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介绍螯合剂对土壤重金属活性、植物吸收的影响,以及对植物富集重金属的作用,分析目前该项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总结了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具体原理、特点和应用方式,分析了植物修复的局限性,以期为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辅助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常用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特点,分析了其辅助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机理,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总结了影响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累积的因素,并展望了表面活性剂辅助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超积累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修复是目前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修复技术。概述了超积累植物的特征及其生理机制,并介绍了利用超积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前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及其生态的修复提出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施肥措施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修复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方法,因其投入成本低、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协调性等优点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在重金属污染农田实地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施肥农艺措施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以及对土壤-植物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如土壤重金属含量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等,以便进一步提高植物修复效率,为今后规模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APCAs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广泛、危害严重,已经成为环境污染防治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因其经济、高效而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得到关注,但受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在回顾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EDTA、EDDS、NTA等多羧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螯合剂(aminopolycarboxylic chelating agents,APCAs)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进展,系统探讨了使用螯合剂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最后,作者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领域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情况日益严重,植物修复技术以其低廉、环保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已知的大多数超富集植物由于生物量、根茎类型等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征不同而具有一定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能力。根据植物的重金属富集指数(BCF),即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比值,将植物修复能力分为较强(BCF1)、中等(0. 1 BCF 1)和较低(BCF 0. 1) 3个等级。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植物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水平还少有定量分析。本文综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和主要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并归纳总结了当前研究较多的具有修复功能的植物及其修复特征。同时,展望了植物修复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污染土壤是环境污染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威胁农业生产、食品安全,并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当中,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无二次污染、美化环境等优点。该文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的种类及修复机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强化措施,总结归纳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植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简单经济、不破坏农田结构、可以大面积实施、不会造成再次污染等优点。棉花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重金属及其毒害作用,以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综述了棉花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并对棉花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污染频繁发生,人们越来越重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许多学者对蚯蚓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重金属污染对蚯蚓的毒理性,蚯蚓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养分循环、植物生长以及其代谢物对重金属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蚯蚓能够通过改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养分循环并富集重金属,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除此之外,蚯蚓粪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性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溶解、络合等作用,提高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增强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其次,抗性微生物分泌的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扩大生物量,进一步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效率。为此,对抗性微生物在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植物修复的作用机制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发展和提高抗性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和修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超积累植物与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植物修复、超积累植物和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概念、原理及其优势与局限性,概述了超积累植物的现状,探讨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城市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克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462-7464,7466
针对城市重金属污染水体治理困难的现状,分析了湿地植物在重金属污染水质中的修复作用,通过开展试验将不同的湿地植物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不同pH值对湿地植物去除重金属离子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植物芦苇对重金属污染的水体修复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滤除水体中的重金属例子;最后对水生植物对重金属污水的修复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和发展湿地植物干预治理城市重金属污染水环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霍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61-11362,11404
植物修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式。内生真菌对于提高植物重金属耐受性,进而使更多有实际价值的植物能被用于植物修复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内生真菌,即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介绍了目前关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用于提高植物重金属抗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海鸥  徐海洋  钟广蓉  支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32-14834
综述了根际微生物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促进植物生长的根际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在植物修复中的作用,最后介绍了利用生物强化优化植物修复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一种能与大多数植物共生的土壤有益菌,其与植物共生形成的菌根体系在提高植物重金属耐性、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系统阐述AMF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作用及其增强植物耐性的机制,本文综述了AMF在植物生长及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着重对其在重金属修复方面的效果进行讨论,并总结了其增强植物重金属耐性的机制(生长稀释及限制吸收作用、抗氧化机制、螯合重金属机制、吸附固持重金属机制),以期为AMF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重金属的概念及污染土壤的特点出发,概括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危害,论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原理、类型、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并对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趋势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向日葵对重金属胁迫反应及其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对向日葵在重金属胁迫下反应的研究,概述了向日葵对于重金属(Cd、Pb、Cu、Zn、Cr)污染的植物修复作用,并介绍了提高向日葵修复效率的主要措施,即施肥技术、栽培措施、植物修复剂和植物基因改良。  相似文献   

19.
植物修复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植物修复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植物修复的基本概念及主要作用方式,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研究,以及转基因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联合治理土壤污染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植物修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土壤了镉、镍、铜、砷、汞、铅污染,及利用超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