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筛选适合大庆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以达到成功引种的目的,通过对7个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在大庆地区的种植,研究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该地区的产量及越冬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依次为:阿尔冈金〉美国苜蓿〉卫士〉驯鹿〉和平〉801〉巨人。阿尔冈金、和平、801越冬率较高;美国苜蓿和巨人品种越冬率相对较低。综合产量和越冬率比较来看,阿尔冈金品种最适宜在大庆地区作为主栽品种种植;美国苜蓿、卫士品种在大庆地区可以作为辅助品种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推进金昌地区牧草产业健康发展,提高苜蓿种植的产量和效益,开展了优良苜蓿品种引种观察试验。引进了国内外优良苜蓿品种10个,从生产适应性(越冬率)和产量的角度进行筛选,通过连续2年观测,综合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初步探讨得出适合金昌地区苜蓿种植品种主要有拔尖者、野牛、皇冠、柏拉图、先行者、WL346HQ。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苜蓿种植补贴效果,从而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户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在对我国重要的苜蓿种植基地——河北省黄骅市农户苜蓿种植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PMP模型,计算不同苜蓿种植补贴政策对于农户增收及种植面积扩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苜蓿种植户实施直接补贴不会改变农户的种植结构,而实施与播种面积挂钩的苜蓿种植补贴则既能有效增加苜蓿种植面积,又能显著增加经济效益;苜蓿产品价格和粮食价格的波动都会影响补贴效果:粮食价格上升对苜蓿种植面积具有负向影响,对农户增收具有正向影响;而苜蓿自身价格上升对补贴效果具有正向影响。因此建议:政府制定补贴政策时应当区分专业苜蓿种植区域与非专业苜蓿种植区域;苜蓿种植补贴额度应当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制定苜蓿种植补贴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引起种植面积变化的各种因素,既要保证苜蓿种植户的稳定收益,又要考虑苜蓿产品稳定供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苜蓿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和最佳留茬高度、提高苜蓿安全越冬率以及翌年返青后的田间管理等内容,为无公害苜蓿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对引自国内外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物候期、返青率、株高以及产量等性状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生育时期有较明显的差异;返青率国内苜蓿好于国外苜蓿,其中国外苜蓿返青率第三、四年明显下降;农菁1号品种一次刈割株高高于其它品种;肇东品种二、三次刈割株高高于其它品种;肇东苜蓿产量最高,农菁1号与草原1号次之,敖汉最低,国外品种第三年后产量降低明显。综合评价认为,农菁1号、肇东苜蓿、草原1号及龙牧801紫花苜蓿品种的综合性状好、产量高且稳定,适宜黑龙江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和苜蓿/棉花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集种植1~4 a的紫花苜蓿地、连作5 a棉花地和第5 a苜蓿轮作棉花地的0~10、10~20和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容重、全盐、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结果】紫花苜蓿与棉花轮作能够降低pH;土壤容重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并且种植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棉花连作土壤全盐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和苜蓿与棉花轮作可以降低土壤全盐,苜蓿种植时间越长,土壤全盐降低越明显,苜蓿种植第四年全盐量比第一年降低50.5%,苜蓿/棉花全盐比棉花连作降低了41.7%;土壤有机质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苜蓿/棉花轮作土壤土全氮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地0~10 cm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种植苜蓿第四年的土壤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阿克苏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苜蓿、苜蓿/棉花轮作能够降低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苜蓿秋眠级与其生产性能及越冬的关系,筛选适宜在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方法】以国内外5个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为材料,2014-05-20将其播种于和林格尔试验地,2015-2017年连续3年调查物候期和越冬率,测定苜蓿鲜、干草产量及营养成分(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计算相对饲用价值(RFV),根据3年平均干草产量与RFV的耦合作用筛选出最优苜蓿品种。【结果】秋眠级越低的苜蓿品种,其春季返青越晚;秋眠级越高的苜蓿品种,其越冬率越低。5个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3年平均鲜、干草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金皇后苜蓿鲜、干草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P0.01);草原3号苜蓿的3年平均CP含量和RFV值最高、ADF和NDF含量最低;驯鹿苜蓿的3年平均ADF、NDF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除金皇后ADF含量外)。根据苜蓿3年平均干草产量与RFV值的耦合结果,确定金皇后和草原3号属于最佳苜蓿品种。【结论】苜蓿秋眠级别与越冬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秋眠级为1~3级的苜蓿品种金皇后和草原3号在3年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越冬率及营养品质方面均表现较好,适宜在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8.
人工苜蓿草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西北旱地种植苜蓿对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和养分的影响,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地探讨。种植苜蓿能增加土壤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通气透水能力。苜蓿生长发育时需要大量消耗土壤水分,连续多年种植苜蓿会导致土壤干燥化;种植苜蓿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水平,降低土壤磷、钾含量。施肥既能平衡土壤养分又能增加产草量。  相似文献   

9.
抓住机遇推进苜蓿产业化进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苜蓿种植虽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产业化程度较低,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牧草及饲料作物在农牧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苜蓿产业化的时机已成熟。推进苜蓿产业化首先要积极扶持苜蓿龙头企业,进行苜蓿深加工,其次要提高苜蓿的种植地位,扩大种植规模,第三要加强苜蓿产业化攻关及其发展技术途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信息荟萃     
《农村新技术》2013,(3):55-56
新型苜蓿收割机研制成功近年来,苜蓿作为畜牧业的优质饲料资源,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目前,由河北省衡水市农科院、景县津龙公司承担试验和示范任务的新型苜蓿收割机研制成功,此举必将有力促进苜蓿这一主要饲草品种的科学收获,提升牧草种植和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对苜蓿种植和畜牧业发展产生积  相似文献   

