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回顾了芸薹属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研究历史与现状,阐述了影响芸薹属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的基因型、株龄及采花期、小孢子发育时期、亲本植株的生理状况、环境条件、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等。同时对芸薹属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论述了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供体植株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以及小孢子胚再生植株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为从事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提供系统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离小孢子培养是近年来育种上研究的热点,文章从6个方面阐述了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的优势,综述了影响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重要因素,内因包括材料的基因型、花粉的发育时期,外因包括材料的前处理、培养方式、小孢子的培养条件和供试材料生长的外界环境等。提出了小孢子培养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理论和实际意义上说明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进而自然或人工加倍获得纯系已成为现代育种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降低误选,是近年来育种方面的研究热点.在查阅已建立起游离小孢子培养系统的植物种类的基础上,综述了影响植物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材料的基因型、材料的生长环境、小孢子的发育阶段、材料的前处理、小孢子的培养密度、培养基类型及组成成分和培养条件,与在游离小孢子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等,以期为花卉游离小孢子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影响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胚胎发生能力不同的花椰菜自交系、双交种及三交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提高小孢子培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花椰菜高胚胎发生能力的材料与胚胎发生能力低的材料进行有性杂交,能够明显提高胚胎发生困难材料的胚胎发生能力;花蕾长度及花瓣/花药长度比都可以作为确定小孢子发育时期的标准,但花蕾长度会因植株开花时期的不同而变化;植株开花时,10~30℃的生长环境是小孢子胚胎发生的最适宜条件;NLN培养基中添加0.2~1.0 mg/ml的活性炭可以促进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6.
辣椒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综述了辣椒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的影响因素、提高产胚率的培养技术、雄核发育和胚胎发生基本程序,以及小孢子胚的植株再生、小孢子植株的倍性鉴定和加倍方法,并结合实际工作,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文章综述诱导花粉植株的小孢子方面的工作,并分析了花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甘蓝类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意义、小孢子培养操作流程,胚胎发生的影响因素、提高产胚率的培养技术和目前的应用研究;指出现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影响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的主要因素、胚状体植株再生以及胚胎发生机理三方面综述了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若干因素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早熟和中晚熟大白菜为试材.在福州环境条件下,研究基因型和供体植株的生理状况对小孢子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大白菜小孢子胚胎诱导率无明显差异,不同品种材料的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存在很大差异;供体植株采蕾期的气温条件是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关键因素,采蕾之前3d的气温在14C/24C(夜/昼)最适宜小孢子发育;盛花期的花蕾和供体植株营养状况良好,有利于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10.
耐寒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及其发育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份耐寒结球甘蓝杂交F1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胚胎发生过程及胚胎发生的诱导条件,为耐寒甘蓝材料的小孢子培养,以及其他芸薹属小孢子胚胎体系的建立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方法对小孢子体内和体外的发育及胚胎发生过程、特征进行观察;NLN-13培养基中添加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inogalactan,AG)和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rabinogalactan-protein,AGP)对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率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小孢子体内正常发育方向是单核小孢子经历2次不对称核分裂后发育成三核成熟花粉,小孢子单核晚期对应的花蕾长度主要集中在3.5~4.5mm;体外培养中,热激胁迫(32.5℃)诱导小孢子从配子体发育途径向胚胎发生途径转换,只有少数胚性细胞最终发育成为胚状体;供试材料中有5份材料获得胚状体,材料间出胚量差异较大,其中‘寒玉37’出胚量最高,为每蕾22.5个;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10mg/L AG或10mg/L AGP,可以促进耐寒甘蓝胚状体发生。32.5℃热激胁迫1d可有效诱导耐寒甘蓝小孢子培养中的胚胎发生,10mg/L AG或10mg/L AGP促进胚胎诱导。  相似文献   

