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仲是一种集杜仲皮、叶茶等绿色保健品,深受人们喜爱.为了在江淮地区更好地种植杜仲,提高产量,对地区地形因子与杜仲生长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坡面不同的坡位杜仲的树高生长和粗生长均表现出极显著盖异;②杜仲是一种速生优质的材药两用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喜深厚肥沃湿润土壤;③江淮地区栽培杜仲必须优先选择丘陵岗地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2.
黄秋萍 《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3):92-93,113
该研究以纯杜仲林为对照,对杜仲杉木混交林的种植配比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杜仲和杉木混交造林是一种较好的营林模式。纯杜仲(CD),杜仲杉木1:1(D1S1)和杜仲杉木7:3(D7S3)3种种植配比中,D7S3中的平均树高、胸径、地径和冠幅均大于CD和D1S1处理,表明较高的杜仲种植比例有利于杜仲的生长,不同坡位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特征。与杜仲相同,3种处理中D7S3中杉木生长状态优于CD和D1S1处理。  相似文献   

3.
对江淮地区3个有代表性的成土母岩(基岩)石英角斑岩、泥质岩(干枚岩)、石灰岩山地进行杜仲栽培试验,探索出了杜仲适生的立地条件为湿润深厚、通透性较好、肥力较高的石灰岩山地.  相似文献   

4.
对江淮地区3个有代表性的成土母岩(基岩)石英角斑岩、泥质岩(干枚岩)、石灰岩山地进行杜仲栽培试验,探索出了杜仲适生的立地条件为湿润深厚、通透性较好、肥力较高的石灰岩山地。  相似文献   

5.
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杜仲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杜仲林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速度、土壤贮水量、成活率以及生长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立地条件下,杜仲林土壤含水量均为表层较高;在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阳坡和峁顶的土壤含水量减少较快,而沟谷和阴坡土壤含水量则减少较慢;200~3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在各个立地条件下均较稳定。杜仲林地土壤贮水量表现为沟谷最高,依次为阴坡、阳坡和峁顶;土壤贮水量在杜仲的生长初期最高,其次为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不同立地条件下杜仲的成活率表现为沟谷阴坡阳坡峁顶;杜仲新枝和地径的生长量均表现为沟谷阳坡阴坡;采用截干+覆土或截干+覆膜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杜仲成活率。因此,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更适合于杜仲生长,采用截干覆土或截干+覆膜措施可提高杜仲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坡位对黄菠萝容器苗造林幼树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适地适树发展黄菠萝人工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黄菠萝幼树在不同坡位的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包括高生长、径生长、根系生长和生物量等指标.[结果]高生长方面,坡下的黄菠萝幼树最好,坡上的次之,坡中的较弱;地径、当年枝基径、根系总长度和根系表面积方面,坡上的最大,坡中、坡下的较小;根体积为坡中的较大,坡上次之,坡下的最小;根平均直径坡下的最大,坡上和坡中基本相同;根重在生物量分配率上占了将近50%,坡下根系生长较弱,生物量最低.[结论]采用黄菠萝容器苗造林,可以抵消不同坡位立地条件所引起的幼树高生长差异.  相似文献   

7.
张斌    尹剑    邱远宏    徐泽田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2):140-148
为实现气候变化下杜仲的科学种植布局,基于CMIP6发布的2021-2040年的4种气候情景,利用最大熵模型研究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贵州省杜仲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高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黔中、黔西南地区,低适宜和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西北高海拔区和北部、东南部高温地区。4种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杜仲生长气候适宜度体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低排放情景下与现状接近,高排放表现为适宜度的降低和不适宜区的扩大。不适宜区的扩大主要分布于贵州省西北、北部和东南地区。综合4种气候情景绘制了杜仲气候适宜性区划图,高气候适宜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0.62%;高气候适宜区和中气候适宜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42.85%,开发潜力较大。研究同时统计了各县区杜仲适宜性种植潜力,分析了贵州杜仲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温度类变量对杜仲适宜度影响较大,贵州杜仲生长最适宜气候条件为年均温度在15~17.5 ℃、最暖季平均温度在23~26 ℃、最湿季节平均温在22.4~24.7 ℃,最热月极高温度在27.5~32 ℃、年均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海拔亦是影响杜仲适宜性区划的重要因素,贵州杜仲更适合海拔在700~1 400 m的区域生长。研究结果可作为未来杜仲种植布局的参考,以实现优质杜仲资源的高品质和高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立地因子对热区坡柳( Dodonaea viscosa L.)生长特征的影响,确定影响坡柳生长主导因子,在对坡柳在云南热区的资源分布进行初步踏查的基础上,选择14个地区开展了坡柳株高、地径、冠幅及生物量的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地区坡柳生长差异显著,其中大姚地区生物量最高,达到14.14 t· hm-2;低海拔区坡柳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及生物量均大于高海拔地区,分别为18.28 mm、179.16 cm和8.94 t· hm-2,但海拔高度对坡柳生物量及生长特征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坡柳总生物量、平均地径和平均株高均随坡位变化自下而上逐渐减少,下坡位生物量最大,达到10.01 t· hm-2,且上坡位生物量、平均地径及平均株高显著低于中坡位、下坡位( P<0.05);坡向对坡柳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是阴坡地段坡柳的生长指标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和总生物量都要优于阳坡地段。因此,可以认为影响坡柳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是坡位,坡柳最适宜的立地条件为低海拔,下坡位和阴坡。  相似文献   

