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7月份,我县有两个村先后发现牛环形泰勒虫病,经综合诊治,病情得到控制。l流行情况:据资料记载,我县小作镇于1982年从尚义县购进53头草原红杂交牛,多为两岁左右。翌年7月月发本病,诊治不及时,全部死亡,此后呈零星散发.1993年7月5日和17日,我县北孤台村集体牛场  相似文献   

2.
<正>奶牛焦虫病是寄生于牛红细胞内的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以高热、贫血、血红蛋白尿、迅速消瘦和产奶量明显降低为其特征。本病呈季节性流行,多发生于7~9月份。但是在2007年11月份到2008年1月份期间我县兽医防疫站化验室接诊的奶牛发热且久冶不愈的病例当中,通过临床症状与兽医实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我县部分乡镇不断发生猪、牛“猝死病” ,造成许多家畜死亡。个别社一年内“猝死”牛、骡占全社大家畜存栏总数的56.3 % ,给养殖业带来很大危害 ,使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 ,引起了群众的恐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诊断与控制“猝死病” ,笔者多次深入到疫区对“猝死”病因调查并提出了防制对策 ,现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猪、牛“猝死病”在渭源呈上升趋势。据统计 ,1999年10月至2002年底 ,在三年时间里 ,全县先后发生猪、牛、羊、骡“猝死病”的有清源、五竹、蒲川、莲峰、路园、七圣、北寒、大安、秦祁、新寨、黎家湾、上湾、田家…  相似文献   

4.
牛泰勒虫病是由泰勒科泰虫属中的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寄生于牛网状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内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发热、贫血、黄疸、迅速消瘦和产奶量下降.2006年9月份,我县杨家庄乡南太册村数头奶牛发生泰勒虫病并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现将具体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进入8月份以来,天气炎热,雨水增多,高湿、闷热气候致使牛生产能力下降,给牛病防控造成极大威胁,同时蚊蝇、病毒、细菌借机增速繁殖,导致牛流行性疾病易于发生和传播。今年8-9月份,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我县部分养牛场和零星养牛户都不同程度遭受病害侵袭,特  相似文献   

6.
牛巴氏杆菌病又名牛出血性败血病 ,俗称“清水喉”、“锁喉风”、“肿颈癀” ,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在贵州流行历史较长 ,是危害贵州耕牛的主要传染病 ,全省各地时有发生 ,发病死亡率可达 51%以上。进入 90年代后 ,由于因病设防 ,推行双轨防疫 ,使本病的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1997年我县旧治镇的 3个村呈爆发此病 ,现将综合防治措施笔录如下。1 流行情况1997年 9月 5日 ,我县旧治镇 3个相邻的村发生牛疫情 ,9月 8日我站接到报告 ,即前往诊治。在疫区路上巧遇 2头水牛刚在河中滚水回来在途中发病。出现呼吸困难 ,…  相似文献   

7.
用ELISA方法对三明市2016年随机抽取的牛群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牛病毒性腹泻、牛白血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布鲁氏菌病。本次调查共检测样品204份。其中检测规模场7个,样品116份;检测散养户14个,样品88份。结果表明: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血清204份,检出阳性血清65份;检测牛白血病血清188份,检出阳性血清34份;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184份,检出阳性血清64份;检测牛布鲁氏菌病血清204份,检出阳性血清0份。说明三明地区牛群存在多种疫病感染,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肖红伟  张金明 《畜牧兽医杂志》2011,30(1):124-124,126
牛肝片吸虫病是肝片吸虫寄生在牛身体的肝、胆管内而引起的奇生虫病。每年在我县部分乡镇多有流行。病牛一般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腹泻、贫血、黄疸或黏膜苍白,颌下、胸及腹下水肿,临床上以颌下水肿较为常见,故在我县流行区多称为“水葫芦病”。牛发病后经投服“硝氯酚(拜耳9015)”治疗后多会痊愈。但有部分患牛数次投药仍不能使临床症状消失,特别是“水葫芦”反复出现,经久不愈,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2012年8月份,陕西某牛场发生牛魏氏梭菌病,从病死牛肝脏、脾脏分离得到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牛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各年龄牛均易感染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牛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俗称“牛猝死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张掖市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感染情况,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和2015年对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民乐县的养牛场进行了抽检。共检测400份血清样品,检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阳性样品146份,可疑样品12份,平均阳性率36.5%;检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样品97份,平均阳性率24.3%。通过血清学检测,初步掌握了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张掖市的感染情况,为科学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兴海县种公羊布氏杆菌病监测报告张启俊(兴海县畜牧兽医站,813300)我县羊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于1985年,牛布病于1990年经程序考核达到规定的“控制区”标准,1991年列入我省牛羊布病疫情同步监测试点县。1996年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12.
牛泰勒焦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寄生虫病,是由寄生在红细胞内的泰勒焦虫及其产生的毒素,导致脏器损伤、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地方流行性寄生虫病。我县宁姜乡黄花村和好心村,已经连续3年发生牛的泰勒焦虫病。现将本病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这两个村共饲养黄牛500头左右、奶牛200头左右。2003年7月份,有25头黄牛、12头奶牛发病,其中死亡黄牛6头、奶牛2头;2004年6月份,有18头黄牛、8头奶牛发病,其中死亡黄牛4头、奶牛1头;2005年7 ̄8月份,又有黄牛12头、奶牛3头发病。2临床症状病牛体温升高达40 ̄42℃,呈稽留热;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为全面了解枣庄市市中区牛羊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的流行情况,2015年6月份开展了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合的方式对采集的1926份血清(牛816份,羊1110份)进行布病检测;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816头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显示:布氏杆菌病检测,检出阳性牛16头、阳性羊4只;牛结核病检测,检出阳性牛3头。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我  相似文献   

