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上毁灭性病害,也是国内重要的检疫对象。柑橘发病后,轻者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重者则造成柑橘树的枯死。平阳县自1981年冬发现该病以来,从1982年开始,每年秋冬都进行黄龙病普查与病树挖除工作,并开展检疫防治技术研究,历时16载。到1997年底止,共进行了17次普查,查定并挖除病树32510株;传毒昆虫柑橘木虱防治面积6280hm2次;病区范围内的柑橘黄龙病已基本扑灭。现将该病的发生与检疫防治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摘要:柑橘黄龙病是危害柑橘生产最危险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介绍柑橘黄龙病的综合防控技术,尤其是及时防治柑橘木虱、彻底挖除病树等,对今后柑橘黄龙病防控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3.
柑橘黄龙病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橘黄龙病菌属于难培养韧皮部杆菌,由其引起的柑橘黄龙病是柑橘产业上的毁灭性病害,但目前针对该病还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综述了柑橘黄龙病防控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有效防控柑橘黄龙病是黄龙病疫区柑橘生产中最重要的任务.近十年,广西省致力于在全省范国内实施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有用且宝贵的经验.通过近十年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的实施,广西柑橘产业规模从全国第七位跃居全国第二位.本文主要介绍并分享广西近十年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根据黄龙病对金柚、柑橘生产的危害,研究黄龙病的特征和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开展普查和抽样检测、挖除病株、防治传播媒介柑橘木虱、培育健康苗木、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加强宣传培训、建立综合防控示范点、提高树体抗病力、隔离种植等。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柑橘种植过程中黄龙病检测不及时、检测成本较高的问题,初步探寻基于深度学习的柑橘黄龙病远程诊断方法。通过架设在田间的设备采集柑橘植株图像信息,利用深度学习相关算法构建柑橘黄龙病病害识别模型,在柑橘生长过程中实现黄龙病在线实时监测与病害远程诊断。目前已在试验地初步开展柑橘黄龙病远程诊断试验,结果表明,田间远程诊断准确率为77.1%,已初步实现针对柑橘黄龙病的远程病害诊断,提高了实际生产过程中黄龙病的识别效率,降低了黄龙病检测成本,为柑橘黄龙病田间诊断方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陈贵峰 《广西园艺》2003,(3):J018-J019
1 柑橘黄龙病柑橘夏梢期柑橘黄龙病的防治 ,重点是做好传媒昆虫———柑橘木虱的防治。1 1 木虱监测 该病主要通过柑橘木虱为害嫩梢传播黄龙病 ,夏梢期 (5 7月 )应做好果园木虱的观察 ,选择果园外围不同方位果树 10株观察嫩梢木虱发生情况 ,当发现有木虱后 ,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1 2 药剂防治 可选择的药剂有 :① 4 0 %乐果乳油10 0 0倍液。② 80 %敌敌畏乳油 10 0 0倍液 ;③ 10 %金大地可湿性粉剂 15 0 0倍液 ;④ 3%农家盼乳油2 0 0 0倍液 ;⑤ 5 %马灵乳油 2 0 0 0倍液喷雾。2 柑橘溃疡病夏梢期 (5 7月 )是柑橘溃疡病为害橙类和…  相似文献   

8.
