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岭南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信息系统,是以园林植物的具体基本属性,和景观制造的实例为数据基础,构建的We b在线信息平台。通过对各类园林绿地进行调研,整理分析出岭南园林的植物资料信息,引进专业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使人们可以通过数据库的管理,进行信息的查询、浏览、统计、管理等工作。随着我国当前数字化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园林的设计以及园林的植物教学也逐步开始应用高效、便捷的数字化工具,从而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包括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南药种质资源数据库信息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药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信息系统是采用广东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平台在windows环境下构建完成的。首先将数据输入Ms Exeel2000,然后导入数据库管理平台。本数据库共收录南药植物558种。本系统能够任意查询南药所有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所属科名、种名,并能显示植物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环境、药用价值以及图片。数据库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南药植物资源信息共享,对生产、科研、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物信息学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下农业生物信息资源呈指数级增长,如何有效检索利用这些资源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从数据库、在线农业生物学文献、生物信息搜索引擎、专业网站这4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农业生物信息资源的检索途径进行了整理汇总及介绍。  相似文献   

4.
基于DII的生物育种专利技术国际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减少或者避免由于自然灾害或病虫害带来的粮食危机等问题。基于德温特创新索引国际专利数据库(DII),利用TDA分析工具对生物育种技术领域专利文献进行分析,系统揭示了生物育种技术的研发现状、热点以及技术布局。结果显示,美国在生物育种领域技术优势明显,我国在生物育种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二,但专利总体质量不高;杜邦先锋种业、孟山都等国际育种巨头企业均在主要国家都进行了专利布局,而排名前十位专利权人中没有中国企业。该研究结果对我国在生物育种领域的发展和布局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基于L-System技术的虚拟植物技术研究进展和现状,着重介绍了运用L系统建模语言构建的水稻模型的发展。围绕一个水稻秧苗模型和虚拟育种模型,叙述了包含水稻形态发育、生理进程和重要环境因子的水稻功能-结构模型发展进程、技术现状和应用方向。最后对基于虚拟植物技术的水稻生长模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水稻生长模型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栽培水稻起源于我国,我国以稻米为主食有着超过3 000年的历史,水稻研究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回顾我国一百多年来水稻育种历程,育种手段从简单的品种比较发展为以科学理论为支撑的纯系育种、杂交育种和生物育种等,期间取得了矮化育种、三系法育种、两系法育种和超级稻育种等重大突破。文章根据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将该历程总结为3个发展时期,分别为科学育种初期、独立发展时期和逐步领先时期,对各个时期的主要育种手段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列举了我国近现代水稻育种历程的一些关键基因,并对水稻育种新技术及今后我国水稻育种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现状进行分析,加大舆论宣传,提高执法者和广大群众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认识,这对调动广大育种家的育种创新积极性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有着重要作用。利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数据,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情况,分析认为国内科研单位的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和授权量仍保持最多,人们对种业品种权意识还不够强。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激励水稻育种创新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基因工程方式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是目前作物育种的发展方向,它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性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我国水稻育种的第三次突破将主要采取以植物基因工程为主的生物技术育种策略.本文结合作者从事水稻育种的研究工作,简要综述基因工程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概况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基因工程在水稻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水稻育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我国第一代杂交水稻育种的艰难探索历程及其主要研究成果,对第一代杂交水稻育种的技术特点进行了评述。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正式揭开了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实际性技术探索的研究序幕并建立了杂交水稻育种学科、在全球范围大力推广应用杂交水稻育种成果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普通栽培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学科框架并指明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染色体组多倍化水平上寻找新的技术突破口是稻属植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植物育种模拟的原理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植物育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表型选择和育种家的经验,分子生物学积累的大量遗传数据使得在基因水平上进行目标性状的选择成为可能,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工具,大量的遗传信息尚未在育种中得以有效利用。模拟方法可以利用各类遗传信息,在育种家进行田间试验之前,对杂交组合的表现、后代选择效果以及整个育种过程进行模拟,提出最佳的亲本选配、杂交和后代选择策略,从而提高常规育种的预见性和效率。