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双1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油菜新品种,2008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适合于长江流域2熟或3熟地区种植.2010~2011年该品种连续2年被农业部定为农业主导品种. 特征特性: (1)含油量高:据国家区试抽样检测结果,"中双11号"油菜2年平均含油量49.04%,是目前国审冬油菜品种中含油量最高的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2.
该品种是江苏省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育成的高油、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002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中熟夏大豆类型,全生育期104天。在准北地区一般6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成熟,适宜一年两熟制夏播种植。植株直立,主茎型,分枝少,亚有限结荚习性。白花,棕色茸毛,叶片卵圆形。  相似文献   

3.
徐豆8号及其栽培要点蒋小平,王宗标,孙石(江苏省种子站南京210008)(徐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徐豆8号是徐州市农科所育成的中熟夏大豆新品种,适于淮北一年两熟制地区种植。199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水平1993-19g4年参加...  相似文献   

4.
大豆新品种“吉农30号”是吉林农业大学1999年以“吉农8901-20”为母本、“公交9309-9”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8-2009年参加北方区中熟组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16 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4.5%;2010年参加北方区中熟组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70 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8.8%.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抗逆,于2011年10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吉林省中部地区、辽宁省东部地区、内蒙古赤峰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5.
中双1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汉中研究员为首的育种团队选育出的油菜新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适合于长江流域2熟或3熟地区种植。2010-2011年连续2年被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四川省油菜产业的发展,培育适宜稻-油两熟制地区种植的早熟油菜品种,解决稻-油轮作地区作物接茬季节矛盾,避开不良天气对油菜生产的危害,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以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5为母本,以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并染色体加倍选育获得的胞质不育恢复系23R为父本,配组育成甘蓝型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德恒油900,201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年、2015年参加四川省油菜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18.00 kg/hm2,较对照德油早1号增产10.05%;全生育期214 d,与对照德油早1号熟期相当;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含量22.93 μmol/g饼,含油量平均42.95%,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抗(耐)病及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2004,(16):26-27
中油杂2号(778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秦油2号不育胞质陕2A培育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油20040l”。中油杂2号适宜在长江流域两熟和三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浙凤糯7号(SP5×SRM)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勿忘农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选育而成的中熟、优质、高产鲜食和加工兼用型白糯玉米新组合,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适宜浙江省全省不同地区的春、秋季节与熟制的净作和间套种植。其  相似文献   

9.
“武津粳1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和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共同培育的粳稻新品种,2 0 1 3年4月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抗条纹叶桔病、熟期适宜、穗粒结构合理、分蘖力较强等特点,适宜在京、津、唐地区作一季春稻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稀播,培育壮秧,适当密植,主攻穗数,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0.
早中熟棉花新品种新陆早37号,2007年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北疆的早、中熟棉区,南疆早熟棉区,河西走廊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精确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1982年以来我国部分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资料,对比研究棉花、小麦、水稻和玉米试验的试验精确度(EP)和品种比较精确度(VCP)。结果表明,棉花和玉米区试的EP及一年一点试验的VCP普遍低于小麦和水稻,其试验误差有待降低;棉花一点两年试验的VCP严重不足,平均低于25%,各种作物一年多点试验的VCP控制得较好,其平均均在10%以内或左右;但多年多点的试验的VCP在不同试验中差别较大,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同一种作物的不同组别间。最后,针对区试中存在的精度问题,总结提出提高区精度的各种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影像NDVI数据的中国种植制度分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1986和1996年的十天合成NOAA-AVHRR-NDVI数据以及2000年SPOT-VEGETATION-NDVI数据对中国主要的种植制度(熟制)分布进行制图,对比二次差分法和离散傅里叶转换法对熟制信息提取的有效性;比较中国多年熟制分布图,研究中国近些年的熟制变化,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影响熟制变化的可能因素,为粮食产量变化及其原因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利用欧空局全球陆地覆盖数据(ESA GlobCover),提取中国农业植被区域。其次,使用ENVI和ArcGIS软件,分别利用二次差分法和傅里叶变换法对1986年的植被指数数据进行农业熟制的分布提取,并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著的1:400万比例尺的《中国植被图》中的熟制信息作为参考,对两种方法提取熟制信息精度进行检验;采用二次差分法分别绘出1996年及2006年熟制分布图,说明中国熟制分布的变化。最后,利用零级带≥0℃积温划分指标,分析年积温等气候因素对熟制的影响。【结果】(1) 二次差分法和傅里叶变换法提取的熟制分布结果都基本符合中国农业熟制的分布规律,遵循越往南熟制越复杂的规律。一年一熟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大部分地区,一年两熟区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和安徽一带,而一年三熟的区域零星分布在湖北省以南的省份。熟制分类的精度分别为76.5%和69.4%,kappa系数分别为0.64和0.51,二次差分法的分类精度高于傅里叶变换。(2)利用分类精度较高的二次差分法提取中国1986年、1996年到2006年的熟制分布信息,发现中国熟制间的界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北移和西扩,尤其是一年两熟的北界由1986的辽南葫芦岛北移到辽中本溪、沈阳一线,西界也由1986年的甘肃平凉、陕西宝鸡一带西扩至宁夏临夏回族自治州、青海海东地区。同时熟制之间的转换也是复杂多变的,一年一熟制的面积从1986年到2006年减少了33万平方公里,一年两熟增加了36万平方公里,一年三熟的面积增加了4万平方公里。(3)从年积温的分布来看,4 200℃和6 100℃积温等值线都有不同程度的北移西扩,说明积温变化可能是引起中国熟制北移的重要原因。【结论】基于时序序列的遥感数据可以进行中国熟制分布的实际变化监测。二次差分法是一种有效提取中国熟制信息的方法。中国熟制的界线,尤其是一年两熟的界限有一定程度的北移和西扩,使得一年一熟的面积大幅减少而一年两熟的面积有很大的增加,而一年三熟的面积变化不大。气候变暖对中国的熟制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通过遥感方法研究中国熟制的分布及其变化,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和评价中国农作物生产情况和生产潜力,便于农业相关部门制定及时、有效的农业政策。  相似文献   