14.
大茶药汤在我县各中兽医诊所治疗病畜使用很广,效果很好,所以又叫“百灵汤”。其得名就是能医洽好很多种疾病。根据创造这个验方的民间兽医张飞南医师说:该验方可治猪牛出败、牛膨胀、猪牛食欲不振、脓肿,可驱猪蛔虫等。一九五六、一九五七两年来,该区兽医诊所在张飞南医师的传授下,  相似文献   

15.
2021年—2022年云南省寻甸县肉牛科技特派团成员对寻甸县肉牛主要疫病进行系统调查及疫病防治研究,2年来共完成了16个乡(镇)175个肉牛养殖场(户)的现场调查,并随机在全县16个乡镇71个肉牛养殖场(户)、1个屠宰场和1个大牲畜交易市场采集样品3267份,进行了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牛蓝舌病、巴氏杆菌病、牛支原体、牛结核分枝杆菌、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布鲁氏菌病、巴贝斯虫10个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牛结节性皮肤病、蓝舌病病毒、牛巴氏杆菌病、牛支原体、牛结核病、巴贝斯虫病6个病种的病原监测均为阴性;在73个养殖场(户)1394份棉拭子中检出牛病毒性腹泻阳性3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2份;在29个养殖场(户)899份全血样品中检出牛巴贝斯虫病12份,样品阳性率分别为0.22%,0.14%,1.33%;场阳性率分别为1.37%、1.37%,24.13%。通过2年持续地边监测边排查隐患,精准指导养牛户科学防控疫病、规范使用兽药、强化生物安全等措施,使养殖户掌握了科学养牛和科学防病技术,切实提高肉牛疫病防控和养殖水平,提高肉牛养殖效率和肉牛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6.
2011年8月份,我县有3人发生疑似炭疽病,经调查,发病人员均为牛贩运、屠宰人员。近期从比邻地区又引入了活牛,而此地区已有多人感染发病,为防止引入疫情在我县扩散,当地政府采取果断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腹泻-黏膜病病毒(简称BVD-MD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广泛传播的接触性传染病。笔者于2007年11月份至2008年1月份,先后收治了该病混合病例43例,现将防治情况总结一下,供畜牧业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腹泻-黏膜病病毒(简称BVD-MD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广泛传播的接触性传染病。笔者于2007年11月份至2008年1月份,先后收治了该病混合病例43例,现将防治情况总结一下,供畜牧业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笔者自1986年以来前后共诊治过黄牛巴贝西虫病16例,现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该病在我县主要分布在万坊、天井沅、上塘等地区,呈另星散发性流行。16例中,公牛7头,母牛9头,均系二岁以上的成年牛,未见有犊牛发生。外地新购进牛比本队牛更易发生,发病时间始于3月22日,8月终止,其中以4—5月份发生最多,共10例,占全部病例的60%以上,发病后,常呈急性经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研究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牛结节性皮肤病等4种牛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效果和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疫苗对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免疫,针对性使用荧光PCR、ELISA方法以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上述4种牛病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牛口蹄疫10.21万头次,检测血清1 534份和组织样品233份,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94.33%,口蹄疫病毒为阴性。使用山羊痘疫苗免疫牛结节性皮肤病2.89万头次,检测口鼻拭子/抗凝样品200份,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为阴性。监测牛布鲁氏菌病血清2 380份,阳性率为0.17%。监测牛结核病1 291头,阳性率为0.23%。[结论]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免疫效果良好,达到阻断病毒感染和传播目的。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总体上分别达到控制标准和净化标准,但“两病”仍有零星发生,需要加强牛只调运监管检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