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拮抗链霉菌对棉花黄萎病原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抑菌机理,以大丽轮枝菌菌体为唯一碳氮能源,采用液体培养法及生长速率法研究供试病原菌菌体对4株拮抗链霉菌胞外蛋白酶合成的诱导作用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菌体可以诱导供试链霉菌合成蛋白酶;诱导粗酶液对病原真菌菌丝有溶解作用;当菌体添加量为10 g·L-1,28℃培养7 d时菌株Z13蛋白酶活性高达4.24 U;以大丽轮枝菌菌体为碳氮能源时供试链霉菌能产生活性较强的抑菌物质;当菌体添加量为20 g·L-1,发酵液稀释5倍时菌株B49所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最大抑菌率达95.7%。  相似文献   

2.
土壤放线菌K2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筛选具有抑制植物病原菌活性的放线菌是农用抗生素开发的基础。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8株拮抗放线菌菌株,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获得一株对植物病原菌有较好抑菌作用的菌株K2,并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其抑菌谱进行研究,以及进行菌种鉴定。生长速率法试验表明,放线菌菌株K2发酵液对10种供试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可达57.38%。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K2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一个菌株。放线菌K2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对植物病原菌的防治有很大的研究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丰富的艾纳香内生真菌资源,筛选出抗性生防菌株,用于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发现,通过水琼脂法对海南产艾纳香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通过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和分析。采用滤纸片法评价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对细菌的抑制活性,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评价艾纳香内生真菌对植物炭疽菌的拮抗作用。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出191株内生真菌,分属于27属,45种,其中优势菌属为DiaportheParaphomaEctophomaPenicilliumTalaromycesHypoxylonPhomopsisColletotrichumFusarium。抗细菌活性结果显示,ClonostachysFusariumDiapothe属活性较强。抗炭疽病菌试验显示,TalaromycesEctophomaPenicillium属活性较强。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海南产艾纳香内生真菌种类的多样性,并首次对其进行了抗病原菌活性筛查,获得的活性菌株可作为微生物源菌剂开发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4.
林玲  王明江  周益军 《棉花学报》2015,27(2):166-175
为解析棉花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更好地开发利用生防内生细菌,以棉花枯萎病菌、黄萎病菌为指示病原真菌,对常抗棉和泗棉3号根部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进行拮抗活性筛选,获得87株至少对其中1个指示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ARDRA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和16S r DNA序列测定表明棉花根部可培养内生拮抗细菌可分为13个ARDRA类群,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7个属。其中常抗棉根部内生拮抗细菌分属于芽孢杆菌属、短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和农杆菌属,而泗棉3号根部内生拮抗细菌则分属于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中华根瘤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假单孢菌属,二者的优势种群都是芽孢杆菌属细菌。BOX-PCR分析显示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测定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对棉花黄萎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力大小,以及是否具有产纤维素酶、几丁质酶、蛋白酶和嗜铁素的活性,表明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具有不同的生防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四霉素是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产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为不吸水链霉菌梧州亚种的发酵代谢产物,对鞭毛菌、子囊菌和半知菌亚门真亚门真菌和细菌(革兰氏阴性和阳性)均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尤其对苹果树腐烂病、斑点落叶病和水稻稻瘟病等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具有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链霉菌通过固体发酵的优化,提高其菌丝生长以及孢子产量,并选择合适的吸附载体,为后期的香蕉枯萎病大田生物防治研究提供技术基础。采用单因子和4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白刺链霉菌BWL15-4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58菌株的固态法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子试验探讨了初始pH、接种量以及培养温度对2株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并以孢子存活量多少确定了混合菌株的最适载体。BWL58优化后的固态发酵条件为:pH 7.0左右,接种量2%,发酵温度28℃。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5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5%,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30%。BWL15-4优化后的固体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3左右,接种量3%,发酵温度29.5℃。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3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10%,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20%。按照此优化条件进行固态发酵,白刺链霉菌BWL58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15-4菌株孢子含量可分别达到1013 cfu/g和1012 cfu/g数量级以上。从面粉、高岭土、非耕作层土中通过筛选得到了混合菌的最佳填料为非耕作层。当非耕作层土与混合菌以2:1的比例混合时,在常温下保存3个月后,孢子数只降低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前期筛选获得的放线菌MC-15菌株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作用,研究该菌株产生抑菌物质的最佳发酵时间、抑菌产物的稳定性、以及在马铃薯离体组织上和田间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实际效果。结果显示,种子液培养5天后再扩大培养10天所获得产物的抑菌率最高(95.2%);发酵产物经30W紫外灯垂直距离30cm照射10h后抑菌率仍保持在81.2%以上,100℃下处理60min后仍保持较高的抑菌活性(78.67%),pH6~8范围内抑菌率为92%,在室温(20~24℃)下贮藏60d后抑菌率仍达76%,连续传代10代后抑菌活性基本保持不变;人工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后,该菌株发酵产物在马铃薯块茎切片和离体叶片上的相对保护率均达到90%以上,用该菌株发酵产物处理马铃薯种薯后,对种薯在出苗、幼苗生长、田间抗晚疫病以及经济产量方面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出苗早2~4天、株高平均高出3.1cm、分枝数多1.6个、叶片数多2.1个,病情指数在21以下,相对保护率达到74%以上,相对增产率达到30%以上。MC-15菌株在田间实际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将具有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链霉菌通过固体发酵的优化,提高其菌丝生长以及孢子产量,并选择合适的吸附载体,为后期的香蕉枯萎病大田生物防治研究提供技术基础。采用单因子和4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白刺链霉菌BWL15-4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58菌株的固态法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子试验探讨了初始pH、接种量以及培养温度对2株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并以孢子存活量多少确定了混合菌株的最适载体。BWL58优化后的固态发酵条件为:pH 7.0左右,接种量2%,发酵温度28℃,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5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5%,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30%。BWL15-4优化后的固体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3左右,接种量3%,发酵温度29.5℃。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3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10%,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20%。非耕作层土与混合菌以2:1的比例混合时,在常温下保存3个月后,孢子数只降低一个数量级。按照此优化条件进行固态发酵,白刺链霉菌BWL58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15-4菌株孢子含量可分别达到1013 cfu/g和1012 cfu/g数量级以上。通过筛选得到了混合菌的最佳填料为非耕作层土。  相似文献   

9.
