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贵阳市云岩区城市道路绿化行道树配置模式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分析了贵阳市云岩区51条道路的绿化配置模式.结果表明:贵阳市云岩区道路绿化的断面布置形式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和其他形式.其中,以一板二带式和二板三带式为主,分别占调查道路总数的74.5%和15.7%;三板四带式和其他形式仅占5.9%和3.9%.行道树现有树种6种,隶属5科5属,以香樟、悬铃木、银杏、大叶女贞为主.通过讨论贵阳市云岩区道路绿化行道树的配置模式,提出适合的模式类型,为贵阳市及其周边城市建设中道路绿化行道树的选择和科学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做好商丘市树种规划与选择,笔者对商丘市城市道路绿化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商丘市道路绿化中栽植的植物共167种(包括12个品种及变种),隶属42科,城区中的15条道路,整体配置模式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共有行道树树种15个,分车带绿化植物约有72种。研究分析了商丘市区道路绿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商丘市城市道路绿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武汉市藏龙岛地区24条道路的绿化配置模式进行了调查,统计了行道树的品种、高度、胸径、应用频度及长势等指标。结果表明,该地区道路的绿化形式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与其他5种形式,行道树种植设计形式有树池式、树带式、混合式及其他4种形式,行道树树种有13种,隶属于11科12属,以香樟、杜英、法桐、垂柳为主,有4条道路的行道树长势较差,有明显的病虫危害现象。  相似文献   

4.
厦门市区行道树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厦门市区135条主次干道的行道树应用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厦门市区主次干道绿化平面类型以一板二带式为主,出现频率为0.68;三板四带式和四板五带式类型在新建的道路中应用较多,出现频率分别为0.20、0.07;道路绿化的垂直结构类型以乔木单层为主,出现频率为0.62,乔木 地被和乔木 灌木 地被的复层结构少。厦门市区行道树各品种的多度、频度差别明显,主次干道行道树品种多达45种,品种数明显偏多,缺乏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金山区城区82条道路的23 853棵行道树,结果表明:目前金山区行道树树种比较单一,主要种植了11种行道树,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数量之比为3∶1,其中香樟、悬铃木的比例高达88%;石化中心城区的道路绿化形式以一板二带式为主,三板四带式和四板五带式在新城区道路中应用较多。在充分了解行道树的基础上,分析了金山区行道树树种以及选择,提出城市行道树树种应该多样化和特色化,以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阳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呼和浩特市市区行道树“一板两带和三板四带”2种主要绿化模式不同走向小气候要素进行实地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行道树能减弱到达地面的总辐射,三板四带均比一板两带减弱明显,减弱程度与行道树走向有关,东西向减小幅度为134 W/m2,南北向减小174 W/m2;从温湿度来看,一板两带和三板四带东西向降温分别达1.9℃、2.7℃,增湿达4%和7%;南北向降温分别达1.7℃、2.1℃,增湿1%和4%,减弱程度还与太阳方位有关;从影响最大风速来看,东西向三板四带式减弱达4.1 m/s,一板两带减弱达1.5 m/s;南北向三板四带式减弱达2.8 m/s,一板两带减弱达1.3 m/s,三板四带对风速的减弱作用比一板两带的大,减弱程度不仅与行道树走向有关,还与当日盛行风向有关;行道树均可提高人体舒适度,尤其是三板四带式效果更好。通过对不同道路绿化设计模式的小气候效应量化角度分析研究,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邢台市32条道路的绿化植物种类与配置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绿化主要以木本植物为主,落叶乔木类树种占有绝对优势,排在前6位的树种均是落叶中、高乔木树,分别是:国槐、法国梧桐(悬铃木)、栾树、楸树、苦楝、刺槐,占总用量的71.6%。常绿树种、彩叶树种、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较少。主道绿化形式以三板四带式为主,而次道绿化形式几乎全部是一板二带式。  相似文献   

8.
合肥市行道树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合肥市环城高速范围内道路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得出:1)合肥市行道树有22种,隶属16科20属,以香樟、广玉兰、悬铃木、国槐、女贞为主。2)合肥市树高在11m以上的行道树共有10999株,只占行道树总数的8.7%,大部分树种的树高都在11m以下,特别是香樟和广玉兰树m高都在11m以下。3)合肥市胸径在31cm以上的行道树共有10951株,只占到合肥市行道树总数的8.7%,其中以悬铃木为主,计9484株,占胸径31cm以上行道树的86.6%。4)合肥市常绿行道树共计78717株.落叶行道树共计47318株。常绿与落叶行王酋树的比例为5:3.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的美化、绿化水平,以兴隆县主干道行道树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组成和生长势。调查结果表明:兴隆县主干道共有行道树3 198株(小叶女贞除外),隶属于9科12属,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槐;槐、栾、银杏、一球悬铃木及青甘杨占所有大乔木树种的95.5%且高度适宜;行道树处于Ⅲ级胸径较多,占47.56%;槐、青甘杨、垂柳生长状况较好;行道树结构主要为乔木单层,种植方式为树池式。根据兴隆县行道树现状,今后在道路绿化方面建议加强观赏树种的应用、加强养护管理、优化行道树配植形式。  相似文献   