9.
江淮地区中林系列杨树适生品种选择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淮地区中林系列杨树适生品种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种间胸径与高生长差异显著;中林系列杨各品种间,除中林46杨外,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107杨后期生长快,其胸径与材积生长量分别为其他品种的142.37%、220.00%;江淮地区造林应首选南林351杨等南方杨树品种,107杨可适当引种,用于多品系配置。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在不同坡位进行了3个闽楠种源幼苗的造林试验,并调查其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尤溪种源的闽楠幼苗造林成活率最高,地径生长量和株高生长量均显著高于沙县种源和政和种源;不同坡位的造林成活率和生长指标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造林有利于闽楠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不同立地因子对热区坡柳(Dodonaea viscosa L.)生长特征的影响,确定影响坡柳生长主导因子,在对坡柳在云南热区的资源分布进行初步踏查的基础上,选择14个地区开展了坡柳株高、地径、冠幅及生物量的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地区坡柳生长差异显著,其中大姚地区生物量最高,达到14.14 t·hm-2;低海拔区坡柳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及生物量均大于高海拔地区,分别为18.28 mm、179.16 cm和8.94 t·hm-2,但海拔高度对坡柳生物量及生长特征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坡柳总生物量、平均地径和平均株高均随坡位变化自下而上逐渐减少,下坡位生物量最大,达到10.01 t·hm-2,且上坡位生物量、平均地径及平均株高显著低于中坡位、下坡位(P0.05);坡向对坡柳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是阴坡地段坡柳的生长指标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和总生物量都要优于阳坡地段。因此,可以认为影响坡柳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是坡位,坡柳最适宜的立地条件为低海拔,下坡位和阴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杜仲地上部不同组织中养分含量和养分携出量,杜仲对养分的吸收比例,杜仲年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节律等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杜仲养分吸收特点提出了基本肥料施用比例.结果表明,杜仲生长期间吸收的养分主要储存于叶子和皮中,木质部数量较少;皮和叶的利用将使养分大量损失,应通过施肥加以补充.杜仲对氮磷钾(N:P2O5:K2O)养分的相对吸收比例为1:0.3:1.6,考虑氮磷钾肥料养分的利用率后,提出适于杜仲施肥的氮磷钾养分基本比例为N:P2O5:K2O=1:0.6:0.9.实践中应用时,可根据当地土壤供应不同养分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获取滇西南亚热带山地尾叶桉人工林植被数据及相关生境因子,利用典范主分量分析和材积—因子相关分析法,分析比较了研究区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CPCA排序较好地描述了植物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在滇西南亚热带地区地形特征是一组解释能力最强的变量因子,影响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因子是坡向、海拔和坡位,坡度的影响次之,气温和降水影响最小;②海拔因子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制约因子,1 900 m高度是其生长分布上限,尾叶桉林生长与海拔呈反比关系;③坡向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东南坡和西南坡生长最好,南坡、东坡、西坡、西北坡次之,北坡和东北坡较差;④坡位对尾叶桉林的生长影响较大,中坡位尾叶桉林生长最好,其次是下坡位和河谷,上坡位和山脊尾叶桉林生长最差;⑤坡度对尾叶桉林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其生长影响较小,在任何坡度上都适宜尾叶桉生长。考虑到尾叶桉人工林喜肥喜水,为保持水土,不宜在坡度陡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4.
赵红艳  蔺芳  王太霞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065-4068
综合应用石蜡切片法和实验室提胶法研究了杜仲胶在杜仲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杜仲叶结构发育与杜仲胶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杜仲叶含胶细胞在一年中的形成积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叶片展开到叶片停止生长仅有1个月时间,叶片大小在生长30 d以后基本保持恒定.随着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叶肉细胞的分化发育,叶片内含胶细胞也在不断地形成积累;叶片各结构生长停止后,含胶细胞仍继续增加和生长,叶片含胶率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由于杜仲叶片内杜仲胶分泌、积累与叶片生命周期在1年中同步,使在将近黄落的11月份叶片含胶率较高,可达1.11%.  相似文献   

