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物组合种植高效用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省16个灌溉试验站,对30种作物间作套种组合种植形式进行了历时6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组合种植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增收效果,水分生产率达到1.3~2.0kg/m3,较传统种植提高0.1~0.5kg/m3;单位面积产量、纯收入较传统种植分别增加2400~8400kg/hm2和1950~5583元/hm2,达到了高产、高效用水之目的,是灌溉农业实现节水、增产、增效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番茄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日光温室条件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对番茄生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该种植模式具有明显的节水、节肥、高效和省药的特点。与常规漫灌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1 192 m3/hm2,节水率达19.9%;与常规漫灌相比,产量提高8.6%~14.6%,产值增加24 142~30 173元/hm2,产投比提高1.60~1.86;滴灌水肥一体化的综合经济效益提高25 876元/hm2。  相似文献   

3.
河套灌区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为无灌溉无农业的地区.河套灌区玉米节水栽培技术可分为节水灌溉、农艺节水和化学节水三个方面.节水灌溉主要是采用膜上灌、小畦灌、滴灌和分根交替灌溉来减少灌溉水及渗透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农艺节水主要是通过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来减少地表蒸发和耙平保墒、镇压提墒,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化学节水一是通过土壤施用保水剂,吸收、保存土壤水分,缓慢释放供玉米生长,二是通过叶面喷施抗旱剂、脯氨酸、乙醇胺以及其他化学药物减少玉米蒸腾,达到抗旱节水.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松嫩平原西部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降水的制约,玉米产量长期处于徘徊状态,制约了区域粮食产量的发展。通过采用工程节水技术、生物节水技术、农田覆盖节水技术、耕作节水技术、水肥调控技术、化学调控节水技术和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等多种途径,改善玉米生长的环境条件,提高玉米产量达到10000kg/hm2以上,提高水分利用率30%。  相似文献   

5.
酒泉市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酒泉市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节水农业发展的对策是:制定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广适合酒泉市的节水农业技术;分类指导,建立不同类型的高效节水农业模式;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和培训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业节水综合能力;抓好节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全覆盖膜下沟灌和新型膜下渗灌2种减蒸控漏节水灌溉技术模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常规沟灌为对照,对不同灌溉技术的土壤水消耗特点、节水效果及其他综合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全覆盖膜下渗灌和膜下沟灌的减蒸控漏节水灌溉技术,番茄全生育期分别较CK节水36.67%和28.87%,产量分别提高21.32%和5.11%;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为65.15 kg/m3和47.03 kg/m3,分别较CK提高106.24%和48.88%;水分生产效率分别为69.89 kg/m3和53.91 kg/m3,分别较CK提高91.57%和47.78%。膜下灌溉能够降低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蔬菜节水灌溉技术大面积生产示范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阶段宁夏高效节水灌区农业生产存在的种植结构单一、节水设施布设与机械化作业矛盾突出、节水补贴机制不健全以及土壤基础肥力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提出强化土壤培肥,提高土壤基础肥力水平;建立粮食作物节水补贴机制,推广应用小麦及玉米水肥一体化精准运筹技术;推广应用小麦/玉米宽幅间套作+麦后复种高丹草节水高效多样化种植模式,缓解粮饲争地矛盾以及库井灌区大力推广青贮玉米节水增效综合配套技术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冀东平原设施辣椒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提高设施蔬菜水分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设置2个不同施肥量处理,对滴灌施肥与畦灌冲肥作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设施辣椒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具有较好的节水节肥效果,能够提高辣椒产量,改善辣椒品质,同时提高水分利用率。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可节肥2 265 kg/hm2,节肥率40.3%;节水5 670 m3/hm2,节水率60.0%;增产6 435 kg/hm2,增产率达7.2%,为今后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在设施辣椒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冬暖大棚黄瓜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冬冠3号黄瓜为材料,在田间其他管理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对滴灌施肥和漫灌冲肥2种不同的灌溉施肥方式比较,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冬暖大棚黄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滴灌施肥对冬暖大棚黄瓜生产中节肥节水、产量、品质、水分生产效率、土壤环境、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可节肥130.95~1 733.55 kg/hm2,节肥率3.7%~49.5%;节水705.0~910.5 m3/hm2,节水率21.0%~27.1%;增产13 215~23 475 kg/hm2,增产率达9.9%~17.6%;Vc含量提高10.8~12.8 g/kg,提高率8.65%~10.2%;水分生产效益提高6.33~10.18元/m3;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1.1%~32.9%、3.0%~3.7%和8.8%~26.8%;增加收益38 650.5~59 158.5元/hm2,增收率达20.2%~30.9%。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地区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具有省水、省地、省力、省肥、增产、增效的特点。吐鲁番地区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单作棉膜下滴灌地比常规棉田节本增效3 112.5元/hm2,节水率达43%;瓜套棉膜下滴灌较常规瓜套棉增效5 695.5元/hm2,节水率达43.5%,且还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具有较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设置生物降解膜(BE膜)、聚乙烯膜(PE膜)和无覆膜对照3个处理,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水稻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膜处理水稻株高在幼穗发育期至成熟期均比无覆膜对照高,BE膜和PE膜均具有提高水稻株高的效果;水稻有效穗数表现为BE膜PE膜无覆膜对照,BE膜处理和PE膜处理较无覆膜对照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P0.05),分别提高了20%和13%;PE膜处理和BE膜处理较无覆膜对照显著提高水稻产量(P0.05),分别提高649.85、1 499.40 kg/hm~2,增幅分别为12.9%、29.8%;BE膜处理较无覆膜对照节水1 410 m~3/hm~2,节水率达到8%;PE膜处理较无覆膜对照节水795 m~3/hm~2,节水率达到5%。因此,以生物降解膜处理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八五二农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多年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合理调配水稻生产用水,通过示范、引领、带动,逐步完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水田节水灌溉亩用水量303 m~3/亩,较常规节约用水47 m~3/亩,节水率达15.5%,粮食增产24.8 kg/亩,增产率4.5%,促进了农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制种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对河西灌区制种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制种玉米全膜覆盖后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与条膜覆盖相比,增产183.0~1 732.5 kg/hm2,节水1 604~2 828 m3/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3~5.92 kg/(mm·hm2).全膜覆盖提高了土壤温度,使制种玉米的成熟期提前8~12 d,为提高玉米种子的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是一项适宜在河西灌区制种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的高效节水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节水栽培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及节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吉粳83和吉粳81在节水栽培条件下生长速度快、分蘖多、产量高;②与常规栽培方法相比,免耕轻耙节水195m 3/667m 2,节水率21.8%,同时增产3.2%,水生产效率达到1.23kg m/3;③节水灌溉比常规灌溉节约用水100m 3/667m 2,节水率15.0%,同时产量略有增加;④安装IC卡的电机井比普通电机井每667m 2平均节水4.6%;⑤建有“U”型水泥灌水渠道的稻田节水效果明显,每667m 2少用水100m 3以上,平均节水率18.0%。  相似文献   

