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仔猪渗出性表皮炎,又称猪接触性脓疮病、油皮病或溢脂性皮炎,俗称油猪,是仔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病。该病是由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引起的以患者皮肤大面积出现渗出性皮炎症状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感染范围主要是哺乳仔猪和断奶后仔猪,病死猪以1~2周龄以内的仔猪居多,在德宏州易发季节为冬季和夏季,但在高寒山区则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临床上一些养猪场户往往误诊为疥蛾病或VA缺乏症,延误了正确治疗时间,给养猪业户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袁铭雅 《畜禽业》2010,(7):85-87
<正>仔猪渗出性皮炎,也叫仔猪葡萄球菌皮炎,是猪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仔猪急性接触性皮炎,以全身油脂样渗出性皮炎为特征。患猪出现全身性、油脂样渗出性皮炎,呈现油腻、粘湿、污秽、棕红色或棕褐色痂皮的皮肤,但无骚痒为  相似文献   

3.
吴里森 《畜禽业》2006,(21):50-51
仔猪渗出性皮炎,又称为仔猪油性皮脂溢”或“猪油皮病”,是一种以急性全身性的皮脂溢出性皮炎为特征、具有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病原是葡萄球菌,主要发生于5周龄内的仔猪,l周龄内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为10%~90%,即使成活也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是规模猪场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病。现将一起仔猪发生葡萄球菌性皮炎的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炉下某猪场饲养母猪412头,哺乳仔猪有2519头(212窝),保育猪2486头,育成猪2571头。2006年4—6月间,有79窝,共871头哺乳仔猪仔猪相继发生了一种油脂样皮炎的传染病,死亡92头。主要发生在l周…  相似文献   

4.
仔猪渗出性皮炎,也叫仔猪葡萄球菌皮炎,常伴随大肠杆菌和疥螨同时发生,也有叫"猪癞"的,以全身油脂渗出性皮炎为特征.死亡率一般不高,因此并未引起部分养猪户的重视,但发病后导致仔猪生长缓慢,形成僵猪,会给猪场造成损失.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北方以春秋圈舍潮湿季多见,特别是大棚养猪户多发.  相似文献   

5.
汪登荣  叶丹 《畜禽业》2001,(7):37-37
2000年5月初,石河子地区某团场一个体养猪户两窝21头7日龄仔猪发生以鼻孔周围、眼睑、耳、耳根、肘后、尾根、肛门附近等处皮肤出现水泡、痂皮为特征的疾病.经确诊为仔猪葡萄球菌病,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后,两窝所剩的13头仔猪全部康复,其他猪也未见发病.笔者于11月份走访,所剩的13头猪都已出栏,出栏前生长状况良好,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4,(9)
<正>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副猪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常与蓝耳病、圆环病等一起并发或继发,临床多表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心包炎、脑膜炎为特征,引起断奶前后仔猪和保育猪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与关节肿大,发病率与死亡率高。近年来,该病呈逐年增长趋势,给养猪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1病原副猪嗜血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具有不同的形态,有15个以上的血清型,我国以5型和4型最流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3,(7):53
<正>从病料分离副猪嗜血杆菌,通常在接种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液琼脂上进行,目的是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副猪嗜血杆菌的生长提供NAD。也可以选用巧克力琼脂或者加有NAD的PPLO培养基。培养时间通常需要24~48h。本菌为难于培养的微生物之一,尤其是从病料中分离时,常常受到杂菌的干扰。解决的办法,一是采用稀释培养法,二是在培养基中加林肯霉素和抗菌肽。由于本菌为上呼吸道常在菌,因此,必须注意由呼吸道分离到本菌并不一  相似文献   

8.
<正>猪渗出性皮炎又叫溢脂性皮炎,是由猪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仔猪高度接触性皮肤病,以皮肤大面积出现渗出性黏液并形成结痂为特征。1流行病学本病多见于5~6日龄哺乳仔猪,也可见于断奶仔猪,育成猪和母猪乳房上。本病可通过各种途径感染,破裂和损伤的皮肤黏膜是主要的入侵门户,传播速度快,一头猪感染后2~3d可波及到整群仔猪,严重病例死亡率可达60%。  相似文献   

9.
陆美清 《畜禽业》2011,(9):8-11
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的条件性致病菌,常引起仔猪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呼吸困难、高热等临床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就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特征、致病机理、临床诊断和防控对策等几方面加以分析,希望能对该病的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6,(6)
正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的肠道传染病。根据发病日龄和病原菌血清型的差异,猪大肠杆菌病可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3种。仔猪黄痢是出生后几小时到1周龄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以及迅速脱水死亡为特征。仔猪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10日龄左右仔猪发生的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排灰白色粥样稀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而致死率低,  相似文献   