11.
对6个茄子品种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淀粉着色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淀粉着色率随着萼裂基部差的增大呈递增趋势,不同的品种之间又存在着明显差别.‘精选绿茄'的淀粉着色率在单核居中大于单核靠边期时,有1个明显峰值;而其他5个品种均是随着小孢子的发育,淀粉积累量呈上升趋势,且单核前速率较低,单核后淀粉着色率加快.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田间温度下的油菜花蕾大小、冷处理时间、更换培养液和培养密度等影响因素试验,建立并优化了长江下游生态型甘蓝型油菜高效小孢子培养体系。结果表明,适宜的花蕾大小与田间温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应适当降低选取花蕾的长度;冷处理对特定的基因型材料的出胚有效,总体影响不大;在高浓度蔗糖的NLN液体培养基培养2d后换NLN13培养液后可使材料的出胚数升高;培养密度以1ml培养液含0.5个花蕾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芥菜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对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影响,建立适合芥菜小孢子培养及染色体加倍的最佳方案,对芥菜8个不同变种的34份自交系进行小孢子培养,比较不同热激时间、活性炭浓度、小孢子密度对出胚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基因型对芥菜小孢子培养成功与否影响较大,34份材料中11份材料成功培养出胚状体;不同材料间出胚效果差异明显,其中,大头菜出胚率最高,可达23.85胚/蕾;芥菜小孢子出胚最佳条件为32 ℃热激1~2 d,培养基含活性炭3~5 g/L,小孢子密度为1.5×105~2.0×105 个/mL。染色体加倍试验结果显示,1 g/L秋水仙素溶液浸泡茎尖1 h的处理加倍效率高、嵌合体少,可应用于芥菜染色体的加倍。  相似文献   

14.
初步研究了分离水稻小孢子原生质体的条件,首次从具小萌发孔的水稻小孢子中分离出原生质体.小孢子原生质体的分离途径是:小孢子在混合酶液作用下,质膜先脱离小孢子壁,然后原生质体缓慢地从萌发孔中挤出.混合酶液中的渗透压高低和分离时的温度条件对小孢子原生质体的分离有很大影响,在24℃温度和0.6mol/L甘露醇的渗透压下分离效果最佳,此时原生质体的分离率达到9.8%~11.2%.  相似文献   

15.
普通核桃和河北核桃的小孢子发生及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普通核桃(Juglans regia L.)和河北核桃(J.regia×J.mandshuricaMaxim.)花粉母细胞(PMC)的减数分裂过程并检测了其花粉生活力、研究分析了两种核桃的核型。结果表明,普通核桃 PMC 减数分裂基本正常,河北核桃 PMC 的减数分裂过程大都极不正常,发现有单价体、落后染色体和 MNLB 现象。普通核桃的核型为2n=2x=32=20m+10sm+2T;河北核桃的核型为2n=2x=32=18m+12sm+2T。作者对核桃科的系统发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研究 BAU-2诱导的雄性不育小麦花粉发育过程中的显微、亚显微结构变化,探讨了 BAU-2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细胞学作用机制。观察结果表明:(1)单核小孢子发育至大液泡时期(单核小孢子中晚期)败育而形成败育花粉,是 BAU-2诱导雄性不育的原因。(2)单核小孢子败育与花药绒毡层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3)与小麦 T 型雄性不育系相比,BAU-2诱导产生的雄性不育小麦花粉败育程度更彻底。  相似文献   

17.
以喀什芜菁为材料,利用显微镜技术,研究小孢子胚胎发生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没有进行热激处理的小孢子主要是沿配子体途径发育,即从四分体,经由单核靠边期、双核期,发育成为成熟的花粉粒过程;33℃热激处理1~3 d后,小孢子改变发育途径,沿孢子体途径发育。部分小孢子出现细胞膨大,发生第一次有丝分裂分裂,形成2—细胞,2个子细胞之一发生垂直于子细胞壁方向的分裂,形成"T"型3—细胞原胚然后沿多细胞原胚、胚柄球形胚、鱼雷形胚、心形胚最终发育成子叶型胚。但随培养天数增加,大多数膨大的细胞不能分裂或分裂后停止发育。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核雄性败育过程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白菜雄性不育两用系88-3雄性败育过程的细胞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大多数孢子母细胞能正常形成;败育从小孢子母细胞至二核花粉粒皆有发生,高峰期出现在末期Ⅱ前后;败育形成主要有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入减数分裂和小孢子母细胞不能完成减数分裂及子孢子不能正常发育3种形式;败育特点是败育一旦发生便彻底解体或凝聚成一团;成熟花药内无花粉粒;中层组织、绒毡层组织及药隔维管束异常均与雄性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19.
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0份夏、秋萝卜品种为试材,对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进行研究,结果秋萝卜有4份获得了胚状体,研究表明:基因型对小孢子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低温预处理花蕾可显著提高出胚量;单核晚期的小孢子最适宜小孢子培养;33℃高温热激培养48 h产胚量最高;最适合的诱导培养基是1/2 NLN-12,附加0.05mg.L-16-BA 0.2 mg.L-1NAA 0.02 mg.L-1KT 5 mg.L-12,4-D 5 mg.L-1AgNO3 0.05mg.L-1AC。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红小豆小孢子发生和发育的形态学过程。我们观察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到雄配子体形成约8—9天。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需要2天。从单核中央期到单核靠边期需要1.5天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