裂蹄木层孔菌发酵产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裂蹄木层孔菌发酵产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裂蹄木层孔菌不同发酵时间的产物对7种供试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将裂蹄木层孔菌的发酵产物进行不同的处理,分级纯化抑菌活性多糖,比较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裂蹄木层孔菌发酵产物对7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发酵时间为20天的裂蹄木层孔菌发酵产物对杨树烂皮病的抑制率最高;裂蹄木层孔菌发酵产物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存在于发酵上清液醇提物中;醇沉级别为30%(浓度为50 mg/mL)醇提物中的多糖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供试醇沉级别中最高。说明裂蹄木层孔菌含有抑制病原菌的有效成分,具备成为新型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甘草内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相似或全新的活性代谢物。采用内生菌发酵法生产甘草次生代谢物对可持续利用甘草资源及筛选新型活性代谢产物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尽管人们对甘草内生菌多样性、分离和鉴定、药理作用、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甘草内生菌作为微生物资源是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本研究综述了甘草内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相关研究,归纳出甘草内生菌可产甘草苷、甘草次酸、甘草素等次生代谢产物,并针对甘草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为合理利用甘草内生菌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雯  葛菁萍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5):298-304
本试验是以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对自然发酵豆酱中的霉菌进行形态学分析,初步探究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菌群的变化规律,探索在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组成及优势菌株,这对于豆酱发酵起到关键作用。对不同发酵时间的豆酱样品中的霉菌进行计数、分离,并通过载片培养法对其进行鉴定。利用传统分离培养的方法从传统发酵豆酱中分离得到6株具有代表性的霉菌,对每类中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真菌湿室培养法鉴定后,确定了其种属地位,分别为:米曲霉、大毛霉组、犁头霉属、总状枝毛霉组、雅致放射毛霉组和曲霉属,其中米曲霉是优势菌。本研究揭示了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菌相组成,这为将豆酱生产由传统制备转向工厂化生产提供了菌株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挖掘耐盐碱内生菌资源,为后期开发内生菌菌肥及生防菌剂提供新的菌种资源。以‘金棚8号’番茄为植物材料,通过模拟5种不同类型盐碱环境,分离筛选内生菌,并进行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平板法研究其促生和生防功能。研究共获得耐盐碱内生菌14株,其中5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2株具有解钾能力,2株具有固氮能力,4株具有产生长素的能力;6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直径比值(D/d)最高为2.95;10株具有产蛋白酶能力,直径比值(D/d)最高为2.97。拮抗试验结果显示,8株耐盐碱内生菌对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有抑制作用,抑菌率为13.70%~68.56%;芽孢杆菌BFG 3-3、BFG 5-1和浅紫链霉菌BFY 2-2可分别对6~7种常见果蔬病原菌产生拮抗,具有广谱抑菌性。本研究获得了具有促生和生防潜力的功能性耐盐碱内生菌菌株,可为应用植物内生菌改良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究四川块菌主产区商业块菌的内生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采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4个块菌产区(新田乡、新云乡、淌塘镇、雪山乡)的新鲜块菌子囊果作为实验材料,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对采集子囊果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分子方法鉴定分离菌株的种属。从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假凹陷块菌(Tuber pseudoexcavatum )以及中华夏块菌(Tuber sinoaestivum)中共分离得到21株丝状真菌,分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毛壳属(Chaetom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镰刀菌属(Fusarium)以及链格孢属(Alternaria),木霉属、镰刀菌属以及青霉菌属在块菌的子囊果中分布较丰富。初步鉴定出四川三种商业块菌的内生可培养真菌的种类,可能对块菌的储存保鲜、指导菌根化苗培育、探究块菌的发生机理机制都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具体原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究四川块菌主产区商业块菌的内生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采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4个块菌产区(新田乡、新云乡、淌塘镇、雪山乡)的新鲜块菌子囊果作为实验材料,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对采集子囊果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分子方法鉴定分离菌株的种属。从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假凹陷块菌(Tuber pseudoexcavatum)以及中华夏块菌(Tuber sinoaestivum)中共分离得到21株丝状真菌,分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毛壳属(Chaetom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镰刀菌属(Fusarium)以及链格孢属(Alternaria)。