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1960-2014年4-5月辽宁省4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辽宁春播期首场透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天气形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单站透雨平均出现日期、无透雨次数和平均透雨量的空间分布都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如透雨平均出现日期自东向西逐渐偏晚,辽东南部最早,辽西最晚;(2)区域性透雨近55a平均出现日期为4月19日。从周期变化来看,区域性透雨初日存在14、9、5 和3 a左右的变化周期。区域性透雨量空间分布最多的是在总体一致的背景下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规律,其次是中东部与西部相反的空间分布,即中东部有(没)透雨,而西部没(有)透雨;(3)辽宁区域性透雨高空环流可分为深槽型、东亚倒Ω型和短波槽型三类天气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选用1957—2012 年大连3 个代表站的降水量分析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日期的气候特征,得出其年(代)际特征明显:偏早9 年,偏晚20 年;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偏早,20 世纪70 年代初至90 年代末明显偏晚,2000 年后以偏早为主。另外,分析首场透雨出现日期与春季降水的关系后得出典型年份,对典型年份的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透雨偏早降水偏多年大连地区受500 hPa高度距平场正距平和水汽通量距平场反气旋环流控制,有异常偏多的偏南气流影响,水汽输送异常偏多,春季降水易偏早偏多;透雨偏晚降水偏少年,大连地区受500 hPa 高度距平场负距平和水汽通量距平场气旋性环流控制,有异常偏多的西北气流影响,水汽输送异常偏少,春季降水易偏晚偏少。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日期和前冬日本海域海温异常存在很好的负相关;前冬日本海偏冷则透雨出现日期偏晚,前冬日本海偏暖则透雨出现日期偏早。  相似文献   

3.
近40年来奇台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樊静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273-278
对1961~2000年奇台县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奇台县气候趋向变暖,特别是1988年以后气温升高明显,冬季增温的贡献最大;40s来降水呈增加趋势, 1961~1983年为降水匮乏期,比多年平均减少了20.9mm,1984~2000年降水年际变化增大,尤其是夏季,90年代比70年代增加40.9mm。进一步分析发现:初霜日出现时间总体呈偏晚趋势,期间出现了1961-1974年偏早期,较历年平均偏早6d;终霜日的出现时间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表现为围绕趋势线上下振动;稳定≥1O0c 的活动积温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43.80c.d /10a; 日最高气温≥350c的日数明显减少,其中1993年未出现≥350c的高温日数。这些变化必将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  相似文献   

4.
摘 要:利用山西省35个代表站1971-2008年逐年终霜冻资料和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的全球逐月海温格点(2°×2°)资料,采用小波分析、EOF和SVD分解等方法讨论了山西省终霜冻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省终霜冻时空分布不均匀,存在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山西省终霜冻有提前的趋势。山西省终霜冻异常存在3年、5年、15年的周期;影响终霜冻的春季海温关键区是(20°S~35°N,110~160°E ),山西省春霜冻与该关键区春季海温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春季海温关键区海温异常偏高(低),山西省终霜冻偏早(晚)。  相似文献   

5.
天水市近30年第1场透雨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天水市春季第1场透雨变化特征,运用1981—2010年天水市境内7个气象站3—5月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春季第1场透雨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市春季第1场透雨出现时间有着从东南到西北推迟的特征,最早出现时间在3月7日,最迟出现时间在 5月31日。3月出现的第1场透雨大多在15 mm以下,15~20 mm及≥20 mm的第1场透雨均出现在4—5月。近30年第1场透雨出现时间呈偏早趋势,透雨量级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EOF的陕西果区近50年降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陕西果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利用1961—2010年共50年的29个果业县气象站的降水资料,采用EOF(经验正交函数)展开和趋势法,分析了陕西省果区近50年年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果区年降水呈波动式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5 mm/10 a;空间场分为总体一致型和南-北反相型,其中总体一致型为主要的空间形式。各空间型的时间系数波动强烈,体现了陕西果区降水年际震荡较大。  相似文献   

