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适期播种是培育小麦壮苗、提高分蘖成穗率、形成壮秆大穗的基础,播期播量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巨大。本试验以宁麦13作为研究对象,设置12个播期和12个播量,播期间隔3 d,播期推迟3 d每667 m2播量增加1.5 kg,以探究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宁麦1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同一品种的产量及相关性状影响不同,11月18日之后播种,1 kg种子成苗数显著降低,穗下节间显著变短,株高降低,有效穗降低,产量显著降低。因此,可以将11月18日作为一个播期的分界线,11月18日后播种,不仅需要增加用种量,造成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对产量提升作用不大。为了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宁麦13在盐城地区需在10月25日—11月18日期间完成播种。  相似文献   

2.
探讨不同播种期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为确定适宜播种期、制定栽培措施提供可靠依据。以春糯1和春糯10为试验材料,进行6个播期处理试验,播期设置分别为4月29日、5月9日、5月19日、5月29日、6月8日、6月18日。测定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单穗重、鲜整穗产量、鲜籽粒产量。结果表明,播期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生育期缩短,播种至出苗期缩短,出苗至散粉的生理日期也缩短。株高、穗位高、穗长、单穗重、鲜整穗产量及鲜籽粒产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月29日处理达到最大值,5月19日处理次之,6月18日处理最小。穗粗各播期相差不大,前期比后期粗。秃尖长度随播期延迟逐渐增加。该试验在5月29日处理下获得最大产量,因此,长春及同积温地区糯玉米推荐适宜播期应在5月29日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对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甜糯玉米杂交种“糯玉一号”进行春季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随着播种期延后而随之缩短,出苗到采收需≧10℃活动积温2000℃左右;不同播期对鲜果穗产量和蒸煮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在 5个播期处理中,4月20日播种株高、鲜果穗产量、蒸煮品质等综合性状优良。说明“糯玉一号”在巴彦淖尔市春季播种以4月20日左右为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4.
播期播量对新麦23生育期、株高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对新麦23生育期、株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播期推迟,产量和公顷穗数逐渐减少,株高降低,穗粒数有减少趋势但差异不大,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增加,公顷穗数逐渐增加,株高升高,而穗粒数呈下降趋势,千粒重无明显变化;不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10月10日、10月18日播种的均以播量180 kg/hm2的最高,10月25日播种的3个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小。总之,该品种在试验点相似地区的最佳播期为10月18日,最佳播量为180 kg/hm2。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播期、播量和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徐麦2023’为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以播期为主区,设10月10日、10月25日、11月9日3个水平;以播量为裂区,设每亩播量7.5 kg、12.5 kg、17.5 kg 3个水平,以追肥方式为小裂区,设返青期追施缓释肥(A1)、拔节期追施尿素(A2)两个水平,缓释肥为活性腐殖酸复合肥料N、P_2O_5、K_2O占比为15%、15%、15%,研究了播期、播量和追肥方式对徐麦202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LAI、干物质积累量、高峰苗及茎蘖成穗率及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和追肥方式三因素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LAI、干物质积累量、高峰苗及茎蘖成穗率及收获指数均产生显著影响。本试验中产量随播量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孕穗期LAI_(max)、高峰苗、茎蘖成穗率和收获指数(HI)均随之递增,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后减。播期为10月25日、播量为17.5 kg/亩、拔节期追施尿素的条件下产量最高;10月25日播种的孕穗期LAI_(max)、茎蘖成穗率最高;在11月9日播种、播量17.5 kg/亩、返青期追施缓释肥处理的HI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早春鲜食玉米品种农科糯336在荔波县的最佳播种期,对鲜食玉米农科糯336进行田间播期试验。结果表明,鲜食玉米农科糯336不同播期的植株性状、果穗性状、果穗产量存在较大差异,以2月25日播种的处理综合表现最好,产量达12 358.73 kg/hm2,且销售价格比其他播期处理高1元/kg以上。由此说明,鲜食玉米农科糯336在荔波县适宜于2月下旬播种,可在荔波县及同类型气候种植区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播期对早熟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生育进程、出苗、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德美亚1号的生育期变短;不同播期株高、穗位高、穗粒数、百粒重、子粒率有较大差异。4月25日播种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1278.9kg/hm2,其它播期处理减产0.92%~18.83%,确定德美亚1号适宜播期为4月25~30日。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苏中地区小麦最佳播期和播量,以获得最大产量。以春性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等变化规律和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宁麦13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期,其次是播量。播期显著影响小麦播种至出苗时间,播期越迟出苗越晚,播种至出苗时间最短为7 d,最长可达27 d。播期对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影响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显著,对结实率影响不显著;穗长、小穗数、第5节间长呈显著差异,第2节间长呈极显著差异,其他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扬花期单茎叶质量、单穗质量、LAI呈极显著差异,成熟期单茎叶质量、单穗质量差异不显著。茎秆形态特征、穗长、植株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以及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相关性密切。总体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播量为300 kg/hm~2时,宁麦13在苏中地区高效种植的合理播种时间为11月中下旬;若播量为450 kg/hm~2,则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均可播种。  相似文献   

9.
