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麦田蚜茧蜂优势种控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麦蚜是小麦上最主要的害虫,人们为了防治麦蚜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害虫抗药性等问题。因此,对麦蚜的生物防治已势在必行。笔者从郯城县黄楼村麦田对麦蚜的主要天敌之一--蚜茧蜂作了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便为蚜茧蜂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一、研究方法1.选有代表性的麦田2块,每4天调查1次,5点取样,调查1米双行中20株上的蚜虫总数、僵蚜量,并网扑记录此面积内蚜茧蜂成虫数。计算百株蚜量、  相似文献   

2.
保护利用天敌控制麦蚜为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东控制麦蚜的天敌优势种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大灰食蚜蝇、黑带食蚜蝇、燕麦蚜茧蜂、烟蚜茧蜂。天敌利用指标为:麦蚜盛发期百株蚜量500~600头,瓢、蝇有效虫态数量之和与蚜量之比为1:80以下,三日蚜变系数为1以下;或蚜茧蜂寄生的僵蚜率20%左右,三日内蚜量趋于下降。改善种植结构、使用选择性药剂、改进用药技术,保护利用天敌控制麦蚜为害,示范面积100万亩,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小麦生长中后期麦蚜及其天敌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麦田中后期2种麦蚜及其天敌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瓢虫和蚜茧蜂主要分布于麦株穗部,其次是旗叶上.2种麦蚜具有相似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麦长管蚜在时间维上的竞争能力大于禾谷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在空间维上的竞争能力大于麦长管蚜,两者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分别为0.869和0.840.蚜茧蜂和瓢虫也具有相似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蚜茧蜂在时间维上的竞争能力大于瓢虫,瓢虫在空间维上的竞争能力大于蚜茧蜂,两者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分别为0.939和0.900.蚜茧蜂对麦蚜的控制在时间维上比瓢虫占优势,瓢虫对麦蚜的控制作用在空间维上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麦田蚜茧蜂的种类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省麦田蚜虫寄生蜂的调查,初步明确了河北省保定市、沧州市沧县、邯郸市、廊坊市香河县和张家口市蔚县5个地区的蚜茧蜂种类,以及保定地区麦田不同时期蚜茧蜂和重寄生蜂的种类.结果表明:保定、沧州和邯郸3地蚜均以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为优势种,廊坊以燕麦蚜茧蜂为优势种,张家口市蔚县以燕麦蚜茧蜂和麦蚜茧蜂为优势种;保定地区夏季麦蚜盛发期以燕麦蚜茧蜂为优势种,秋季和初春麦田以烟蚜茧蜂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控制蚜害,经过全面调查,多年积累共鉴定整理出蚜茧蜂8属24种。麦田蚜茧蜂种群数量动态划分为4个时期,与麦蚜数量和小麦生育期密切相关。应用塑料大棚人工繁殖寄主和蚜茧蜂田间释放,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保护利用蚜茧蜂是控制有害生物的必然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6.
宁夏中宁县麦蚜种群空间分布与蚜茧蜂的跟踪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棋盘式五点取样法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和灰色关联度法,对不同景观结构下麦蚜及僵蚜田间分布型变化和时间动态进行分析与模拟。发现当地蚜茧蜂10种,蚜小蜂1种。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及僵蚜在时空上呈负二项分布,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麦长管蚜聚集程度受田块景观复杂程度的影响显著,麦二叉蚜则不显著。2种蚜虫空间格局表现为扩散-聚集周期性变化,但周期性变化不尽相同。僵蚜分布与蚜虫分布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对麦长管蚜跟踪明显高于对麦二叉蚜的跟踪。用Blackith种群聚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蚜虫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当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平均密度分别大于5.57、8.26/株时,聚集程度取决于本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对麦蚜种群数量具有显著性跟踪关系的蚜茧蜂主要有燕麦蚜茧蜂、烟蚜茧蜂及四川蚜茧蜂。  相似文献   