13.
分析城乡居民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的消费需求,研究分析了小麦育种资源的状况,制订了适合麦田两熟种植的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目标。按照既定育种目标选配亲本,以优质品系郑州891、丰产品系周麦8836、适应性及综合性状较好的冀麦5418为亲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培育成粗杆抗倒穗大粒多、耐旱抗逆、广适抗病、优质高产的小麦新品种豫麦56号(郑优6号)。  相似文献   

14.
大茎丰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糖3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广西蔗糖业提供优良的甘蔗新品种,以粤糖93/159为母本、ROC22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经过“五圃制”选育程序和广西2年新植1年宿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育成高产、高糖、宿根性好的大茎甘蔗新品种桂糖39号,于2012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桂糖39号平均产蔗量97.2 t/hm2,较对照新台糖22和新台糖16分别增产5.3%和11.2%;11月至翌年2月的平均蔗糖分为14.07%,比新台糖22高0.05%,比新台糖16低0.02%;平均含糖量为14.02 t/hm2,比对照新台糖22和新台糖16分别增加9.1%和10.4%.该新品种适宜在广西中等以上肥力的旱地和水田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油菜新品种引种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色市在油菜生产中,由于农民一直沿用本地多年留用的油菜品种,品种退化严重,产量低、品质差,油菜品种问题成为制约全市油菜发展的颈瓶。随着“双低”油菜品种的问世,油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大幅提高,“双低”油菜籽或油在市场供不应求,种植油菜效益显著,油菜生产又成为我国的一项大产业。我市为了发挥资源优势,从2002年开始,政府和农业部门把发展油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而要解决油菜产业化关键问题就是解决品种问题,因此在全市油菜主产区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油菜新品种引种试验。  相似文献   

16.
抗旱耐瘠高产玉米正大619在广西的示范与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广西第二大粮食作物,由于品种结构不合理致使广西玉米单产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为筛选出适宜山区种植的优良品种,从1997年开始,广西种子管理总站引进具有热带血缘的玉米新组合正大619,开展多年多点的品种比较、栽培试验及示范推广,研究其栽培适应性、稳定性、抗逆性、丰产性。结果表明,正大619产量表现、抗性表现、耐瘠性表现突出,以栽培密度为57000株/ha的产量最高。通过集成配套正大619高产栽培技术,建立良种良法配套、种子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控制标准,至2008年已累计推广种植124.31万ha,促进了广西玉米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品种平均数为参照数的分析方法对2004年度贵州省马铃薯区试9个参试点、7个品种的试验结果进行了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YN03-1、合作23、克选10号为高产、稳定品种,906为高产、不稳定品种,米拉(CK)为低产、稳定品种,水城乌、99-2-2为低产、不稳定品种。  相似文献   

18.
贾凤松 《北京农业》2012,(21):41-42
日光温室薄皮甜瓜生产作为辽宁省喀左县的特色栽培产业,生产面积不断扩大,产值逐年增加,栽培技术也不断发展更新。从品种选择、茬次安排、嫁接育苗、温湿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冶和采收等方面,对喀左县的甜瓜栽培技术进行详细的总结说明。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外植体诱导魔芋微球茎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魔芋作为一种以无性繁殖的重要经济作物,在栽培中用种量大,播后容易感病腐烂,种源成为魔芋优质栽培和新品种推广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本实验利用白魔芋、花魔芋、黄魔芋、红魔芋的鳞叶、花序、叶柄、根状茎、球茎、茎尖组织等器官为外植体,成功研究了能诱导可用于大规模生产魔芋试管微球茎生产技术,初级诱导率(在试管内诱导的微球茎总数/接种外植体数目)达到300万倍以上,为魔芋大规模生产优质种苗栽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对山东省蚕业研究所选育的桑树新品种昂绿1号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昂绿1号产叶量高,单位面积产叶量比湖桑32号春季提高17.80%,夏秋季提高8.08%,全年提高12.73%;叶质优,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100kg桑产茧量和100kg桑茧层量4项鉴定成绩分别比湖桑32号高4.04%、1.96%、4.55%和2.58%;抗桑疫病能力强,发条力强,适合作条桑育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