以浙凤甜2号甜玉米为试材,以华珍和超甜3号为对照品种,研究了春季露地不同播种时间对其生育特性、鲜穗产量、植株性状及穗部性状的影响,明确其春季适宜的播种期和收获期。结果表明:4月5日前提前播种对收获期提前影响不大;4月15日~5月5日播种的,收获期相应推迟。各品种平均产量随播期延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月5日以前播种有遇到冷空气及持续阴雨天而造成烂种的风险,在4月5日左右视天气情况适时早播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冬小麦撒播种植播期与播量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播期、播量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差异,播量对穗数的影响较大;播期对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较大;播期与播量互作的影响不显著;冬小麦长6359撒播的产量在6 723~7 261 kg/hm~2,适宜播种期为9月28日—10月3日,播量为300.0~450.0 kg/hm~2。在品种、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中,品种间的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同期播种,中穗型品种产量为最高。[结论]在一定的播期、播量范围内,选择适宜的品种类型进行撒播,早播可适当降低播量,提高成穗率,增加产量;晚播适当增加播量,提高主茎成穗数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期对迟熟中粳稻扬2023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方法]在大田试验中,设6个播期(5月8日1、5日2、2日2、9日、6月5日1、2日),调查各播期水稻叶龄、始穗期、株高、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不同播期对所调查性状的影响。[结果]在5月8日至6月12日期间,随着播期的推迟,扬20238主茎叶片数减少、播始历期缩短;不同播期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平均产量最高(27.9g),随播期推迟,单株产量逐渐降低;各播期单株有效穗数达到显著差异、穗粒数达到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多,分别为8.2个和140.7个;随播期推迟,结实率和千粒重也逐渐降低。[结论]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易发生冻害地区的冬小麦防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麦6号为试材,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法研究播期和播量耦合与小麦越冬死苗的关系,建立了小麦越冬死苗的数学模型。[结果]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120万/hm2小麦的越冬死苗率最低,为10.8%。播期(冬前积温)、基本苗对鲁麦6号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均为正效应,且播期为第一位,播量为第二位。10月1日播种,基本苗390万/hm2,死苗率最大为93.19%;10月6日播种,基本苗344.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65.97%。10月16日播种,基本苗302.6万/hm2,死苗率最大为49.65%。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229.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37.46%。[结论]播期对小麦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占第一位,播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栽培上首先要适当晚播,再就是适当降低播量。  相似文献   

13.