10.
对海口市街道绿化类型减噪效应进行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街道交通主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的昼间噪声没有超标;噪声源通过街道绿化带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衰减;通过街头绿地的平均净衰减值最大,平均净衰减值为4.3dB;通过二板五带式和一板四带式绿化类型的街道噪声的平均净衰减值较大,平均净衰减值分别为2.4dB和2.3dB。因此,海口市应该尽量多建设街头绿地和一板四带式、二板五带式街道绿化类型,使城市的声环境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上海市杨浦区45条城市道路绿化状况进行调查,从道路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和路侧绿带3个方面分别调查分析了植物的种类、配置方式、观赏特性以及植物应用的频度,并对道路植物的配置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选取福州市主城区常见的4种干道分车绿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骑行方式移动监测绿带两侧颗粒物浓度,评估绿带对细颗粒物(PM1,PM2.5,PM10)骑行通勤者暴露浓度的削减作用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道路绿带前后骑行的暴露浓度均高于大气背景浓度,不同绿带对颗粒物的削减效应呈现差异性,乔木与灌木树篱混合型绿带相对突出,其中灌木树篱起到关键性作用;2)较为茂密的路侧绿带会与分车绿带形成郁闭度较高的骑行空间,会降低绿带的削减能力;3)在软风以下及平行风和垂直风(吹向绿带)的气象条件下,有利于提升灌木树篱及乔灌混合型绿带对颗粒物的削减作用,但风速较大(>1.5 m/s)时,会使绿植叶片与骑行车道路面积尘扬起,造成绿带削减率降低;4)为降低骑行通勤暴露的颗粒物浓度,建议乔木与灌木混合型的分车绿带为城市主干道配置方式,并适当提升灌木树篱的高度、宽度和种植密集度,注重对非机动车道路面和绿带的清洁,同时要适当增加路侧绿带与分车绿带的距离并提高乔木的修剪强度,促进骑行区域颗粒物的消散。  相似文献   

13.
秋色叶树种在杭州行道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省杭州市(主城区)主要道路秋色叶行道树的种类、分布、叶色的物候变化等进行了深入调研, 对行道树种在杭州市道路绿地中的应用现状、物候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杭州市行道树中秋色叶树种有3万多株, 其中较为常见的有11种, 它们分别为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 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乌桕Sapium sebiferum, 银杏Ginkgo biloba, 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珊瑚朴Celtis julianae, 榉树Zelkova serrata, 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朴树Celtis sinensis,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is等。悬铃木、银杏、枫香、无患子、水杉、乌桕、珊瑚朴、池杉、榉树和朴树等有较好秋色表现, 应大力推广。鹅掌楸做为行道树秋色表现不佳, 应选择适宜的道路环境栽种, 并加强养护管理。主要存在杭州市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主体行道树景观相似, 秋色叶行道树树种比例不合理, 配置模式简单且秋色叶树种分布不合理及道路环境恶劣等问题。建议挖掘本地秋色叶树种资源, 改变悬铃木一支独大的局面, 增加枫香、无患子、朴树、榉树、珊瑚朴等行道树的数量, 尤其是红色叶树种数量, 合理分配各秋色叶树种在城市道路中的比例, 使常绿与落叶合理搭配, 多采用复层结构, 合理分布不同秋色叶行道树, 注重树木本身生态习性, 加强养护管理, 尽可能创造适宜秋色叶行道树生长的道路环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武汉黄土公路绿化改造4年后的回访调研,针对其中存在的绿化景观问题,在道路生态学指导下,提出应用耐受性强的本地植物、让"自然结合人工做功"提高绿化成活率和生物多样性、协调绿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利用路边地被植物降解路面雨水面源污染4个生态对策,以期实现武汉黄土公路绿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林荫道的功能、起源与发展,分析了上海市88条林荫道资源的现状。结果表明:林荫道建设和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道路结构与绿化种植结构模式相对单一、行道树生长空间较为局限以及树木养护管理尚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除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外,隔离带内种植乔木的道路只占11.40%,81.82%的行道树上方有架空线或其他设施或距离建筑较近。最后提出了上海未来林荫道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合肥市区二环以内建成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0个街旁绿地进行景观现状调查,并应用统计学、生态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游憩满意度,探寻街旁绿地景观构成要素与游憩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不同街旁绿地的综合游憩满意度不同,10个街旁绿地满意度得分范围3.044~4.320,整体满意情况一般;其中建于2010年的瑞园游憩满意度最高,建于2000年的长江东大街与南陵路交口游园最低。建立满意度和绿地景观要素之间的相关模型,评价结果表明,市民满意度较高的街旁绿地表现为,绿地和铺装表面比例恰当,常绿和落叶乔木搭配比例合适,有较好的树荫,人行步道宽度合理。运用SPSS 23.0分析软件,通过曲线估算回归分析合肥市街旁绿地各景观构成要素与游憩满意度关系,并得出相应的最优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以包头西郊防污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状况为依据,对工业污染区几种造林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植树坑中施绿肥造林、筑高台造林、水渠内造林是较好的造林方法,客土造林成活率高保存率低,常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低。因此,提出压绿肥造林,筑高台造林是工业污染区造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道路绿化的增加,绿化管理工作越来越广泛,作为园林绿化工作管理者,需要学习掌握园林绿化的管理技术,本文简要阐述各行道树绿化植物的修剪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