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耿立波  张丽娜 《茶叶》2023,(4):204-209
茶乳酪是茶汤冷却后形成的混沌沉淀。本文综述了茶乳酪的化学组成、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认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及其氧化物、蛋白质、咖啡碱等物质可发生茶多酚-咖啡碱、茶多酚-蛋白质互作,是形成茶乳酪的重要成分,而茶乳酪的形成受到茶叶原料化学组成和浸提条件的影响。此外,探讨了已报道的减少茶乳酪形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酶解措施及其优、弊,提出在开发茶饮料去沉淀技术时需充分考虑到“清除茶乳酪”、“保持茶汤品质”、“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三大需求。  相似文献   

2.
起泡力系液体在外界条件作用下,产生泡沫的能力。冲泡茶叶也能产生泡沫,日本町田佐一在1938年测定过从绿茶中分离出来的茶皂素的起泡力后认为,茶皂素的水溶液能产生强烈的泡沫,起泡力与浓度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当然,在茶叶的成分中,具有起泡性质的,绝不是只有茶皂素一种,还有蛋白质类、固体粉末、炭末等微细的憎水固体等,这些成分也可以形成稳定的泡沫。茶汤起泡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构成茶叶品质的一项重要的物理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茶汤的起泡力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科技简讯     
二氧化碳对茶汤滋味成分的影响本实验是在茶叶浸提过程中通以CO_2气体,然后测定茶汤水溶性氨基酸、蛋白质、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感官审评茶汤滋味的差  相似文献   

4.
咖啡碱是茶叶的主要品质成分之一,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组分.茶叶中咖啡碱的含量为2%~5%.由于咖啡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提神、强心活血、利尿等作用,因而作为原料或添加剂在医药、食品等行业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茶叶品质理化审评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程启坤等人确立了红茶品质化学鉴评等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测定茶汤中的有机成分与茶叶品质的相关性,而有关茶叶无机成分与茶叶品质的相关性目前研究得颇少。1980—1983年竹尾忠一曾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  相似文献   

6.
硒提高茶叶品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在低硒土壤的茶园施用无机硒肥 ,研制富硒茶叶。研究硒对茶叶保鲜品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富硒茶茶汤放置 12小时过程中 ,556nm吸光度比低硒茶叶稳定 ,表明富硒茶叶中的硒可有效地阻止茶汤氧化褐变 ,有利于保持绿茶品质。在室温条件下贮藏 90天 ,低硒绿茶维生素C的保存率为 4 8 2 1% ,而富硒茶维生素C保存率为 78 54% ,表明富硒茶中的硒能有效抑制茶叶在贮藏期间维生素C的减少。与低硒茶叶相比 ,富硒茶蛋白质的氨基酸总量增加 8 3%~ 14 8% ,必需氨基酸总量增加 8 8%~ 14 8% ,甲硫氨酸增加 6 0 %~ 8 7% ,胱氨酸增加 38 7%~ 95 6 %。  相似文献   

7.
邹翠  杨军 《福建茶叶》2016,(6):17-18
茶叶品质鉴定主要针对干茶、茶汤等,基于茶叶底形状等表观数据,结合茶汤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分析茶叶的档次,这可以规范市场且更利于消费者选择茶叶,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系统软件发开在茶叶品质鉴定的优越性,以计算机视觉技术、电子鼻、电子舌为探针,结合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技术,深入分析了计算机系统在茶叶品质鉴定中的开发与应用,这为茶叶品质的鉴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茶水放置过程中茶叶品质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俊辉  沈生荣 《茶叶》2003,29(3):151-154,158
对茶叶在冲泡放置24小时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的系统分析,通过测定茶汤中的茶多酚、氨基酸、茶红素、茶黄素、儿茶素等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探讨茶水在放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上述相关成分,冲泡过程中不会造成茶叶品质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铁观音茶叶等级与茶汤中锰,锌含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茶叶生化成分与品质、等级的关系目的在于企图用生化成分含量代替传统的品偿评定方法,以便克服主观因素的干扰,使得茶叶品质、等级的评判更加客观、合理、准确。本文介绍安溪铁观音茶叶等级与茶汤中锰、锌的有机态(即呈结合状态)和无机态(即呈游离状态)以及总含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绿茶贮藏中氨基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氨基酸对成茶色、香、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对茶汤的滋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茶叶氨基酸被公认为茶叶滋味物质。在绿茶长炒青贮藏过程中,茶叶品质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茶叶内含化学成份受外界温度、水份、氧气和光的影响,引起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致使内质趋向“陈化”。而茶叶中氨基酸在茶叶贮藏过程中的变化则更为复杂,主要的化学变化概括起来可归纳为蛋白质的水解与氨基酸的降解,这两个方面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茶汤的滋味与鲜爽程度。当贮藏过久叶底变暗、汤色  相似文献   