强化柑橘黄龙病的防控促进浙江柑橘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是我省的主要水果,全省现有栽培面积12.3×104hm2,产量176×104t,产值20多亿元,柑橘生产是我省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柑橘生产的发展,近年来我省温州、台州、丽水等柑橘主产区陆续发生了柑橘黄龙病为害,并存在进一步蔓延扩散的可能,对我省柑橘产业的发展与稳定造成严重威胁.由于柑橘黄龙病不仅缺乏有效的防治药物,而且广泛存在着传播媒介柑橘木虱,应而要扑灭黄龙病,全面、彻底、干净清除菌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而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任务,如何做好柑橘黄龙病背景下的我省柑桶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柑桶黄龙病的有效防控措施,已成为我省当前柑橘生产中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子技术的柑橘黄龙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世界多个柑橘主产区发生与流行,使其再次引起了世界柑橘生产者和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目前认为柑橘黄龙病病原是一种韧皮部难养细菌,暂命名为"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pp."。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柑橘黄龙病相关菌的全基因组和柑橘全基因组序列日趋完善。我们在这一大背景下主要介绍近5 a来柑橘黄龙病分子水平的研究概况,特别是在分子流行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病原致病性和寄主抗病性分子机理及防控方法等方面的进展,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陈青英 《浙江柑橘》2005,22(1):10-11
1概况 玉环柚是玉环县的传统名果,是玉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至今全县玉环柚种植面积已达3067hm2,常年产量4×104t.1997年后玉环柚随着南方主要果品的结构性过剩与滞销,售价大跌;1999年又遇大冻,果农种果积极性受到严重挫折,造成玉环柚园失管严重.至2001年玉环柚大面积发生柑橘木虱,2002年11月被确诊为发生柑橘黄龙病,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对玉环柚的产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尽快封锁、控制该病的蔓延,挽救玉环柚产业,我们在全面开展柑橘黄龙病的普查、病树挖除及木虱统一防治工作同时,积极探索柑橘黄龙病防控的有效途径,通过近两年的探索,认为栽培管理与柑桶黄龙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柑橘黄龙病和衰退病的同步PCR和RT-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黄龙病(HLB)和衰退病(CTV)是2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柑橘病害,国内外对其病原检测的研究相当多。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HLB和CTV的多重RT-PCR体系,从影响多重RT-PCR扩增的引物浓度、Mg2+浓度、Taq酶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等方面进行体系优化。结果表明,多重PCR反应的退火温度应优先考虑退火温度高的引物,退火温度高的引物所需浓度要大于相应退火温度低的引物。该体系实现了DNA病原和RNA病原的统一检测,进一步体现了多重RT-PCR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在柑橘韧皮部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构建GRP、Rolc、RSSl异源韧皮部特异启动子控制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上胚轴。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3个启动子均显示了维管束组织特异性。其中,GRP启动子活性强,且具有严格的韧皮部组织特异性;Rolc启动子活性最强,在根和茎中呈组成型表达;RSSl启动子活性最弱。Real-time RT-PCR和GUS酶活性分析进一步证明了GRP启动子具有较强的韧皮部组织特异性,该启动子有望应用于柑橘抗黄龙病基因工程育种。  相似文献   

13.
对前期在感染黄龙病的‘晚锦橙’中发现的明显差异表达的柑橘乙醇脱氢酶(CsADH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CsADH1 的 CDS 序列长为 1 143 bp,编码 380 个氨基酸。蛋白质结构预测显示,CsADH1 含有乙醇脱氢酶 GroES(ADH_N)和 ADH_zinc_N 保守结构域。进化树分析显示,CsADH1 蛋白与拟南芥、蓖麻和中国莲的 ADH 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sADH1 蛋白定位在细胞质中。以感病‘晚锦橙’的根和叶脉为材料,qPCR 分析显示 CsADH1 在感病根和叶脉中均上调表达,且根中的表达水平是叶脉中的 10 倍。离子胁迫试验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试验表明,Zn、水杨酸(SA)、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均显著诱导 CsADH1 上调表达,并且根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叶中。本结果表明,CsADH1 可能在柑橘根响应黄龙病菌侵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胼胝质由胼胝质合成酶合成,胼胝质沉积是植物对入侵病原的防御反应。为了探索胼胝质合成酶(Callose synthase,CalS)基因在柑橘中对黄龙病的应答情况,从甜橙基因组中筛选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柑橘胼胝质合成酶(CsCalS)家族的12个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中的胼胝质合成酶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CsCalS5和CsCalS12在柑橘健康叶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胼胝质合成酶基因。比较黄龙病感病材料和健康对照材料,发现CsCalS5、CsCalS7和CsCalS8在感病的‘砂糖橘’和‘强德勒’柚中均上调表达,可能参与柑橘对黄龙病病原的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5.
