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苦豆碱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赵博光 《林业科学》1996,32(3):243-247
研究了苦豆草中苦豆碱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讨论了苦豆草生物碱在研究防治松材线虫病中的意义。使用含苦豆碱的培养基培养灰葡萄抱菌菌丝的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苦豆碱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5天后培养基中苦豆碱的LC50=2.63×10-5g/ml,当浓度为1×10-4g/ml和2.63×10-5g/ml时,15天后苦豆碱的杀线率分别为99.9%和94.3%。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松树患有线虫病的前期很难及早予以发现,一旦察觉到松树感染了此种病症,则与之相应的危害范围已变得很大。因此针对松树感染的松材线虫病,分析了林间枯死的松树的外观症状,提出了松材线虫的防治策略,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病的诊断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是及时诊断疑似疫木、疫点,既能采用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进行诊断,且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诊断。文章根据广东省松材线虫病疫区的特点,对林间枯死松树外观症状诊断法、林间枯死松树体内线虫的分离鉴定法和松褐天牛引诱剂辅助诊断法等3种松材线虫病的诊断方法及其适应范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双稠哌啶类生物碱分子结构与杀线活性间关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赵博光 《林业科学》1998,34(5):61-68
使用培养基法和棉球法测定了苦豆碱、野靛碱、甲基野靛碱、苦参碱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两种生测方法测得的结果一致,表明苦豆碱的杀线活性最强,其log(1/ID50)(mol/棉球)=8.67,与文献中用同样方法测定的对松材线虫杀线活性的其它7种双稠哌啶类生物碱的杀线活性相比较,它也是最强。本文提出了双稠哌啶类生物碱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强弱主要受其分子结构中官能团对的类型及其中的官能团的类型控制的假说。根据这一假说,推测了具高杀线活性的生物碱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松材线虫病为害季节,通过在发病区的不同小班选择刚出现枯萎症状的松树作为标准株,每隔一定时间,在不同部位取样、分离并计算松材线虫含量,结果表明受松材线虫侵染的松树、自出现初始症状的1个月左右时间,树冠枝条松材线虫含量显著多于其它部位,以后松材线虫在松树体内的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6.
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及松墨天牛传播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南京用松材线虫接种7种松树,于第2a在无任何症状的松树的接种点上方10cm处取样,分离线虫,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现象比较普遍,在不同的松树品种上潜伏侵染现象有所差异,感病黑松和赤松很快死亡,只有在接种量小的情况下才有潜伏侵染现象发生,抗病性强的火炬松和湿地松感病后潜伏侵染现象比较普遍,并且样品中的线虫量也较高,而抗病性中等的马尾松和刚松感病后潜伏侵染现象的普遍性及样品中的线虫量均处于中等,短针松接种松材线虫后既不枯死,也无潜伏侵染现象,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试验结果表明,未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成虫在松材线虫病松枝上取食后,再到健康松枝上取食,有传播松材线虫的可能,这些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病新病区清理病死木时,应采取早期诊断技术,把未表现症状的松树一起清除,以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且对环境友好的松材线虫病生防菌株,本研究测定了10株对根结线虫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对松材线虫的室内灭杀作用,并且选取杀虫活性最好的菌株A4做了其发酵乙醇抽提物对松材线虫LC50值的测定和林间防治效果的测定。结果表明:10株生防菌株的发酵原液对松材线虫都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其中A4更是在将发酵液稀释10倍之后仍然具有大于50%的杀虫活性,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室内毒力测定显示菌株A4的发酵抽提物对松材线虫处理24 h的LC50值为0.291 mg/mL;林间防效实验表明菌株A4的发酵抽提物能够显著降低松树枯死率。  相似文献   

8.
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杨宝君 《中国森林病虫》2002,21(1):27-31,14
该文对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概述。目前对松材线虫病的病原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松材线虫是惟一病原,另一种认为病原为松材线虫和细菌两种生物。对于松材线虫的致病机理,目前存在3种观点。第1种观点认为松材线虫的酶使松树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遭到破坏,树脂不正常地从树脂道中渗漏并扩散到相邻的管胞中,使水分输导受阻,导致萎蔫。第2种观点认为松树感染了松材线虫后,木质部内挥发性萜烯类物质的含量增加,这些物质进入管胞在管胞中形成空洞,致使水分输导受阻。第3种观点认为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体内产生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使松树萎蔫。  相似文献   