15.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是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地表、地下水资源,采取水利和农业措施,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的农业。节水农业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其中节水灌溉农业是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用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及管理技术达到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的。旱地农业是指降水偏少且灌溉条件有限情况下而从事的农业生产。节水农业是随着节水观念的加强和具体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艺节水,即农学范畴的节水,如调整农业结构、作物结构、改进作物布局、改善耕作制度(调整熟制、发展间套作等),改进耕作技术(整地、覆盖等);二是生理节水,即植物生理范畴的节水,如培育耐旱抗逆的作物品种等;三是管理节水,即农业管理范畴的节水,包括管理措施、管理体制与机构、水价与水费政策、配水的控制与调节、节水措施的推广应用等;四是工程节水,即灌溉工程范畴的节水,包括灌溉工程的节水措施和节水灌溉技术,如精准灌溉、微喷灌、滴灌、涌泉根灌等。本文主要介绍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常用的几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淡水资源较为困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1/4,世界排名109位。该文介绍了农田节水灌溉的现状,分析了松山区太平地镇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提出了加快改进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根据农业发展实际完善工程、提高对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重视程度等完善措施,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水资源日趋馈乏、发展节水灌溉已成为农业生产当务之急.作为节水灌溉重要技术之一的喷灌技术推广应用较快,但在滨湖涝洼地目前仍是空白.经我场在万亩滨湖涝洼地上的应用证明,喷灌技术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是有防旱作用;二是有防渍涝作用;三是有节约水资源的作用.我场地处济宁微山湖畔,耕地为60年代末围湖改造而成,于90年代中期安装TPL--半固定式喷灌,使冬小麦产量在300kg/亩的基础上提高稳定在500kg/亩以上,夏大豆产量在80kg/亩的基础上提高稳定在150kg/亩以上,取得了显著的防渍涝效应.经大面积比较试验,应用喷灌技术当年,冬小麦可增产25%~33%,节水60%以上.现将应用该技术及防渍涝效应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灌溉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水资源问题日趋严重,这一种情况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介绍了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措施,包括:科学整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新的节水浇灌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干旱是辽西地区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玉米受到干旱胁迫后籽粒产量显著降低,该地区40%以上的玉米种植受到干旱的危害。该地区水资源不足,1/4主要消耗于农业灌溉,发展节水农业的关键是提高水分利用率。通过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影响的研究,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减少干旱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为旱地玉米的高产稳产、抗旱节水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供试材料为玉米品种郑单958,喷灌、膜下滴灌、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氮肥施用量对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植,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玉米品质;通过模拟试验和优化选择,提出了玉米产量≥7500kg/hm2、粗淀粉≥65%、粗脂肪≥4.55%、粗蛋白质≥11.2%、赖氨酸≥0.33%、色氨酸≥0.075%的栽培措施,其相应的密度为53475~72435株/hm2,氮肥施用量为278.85~488.7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