 对NCBI基因库黄龙病亚洲种病原菌序列进行拼接, 并根据拼接结果在rplKAJL-rpoBC, 16S/23S rRNA和omp 3个位点上设计引物, 采用基因组步行方法, 在其亚洲种3个位点上共获得了15 168 bp非冗余新序列, 其中, 在rplKAJL-rpoBC位点上5′端上游区和3′端下游区分别获得了3 218和2 653 bp的非冗余新序列; 在16S/23S rRNA 位点上5′端上游区和3′端下游区分别延伸了1 853和2 459 bp的新序列; 在omp基因位点上分别获得了4 014和971 bp的新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在rplKAJL-rpoBC位点上的新序列包含2个新基因(suhB和serA); 16S/23S rRNA位点新序列包含4个新基因(膜转运蛋白基因、细胞壁脱氢酶假基因、5S rRNA、tRNAMet ) , omp位点新序列包含6个新基因(rpsB、tsf、pyrH、frr、cdsA2、cds2) 。这些新序列的获得为以PCR为基础的黄龙病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柑橘黄龙病菌16S rDNA序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芳  洪霓  钟云  易干军  王国平 《园艺学报》2008,35(5):649-654
 运用PCR技术对来自中国7省区不同寄主上的黄龙病菌16S rDNA基因区进行了PCR-RFLP-SSCP分析, 采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单酶切、双酶切及三酶切反应,对酶切产物进行了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结果表明来自7省区不同寄主上9个黄龙病病菌分离物的16S rDNA无可见变异;同时对9个代表性的分离物16S rDNA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多重比对结果与PCR-RFLP-SSCP一致,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中国柑橘黄龙病病菌的16S rDNA序列高度保守, 在不同的地域、寄主内没有发现分子变异,为进一步研究柑橘黄龙病菌系统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果桑品种选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果桑品种选育研究,在多年进行果桑品种选育的基础上,结合他人已有的研究,分析与果桑品种选育密切相关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以桑椹产量高、品质优及抗菌核病为果桑育种目标;以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果桑品种"粤椹大10"为对照品种;重视果桑资源的搜集和评价;在选育方法上,以常规育种为主,采用杂交技术和诱变技术相结合可提高选育效率;应把果桑作为一种果树来对待,并以专用型果桑品种的选育研究为重点,加快果桑新品种的育成,促进桑椹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柑橘抗CTV转基因与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峰  周常勇 《果树学报》2005,22(4):372-375
综述了柑橘抗衰退病基因工程中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多种来源于柑橘衰退病毒(Citrustriztezavirus,CTV)核酸序列的转基因柑橘和抗性种质资源中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以及所涉及的方法和遇到的问题。目前研究表明,虽然已成功实现对病毒衣壳蛋白(CP)等基因的转化和Ctv等抗性基因的标记,但尚未获得对CTV有高度抗性的转基因柑橘,而抗性基因亦不能实现定点克隆和转化。因此上述两方面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病原菌在柑橘韧皮部的早期运动情况,以柑橘黄龙病亚洲致病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Las)为毒源,黄龙病高感品种‘锦橙’实生苗为受体材料进行叶圆片嫁接传毒。利用定量PCR技术对嫁接口处近端主脉、远端主脉、叶柄以及缘周叶组织进行了为期84 d的菌量测定。结果发现,病原菌在近端主脉中积累最快,其次是远端主脉、叶柄和缘周叶组织。以近端主脉为原初侵染部位,Las在嫁接叶片中1 ~ 84 d的早期运动可分为潜伏期(1 ~ 42 d)、指数期(43 ~ 70 d)和稳定期(71 ~ 84 d)。在早期侵染过程中,Las病原菌主要沿叶主脉从原初侵染部位由近向远扩散,其扩散趋势与症状从原初侵染部位向外扩散紧密相关。证实叶圆片嫁接法可作为柑橘HLB一种有效的传毒方式。  相似文献   

20.
柑桔“石头果”是由于树体缺素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近年来,在永安市某些柑桔园发生频繁,为害轻的“石头果”减产1%~20%,为害重的减产50%以上,严重影响了柑桔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对柑桔“石头果”表现症状、发生原因的调查,分析了柑桔“石头果”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丰产、稳产、提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