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区域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研究对于协调区域土地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六安市为研究区域,从水土资源承载力、社会人口承载力、经济规模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4个子系统选取18个指标构建六安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TOPSIS模型对六安市2010—2017年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和4个子系统内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六安市2010—2017年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2014年承载力水平较低、增长缓慢,贴近度在0.35~0.45之间;2014—2017年上升较快,贴近度达到0.671 6,承载力处于较高水平。经济规模和社会人口承载力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长幅度大,贴近度达到最优水平,表明这二者系统是影响六安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关键因素,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变化较为波动,总体变化幅度小且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表明六安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提升应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发挥区位和政策优势,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2.
临夏州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度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方法】根据临夏州2001—2008年统计资料,设计适合临夏州的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模型,对临夏州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临夏州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发展度从0.49上升为0.90,总体经历了土地利用滞后型勉强耦合发展模式到土地利用滞后型初级、中级耦合发展模式再到生态环境滞后型良好耦合发展模式的演化过程,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整体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二者逐渐在趋向良好耦合发展的轨迹。【结论】基于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评价模型,对定量评价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系统间耦合度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一定的可信度,有利于对区域土地利用是否科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不足等问题,研究芜湖市生态承载力能够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参考与对策建议。【方法/过程】以芜湖市为研究对象,使用PSR模型构建弹性力、支撑力、压力3个子系统共26个指标的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加权进行综合评价,并用障碍度模型揭示其障碍因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芜湖市2008-2017年生态承载力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承载力水平由低承载上升到较高承载;其中,弹性力子系统波动很大,弹性力水平在高、低、中稳定之间波动;支持力子系统经历从低支撑-中支撑-较强支撑-强支撑的演变过程;压力子系统经历较高压-中压-较低压-低压的演变过程;根据障碍度分析,第三产业比重、人均水资源量占有、环保投入力度等7个指标为制约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构建安徽省农业保险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安徽省农业保险子系统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并探索两大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9—2019年安徽省农业保险子系统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农业保险的发展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呈现较大的波动;农业保险子系统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度较高,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大;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维持在0.73~0.80之间,整体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中级协调水平,耦合协调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城市转型依赖于资源环境的供给和保障,但是转型过程中又会对城市资源环境造成正面与负面影响。通过对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客观地反映城市转型与资源的协调发展程度,为山地资源型城市转型与自然资源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典型山地资源型城市雅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供给侧理论的城市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与资源压力指数法对雅安市2006—2016年城市转型能力与资源压力进行测度,并通过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进行耦合分析。【结果】2006—2016年期间,雅安市城市转型能力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但在2015、2016年有一定下降;城市资源压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可分为快速增长与高位稳定两个阶段;二者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从极低耦合水平与严重不协调发展阶段过渡到中等耦合水平与中级协调阶段。【结论】雅安市未来应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进行城市转型与城市建设,追求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的高质量、创新性城市转型,从而达到资源环境与城市转型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新疆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7年新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以及各子系统安全指数基本呈上升趋势,压力与响应系统是影响新疆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2006—2017年新疆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状态,且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处在较高水平。由此提出相应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治理体系中的主导性作用,推动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提高科技管理创新能力,加快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两者的紧密结合和协调合作,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的同步协调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商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基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2000—2015年中国以及30个省份单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对其时空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00—2015年期间中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明显上升态势。从空间格局演变来看,30个省份单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区域间耦合协调度差异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基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安徽省域层面和市域层面分别对2013-2017年五年期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安徽省域层面来看,安徽省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两者处于良性共振阶段以及良好协调类型;从市域层面来看,安徽省内16地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耦合度和协调度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呈现分层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构建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计量模型对河南省2007—201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规模经营、农村生态环境间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耦合度由低度耦合上升为勉强耦合;耦合协调度在2007—2011年由低度协调上升到勉强协调,2011—2012年由勉强协调转变为低度协调,2012—2016年保持低度协调状态;预测结果显示,2017—2019年耦合协调度由低度协调转变为勉强协调。2007—2016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远未达到最优状态,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建议从技术、制度、资金等多方面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对农业经济选取9个指标,对生态环境选取5个指标,构建了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9年商洛市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商洛市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经济先呈稳步上升趋势,后期有所波动,生态环境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两系统的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期内,耦合协调类型多在轻度失调衰退类与濒临失调衰退类之间徘徊,仅2017~2018年上升至勉强协调发展类,后又降回濒临失调衰退类,说明目前商洛市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基于此,提出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战略背景下,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云南省红河州2006—2020年的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有关数据,构建红河州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耦合度、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20年,耦合度介于0.833~0.997,处于高水平耦合时期;耦合协调度介于0.530~0.802,协调等级从勉强协调逐步上升到良好协调,协调发展态势良好。  相似文献   

12.