7.
近50年菏泽市暴雨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玉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5):193-197
为了揭示菏泽市暴雨气候特征,笔者利用菏泽市9个气象站50年的暴雨资料进行了研究。选取1960—2009年历年3—11月菏泽市9个站的逐日(20:00—20:00)降水资料,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菏泽市多年暴雨气候规律。结果表明:菏泽市暴雨年际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离差较大,60年代暴雨较多,之后较少,2000年之后又呈增长趋势。并且在1974年和2003年发生明显突变。1974年以前和2003年以来暴雨发生次数较多,1975—2002年期间暴雨发生次数较少。暴雨发生有明显的区域性,区域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并且南北易受不同系统影响。本研究对做好暴雨预报,开拓气象服务,防灾减灾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播种期对2个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适期播种是棉花丰产的重要措施,品种类型常影响播种期。为确定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类型(早发型鲁棉研21号和后发型鲁棉研28号)为主区,播种期(4月上旬早播、4月下旬中播和5月上旬晚播)为副区,于2009—2010年在山东临清研究了品种类型和播种期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播期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而且主要是由于铃数和衣分的变化所致;早发型品种4月下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中旬播种增产6.3%,5月上旬播种与4月中旬播种产量相当;后发型品种4月中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下旬和5月上旬播种分别增产4.8%和12%。在鲁西北棉区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早发型品种以4月下旬播种为宜,可以适当晚播,直到5月上旬;后发型品种应适当早播,以4月中旬为宜,晚播会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和气温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1951—2012年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60站月降水及气温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及小波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的降水、气温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场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型、南北差异型、东西差异型及中部差异型,东北地区气温场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型及南北差异型,且均存在明显的震荡变化。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及气温存在显著不同的多时间尺度振荡周期,降水量存在29年的主周期,气温存在28年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7—2018年春季TVDI干旱监测结果,利用趋势分析、偏度系数以及结构相似度分析方法,探讨山西省春季旱情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受到水资源(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分布差异的影响,2007—2018年山西省春季西南地区TVDI呈减少趋势,春旱发生概率减小,东北地区TVDI增加趋势明显,旱情趋于严重;(2)2007—2018年TVDI偏度系数分布在-1~-1.7,与累积降水量呈负相关。同时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胁迫敏感程度存在差异,非水分胁迫敏感期内的集中降水无法有效缓解作物因水分胁迫敏感时期缺水而造成的干旱;(3)在空间上,地形起伏程度越大且土壤类型(通气孔隙度和保水性)差异性越显著,TVDI结构相似度越小,空间差异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1981—2013年西藏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西藏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利用西藏38个气象站点1980—2013年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指标,分析了西藏旱季和雨季的干旱及重旱频率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东南部旱季干旱频率较高,西部雨季干旱频率较高;而旱季和雨季的重旱频率高的地区都在中、东部;20世纪90年代旱季干旱和重旱发生频率最高,21世纪初雨季干旱和重旱频率最高。对西藏不同区域干旱强度演变情况分析表明,各区域1981—2013年旱季和雨季干旱强度变化都不一致,总体来说,沿江一线和东部地区变化相对稳定,南部边缘变化相对较剧烈。  相似文献   