9.
松树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而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试验表明,松材线虫病病原是松材线虫与伴生细菌。组织病理学研究看出,树脂道泌脂细胞最先受到线虫侵袭,薄壁细胞的死亡是寄主最初的组织病理学反应。松苗皮层薄壁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表现出核染色质浓缩,核变形,降解,解体等细胞凋亡。纤维素酶作为松材线虫的致病物质参与早期寄主发病过程.线虫伴生细菌产生活性毒素。管胞空穴化造成输水堵塞致使受害松树死亡。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在致病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可以认为,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和伴生细菌共同侵染引起的复合侵染病害。  相似文献   

10.
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及松墨天牛传播新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南京用松材线虫接种 7种松树 ,于第 2a在无任何症状的松树的接种点上方 10cm处取样 ,分离线虫。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现象比较普遍。在不同的松树品种上潜伏侵染现象有所差异。感病黑松和赤松很快死亡 ,只有在接种量小的情况下才有潜伏侵染现象发生。抗病性强的火炬松和湿地松感病后潜伏侵染现象比较普遍 ,并且样品中的线虫量也较高。而抗病性中等的马尾松和刚松感病后潜伏侵染现象的普遍性及样品中的线虫量均处于中等。短针松接种松材线虫后既不枯死 ,也无潜伏侵染现象。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试验结果表明 ,未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成虫在松材线虫病松枝上取食后 ,再到健康松枝上取食 ,有传播松材线虫的可能。这些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病新病区清理病死木时 ,应采取早期诊断技术 ,把未表现症状的松树一起清除 ,以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11.
《绿色中国(A版)》2005,(5):104-106
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共同努力,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又迈进了一大步。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在与气候变暖进行抗争中迈出的第一步。签署议定书的141个国家和地区称赞它是地球的一道“生命防线”!  相似文献   

12.
《绿色中国(A版)》2005,(15):44-47
最初人们对巨杉惊心动魄的破坏,后来成了美国自然保护运动的一种催化剂,开创了在飞速发展经济中应该也可以保护自然的先例,因而对世界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8年8月8日晚8时,一场伟大的奥林匹克盛典在北京拉开了华彩的帷幕。采自希腊奥林匹亚的圣火,途经各大洲,最终在具有现代气息的鸟巢激情燃起。中国百年奥运梦想在这一刻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正"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坚持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作出的重要指示。植树,在当前环境问题备受关注的情况下,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不断崛起的工业区、住宅楼、商业区,让一块块绿地从视野中逐渐消失。雾霾、酸雨、水污染,更是来势汹汹地侵袭着人们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和质谱测定确认异长叶烯(2)自氧化主产物的结构为9-氧代异长叶烯(4),并讨论了质谱碎片离子峰的开裂过程。  相似文献   

16.
母驼难产生下一头罕有的白驼,但母亲却拒绝喂奶,族人唯有寻找乐师。使出古老祖传的音乐一招来感动她,年幼的骆驼能活下去吗?  相似文献   

1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2019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提高林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作为近年来崛起的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林下经济也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显现岀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19.
依山伴水,的确是理想的居住环境,然而在繁华喧嚣的现代化都市中如何寻找那种清澈自然的感觉呢?也许,引水入屋是一种很好的想法,可是,谁都知道,水这种鲜活的元素,是非常难以控制的东西,用得好,整个屋子灵动清玄;使用不当,则会让人觉得生硬做作。然而在狮城,Cynosur  相似文献   

20.
方惠兰  童普元 《林业科学》1995,31(3):233-238
1986-1990年的研究得知:松毛虫赤眼蜂在浙江于3月下旬开始活动,10月上旬至11月陆续以蛹在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等虫卵中越冬在林中常年都可见到该蜂的活动,其种群数量出现的高峰期与松毛虫卵期相一致,林中昆虫卵的多少、蜜源植物的有无、温度的高低、是影响松毛虫赤眼蜂林间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