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农书。本文的目的是简要分析到底这一时期出现了多少农书,以及这些农书对当时的中国农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天野元之助教授(1901~1980年)在中国农业和农业史研究领域的众多学术成果作了介绍,重点就天野氏的中国古农书研究的学术成果、中国古农书的文献学研究方法、中国传统社会农业技术的存在方式等三方面作分析评介.  相似文献   

3.
略论中国古代农书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是灿烂而辉煌的。中国古代农书总结、记述和传承了这一文明,它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见证和结晶。中国古代农书中蕴涵的农业思想和技术,不但为我国古代农业带来了巨大效益,而且对现代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农业文化、农业政策、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关系的研究、改进(改造)与发展,也具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月令体裁的农书源远流长,在整个农书中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谓月令体裁的农书在这里是泛指用月令,时令以及岁时记等以时系事的一应有关体例写成的农书,除了全书整个结构,并对其中主要部分采用了这种体例的农书也兼所论及。分析这些农书先后之间的继承关系,比较这些农书的内容,找出各该农书所具的特点,不仅有助对加深对这些农书的理解,还可进而从中看到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一些侧影。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陈旉《农书》是继《齐民要术》之后第一部真正的、划时代的著作。它的意义在于对把江南的岁易无肥栽培水稻耕作技术提高为连作施肥栽培进行了评价。关于这部《农书》,天野元之助教授从中国农业技术史的角度、周藤吉之教授从南宋时期农书研究的角度,各自写出了出色的论考,笔者从追踪中国农业观变迁的思想史的立场出发也作过论述。并且以过去所看过的内阁文库藏书和乾隆四库全书抄写本《农书》为线索,于最近发表了关于《农书》的版本关  相似文献   

6.
日本传统农书(江户农书)在其国内制度变革、日中农学交流等多重因素的促动下于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最终问世,并在江户时段内获得了长足发展。江户农书尽管受中国农书影响较深,但在创作编写方面坚持引用与独创并重,强调风土考辨与因地制宜,形成了以地方性种植农书为主体的结构特点以及作物技术科学详尽、农业思想丰富可贵、本土色彩鲜明的内容特色。与同时期的中国清代农书相比,日中农书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农书类型、理论水平、创作主体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补农书》是明末涟川沈氏作,清初桐乡张履祥辑补,反映明末清初浙西地区(主要是嘉、湖,其次是苏、松、杭)农业生产状况的一部农书。现行《补农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沈氏所著,称《沈氏农书》;下卷为张履祥撰写。《补农书》形成于明末清初,那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经营地主。经营地主的代表人物沈氏、张氏为指导地主进行有效生产经营,总结传统农业生产经验及自身生产经营之道而作《补农书》。“该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难得的注重经济效益分析,为经营地主提供经营管理知识的重要农书。”(1)尽管经营地主…  相似文献   

8.
柴福珍  张法瑞 《农业考古》2006,(4):142-146,16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历代遗留下来的农业古籍十分丰富,但是采用文图诗并茂体例行文的农书却仅只元代王祯《农器图谱》(1)一部。《农器图谱》何以采用这一体例尤其是在农书中附诗,后世农书又何以不能继承这一体例继续在农书中附诗成了令人困惑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多角度去探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农器图谱》采用文图诗并茂体例的历史原因首先,中国历来以农立国,农事诗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王祯作为重要的传统农书的作者深受这一传统的影响。自《诗经》开始,我国就有农事诗出现。到宋时,大量农事诗产生,而且南方农事诗的作者数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学书录》《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两部当代农学目录学著作,堪称研究传统农书的架海金梁,是为学者入门、研究必备的案头书。但两书或囿于时代条件限制,或因书成众手,误收的情况在所难免。通过研究考辨,可知两书误收宋代农书29种,兹为揭橥以提高其著录宋代农书部分的准确性,从而使之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100-17101,17104
以古代文献中的农业记载为主线,揭示了古农书分布的情况以及特色性,并对古农书的价值进行分析,指出古农书不仅是研究我国文明史所必须利用的资料,同时也是促进今天的农业经济、文化发展所必须借鉴的宝贵文字载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列举农业科技图书情报资料工作在农业科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农业科技图书情报资料与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在新形势下进行农业科技图书资料优化整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卢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63-1064,1072
以古农书中的农业记载为主线,揭示了古农书分布的情况,并对古农书的价值进行分析,指出古农书不仅是研究我国文明史所必须利用的资料,同时也是促进今天的经济、文化发展所必须借鉴的宝贵文字载体.  相似文献   

13.
按农业院校本科专业设置对2004~2006年的读者结构和相对应的专业图书、专业参考书以及课外读物的采藏比例进行了归类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的中文图书馆藏结构基本能够满足各专业不同读者的需求。今后应在强化农业馆藏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借阅率的变化适当调整各类图书的采藏比重,并有目的的向新办学科专业倾斜。  相似文献   

14.
农业古籍辨伪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65-1066
结合古农书辨伪演化轨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古农书的立论、事实的真伪进行了考辨,以期为古农书辨伪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简要介绍了在构建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过程中,研究和开发的B/S结构的农业科学知识内容揭示系统主要设计思想、方法和技术,介绍了农业古籍知识资源组织、开发和利用的深入探讨,以及对古籍图像进行知识内容标引的尝试,实现了通过古籍知识点进行全文的检索,该项研究对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知识资源开发与共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国家科技部项目——农业古籍数据库的建立,简述了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的农业古籍著录规则。同时,进行了农业古籍著录的具体实践以及《农业科学叙词表》在文献标引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一直以来重视对我国农书的研究。日本对中国农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齐民要术》《耕织图》、陈旉《农书》、王祯《农书》《农桑辑要》《农政全书》上,其中对《齐民要术》较为关注。日本的中国农书研究拥有稳定的研究团体,呈现出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展、重视历史文献与实地调查等特征。理清日本对中国农书的研究状态,可以为我国学者开展农书研究提供他者视域的基础信息,也能为我国农村发展研究及乡村文化的域外传播提供跨文化思考及借鉴,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957-13958
古农书文献十分丰富,但“农家条目,至为芜杂”。为此,结合古农书文献演变之轨迹,探讨了由芜杂到分散,再到完善科学分类体系,指出古农书文献不仅是研究我国文明史所必须利用的资料,同时也是促进今天的农业经济、农业文化发展所必须借鉴的宝贵文字载体。  相似文献   

19.
郑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36-1037
结合农业古籍著录与散失情况,探讨了农业古籍辑佚的方法与内容,以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