11.
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变化与制茶工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辉  龚淑英  刘蕾 《茶叶》2009,35(1):7-10
功效被日益挖掘的茶叶的感官品质远胜其它饮料,其滋味的丰富程度更是倍受称赞。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是构成茶叶滋味的组分,共同决定着茶汤的口感与质量。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总含量仅能保持或减少,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量则可双向调控,探讨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变化与制茶工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析高级绿茶的冲泡水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是用水冲泡饮用的,水质对茶叶品质有重大的影响已为广大饮茶者所熟悉。然而,关于茶叶的冲泡水温,尤其是高级绿茶的冲泡水温,究竟是100℃好,还是90℃或80℃好,则有不同的看法。为此,笔者选用一级龙井茶作了不同水温(70℃、80℃、90℃、100℃)的冲泡试验,进行茶汤品质的感官审评比较,此外还测定了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的浸出率,以探析高级绿茶适宜的冲泡水温。  相似文献   

13.
茶叶苦涩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汤中较重的苦涩味会影响茶叶品饮体验,但茶叶中苦涩味生化物质对形成茶汤风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碱、茶皂素、多酚类等茶叶物质含量的变化均会影响茶叶苦涩味的形成。本文对影响茶叶生化成分含量的生产与加工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红茶品质的生化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决定茶叶品质的因子,首先是鲜叶原料,尤其是鲜叶的嫩度与生化品质成分。这与茶树栽培地区、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以及茶树品种,均有密切关系。 从鲜叶制成成品茶之后,决定茶叶外形的主要是物理作用,尤其是与机械的工艺性能与制茶的工艺技巧密切相依。但茶叶品质的决定因子,最主要的是内质。决定茶叶内质的因子比较复杂,是茶叶生化作用过程的综合反映,决定茶叶内质因子的生化品质成分,基本上都集中在茶汤中。就红茶而言,应该包括茶黄素类物质、茶红素类物质、茶儿茶素、水溶性单  相似文献   

15.
茶汤中含有大量具有缓冲能力的弱电异质(主要是茶多酚和氨基酸类物质)。研究茶汤缓冲力的大小及缓冲动态,对了解对泡菜品质的影响以及对茶叶饮料的调配、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如下:1.用不同PH值的水冲泡绿茶,由于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缓冲作用,茶汤PH值发生变化,其变化动态可用回归模型y—4.326X“””预测,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该方程表明,茶汤对碱性的缓冲力更强。2.不同PH植水冲泡茶叶.对泡茶品质的汤色有影响,酸性水使汤色变谈,碱性水使汤色变深。其茶汤(绿茶)的消光值(240urn)与泡茶用水PH值呈正相…  相似文献   

16.
硫对鲜叶机械组成及理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是植物必需元素之一,它是多种蛋白质与酶的组成部分,参与生命体的代谢过程。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硫肥能提高花生、水稻等作物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施用硫肥后,小麦面粉的磨成率及面包的焙制效果也大大提高。然而,施用硫肥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还缺乏研究,鉴于茶叶品质已成为茶叶产销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硫肥施用,对进一步改善茶叶品质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此,本试验安排了不同硫肥的盆栽处理,从品质角度对春茶期间鲜叶机械组成及生化成分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硫对茶叶品质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汤风味是评价其感官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和生物碱类物质等主要内含物以不同浓度复合形成了茶汤的独特风味。不同的冲泡方式对茶叶内含物质浸出的量和比例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等方面综述了冲泡方式对茶叶内含物浸出率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孙达  张星海  夏兵 《茶叶通讯》2021,48(1):124-130
以传统白茶中的白牡丹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不同冲泡要素对茶汤主要滋味成分浸出率的影响,优化并建立了白茶茶汤感官评价与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和茶叶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白茶茶汤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浸出率随着茶叶用量、冲泡温度、冲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各冲泡要素对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对咖啡碱浸出率的影响不显著,茶叶用量对游离氨基酸浸出率影响最大,温度对茶多酚浸出率影响最大。以茶汤感官品质为评价,优化冲泡白牡丹的最优条件为茶叶用量3.05 g(茶水比约1∶50)、冲泡温度100℃、冲泡时间5.03 min,该条件下冲泡的白茶感官评分为92.40分,其茶汤香气清纯、滋味醇爽、汤色橙黄,回归方程模型验证值与预测值接近,拟合度好。  相似文献   

19.
茶叶水浸出物含量与品質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我局响应向科学进军号召以后,我们对茶叶品质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分析化学成分,探求茶叶成分与品质的相关性是改进品质检验方法的一个途径。但是茶叶成分很复杂,包括茶素、单宁、水浸出物,纤维素,蛋白质,果胶,醣分,灰  相似文献   

20.
茶叶的风味品质是茶叶中化学成分通过冲泡而在茶叶的色、香、味上体现出来的。迄今为止,已有较多文献报道冲泡时间对茶叶化学成分浸出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茶汤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的浸出率亦随之增加。温润泡是指在冲泡第一道茶之前,先将茶叶用沸水淋湿后即将水倒干,温润泡对茶叶感官品质产生影响。本试验以茉莉毛峰、茉莉春螺、白牡丹、铁观音、肉桂、政和工夫红茶等不同茶类为试验材料,探讨温润泡(短时冲泡)对不同茶类主要品质成分浸出的影响,以期为不同茶类的泡饮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