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侯小胜  刘淑英 《北京农业》2012,(30):107-108
农用地分等成果现已广泛应用于土地整理中,分析农用地分等成果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及项目实施后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所起的作用,充分说明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技术路线的制定、分等参数的选择、分等因子及其权重值的确定,到最终确定农用地的等别,详细介绍了因素法在黑龙江省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分析了黑龙江省农用地的分等成果,并就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可以更好的为土地整理工作服务,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以具体项目为例,根据农用地分等的方法、因素以及权重,确定整理前后耕地的自然等和利用等的变化,从而充实了土地整理的可行性研究,同时在成果的应用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农用地流转市场的价格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用地流转现状,指出确定公开公平、统一标准的流转价格,是建立农用地流转市场最重要的基础,进一步提出农用地流转市场的建立可以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相对完善的城镇国有土地地价管理经验,构建农用地地价管理体系和农用地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5.
探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评价研究方法。运用实例论证方法、调查统计与综合分析法、模型法,在将分析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评价的适用性基础上,通过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和标准粮产量的关系,计算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理论生产能力,构建土地整理的评价体系。研究结果:土地整理工程的指标可以转化为自然等和理论生产能力评价的指标,根据整理前后的理论生产能力变化整理前后土地质量变化。运用此方法不仅可以合理科学评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还可以拓展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清丰县为例,运用GIS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施肥试验中的最高单产为统一衡量标准,研究了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一致性问题并对2种评价结果进行衔接。研究结果:清丰县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分等结果空间一致性达到66.43%;引起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指标主要有耕地地力评价因素中的地下水矿化度,以及农用地自然得分评价因素中的盐渍化程度;建立了同一地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研究结论:通过衔接模型,可以实现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7.
以清丰县为例,运用GIS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施肥试验中的最高单产为统一衡量标准,研究了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一致性问题并对2种评价结果进行衔接。研究结果:清丰县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分等结果空间一致性达到66.43%;引起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指标主要有耕地地力评价因素中的地下水矿化度,以及农用地自然得分评价因素中的盐渍化程度;建立了同一地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研究结论:通过衔接模型,可以实现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探索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方法,实现占补耕地等别可比.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法.结论:运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可以实现对同一区域宜耕后备资源开发为耕地等别的推定,农用地分等成果能够保障土地开发整理中补充耕地等别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在SPSS软件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回归分析在湖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检验中的应用,旨在验证该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农用地分等就是对农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统一、严格管理,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为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依据。合理利用科学的农用地分等  相似文献   

11.
孙艳敏  林培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7):1408-1413
 农业用地是土地的农用类型。根据FAO关于土地的定义,土地应当是比土壤更为广泛的概念,该文在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工作区采用了土地类型的系统分类中的小单元的分级理念,分为土地综合类、土地综合亚类和土地利用综合体三级分类系统,既解决了农用土地分等的理论问题,又解决了过去长期以来所困扰农用土地分等的最低评价单元的实际问题,并利用“面向对象”的土地资源的信息编码技术,将黄土高原边缘地带的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土地类型划分为10个土地综合类、42个土地综合亚类和309个土地利用综合体。并在GIS支持下,绘制了该区1:3.5万土地类型图。该方法初步建立了利用土地类型概念进行农用土地分等的理论基础及其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某县的1个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应用农用地分等法进行土地质量评价,以分析其可行性及优缺点,为开展土地整理后土地质量评价带来新的思路,提高土地整理项目决策管理水平,保证土地整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昭通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昭能地区自然资源及土地利用现状,在土地农业利用率和土地非农业利率率、土地利用率和利用开发程度、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该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对待开发土地资源的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徐梦洁  郭义强  张颖  侯为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05-18807
以CEECs国家中的保加利亚为例,分析了农地细碎化产生的原因、历史与现状,指出农地细碎化导致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农村贫困加剧,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和新技术的推广,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保加利亚政府为解决农地细碎化问题展开的土地整理项目试点进行分析,并对其土地整理战略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5.
苏欣  杨华  贾静涛  嵇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32-6935
以1993、2001和2010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几何校正、监督分类等技术手段进行图像处理,获取潼南县各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对1993~20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潼南县的建设用地增加显著,而耕地和旱地基本保持不变,证明潼南县作为农业重点县,应注重保护耕地,努力保持耕地占补平衡,保障潼南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可为潼南县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TM遥感数据和林业二调数据,对云南省宜良县北古城镇进行土地监测和土地利用分类,利用ArcGIS和ENVI软件对原始影像数据进行裁剪,运用支持向量机(SVM)监督分类方法,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农地、建筑用地、水域、针叶林、裸地6个类别,并且达到一定的分类精度,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研究区的土地覆盖类型,并以林业二调数据为ROI(感兴趣区域)来验证分类精度。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生态结构的变化,并提出了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顺章  陈峰  范文洋  刘园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70-11872
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分析了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必要性,并把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应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为解决挂钩实施过程中的补充耕地质量问题及征地补偿标准问题提供一定的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相协调,低标准农业用地提升为高标准农业用地就日益迫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成为其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多年来高标准农业用地整治的技术经验,首先探讨了高标准农业用地整治工程的概念内涵及目标,并对高标准农业用地整治工程的技术要点做以总结,最后展望中国未来开展高标准农业用地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该研究为中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方法借鉴和参考,同时,对推进农业现代化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南充市某乡镇土地整理项目为基础,运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分形理论模型,获得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后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后项目区耕地、其他农用地、园地形状趋于简单化,而林地和水域形状复杂程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免征农业税与农用地利用的关系,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研究免征农业税对农用土地的影响———改变土地税收结构和农用土地收益分配结构。免征农业税将打开农用土地利用的新局面,对于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资源优化配置、农用土地经营规模、保护耕地等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