本文介绍育种模拟的一些基本原理,包括遗传模型的构建、杂交类型和选择方法的定义等,概述育种模拟工具QuLine的基本功能及其在育种方法的比较、利用已知基因信息的亲本选配和设计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模拟方法通过定义复杂的遗传模型和育种方法实现对育种过程的模拟,在更真实的情形下比较不同育种方法的优劣、预测不同亲本杂交后代的表现,从而为育种家有效利用大量的分子信息和遗传数据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更是世界上30多亿人的主要食物来源。近几十年,各种病原菌、虫害、气候变化以及其他不利环境因素层出不穷,对全球粮食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对于高产抗病水稻植株的研究需求越发迫切,但传统育种手段过程繁琐复杂、效率不高,因此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推进水稻抗病育种进程成为研究重点。其中以CRISPR系统、锌指核酸酶(ZFN)、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单碱基编辑系统(BE)和引导编辑系统(PE)等为代表的技术,在对水稻进行高效定点基因编辑,在缩短育种周期,培育综合抗性强的水稻品系方面起到了较大作用,并在基因研究、作物遗传改良等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抗病基因及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基因编辑技术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CCCH锌指蛋白与植物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生长发育及抗病性密切相关。以玉米为材料,应用在线工具与公共数据库,共鉴定出63个CCCH基因,命名为Zm CCCHs,进一步对玉米与水稻、拟南芥、小立碗藓的CCCH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的CCCH家族基因在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蛋白质氨基酸序列长度在110~962 aa之间。Zm CCCHs基因具有相对保守的结构,即包含CCCH结构域、WD40结构域、C2H2结构域、C3HC4结构域,CCCH蛋白结构中含有2个α螺旋和4个β折叠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玉米CCCH蛋白与水稻CCCH蛋白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家族的功能与表达调控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动物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基因组学研究是进行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分子育种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为动物基因组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飞跃。文章对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动物基因组从头测序、重测序、简化基因组测序等基因组学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相关的生物信息分析内容,并对不同分析工具及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讨论了当前高通量测序技术存在的问题,对该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物分子数据的指数增长,生物信息学相关数据库也有了空前的发展.介绍了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别对核酸和蛋白质序列数据库、生物大分子结构数据库及基因组数据库的主要站点资源进行了评价,以大的生物信息中心NCBI开发的Entrcz系统和EBI开发的SRS系统为例,介绍了数据库查询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食,在保障国家口粮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我国粳稻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但是,受耕地减少、生物与非生物因素胁迫日益严重的影响,粳稻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打破这一僵局提供了可能。回顾了粳稻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对粳稻转基因体系建立、体系优化、育种应用和安全转基因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粳稻转基因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绿豆中NACs转录因子的特征及功能,研究基于绿豆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鉴定得到59条VrNACs核酸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核酸结构组成分析、染色体定位分析、进化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绿豆VrNACs均N端保守,C端变异,均匀地分布于绿豆不同染色体上,参与绿豆的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响应。本研究初步揭示绿豆VrNAC基因的特征及功能,为绿豆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绿豆;VrNAC;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相似文献   

17.
水稻新型育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一直是水稻育种研究的重要目标.育种技术的改进有利于育种效率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水稻育种技术也在逐步完善.对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等目前水稻育种中广泛使用的育种技术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展望了不同育种方法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水稻种业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稻分子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是分子育种的主要内容,本文从产量、适应性、品质、抗性和杂种优势利用方面阐述了水稻分子育种的生物学基础,以及开展分子育种以来所取得的一些重要成就;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和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转基因技术的日渐完善,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模拟育种软件的开发等,使分子设计育种逐渐成为水稻育种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3个组合共37份F5代以上稳定材料的食味测定值和食味品尝结果等的分析,结合育种实践,探讨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若干策略问题。提出在育种工作中要注重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利用,加大育种材料的选择和抗性鉴定力度,借助食味仪筛选,结合食味品尝,提高育种效率,从而选育出集丰、优、抗于一体的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水稻商业化育种的现状并剖析了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水稻商业化育种的建议:坚持企业创新为主导,强化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深化种业科研院校等事业单位改革,建立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生物技术法规监管体系,加强金融支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