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是安徽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构建安徽省农业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耦合模型量化分析2010—2020年安徽省农业复合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发现,安徽省农业经济、生态、社会三大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关系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但子系统间发展不平衡性,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是安徽省多数地区的突出问题,需要深化改革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利用社会子系统的发展优势,同时建立乡村经济—生态—社会统一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参考了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武威市2002—2015年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为:研究期内,武威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均呈上升趋势,表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发展状态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耦合度属于低水平发展阶段,耦合度总体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两系统协调度属于中度失调类型,但协调度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两系统逐渐向良好态势演化。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探究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为研究区,通过建立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耦合模型,测算重庆市2008—2017年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1)2008—2017年重庆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耦合度在研究期内处于拮抗阶段,且已逐步走向磨合期;(3)生态环境系统是影响耦合协调程度的关键因素,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呈正相关。因此,发展生态旅游、开展"多规合一"的旅游规划、进行"三位一体"旅游开发等是重庆市今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例,构建了城镇化和环境指标评价系统与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耦合度模型,并对长三角各城市进行时空对比。结果表明,2012—2016年间长三角地区各市城镇化综合评分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内部城镇化综合评分参差不齐;从空间来看,呈中间向两边递减趋势,其中泰州、扬州、绍兴等市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市城镇化综合评分差距仍较大;2012-2016年长三角地区各市生态环境综合评分总体也呈波动上升趋势,除南京、泰州等市外,总体生态环境水平较为平均,生态环境综合评分与城镇化综合评分具有较大相关性;长三角各城市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总体来看,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城市协调等级以基本协调居多,各市协调度差异大。  相似文献   

16.
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4个维度,以及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和生态环境保护3个维度,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水平,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7年浙江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7年浙江省城镇化、生态环境指数以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协调度由0.0116提升至0.7856,两者间关系实现了从不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转变.为进一步提升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城镇化战略和城镇化发展方式应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经济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研究的热点话题,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推进我国城市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2011-2017年的数据,利用MaxDEA 8.0软件构建产出有界的SBM-DEA窗口模型计算城镇化效率,利用熵值法计算经济发展水平,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性的动态关系。【结果/结论】海西经济区城镇化效率、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度均有向好的趋势。在研究期间内,城镇化效率平均值由0.851上升至0.860,平均经济发展水平由0.218上升至0.388,耦合度由0.772上升至0.906。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度呈现倒"U"型分布关系,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效率也存在倒"U"型分布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碳排放耦合协调规律及时空演变特征,为郑州都市圈绿色快速发展提供建议。【方法】以郑州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基于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碳排放耦合机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新型城镇化指数、生态环境指数和碳排放指数及其三元耦合协调度分析,并从时空角度分析其演变特征。【结果】1)郑州都市圈新型城镇化水平是以郑州为中心,西北部发展水平较高,东南部发展水平较低。郑州都市圈新型城镇化指数由0.089上升到0.478。增长速率最快的是科技支出和教育支出。2)郑州都市圈生态环境指数由0.559上升至0.769,生态指数呈现波动增长状态。3)从碳排放量来看,2005—2020年郑州都市圈碳排放总量呈下降态势,由198亿t下降至27亿t。郑州都市圈碳排放指数由0.552上升至0.949。4)郑州都市圈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碳排放三元耦合协调度由2005年的0.523上升至2020年的0.631,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状态。协调发展阶段由失调—协调的演进态势。郑州都市圈三元耦合关系呈东西部高,南北部较低的分布状态。【结论】郑州都市圈发展还未实...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08—2019年克拉玛依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关系。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两个系统发展水平差距不大;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时期内从2008年的0.471 0上升到2019年的0.881 7,总体水平相对较高;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为濒临失调型、勉强耦合协调型、初级耦合协调型、中级耦合协调型、良好耦合协调型,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因此提出要正确认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耦合关系,采取适当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保证发展质量,要走好绿色发展的道路,走好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戴清秀 《安徽农业科学》2024,(1):222-226+235
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运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阿克苏地区2009—2019年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17年以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稳步超过农业经济增长水平。该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可划分为3个阶段:2009—2012年表现为中度协调;2013—2014年耦合协调度从中度协调转变为基本协调,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5—2019年耦合协调度迅速提升,从基本协调转变为中度协调,并呈现出稳定状态。整体上,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保持持续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