7.
蚜虫是农作物和森林的一种重要害虫,蚜茧蜂的种类调查对开展蚜虫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田间采集被寄生的蚜虫,经饲养获得标本,并通过制片、显微镜观察,鉴定出所获得的三种蚜茧蜂为翼蚜外茧蜂Praon volucre、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lor、黍蚜茧蜂Ephedrus nacheri。这项工作为进一步研究蚜茧蜂的生物学、生态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蚜茧蜂防控油菜蚜虫试验,研究蚜虫、蚜茧蜂消长规律,探索蚜茧蜂防控油菜蚜虫技术方法、防控效果,为指导大田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在隔离设施大棚内进行。结果表明,蚜茧蜂防控油菜蚜虫是较好的生物防治方法,蚜茧蜂对油菜蚜虫的防治效果达65%,可减少杀蚜虫化学农药量60%以上,而且对蚜虫有持续的控制作用,从而降低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同时应用蚜茧蜂防治油菜蚜虫可提高油菜产量10%~24%。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的小麦蚜虫寄生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麦田中所发生的4种蚜虫的寄生蜂复合体进行了调查,主要的初寄生蜂有燕麦蚜茧蜂、阿维蚜茧蜂、烟蚜茧蜂、菜蚜茧蜂、桃瘤蚜茧蜂、麦蚜茧蜂、细长径蚜茧蜂、翼蚜茧蜂及一种蚜外茧蜂。重寄生蜂有Aphidencyrtus sp Asaphes sp.,Chrips sp.,Dendrocerus sp及Pachyneuron sp.等5种。作者对这几种蚜茧蜂提供了一工作用检索表,并讨论了它们的寄主范畴,发生数量,生物学特性及利用它们进行小麦蚜虫生物防治的可能性等。  相似文献   

10.
瓢蜂菌组合生物控制麦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控制麦田蚜虫为害,保护生态环境,监测了历年麦蚜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分析表明天敌和标靶害虫麦蚜的发生高峰期具有跟随性,自然条件下利用天敌控制麦蚜能力弱。以增强麦蚜天敌资源数量和控制能力为目的,设计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关联模式、间插关联植物延续食物链模式、增殖寄生性天敌补充田间数量等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对招引瓢虫早春产卵、瓢蜂蚜发生同步、扩大天敌生态位宽度、天敌迁徙越冬等具有明显功效,实施“保护瓢虫、释放蚜茧蜂,喷施虫霉菌”相组合生物措施,可有效控制麦蚜为害,避免害虫再度猖獗,对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是蔬菜蚜虫的重要天敌。为了明确菜蚜茧蜂对我国常见4种蔬菜蚜虫的控制作用,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菜蚜茧蜂对萝卜蚜、甘蓝蚜、豌豆蚜和蚕豆蚜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菜蚜茧蜂对萝卜蚜和甘蓝蚜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放蜂后21 d,其寄生率多在20%以上;对豌豆蚜的寄生作用较弱,放蜂后21 d,寄生率最高不超过10%;对蚕豆蚜寄生率最低,多在1%左右,只有极少数蚜虫被寄生。  相似文献   