12.
涑水河流域地形因子对植被指数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植被覆盖及其变化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地形因子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是流域植被覆盖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揭示流域地形因子对植被指数变化的影响,可为流域环境治理、科学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山西省涑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TM遥感影像和ASTER GDEM数据,提取了研究区植被指数以及海拔、坡度、坡向信息,研究涑水河流域植被指数随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低山区与平原区、丘陵区以及中高山区相比植被指数较低,是从农业植被向自然植被的过渡地带,重点工作是加强水土保持;(2)坡度为5°~10°区域,植被指数最低,该区人类活动频繁,主要是农作区,但作物长势较差,应加强土地的综合整治;(3)坡向对植被指数影响较明显,南坡植被指数最低,其次为东南坡和西南坡,北坡、西北坡、东北坡植被指数相对较高,反映出坡向对研究区植被覆盖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生长季降水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分析寒地水稻洪涝的致灾因子—降水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其变化规率,以期水稻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气象观测站的降水量、发育期、产量资料及洪涝灾害资料,分析了水稻主产区夏季及关键生育期降水、暴雨量和暴雨日数变化特征,阐述了黑龙江省洪涝灾害的分布规率,分析了降水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71-2016年稻区6-8月降水呈现西部和东部少、中部多的趋势,暴雨日数中西部多,东部少,暴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水稻关键期平均暴雨量为76.2毫米,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暴雨日数中西部多,东部少;1984-2010年黑龙江省洪涝灾害西北、东南、中部偏多,西南、东北偏少,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主要发生在夏季。制约黑龙江省各地区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降水阶段各地有所不同,北部主要在7月下旬,西部在7月下旬及9月下旬,南部在5月下旬、6月下旬及9月中旬,中部及东部稻区较为复杂,几乎贯穿整个生长季。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山东一次罕见秋季连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加强对连阴雨天气成因的认识,从而提高预报员对此类天气过程的预报准确率,进而减少连阴雨对农作物造成的经济损失,利用NCEP、卫星云图、MICAPS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1年9月11—19日山东秋季区域性连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连阴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连阴雨发生的环流背景是副高南撤较迟,位置偏北,脊线在30°N附近,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与西风带冷空气交绥于山东所造成;连阴雨期间,亚欧上空大型环流相对稳定,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势力强且稳定,且贝加尔湖附近有一冷涡,同时副高、南亚高压和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异常偏强、偏北和稳定维持,为此次连阴雨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条件;强降水期间,东北—西南向的云带一直维持在山东上空,且云带的北缘与700 hPa切变线的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15.
张家口近48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找出张家口近48年气温变化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利用张家口1962-2009年13个区县气温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周期等多种统计方法,对该地区气温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递减,张家口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增高,年较差从西北到东南呈递减趋势;夏季气温的标准差和离差系数小于其他季节,日较差也较小,是气温最稳定的季节,最适合农业生产;1962-1986年张家口处于冷期,1987年开始转入暖期,2007年是最热的一年;坝上年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存在准16年和23年周期,坝下有15年和22年周期,而年际变化都以8年和4年周期较为明显;近48年来,张家口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率为0.4℃/10 a,最大增温时段出现在1985-1998年,此时段的倾向率达到了1.0℃/10 a;近48年来,张家口年平均气温未出现过异常偏冷年,异常偏暖年和显著偏暖年出现在最近12年。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浙江省暴雨灾害及其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对暴雨频发的浙江省进行暴雨灾害的定量评估和危险性评价,以加强对高危地区的暴雨防御指导,利用浙江省66个气象站197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绘制浙江各地暴雨出现频数和强度分布图,分析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统计年鉴中社会经济数据,采用承载体易损性指数、暴雨强度指数及暴雨危险性指数等评价指标,利用GIS技术分析各指数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浙江省暴雨频发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台风与梅雨是引发浙东和浙西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5-9月是暴雨集中期,其中6月暴雨出现频数占全年暴雨日数的26%。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浙江各地暴雨频数的年际变化呈一致性的增加趋势。浙江受暴雨危害较大的地区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危险性分析表明,浙江东南沿海、东北部和西部地区暴雨灾害的危险性较大;而中部、中西部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暴雨灾害的危险性相对较小。暴雨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较大,实时开展暴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对促进防灾减灾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应用暴雨危险性指标对2011年浙江典型梅汛期暴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表明,本研究利用的评价方法与灾害实际影响程度基本一致,此方法可应用于浙江暴雨灾害的评估和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铁观音茶树是福建省最主要的茶树栽培品种。近年来多次的高温干旱天气,使铁观音茶叶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配合福建山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本项目研究首先收集来自铁观音茶树主栽区3测站的42年逐日降雨量数据,然后采用适配曲线法、滑动平均处理和集中度等方法,分析逐年降雨总量的分布频率、降雨量的年变动趋势、降雨量的集中度和降雨量的季节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测站的滑动曲线时间序列的降雨变异较为显著,1979年以后3测站的年降雨量在平均值上下波动的幅度比1979年前的波动幅度大。3测站的5月-9月为湿季,10月-11月为干季。3测站1979年前干季的降雨量分别占全年的7.5%, 6.0%和5.8%,1979年后分别占全年的5.8%, 4.7%和5.0%,均呈现降低的趋势,显然秋季的降雨量不能满足铁观音茶树的生长需求。为此,山地水利工程应以铁观音秋茶生产季节的需水量为建设依据,以保障铁观音茶叶的优质和高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其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全辉  李争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5):148-151
中国种业发展经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发展阶段,进入市场经济后,国外垄断种子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种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从中国种业的发展背景、种业市场的概况、科研概况、种业企业概况等几个方面阐述中国种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种业发展中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研发基础薄弱、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等问题;提出了要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促成企业的合理转型和资源重新配置、引导公共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费分配制度改革、加强育种人才培养等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