11.
断奶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可引起仔猪先天性震颤、呼吸急促、黄疸、腹泻、贫血等多种症状。并可导致猪瘟、蓝耳病、圆形病毒病、渗出性皮炎(葡萄球菌病)、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寄生虫病等病的发生和混合感染。该病发病率10%~20%,死亡率较高,病后存活仔猪发育明显受阻,可成僵猪、呆猪,失去经济价值。该病已成为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需在养猪生产中予以高度重视。为此,通过整体提高猪群免疫力结合对症治疗的方法,初步探讨出当前猪的主要疾病情况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葡萄球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多数为非致病菌,少数可导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在鸡群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发生该种疾病。宿豫区王某饲养草鸡1000羽,发生一种以鸡腹腔部脱毛、皮下浮肿为重要特征的疾病,已死亡29羽。根据临床特征和病理剖检以及区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4,(7)
<正>猪伪狂犬病(PR)是由猪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以发热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常引起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和增重滞缓、种猪不育,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最严重,15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达10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所引起的断奶仔猪眼睑或其它部位水肿、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试验对山西省吕梁地区某猪场送检的疑似仔猪水肿病的猪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大肠杆菌O抗原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该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杆菌O138,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头孢噻肟钠,和中药联用综合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吴里森 《畜禽业》2006,(11):50-51
仔猪渗出性皮炎,又称为仔猪油性皮脂溢”或“猪油皮病”,是一种以急性全身性的皮脂溢出性皮炎为特征、具有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病原是葡萄球菌,主要发生于5周龄内的仔猪,1周龄内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为10%-90%,即使成活也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是规模猪场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病。现将一起仔猪发生葡萄球菌性皮炎的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海洋微生物溶菌酶的抑菌作用及抑菌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一些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对海洋微生物溶菌酶的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微生物溶菌酶对受试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尤其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及养殖致病菌效果显著。海洋微生物溶菌酶对试验菌株的生长繁殖和代谢均有影响,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指数期初期。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海洋微生物溶菌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效果不同,推测其作用机理与二者细胞壁结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7.
董卫军 《畜禽业》2019,(6):76-77
猪轮状病毒病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通常是仔猪最容易发生,成年猪和青年猪呈隐性感染,临床上以食欲减退、腹泻、呕吐、脱水等为主要特征,危害性非常严重。结合猪轮状病毒病的临床经验,就该病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4,(9)
仔猪副伤寒属于高发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被感染的猪多为仔猪,会引发急性败血病以及肺炎的发生,死亡率较高,给猪场带来严重损失。该病临床上分急性型、慢性型、可根据流行病等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诊断。平日要坚持自繁自养,提高饲养管理力度,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预防此病侵入猪群。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4,(7)
<正>猪的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以厌食、呕吐、严重腹泻和失水为特征,特别在寒冷季节,能迅速传播到各种年龄的猪。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10日龄以内仔猪常发生严重脱水和电解质丧失而病死率很  相似文献   

20.
小球藻锌结合类金属硫蛋白的结构表征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球藻经60μmol/L的锌胁迫培养5d后,离心收集藻泥,经超声波细胞破碎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即蛋白质粗提液,再经葡聚糖凝胶层析柱G-75及脱盐柱G-25分离、纯化后,收集的蛋白组分经真空冷冻干燥后获得小球藻锌结合蛋白。通过Tricine-SDS-PAGE电泳、氨基酸组成及紫外光谱等方法进行表征,测得该蛋白的分子量约为8.2ku,半胱氨酸含量为15.4%,具有金属硫蛋白典型的紫外光谱特征,称为类金属硫蛋白(Zn-MT-like proteins)。试验采用琼脂糖孔穴扩散法,研究了小球藻Zn-MT-like蛋白对3种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和3种真菌(青霉菌、曲霉菌、酵母菌)的抗菌活性,并与兔肝Zn-MTs的抗菌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球藻Zn-MT-like蛋白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霉菌(青霉、曲霉)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1mg/mL的Zn-MT-like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青霉和曲霉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2、17.4、7.2和9.8mm;而对大肠杆菌、酵母菌则无抗菌活性。同样条件下,未加锌胁迫的小球藻蛋白质本身和兔肝Zn-MTs并不具有这些抗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