提高籽粒产量;在试验土壤条件下,氮、磷、钾之间的配施比以2:l:l处理的大豆产量最高;氮、磷、钾对大豆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N>K>P。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通市郊基地生产的蔬菜的重金属含量和安全状况。[方法]对南通市郊基地主要生产的豆类、瓜类、绿叶菜类、白菜类、甘蓝类和茄果类6种农产品进行砷、铅、镉、汞4种重金属含量检测,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等级及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判断其食用安全性。[结果]试验表明,南通市郊基地6类农产品中重金属铅、镉平均值最高的均为叶菜类,瓜类和豆类的重金属含量最低;农产品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未超过1,污染等级为"安全级",污染水平处于"清洁",食用安全性良好。[结论]研究可为此类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提供依据,也为深入研究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富集、转移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IPSec是基于TCP/IP网络IP层的加密和认证服务的标准,保证了TCP/IP网络上数据的传输,本文介绍了IPSec的各个关键部分,针对IPSec中密钥交换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给出具体实现流程。  相似文献   

15.
神香草及提取物的抗衰老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小鼠组织,血清中与衰老有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MDA),脂褐素(LPF)含量来研究神香草及非挥发性提取物对机体组织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神香草及非挥发性提取物能提高机体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能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及脂褐素(LPF)的含量。而且大剂量饲料组提高活性尤其明显,这为神香草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Machado  S.  Bynum  E. D.  Archer  T. L.  Lascano  R. J.  Wilson  L. T  Bordovsky  J.  Segarra  E.  Bronson  K.  Nesmith  D. M.  Xu  W. 《Precision Agriculture》2000,2(4):359-376
Inadequate information on factors affecting crop yield variability has contributed to the slow adoption of site-specific farming (SSF).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irrigated corn grain yields and to derive information useful for SSF. The effects of water (80% evapotranspiration (ET) and 50% ET), hybrid (drought-tolerant and -susceptible), elevation, soil index (SI)(texture), soil NO3–N, arthropods, and diseases on corn grain yield were investigated at Halfway, TX on geo-referenced locations. Grain yields were influenced by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Grain yields were consistently high under high water treatment, at higher elevations, and on soils with high SI (high clay and silt). Soil NO3–N increased grain yields when water was adequate. Management zones for variable rate fertilizer and water application should, therefore, be based on information on elevation, SI, and soil NO3–N. The effects of arthropods, diseases, and crop stress (due to drought and N) on corn grain yield were unpredictable. Spider mite (Oligonychus pratensis) and common smut (Ustilago zeae) damage occurred under hot and dry conditions in 1998. Spider mite infestations were high in areas with high soil NO3–N. Moderate air temperatures and high relative humidity in 1999 favored southwestern corn borer (Diatraea grandiosella) and common rust (Puccinia maydis) incidences. Knowledge of conditions that favor arthropods and diseases outbreak and crop stress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couting and in-season management of SSF. Management of SSF can be improved when effects of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on grain yield are integrated and evaluated as a system.  相似文献   

17.
陆桂平  张斌  贺生中  翟晓虎  李锦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48-11149,11172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感染犬瘟热病毒(CDV)犬血常规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45d健康、未接种犬瘟热疫苗的幼犬19只,随机分为5组,其中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人工染毒阳性对照组,III组为APS治疗组,IV组为APS与常规治疗结合组,V组为常规治疗组。自人工染毒当日进行治疗,连续治疗5d。各组分别于人工感染前1d及感染后第3、6天于前臂头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测定。[结果]经CDV感染后,血液中RBC、WBC、GRA、Hb含量及SOD活性均降低,MDA含量增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的各组中,APS和常规治疗对RBC、WBC、GRA、Hb含量及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APS和常规治疗相结合效果最明显,但与空白对照组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APS和常规治疗均可提高人工感染CDV犬的抗氧化能力,但以中西药结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低温胁迫对韭菜膜透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汉中雪韭(较耐寒)、紫根(中度耐寒)、791(不耐寒)3个韭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5/0℃和0℃低温胁迫下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EC)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5/0℃和0℃低温胁迫下,三者POD和SOD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CAT活性下降,MDA和EC升高。  相似文献   

19.
聚乙烯醇对水稻玉米种子萌发代谢作用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聚乙烯醇Polyvinyalcohol(PVA)具有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相同的作用:预处理水稻玉米种子后可提高种子活力,促进萌发代谢,其脂肪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丙二醇Malondialdialdedyde(MDA)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以蒸馏水为对照,利用培养皿发芽试验于室内初步研究了CuSO4和H3BO3单独浸种对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mg·L-1CuS04对黄芪幼苗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有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和SOD活性;100mg·L-1H,BO,促进了黄芪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及叶绿素的合成,浓度达200mg·L-1时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势,因此低浓度的CuSO4和H3BO3溶液浸种对黄芪幼苗生长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