11.
不同温度型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实测值,用非线性函数模拟和分析了冷、暖型苜蓿的干草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冷型苜蓿的干草产量和品质指标(除粗脂肪含量外)均优于暖型苜蓿;在快速生长阶段,冷型苜蓿的平均生长速率较暖型苜蓿高40.7%,其累积生长量在03-28以后开始超过暖型苜蓿,盛花期的产草量比暖型苜蓿高出5.3%;冷型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从分枝期到结荚期均高于暖型苜蓿,盛花期约高出0.8%;冷型苜蓿的粗纤维含量增速较暖型苜蓿慢,盛花期其粗纤维含量较暖型苜蓿低4.3%;冷型苜蓿的粗脂肪含量05-05(初花期)前高于暖型苜蓿,05-05后反而低于暖型苜蓿4.1%。  相似文献   

12.
苜蓿的营养功能及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苜蓿的品种、成份组成和生物学特性的调查分析,说明苜蓿含有大量的苜蓿蛋白、膳食纤维、活性多糖和矿物质等有利用价值的营养及功能组份。分析苜蓿营养成份的提取及在功能食品中应用的可能性和需解决的问题后,认为苜蓿的营养组份经合理提取并在功能食品中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河北省沧州南皮县试验站对生长第三年的紫花苜蓿施用配制的6种苜蓿专用复合肥,研究其对牧草干物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专用肥1、2、5、6号与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对照相比,既能增产又能增收.其中,6号专用肥增产显。经济效益最高.其增产和效益主要来源于前两茬;专用肥3、4号增产不增收.  相似文献   

14.
苜蓿斑蚜是我国重要的苜蓿害虫之一,对我国苜蓿商品草的生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就苜蓿斑蚜对我国苜蓿商品草生产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旨在对牧草害虫潜在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及模型进行探讨和验证.结果显示,苜蓿斑蚜大发生时,其对我国苜蓿商品草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1.51亿~11.27亿美元,表明苜蓿斑蚜对我国苜蓿产业经济的潜在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奶类消费需求快速增加和“振兴奶业苜蓿行动”“粮改饲”持续推进,我国苜蓿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进入较快发展期。从我国苜蓿的生产特征、贸易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发现,我国苜蓿产量显著增加,专业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种植区域更加集中,单位产量呈上升趋势;进口苜蓿占比较大,但进口来源国向多元化拓展;伴随奶类消费较快增长,优质苜蓿需求将进一步提高。建议以奶业振兴为契机,持续推动苜蓿产业发展;加大苜蓿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发展苜蓿产业;以国内市场为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多措并举推动苜蓿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播期、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措施的试验,结果表明:适时早播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越冬能力,随着播期的延迟。紫花苜蓿的越冬率明显降低:紫花苜蓿的越冬能力受其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基因型间紫花苜蓿的越冬率存在差异;覆土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的越冬率。  相似文献   

17.
耐酸性紫花苜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花苜蓿要在占到世界可耕地面积的40%的酸性土壤上推广和利用,就必须培育耐酸性品种。现已获得的转基因苜蓿在耐酸性和耐铝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导入特定花椰菜花叶病毒35S作为启动子,引起苹果酸脱氢酶(MDH)和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超表达,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苜蓿相比较,MDH的量增加1.6倍时,转基因苜蓿根尖有机酸的浓度增加了4.2倍,而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琥珀酸和醋酸在根部的分泌量增加了7.1倍;但是PEPC的超表达对增加苜蓿根部有机酸的分泌没有贡献。通过转基因苜蓿根际周围增加的有机酸来螫合铝元素,从而减轻酸性土壤中铝毒对苜蓿生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加工方式的蓿蓿草粉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概略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脱水苜蓿草粉的粗蛋白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晒干苜蓿草粉,而粗纤维含量则明显低于后者。同时用两种不同草粉分别进行幼兔饲养试验,31天后表明,脱水苜蓿草粉组的增重效果显著优于晒干草粉组。  相似文献   

19.
苜蓿叶象甲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苜蓿叶象甲第1代自然种群数量动态规律的研究,组建了自然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属于PriceA型,曲线显示种群数量减少最大的阶段是生命早期卵至二龄期。决定因子Leroux r^2分析法表明,三龄期的大风、四龄被寄生、蛹期和二龄的感病是影响种群年度间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种群的内禀增殖力为0.15,周限增长率为1.15,趋势控制指数IPC为11.92.单 雌平均产卵量307.56粒,经过一个世代种群的净增殖力为4.75。Leslie转移矩阵预测第二代成虫数量将是第一代的3.68~5.00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硼锰钼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物质元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锰钼配施可以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其中以单施钼产量最高,硼钼配施次之.与CK处理相比分别增产约54.75%、40.34%.硼锰钼不同配施对紫花苜蓿矿物质元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不同.硼锰钼配施降低了苜蓿铁、锰、锌含量,其中以硼钼配施降低效果最显著;施微肥可以提高苜蓿铜含量,其中以硼锰钼配施效果最好;而硼锰、硼钼配施可分别显著提高硼、钼含量.硼锰钼配施提高了紫花苜蓿矿物质元素产量,其中单施硼显著提高了苜蓿铁、锰、锌产量,单施钼及硼锰、硼钼配施分别显著提高了苜蓿铜、硼、钼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