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本文运用扫描电镜对内蒙古地区常见农田杂草(10科22种)种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着重了解各科植物种皮表面纹饰的特征,比较不同科、属、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种皮表面纹饰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系非保守性状,科间差异显著,在属以下类群的分类学研究中尚有较高的价值。研究结果不仅为植物检疫、种子鉴定,还为植物分类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扫描电镜对内蒙古地区常见农田杂草(10科22种)种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着重了解各科植物各皮表面纹饰的特征,比较不同科、属、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种皮表面纹饰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系非保守性状,科间差异显著,在属以下类群的分类学研究中尚有较高的价值。研究结果不仅为植物检疫,种子鉴定,还为植物分类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耕作方式下烟草—水稻轮作农田杂草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季节和空间垂直分布规律。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调查烟稻轮作田免耕、翻耕2种耕作模式下烟草—水稻农田0~15 cm土层土壤杂草种子库组成及特征。2017—2018年试验统计结果表明,免耕烟稻轮作田共有杂草13科27种,翻耕烟稻轮作田共有杂草13科25种,有22种杂草在翻耕和免耕烟稻轮作田均有分布。有5种杂草只在免耕田出现,有3种杂草只在翻耕田出现。在试验中发现7种主要杂草种子,其中,马唐、无芒稗和狗尾草是不同季节杂草种子库的共同优势物种。免耕处理下杂草总密度大于翻耕处理下杂草总密度,翻耕处理中优势物种在种子库种子中所占比例高于免耕处理。春季和秋季是杂草种子库杂草种子发生的高峰期。免耕对杂草种子库的垂直分布影响明显,免耕杂草种子主要集中于土壤上层(0~5 cm),翻耕处理对杂草种子库的垂直分布影响很小,翻耕处理下杂草种子库密度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耕作模式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季节分布和垂直变化规律,为今后杂草的管理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湘中红壤桔园杂草约有10科20种,为害严重的主要有鹅观草、白茅等禾本科杂草和蛇莓、聚花过路黄等阔叶杂草。在杂草生长旺盛期用10%草甘磷500ml/667m^2或52%杂草光60g/667m^2对水喷雾,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田间阔叶杂草生物学特性及群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调查了哈尔滨市及其周边地区旱田、水田和蔬菜田阔叶杂草的发生情况、杂草种类、杂草密度和主要优势杂草,掌握了不同作物田间阔叶杂草群落分布概况。结果表明,旱田(玉米,大豆,小麦)主要阔叶杂草有12科20种;水田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为主且危害较重,阔叶杂草种类虽多但危害不大,共有10科12种;蔬菜田7科8种。各作物田以一年生杂草为主,不同作物田杂草群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草坪杂草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2000年调查,杭州市草坪杂草有74种,分属24科,严重危害的杂草为香附子、马唐和天胡荽等10余种。  相似文献   

7.
淮北地区夏玉米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化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北地区夏玉米田杂草的种类有21科65种,主要杂草有14种,马唐、鸭跖草和旱稗为优势种杂草。出草高峰期大约在玉米播种后10~30d内,但不同种植方式的夏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有所不同。玉农乐和克芜踪是较适宜的除草剂品种。  相似文献   

8.
1987~1990年对免耕、少耕(浅旋耕)、常规耕的稻茬麦田杂草发生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耕法麦田杂草群落中,禾本科杂草(看麦娘、硬草)为优势种,群落中的杂草种类无变化,但免耕使田间杂草群落类型向有利于禾本科杂草的方向发展。3种耕法麦田杂草发生动态呈一致性,表现为冬前一个主出草高峰,次年春季一个次高峰。但免耕麦田杂草发生的时间早、数量多、出草主高峰明显,草量约为耕翻田的2倍,出草时间也比耕翻田早5~7d,出草高峰相应提前。在3种耕法的麦田中,以0~5cm表土层可萌发杂草种子分布的比例为最高。免耕麦田的可萌发杂草种子集中分布在0~5cm的表土层中,少耕麦田可萌发杂草种子主要分布在0~5,5~10cm的土层中,而常规耕麦田的可萌发杂草种子在耕作层中分布比例趋向接近。  相似文献   