15.
杜仲被确定为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持续林业试验基地的主要人工栽培示范经济树种。通过对林木生长状况调查和主要生态因子测定,利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发现各样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海拔是影响杜仲生长最敏感因子,而加强林地抚育和管护是保证林木良好生长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杜仲是一种以树皮入药,名贵而紧缺的中药材,如何增加树皮厚度,提高杜仲产量呢? 一、中耕除草法: 中耕除草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长,减少杂草危害。幼林,每年春、夏、秋季各进行一次;成年林,每年春、夏季各进行一次。在植株周围中耕松土7—10厘米深,并把铲除的杂草集中埋入植株周围的土内作肥料。  相似文献   

17.
<正> 造林隔坡反坡梯田(以下简称反坡梯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采用的一种集水造林整地方式,它不仅在拦蓄坡面径流、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林木正常生长方面效果显著,而且还是一项投资省、见效快、施工简单的水土保持坡面拦蓄工程。然而,由于地形地貌的复杂多变、气候条件的地域差异,至今没有一种适合于这种整地方式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法。因而,在采用反坡梯田整地造林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隔坡窄,汇集的径流不能满足林木的需水要求,林木生长受抑或死亡;拦蓄标准低,一遇暴雨即形成串坡径流,达不到保持水土的目的;田面太宽,蒸发面积大、工程费用提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根据近年在宁夏南部山区的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一种用上年秋季降雨和径流解除春夏连旱、且又满足拦蓄设计暴雨要求的隔坡反坡梯田设计方法,现发表出来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辽东低山丘陵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在不同坡位的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与林木生长性状间的关系,本研究对桓仁、清原和本溪3个地点共计18块样地的油松和樟子松林分进行调查,按照不同坡位(坡上、坡中、坡下),分上、下两层(0~15cm和15~30cm)采集土壤样本,并在每层钻取周边4个点,混合成1个样本,带回实验室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结果表明:两树种林地土壤养分特征均表现为,坡下坡上坡中,上层下层,其中土壤全磷含量在不同坡位和土层呈现出明显差异;两树种坡下的各土壤养分元素间相关系数高于坡中和坡上,其中,油松林地土壤养分间相关系数超过0.880,樟子松林地土壤养分间相关系数超过0.91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两树种土壤养分与林木生长性状间相关性结果,除油松林地坡上和坡中的土壤有机碳与冠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坡上和坡中的土壤全氮和全磷与冠幅呈显著的负相关,坡中的土壤全磷与树高呈显著的负相关,以及樟子松林地坡上和坡中土壤有机碳与冠幅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外,两者林地坡上和坡中的土壤养分与各生长性状间的关系不紧密,而坡下的土壤养分与林木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高于坡中和坡上,且大部分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来看,两种造林树种坡下表层土壤养分能显著影响林木生长状况,在林分经营过程中,可据此进行针对性管护。  相似文献   

19.
杜仲繁殖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杜仲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又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安胎降血液,延年益寿等作用。杜仲的树皮、叶、及果实均含有桃叶珊瑚苷及一种杜仲胶的硬性橡胶,是良好的绝缘材料。杜仲橡胶制品质量与天然橡胶一样,可制作轮胎。杜仲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可成片种植于山坡、丘陵地带,建立杜仲园,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杜仲叶色浓绿,病虫害少,可作行道树,也可栽植于公园、植物园等作园林绿化树  相似文献   

20.
杜仲含胶细胞的整体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变性处理和整体透明相结合的方法对杜仲各组织中含胶细胞的形态和分布,以及不同生长条件下含胶细胞的分布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仲含胶细胞是一种细长的、两端略膨大的、丝状分泌单细胞,在植株体内的分布与维管系统密切相关。在当年生杜仲幼茎中主要分布于初生韧皮部并靠近形成层的部位。光照有利于杜仲胶合成。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3期申延等杜仲含胶细胞的整体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