12.
研究麦田蚜虫及其天敌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麦田蚜虫及其天敌群落主要由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和麦二叉蚜3种麦蚜以及12种天敌昆虫组成,天敌中以蚜茧蜂数量最多。麦蚜和天敌的演替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的麦蚜和天敌数量较少,没有必要防治蚜虫;第2阶段,麦蚜数量达到顶峰,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第3阶段,群落处于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为控制麦田蚜虫,保护生态环境,以增强麦蚜天敌资源数量和控制能力为目的,设计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关联模式、间插关联植物延续食物链模式、增殖寄生性天敌补充田间数量等一系列试验,监测了历年麦蚜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天敌和标靶害虫麦蚜的发生高峰期具有跟随性,自然条件下利用天敌控制麦蚜能力弱。采取组合生物措施,实施保护瓢虫、释放蚜茧蜂,喷施虫霉菌,对招引瓢虫早春产卵、瓢蜂蚜发生同步、扩大天敌生态位宽度、天敌迁徙越冬等具有明显功效,可有效控制麦蚜,对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本地温室内2种优势寄生蜂烟蚜茧蜂和菜少脉蚜茧蜂对桃蚜的控害潜能,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研究了2种蚜茧蜂和桃蚜的繁殖、寿命和子代性比等生物学特性,并编制了寄主和寄生蜂的试验种群生命表。结果显示:2种蚜茧蜂的雌蜂寿命均长于雄蜂,烟蚜茧蜂雌蜂寿命长于菜少脉蚜茧蜂; 2种蚜茧蜂的逐日产卵量在羽化第2日达到高峰(烟蚜茧蜂:67.70粒;菜少脉蚜茧蜂:52.95粒),随后逐日下降;烟蚜茧蜂和菜少脉蚜茧蜂单雌平均产卵量存在显著差异(烟蚜茧蜂:332.2粒/雌;菜少脉蚜茧蜂:218.9粒/雌),产卵历期也存在显著差异(烟蚜茧蜂:8.0 d;菜少脉蚜茧蜂:6.4 d);母蜂日龄对子代雌性比有显著影响,且在相同日龄条件下,菜少脉蚜茧蜂的子代雌性比高于烟蚜茧蜂;通过比较2种蚜茧蜂与桃蚜的生命表参数发现,蚜茧蜂r_m和R_0值均明显大于害虫。综上表明, 2种蚜茧蜂对桃蚜的寄生能力强,繁殖速率高,种群增长速率均优于桃蚜,对桃蚜表现出较好的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15.
烟蚜茧蜂对烟蚜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临沂烟区烟田烟蚜茧蜂和烟蚜发生情况,研究了烟蚜茧蜂对烟蚜的控制作用及啶虫脒对烟蚜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对烟蚜的控制作用前期较慢,后期烟蚜得到了有效控制;啶虫脒控制烟蚜的效果较短,烟蚜后期易反弹;烟蚜茧蜂对啶虫脒较敏感;蚜茧蜂对黄板具有较强趋性,放蜂区应严禁悬挂黄板。  相似文献   

16.
试验设计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关联模式、间插关联植物延续食物链模式、增殖寄生性天敌补充田间数量模式等,以比较麦蚜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效应。结果表明:实施“保护瓢虫、释放蚜茧蜂,喷施虫霉菌”三结合生物措施,对招引瓢虫早春产卵、瓢蜂蚜同步发生、跟随扩大天敌生态位宽度、天敌迁徙越冬等具有明显功效。对增强天敌数量,控制麦蚜,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蚜茧蜂是棉蚜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棉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了摸清我区棉田的蚜茧蜂种类及蚜茧蜂对棉蚜的控制效果,1983年我们从5月10—17日,四次从棉田采回僵蚜,放在保湿的培养皿内,在室温情况  相似文献   

18.
蚜茧蜂是蚜虫天敌,以寄生蚜虫和取食蚜虫分泌物为生。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利用蚜虫的寄主作物先培养蚜虫后接种蚜茧蜂进行人工饲养蚜茧蜂,扩大蚜茧蜂的种群数量,放置到大田中进行防治蚜虫。蚜茧蜂防治蚜虫是较好的生物防治方法,经过2年的推广应用,蚜茧蜂对油菜蚜虫的防治效果达65%,可减少杀蚜虫化学农药量60%以上,而且对蚜虫有持续的控制作用,从而降低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9.
河南麦田蚜茧蜂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6年,对河南各小麦产区的蚜茧蜂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现7种蚜茧蜂,其中以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发生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在麦田,蚜茧蜂主要寄生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的2—3龄若虫,麦长管蚜的被寄生率最高,占总寄生量的79%。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表明,蜂羽化后半小时即可交尾,盛期在早上6—8点半和下午5—7点,产卵盛期在早上8—10点和下午4—6点。一头雌蜂可连续寄生3—5头蚜虫,多者达18头。每头蚜虫只被蜂产卵一次,发育成僵蚜后只出一头蜂,凡是出多头蜂者均为重寄生蜂,蚜茧蜂有产雄孤雌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20.
麦蚜发生规律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多年系统观测,关中麦区麦蚜种类为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谷缢蚜、麦无网蚜和玉米蚜。麦长管蚜是小麦生长后期危害优势种;渭北旱塬和关中灌区西部小麦生长前期的优势种分别为麦二叉蚜和禾谷缢蚜。据麦蚜混合种群数量消长规律,提出渭北春季麦蚜混合种群发生量峰值预测式。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在渭北非极端寒冷年份可以成、若蚜安全越冬,未谷缢蚜只部分年份可以越冬。小麦适期晚播可减少黄矮病的发生,但对麦蚜却无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