9.
世界性恶性杂草的分布与危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所谓世界性恶性杂草,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最难防除的杂草。据调查,世界上共有农田杂草8000种,其中有2500种对作物生长影响较严重,其中有18种被列为世界性恶性杂草。本文将着重介绍这18种杂草的分布与危害,作为杂草防除和检疫工作中的借鉴,注意防范,以防蔓延。  相似文献   

10.
扬州市稻田草相特点及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扬州地区稻田杂草种类、分布状况,采用倒"W"九点取样法,开展了稻田草相调查。结果表明,扬州市稻田杂草有14科38种,不同生态类型地区、不同栽培方式下稻田杂草优势种群存在一定差异,相比20世纪末,杂草种群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为提高杂草防治水平,针对当前不同栽培方式下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除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调查研究了菏泽市麦田主要杂草的种类、发生及为害特点。结果显示:该市麦田主要禾本科杂草超过20种,主要阔叶杂草有15科30种以上。根据杂草发生为害的特点,确立了杂草防治的3个关键时期,并对不同时期、不同麦田的杂草防治药剂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呼伦贝尔地区保护性耕作小麦田间杂草危害,提高小麦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选用8种化学除草剂在播前和苗期对小麦田杂草进行防除,其结果表明:确定了呼伦贝尔地区保护性耕作小麦田以藜、卷茎蓼、山苦菜和狗尾草为杂草优势种,披碱草、猪毛菜为亚优势种。所选用的8种除草剂均可用于保护性耕作小麦田杂草的防除,而且几种除草剂混合使用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均优于除草剂单独使用的防除效果,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与其防除效果相同,顺序依次为草甘膦+2,4-D丁酯+骠马>2,4-D丁酯+骠马>护麦+骠马>10%抑阔宁+骠马>2,4-D丁酯>骠马>2甲4氯钠盐>草甘膦>护麦>伴地农>10%抑阔宁>阔叶枯,其中除草剂混合使用的处理可优先选择使用,而2,4-D丁酯、骠马、2甲4氯钠盐、草甘膦可次之,10%抑阔宁和阔叶枯可不用。  相似文献   

13.
稻茬油菜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拔除法调查稻茬油菜田杂草种类及其出苗动态和发生规律,以人工除草和不除草作对照,考察3种除草剂13.5%草铵膦、油力1+1、10.8%高效氟吡甲禾灵对杂草的田间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稻茬油菜田中共发现杂草16种,分属10个科,优势种群为早熟禾,亚优势种群为看麦娘、繁缕;杂草于油菜播种后开始出苗,有冬前出苗最高峰和春季出苗次高峰2个出苗高峰;施用草铵膦第8 天后,对总杂草、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等的防效达90%以上,第16、32、64 天后的防效仍可高达90%以上;与不除草相比,施用草铵膦,可使油菜增产约8%。  相似文献   

14.
新疆麦田杂草种类、分布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系统调查表明,新疆麦田杂草约有107种,隶属于24个科,常见种46种,主要分布于6个科,以播娘蒿、灰黎、艹扁蓄、田旋花、野燕麦、稗草和狗尾草等为优势种群.麦田杂草群落演替呈现播娘蒿、田旋花等恶性杂草比重上升,传播和蔓延较快,发生呈明显加重趋势的特点.盆地、河谷区域和平原区麦田杂草总体上以双子叶杂草为主;高海拔山地麦区以单子叶杂草为主;山地与海拔相对低的绿洲平原之间的过渡麦区,单、双子叶杂草危害程度基本相同.一般春麦区杂草危害重于冬麦区.采取以化学除草为主,农业措施为辅的综合防除技术可有效控制麦田草害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通过连续3a定点覆盖试验,研究麦田杂草的种类、密度、重要值及生物多样性。PermANOVA结果表明,拔节期与成熟期、透明膜与黑膜及9种覆盖处理间的杂草群落均存在显著差异。群落调查结果表明,泽漆是整个生育期内所有处理的优势种,猪殃殃和荠菜主要出现在拔节期,灰绿藜和香附子主要出现在拔节期后。黑色全膜平作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杂草总密度最低,杂草种类较少,拔节期除草后的物种丰富度、香农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因此,黑色全膜平作处理可有效控制麦田杂草种类,降低杂草的密度与生物多样性,可为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田合理的耕作与覆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顺寿  张俭录  陈志国  任钢  刘永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18-7519,7521
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长期以来粗放耕作,造成春小麦田以野燕麦、藜等杂草为主的农田杂草大面积危害,严重影响春小麦产量和品质。通过化学除草剂单剂和复配剂筛选,结合化学除草剂施用方法的改进,配合农艺措施,达到综合控制该地区麦田杂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7种除草剂防除冬小麦田杂草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种除草剂防除冬小麦田杂草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7种除草剂均对小麦田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综合考虑防效、增产效果、经济成本等因素.田间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可施用精嗯唑禾草灵,以阔叶杂草为主可施用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可用精嗯唑禾草灵与其它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混合施用或施用氯氟吡氧乙酸·异丙隆。  相似文献   