木霉属、镰刀菌属以及青霉菌属在块菌的子囊果中分布较丰富。初步鉴定出四川3种商业块菌的内生可培养真菌的种类,对块菌的储存保鲜、指导菌根化苗培育、探究块菌的发生机理机制都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具体原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烟草赤星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张家界金鞭溪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20株放线菌。以烟草赤星病菌为靶标菌进行筛选,通过平皿对峙培养的方法,筛选出S-1,S-6,S-16,S-20等4株抑菌效果明显的菌株(抑菌率≥50%),抑菌率分别为51.7%,53.4%,51.9%,71.4%。进一步应用管碟法对菌株发酵液的代谢产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S-20的抑菌圈直径为26.3 mm,抑菌带最宽,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显著。为了加深对该菌株的了解,本研究还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作了测定,初步鉴定菌株S-20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spp.)的球孢类群(Globis-porus)。最后,抑菌谱试验表明,菌株S-20不仅对烟草赤星病菌作用明显,对其他病原真菌同样有抑制作用,抑菌谱广。  相似文献   

16.
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放线菌BH0954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目的】对具有抗菌活性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用海水配制高氏一号培养基,采用稀释分离法将所采集的土壤样本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抗菌试验筛选,从广西北海红树林高盐泥样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BH0954,该菌株的发酵产物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该菌株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28 ℃,最适生长pH为7.0,观察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提取其基因组总DNA,用通用引物对其16s r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BH0954初步被鉴定为链霉菌属的有效发表种仙台链霉菌(Streptomyces sindenensis)的变种。【结论】红树林土壤放线菌BH0954具有抗菌活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广西红树林土壤放线菌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用抗寄生虫抗生素尼莫克汀发酵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优化蓝灰链霉菌产尼莫克汀的发酵工艺。通过摇瓶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考察了时间、温度、溶氧及接种量对蓝灰链霉菌发酵产尼莫克汀的影响。结果表明:菌龄为8天的蓝灰链霉菌孢子适用于制种,并以甘油管法低温保存建成工作细胞库,但保存时间应不超过2个月;将工作细胞库中的菌种接入种子培养基中,置于28℃培养28 h,种子质量较好。摇瓶发酵的较优条件是容量为250 mL的三角瓶中装有发酵培养基50 mL,以5 %的比例加入培养好的种子液,将发酵瓶置于25℃以250 r/min的转速发酵8天,尼莫克汀产量可达164.90 μg/mL。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不同施肥水平下甘蔗植株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旨在解析不同施肥水平对甘蔗植株内生细菌群落的影响,为挖掘和利用有益内生细菌及其功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门分类水平,施肥处理条件下甘蔗植株根系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细菌丰度占比均低于相应的不施肥处理,但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细菌丰度占比均高于不施肥处理。属分类水平,Haliangium、 Acidicapsa、 unclassified_f__Ktedonobacteraceae和unclassified_f__Acidobacteriaceae_Subgroup_1是常规施肥水平(3000kghm-2,H处理)条件下甘蔗植株根系特有的优势内生细菌属;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是减量施肥水平(1500 kg hm-2, M处理)下特有的优势内生细菌属;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 norank_f__BIrii41、糖霉菌属(Glycomyces)、 norank_f__67-14、 Reyranella、 unclass...  相似文献   

19.
蒋继志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253-257
为明确前期筛选获得的放线菌MC-15菌株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作用,探讨了该菌株产生抑菌物质的最佳发酵时间、抑菌产物的稳定性、以及在马铃薯离体组织上和田间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实际效果。结果显示,种子液培养5d后再扩大培养10d所获得产物的抑菌率最高(95.2%);发酵产物经30W紫外灯垂直距离30cm照射10h后抑菌率仍保持在81.2%以上,100℃下处理60m后仍保持较高的抑菌活性(78.67%),pH6-8范围内抑菌率为92%,在室温(20-24℃)下贮藏60d后抑菌率仍达76%,连续传代10代后抑菌活性基本保持不变;人工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后,该菌株发酵产物在马铃薯块茎切片和离体叶片上的相对保护率均达到90%以上,用该菌株发酵产物处理马铃薯种薯后,对种薯在出苗、幼苗生长、田间抗晚疫病以及经济产量方面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出苗早2-4d、株高平均高出3.1cm、分枝数多1.6个、叶片数多2.1个,病情指数在21以下,相对保护率达到74%以上,相对增产率达到30%以上。MC-15菌株在田间实际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植物内生菌能产生一系列具有抗菌活性的代谢产物。对植物内生菌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的来源及抗菌活性物质的多样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