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种种衣剂防治棉花苗期主要病虫害效果及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4种复合型种衣剂对棉花苗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以‘新陆早41号’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400 g/L福美双·萎锈灵种子处理悬浮剂(FS)、26%多菌灵·福美双·甲基立枯磷FS、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FS和30%噻虫嗪·嘧菌酯·咪鲜胺FS对棉花出苗、苗期立枯病和红腐病、地下害虫、苗期蓟马、蚜虫和产量的影响,分析其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及经济效益,以期筛选出田间试验效果最佳的种衣剂。结果表明:播种10 d时4种种衣剂处理的出苗率显著优于对照,较对照增加6.64%~19.23%,播种30 d时4种种衣剂对苗期立枯病和红腐病防治效果分别为30.88%~50.74%和31.13%~59.15%,对棉花地下害虫和蓟马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9.24%~69.62%和39.12%~63.04%。棉花上蚜虫发生时间推迟1~3 d。400 g/L福美双·萎锈灵FS防病效果最佳,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FS防虫效果最佳。种衣剂处理收获株数较对照增加0.78%~1.11%,增产量为53.70~184.40 kg/hm 2,经济效益为322.20~1106.40元/hm 2,投入产出比为1∶5.65~1∶12.29。综合分析显示,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FS防治苗期病虫害和增产效果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种衣剂防治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可行性,通过选用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的种衣剂,设置常规剂量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采取田间罩网小区试验,明确种衣剂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防效及对玉米出苗、生长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0%噻虫嗪FS、10%氟虫腈FSC、38%噻虫胺FSC、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30%噻虫嗪·氟虫腈FSC、30%噻虫胺·氟虫腈FSC、20%噻虫胺·氟啶虫酰胺FSC等7种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生长均安全;38%噻虫胺FSC有效成分用量7.6 g/kg种子处理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防治效果为70.6%~78.5%,防效最好,显著高于除30%噻虫胺·氟虫腈FSC 7.5 g/kg处理外的其他种衣剂处理(P<0.05),并且可使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羽化出土始现期、出土高峰期推迟5~10 d,可以使成虫高峰期避开玉米吐丝期。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防控前移推荐使用38%噻虫胺FSC,有效成分剂量为7.6 g/kg种子。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水稻种子处理悬浮剂(FS)对旱直播水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1%的氟唑环菌胺·咯菌腈·精甲霜灵FS和18%的噻虫胺FS对三系籼型杂交稻广8优1973进行包衣,通过标准发芽试验、Q2测定、田间农艺性状调查、考种及测产,比较研究了两种FS在旱直播条件下对种子活力、水稻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11%氟唑环菌胺·咯菌腈·精甲霜灵FS和18%噻虫胺FS以药浆体积与种子质量比(药种比)为1:50的比例(即1 mL药剂处理50 g种子)将药剂稀释后进行拌种,处理后的标准发芽势、发芽率及萌发启动时间(IMT)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其理论萌发时间(RGT)相较于空白对照(CK)显著缩短,且氧气消耗速率(OMR)相较于CK每小时分别提高了1.33%和1.38%,呈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FS处理的种子可以促进水稻种子呼吸,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种子活力,其中经过18%噻虫胺FS处理的水稻种子IMT、RGT及OMR值的表现均优于11%氟唑环菌胺·咯菌腈·精甲霜灵FS处理;在旱直播条件下,水稻种子按药种比1:50经过两种FS处理后,其田间表现均优于CK,其中:成秧率提升27.6...  相似文献   

4.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苯醚甲环唑·氟虫腈FS对玉米丝黑穗病和蛴螬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浓度48.00 g/100 kg种子,施药后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在85%以上,明显高于3%苯醚甲环唑FS 12.00 g/100 kg种子处理的防效;有效浓度42.00~48.00 g/100 kg种子,施药播种后30 d对蛴螬的防效在78%以上,明显高于8%氟虫腈FS 24.00 g/100 kg种子处理的防效。该药剂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蛴螬的较为理想药剂,对玉米出苗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24.1%肟菌·异噻胺FS种子处理对水稻前期恶苗病、稻瘟病等主要病害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24.1%肟菌·异噻胺FS在浸种前包衣,能有效预防苗期恶苗病、立枯病、稻瘟病发生,对中后期纹枯病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推荐用量为每kg干种子用20mL 24.1%肟菌·异噻胺FS+2mL成膜剂包衣。  相似文献   

6.