18.
In sugar beet, maize and soybean, weeds are usually controlled by herbicides uniformly applied across the whole field. Due to restrictions in herbicide use and negative side effects, mechanical weeding plays a major role in integrated weed management (IWM). In 2015 and 2016, eight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the efficacy of an OEM Claas 3-D stereo camera® in combination with an Einböck Row-Guard® hoe for controlling weeds. Ducks-foot blades in the inter-row were combined with four different mechanical intra-row weeding elements in sugar beet, maize and soybean and a band sprayer in sugar beet. Average weed densities in the untreated control plots were from 12 to 153 plants m?2 with Chenopodium album, Polygonum convolvulus, Thlapsi arvense being the most abundant weed species. Camera steered hoeing resulted in 78% weed control efficacy compared to 65% using machine hoeing with manual guidance. Mechanical intra-row elements controlled up to 79% of the weeds in the crop rows. Those elements did not cause significant crop damage except for the treatment with a rotary harrow in maize in 2016. Weed control efficacy was highest in the herbicide treatments with almost 100% followed by herbicide band-applications combined with inter-row hoeing. Mechanical weed control treatments increased white sugar yield by 39%, maize biomass yield by 43% and soybean grain yield by 58% compared to the untreated control in both years. However, yield increase was again higher with chemical weed control. In conclusion, camera guided weed hoeing has improved efficacy and selectivity of mechanical weed control in sugar beet, maize and soybean.  相似文献   

19.
王雪影  金岩  刘守柱 《农学学报》2020,36(9):117-121
[目的]研究除草剂在不同杂草群落结构麦田中的防治效果,探索杂草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以期为麦田杂草的化学防控提供支持。[方法]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测定了不同除草剂在冬小麦阔叶杂草田、禾草田、禾阔混生田的防治效果。[结果] 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对阔叶杂草的效果最好,禾草发生较多的田块及禾阔混生田以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氟唑磺隆为好;播娘蒿、荠菜等对大部分防治阔叶杂草的药剂依然较为敏感,其中双氟磺草胺敏感性最高,并对恶性杂草猪殃殃有特效;大部分禾本科杂草对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氟唑磺隆敏感,但只有甲基二磺隆对恶性杂草节节麦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 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小麦田首选双氟磺草胺,以禾本科杂草及禾阔混生的小麦田宜选择甲基二磺隆。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防除麦茬谷田杂草,降低杂草对谷子的影响及人工除草成本,采用大田随机区组方法开展了苗前除草剂与土壤耕作方式对麦茬谷田杂草及苗期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晋南麦茬谷田苗后15、15~30、30~45 天其新生杂草数量分别占苗后45 天新生杂草数量的64.77%、26.14%、9.09%;10%单嘧磺隆施药量2100 g/hm2土壤封闭对苗后15、15~30 天新生杂草数量及全生育期杂草生物产量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10%单嘧磺隆施药量1500 g/hm2、1800~2400 g/hm2土壤封闭分别对谷子苗期生物学性状(株高、单株次生根等)有促进、抑制生长作用。可得出结论:10%单嘧磺隆施药量2100 g/hm2对麦茬谷田土壤封闭具有显著的抑制杂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