水稻光能辐射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普通杂交稻、常规稻各2个品种(组合)分2个播期进行试验,探讨水稻群体光能辐射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播期,超级稻产量最高;5月22日播种的超级稻产量与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差异显著,且产量都高于6月17日的,超级稻产量最高的原因是有较高的颖花量.6月17日播种的水稻群体光能辐射利用率比5月22日的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泽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98-14900,14906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适时早套,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于5月15、20、25、30日和6月5日采用5个播期处理,麦套采用畦埂与套种行2种不同间距的套种方式,观察和测定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以及产量。[结果]共生期间,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播期早的均多于播期晚的,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播期早的均重于播期晚的,株高播期早的高于播期晚的;同期播种的麦套玉米畦埂的多(或重或高)于套种行的;整个生育期,不同播期种子根和次生根无差异;而播期越晚叶片数越多、株高越高,产量5月25日套种最高,与单作玉米最高产量差异显著,但不极显著。[结论]玉米适时早套,麦收后立即中耕灭茬,适时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能够取得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桂南地区秋冬油葵播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GJ07为试验材料,研究6个不同播期对油葵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油葵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变异系数最高,达14.49,其中8月25日、9月5日、10月5日、10月25日播期的油葵平均产量分别为2775、3015、2910、2640kg/hm^2;9月15日和9月25日两个播期的油葵平均产量为3420、3210kg/hm^2,并且含油率较高、盘粒数多、籽实饱满、出苗整齐。因此,桂南地区秋冬种植油葵的适宜播期为9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为确定晚季的最佳播种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3个水稻品种6个不同播期情况下生长的秧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调查,确定双季晚稻最佳播种时期。[结果]第1叶鞘高与第2叶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他们的二次拟合方程具有很好的拟合性。3个水稻品种的不同播期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影响都有显著差异。[结论]初步确定广东地区双季晚稻品种天优428的最佳播种期在6月25~7月2日,天优998和玉香油占晚季的最佳播种期在7月2~9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气候变暖条件下北京地区冬小麦安全越冬的适宜播期。[方法]通过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播期试验(9月25日,10月7日,10月17日),研究正常偏暖气候条件下,冬前积温和小麦叶龄的关系,从苗情角度,为气候变化条件下如何确定播期提供建议。[结果]气候变暖后冬小麦出苗所需积温增加,但随着播期推迟逐渐降低。9月底播种可以实现壮苗,10月中旬播种,冬小麦苗情依然能达到安全越冬的基本要求。[结论]北京地区,冬小麦9月底至10月中旬均可播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冀东地区玉米播期与禾蓟马发生量和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以生产常用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材,在4月30日~7月19日每隔10d设定1个播期,研究了9个不同播期处理对禾蓟马发生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确定冀东地区玉米禾蓟马为害率较低且产量较高的适宜播种日期。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禾蓟马发生量呈增加一减少一增加的趋势,玉米产量呈减少一增加一减少的趋势,其中,4月30日播种的玉米未见到禾蓟马发生、产量最高,5月10日和6月29日播种的玉米虫害率较低、产量较高,但3个播期处理的玉米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建议冀东地区春播玉米选择4月30日~5月10日播种,夏播玉米选择6月29日前后播种,以降低禾蓟马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然极度干旱条件下胡麻品种不同播种期的二次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极度干旱条件下,胡麻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期均可发生二次生长,但发生程度有很大差异。播种期与胡麻二次生长率及二次生长指数存在较高的相关性,随播种期提前,胡麻不同品种的二次生长率及二次生长指数均呈规律性递增。品种之间的二次生长也有很大差异,其中坝选三号对干旱反应敏感,二次生长率及二次生长指数最高,坝亚七号次之,坝亚十二号最低。同一品种随播种期的提前,单株二次生长经济性状(二次分枝数、二次蒴果数、二次果粒数、单株二次粒重)表现越高,说明胡麻提前播种比晚播种单株二次生长发育充分,不同品种有着一致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播种期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再生稻的适宜播种期,选用培两优500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生育期、腋芽萌发和产量均有明显影响,以3月31日播种的腋芽萌发好,再生季产量高,4月11日播种的腋芽萌发较差,但能正常成熟,4月19日播种的腋芽萌发差且不能在安全期内齐穗,导致部分穗子不能抽穗或能抽穗但不能正常成熟.从气候条件和高产角度出发,供试组合作再生稻栽培,在长沙地区的适宜播种期为3月底至4月初,最佳播种期为3月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