草地贪夜蛾是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 其寄主植物范围广, 对我国粮食生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接虫试验, 研究不同种衣剂包衣对苗期小麦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4种种衣剂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小麦出苗率, 其中, 480 g/L 四唑虫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10 mL/kg处理, 小麦出苗率最高, 达到97.78%, 与对照相比增加了21.38%?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的保叶效果和防虫效果均表现良好, 其中4.5 mL/kg种子包衣对小麦齐苗后7?14 d和21 d接虫处理的保叶效果分别为76.12%?69.84%和70.45%, 而且, 接虫后14 d全株调查时未见活虫, 防虫效果达到100%?随着接虫时间的推迟, 含有双酰胺类药剂成分的各种衣剂处理对草地贪夜蛾为害麦苗的保叶效果有所下降, 但均显著好于600 g/L吡虫啉种子处理悬浮剂?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种子处理对西瓜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以及在西瓜中的残留状况, 本研究以10%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为供试药剂, 采用拌种试验, 开展噻虫胺对西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残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噻虫胺有效成分用量100~250 g/100 kg范围内, 对西瓜出苗安全; 噻虫胺拌种处理对西瓜苗期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随着西瓜的生长促进作用减弱, 西瓜出苗后30 d, 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噻虫胺各处理西瓜产量均高于空白对照, 对西瓜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噻虫胺拌种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西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提升西瓜的品质; 随着西瓜生长发育, 叶片内噻虫胺含量逐渐降低, 出苗后45 d, 叶片内未检测到噻虫胺残留; 西瓜收获时果实中未检测到噻虫胺残留, 西瓜根部土壤中噻虫胺的残留量在0.041 2~0.097 5 mg/kg之间。综上所述, 噻虫胺100~250 g/100 kg用量范围内处理西瓜种子, 对西瓜苗期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并可提高产量, 改善西瓜的品质, 叶片内噻虫胺含量随植株生长逐渐降低, 果实中无残留, 本研究为噻虫胺种子处理在西瓜生产实践中合理、安全、高效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花生根腐病为害日趋严重,实际生产中发现常规药剂防效不佳。为了明确替代药剂3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防治花生根腐病的效果,于2018年采用种子包衣法进行了精甲·咯菌腈与常规药剂咯菌腈、精甲霜灵防治花生根腐病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以500 g/100kg处理种子的防效最高,齐苗后10 d防效为74.81%,60 d防效为83.43%。该处理的花生产量和增产率也为各处理中最高,分别为4483.96 kg/hm~2和13.58%,明显高于同药剂其他用量处理和常规药剂处理;纯收入较对照增加3 138.93元/hm~2。  相似文献   

9.
大悟县应用花生优化防治病虫草害技术,以播种时按1kg种仁拌2.5%的咯菌腈悬浮剂防治根腐病和茎腐病及初花期、饱果期667m2分别兑水喷施30%苯醚.甲环唑乳油20ml防治叶斑病与疮痂病效果达98.3%;而以每kg种仁用70%噻虫嗪3g拌种防治蛴螬、金针虫等效果为65.1%;以播种盖土后667m2用96%精异丙甲草胺80ml兑水进行芽前除草效果达100%。不同组合化学药剂均能促进花生生长,A(噻虫嗪+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溴氰菊酯)、B(精异丙甲草胺+苯醚.甲环唑+噻虫.高氯氟)和C(乙草胺+多菌灵+溴氰菊酯),比对照分别增产18.8%、14.9%和0.8%。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氟虫腈、毒死蜱、吡虫啉和辛硫磷在花生中残留的分析方法,4种杀虫剂的仪器效应值与其质量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LOD)为0.33~0.87μg/kg,定量限(LOQ)为1.12~2.91μg/kg。田间采用农药登记的推荐剂量处理花生种子用于防治花生蛴螬,收获后测定花生样品中的杀虫剂残留量,结果表明: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CS)种子处理收获花生时的毒死蜱残留量为0.002 1mg/kg,辛硫磷30%微囊悬浮剂(CS)处理收获时花生中辛硫磷残留量为0.003 1mg/kg,吡虫啉70%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ZF)种子处理的收获时花生中吡虫啉残留量为0.001 4mg/kg,氟虫腈·毒死蜱18%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CF)种子处理收获花生时检测到氟虫腈和毒死蜱的残留量分别为0.001 8和0.001 1mg/kg。采用4种药剂种子处理,这4种杀虫剂在花生中的残留量均低于其最大残留限量值,说明所收获的花生食品安全,可以放心食用,表明在花生播种期施用这4种药剂种子处理防治花生蛴螬是一种安全的农药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1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700mL/100kg种子处理对水稻苗期稻蓟马具有持久防效,药后20d平均防效保持在78%以上。使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0.5mL/盘或1%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20g/盘均对一代二化螟有良好防效,药后20d防效可以达到75%以上,药后50d防效能保持在30%以上。第二代二化螟高发期可以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mL/667m2分两次间隔12d大田喷雾,药后50d仍能保持95%以上防效。通过种子处理、苗期处理和大田防治,可以对水稻主要害虫稻蓟马和二化螟有较好防效,且省工省药,适合我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爱芝  韩松  梁九进 《植物保护》2012,38(6):161-165
