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植物染色体微分离微克隆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微分离与微克隆技术是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项桥梁技术,近年来在植物中的应用日渐活跃,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染色体显微切割、微克隆技术是由细胞遗传学通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直接桥梁。本文就其概念、发展现状、应用前景以及在植物染色体研究中存在的困难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染色体微切割、微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染色体微切割、微克隆技术的原理及主要方法,并讨论了该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染色体微分离、微切割与微克隆技术的发展历史;综述了植物染色体微分离、微切割和微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大豆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遗传学染色体畸变的原理而建立的一种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大豆对污染物比较敏感,容易获得间期细胞,以大豆为材料的微核实验是进行环境监测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微核技术,并对大豆微核实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刘玉玲  王坤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21-8324
染色体分离技术是分子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的桥梁技术,得以在诸多领域广泛应用。就染色体分离技术的原理、主要流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该技术在植物中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植物微核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微核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性杂交不亲和植物间部分基因组转移的新途径 .通过微核技术可在不同属植物间转移单条或多条染色体 ,且所得再生植株性状稳定 ,在植物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微核技术还可用于定位基因、建立特异染色体 DNA文库、鉴定基因功能等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微透析的原理及其在动物、人体上的应用,结合实验室利用微透析技术对植物体进行取样研究,介绍了微透析技术获取植物质外体的方法,论述了微透析技术在植物活体取样中的可行性并对探针的回收率进行探讨,进而为植物生理研究提供更为简单、实用、精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恺  刘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1,(20):150+152
基于组培苗的植物微嫁接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果树学的各项研究中。该文探讨了组培苗微嫁接技术在果树中的主要应用,以为今后的转基因及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19世纪80年代发现生物微核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研究,证明了凡能引起细胞染色体损伤的各种理化因子,都能使生物细胞产生微核。其中植物微核法是用微核技术用于环境监测的一种手段,用这种方法监测环境污染物的遗传毒性已取得很大进展,已具备实际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染色体涂染技术与动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染色体涂染 ( Chrom som e painting) 是一项在分子细胞遗传学水平上检测染色体重组和畸变的新技术, 包括染色体涂染 D N A 探针制备和荧光标记原位杂交两部分。制备染色体涂染 D N A 探针可通过流式细胞分类法, 克隆基因库或体细胞杂交株, 以及染色体显微切割和 P C R 扩增等途径, 现侧重综述近几年国际上用染色体显微切割和 P C R 扩增的方法制备探针进行家畜染色体涂染的实验技术和主要成果。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技术进行家畜染色体涂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分辨力, 可用来检测家畜染色体畸变、性别鉴定、显微克隆等, 提高了对家畜染色体 D N A 研究和分析的能力, 从而促进了动物分子细胞遗传学这一新的边缘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流式细胞遗传学是利用流式细胞术对植物有丝分裂细胞的染色体进行分离、纯化和分选等操作的细胞遗传学分支学科,已在许多领域广泛的应用,如与DNA 分子标记结合进行物理作图,利用FISH和PRINS进行细胞遗传作图,重组DNA文库的构建,标记片段的定向分离以及蛋白质分析。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已对数十种植物物种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应用最多的是豆类作物和禾谷类作物。流式细胞术有许多潜在的利用价值,主要包括植物染色体和染色体臂特异BAC文库的构建,低拷贝序列的目标分离,ESTs和杂交DNA 序列的高产量作图以及对染色体蛋白的整体分析等。本文综述了植物流式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在植物基因组分析的潜在利用价值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尼罗罗非鱼X和Y染色体原位杂交探针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染色体显微切割的方法,分别从尼罗罗非鱼XX和YY个体有丝分裂中期相染色体滴片上,割取第1对染色体,随后经简并PCR扩增,分别用生物素和地高辛标记,得到X和Y染色体探针。将探针与尼罗罗非鱼XY个体的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在第1对染色体上得到很强的杂交信号。结果表明,染色体显微切割和简并PCR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制备鱼类DNA探针。  相似文献   

14.
果蝇唾腺染色体为多线染色体,其上的每一条横纹带就是一个具有多个相同DNA序列的基因集合体,这个集合体至少相当于一个基因的克隆。本研究利用8.8NHCl打断果蝇唾腺染色体的间带区,使每条横纹带相互分离,实现了天然基因克隆的切割。本方法简单易行,为开发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植物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5.
银杏第1染色体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观察了50个银杏根尖的染色体,发现在约半数根尖中,最大的1对染色体(第1染色体)随体有差异,其中1条随体较大而明显,另1条则很小.采用玻璃针分离法,通过显微操作系统成功地分离了随体较为明显的那条第1染色体.将分离到的单条染色体去蛋白,Sau3A酶切,并在染色体DNA片段两端加上Sau3A人工接头,进行2轮PCR扩增,得到了大小为300-3000bp的扩增片段.用第2轮PCR产物构建质粒文库,得到了约含有75000个重组子的该染色体DNA文库.随机挑取66个重组子进行分析,发现插入片段大小主要分布在500-2000bp,平均为800bp.该文库为银杏第1染色体特异探针的筛选、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基因的克隆以及性染色体的鉴别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植物特异DNA序列是指在某些植物属、种、基因组或染色体上单独具有的特异存在的DNA序列。几乎所有的高等生物基因组中都有一些物种或基因组特异(有)的DNA序列。研究这些特定序列,对研究物种间在进化过程中的关系及现有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特异性状表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简述了植物特异DNA序列的种类,总结了利用特异DNA序列作为与某一性状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应用情况,以及特异DNA序列在鉴定外源染色体的来源、某一染色体组或基因组、某一物种或属植物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