采用拌种、播种穴(沟)施药和开花下针前撒施毒土3种施药方法,研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不同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的防控效果和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量225~420g/hm2于花生开花下针期撒施毒土,防虫效果、保果效果和有效果数增加均显著优于播种沟(穴)施药。拌种防治花生蛴螬保果效果、防虫效果和产量的增加随着拌种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低于播种穴施药和生长期撒施。示范试验结果验证表明:于花生开花下针期撒施毒土效果最好,用量420~630g/hm2,防虫效果、保果效果和产量增加分别为87.80%~95.12%、92.42%~95.90%和83.23%~86.61%。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氟虫腈·毒死蜱18%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为对照药剂,测定了氟虫腈·毒死蜱18%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包衣花生种子后氟虫腈和毒死蜱在花生根际土壤和根系中的剂量动态及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包衣种子播种后微囊化可以显著延缓毒死蜱和氟虫腈在花生根际土壤中的降解,在相同剂量下氟虫腈·毒死蜱18%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处理中在花生根际土壤和根系中氟虫腈和毒死蜱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微囊化制剂。在药种比1∶100或1∶50条件下,用氟虫腈·毒死蜱种子处理微囊18%悬浮剂对花生种子包衣即可在整个花生生育期对蛴螬有效控制,防治效果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进行不同剂量的肟菌酯·异噻菌胺种子包衣防治水稻恶苗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肟菌酯·异噻菌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水稻恶苗病具有较理想的防治作用,随着肟菌酯·异噻菌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有效成份浓度的增加,其防效增强,推荐剂量为有效成分4.2g~7.0g/kg种子或加2mL成膜剂。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进行了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噻虫胺EC 50 ml/667m2、30%噻虫嗪SC 4g/667m2、50%丙威·噻虫胺WP 24 g/667m2、25%吡蚜酮WP 24 g/667m2、11.5%吡·噻EC 100 ml/667m2施药后1 d,5种药的防效均在84%以上,速效性都较好;药后3~10 d,防效都在94%以上,7 d达到高峰,防效在97%以上;药后15 d,几种药剂的防效均保持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6.
3种种衣剂对芸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筛选对芸豆根腐病安全有效的药剂,开展了3种种衣剂对芸豆的室内安全性和根腐病田间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38%多·福·克悬浮种衣剂在试验设定的包衣药种比下处理种子,对芸豆种子发芽和秧苗生长安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芸豆出苗后10d,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25%噻虫·咯·霜灵各处理的防效均在80%以上,其中药种比为2g/kg的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病效果最好,达到92.92%。芸豆出苗后30d,药种比为2g/kg的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的防病效果最好,为59.83%,且考种期测产结果表明,增产幅度达29.43%。但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防治效果持效期较短,芸豆出苗30d后防效均降到50%以下且产量增幅较低。综上所述,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对芸豆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噻虫·咯·霜灵25%悬浮种衣剂防治人参苗期疫病在2012年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表明:噻虫·咯·霜灵25%悬浮种衣剂对人参苗期疫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100~340g/100kg种子的情况下对人参生长无不良影响,施药后的防治效果在66.13%~77.02%之间;对人参植株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8.
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对花生地上及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对花生地下害虫及地上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合适的田间用药剂量,通过室内盆栽接虫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对花生地下害虫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Faldermann)、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以及地上害虫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综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药剂拌种处理后15 d,氯虫苯甲酰胺有效成分用量为2.40、3.20 g/kg种子处理对沟金针虫的防治效果为77.42%和82.58%,对铜绿丽金龟的防治效果为77.12%和85.62%;田间拌种处理收获时,2.40、3.20 g/kg种子剂量的氯虫苯甲酰胺对花生田沟金针虫的防治效果为68.12%和76.33%,对铜绿丽金龟的防治效果为71.38%和80.71%;3.20 g/kg种子剂量处理对花生蚜的防治效果最高,为36.39%;该药剂拌种处理后对花生种子无不良影响,对出苗和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40、3.20 g/kg种子剂量处理后增产率为16.16%和18.44%。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对花生地下害虫沟金针虫和铜绿丽金龟具有很高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同时对花生蚜也有一定的兼治效果,有明显的防虫增产作用,可推广应用于防治花生田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19.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水分散粒剂10g/667m2,杀单·苏云63.1%可湿性粉剂50g/667m2,阿维·三唑磷15%乳油100m L/667m2处理二化螟,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水分散粒剂10g/667m2,杀单·苏云63.1%可湿性粉剂50g/667m2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效,两者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2.61%、90.46%,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建议使用时,每667m2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水分散粒剂10g或杀单·苏云63.1%可湿性粉剂50g于二化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高峰期兑水40kg于水稻叶面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药剂对二化螟防治效果、产量及用药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m2防治晚稻二化螟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用药15%阿维·三唑磷乳油100 mL/667m2,且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667m2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的作用。施药方法:于第3代二化螟卵孵盛期至2龄高峰前施药,可提高防效4.98%,每667 m2减少施药工本6元,增加产量31 kg,减少用药成本11元,667 m2增加总效益79.4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