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柑桔裂果发生类型、过程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娟  陈杰忠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0):32-33,37
在柑桔生产栽培中,几乎所有柑桔品种的果实都会出现裂果现象,柑桔的裂果主要发生在细胞膨大期或果实成熟期。果实开裂可分为外裂、内裂、皱皮裂3种类型,其中果实外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细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受干旱胁迫的果实突发性猛长,果实内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种子高度败育,果实皱皮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果实发育前期中果皮发育部分受损溃裂,外果皮内陷、开裂。针对不同裂果方式总结了防治裂果的的一些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同一株‘妃子笑’荔枝不同花期果实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在果实发育和糖组分动态及品质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早花果和晚花果的果实及其各组织的生长型均为单s型,其果实发育时期均可划分为Ⅰ期和Ⅱ期,第Ⅱ期又可划分Ⅱa期和Ⅱb期,所不同的是,早花果的Ⅰ期比晚花果要长10d.推测晚花果假种皮在Ⅱb期生长受抑的现象主要还是由于Ⅰ期和Ⅱa期的果皮和种皮生长受到抑制的结果.早花果的糖分积累主要发生在Ⅱa期,晚花果的糖分积累则主要发生在Ⅱb期,它们均是以积累还原糖为主,成熟时两者在总糖及其各组分之间并无显著差别.早花果比晚花果品质好主要表现在果大、含酸量低、固酸比高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Neilson脐橙落花落果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Neilson脐橙保花保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2009年,在广西桂林选择树势中庸一致的2株Neilson脐橙果树统计其落花落果、脐黄落果和裂果的数量。[结果]2008年Neilson落花从4月上旬持续到4月下旬,2次落花高峰期分别为4月7~14日和4月16日;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持续到6月下旬,落果高峰期为5月1~4日、5月9日、5月11~15日。2009年落花从3月下旬持续到4月下旬,落花高峰期为3月24~4月8日,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持续到7月中旬,落果高峰期为5月6~24日。Neilson脐橙的坐果率为0.39%~1.10%,脐黄落果率为33.6%~55.6%,裂果率为7.1%~14.5%。[结论]该研究明确了Neilson脐橙的落花落果规律。  相似文献   

4.
苹果果实裂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苹果果实裂果的研究进展,从裂果发生的症状与时期、果实的解剖结构、水分条件、土壤条件、树体管理等方面阐明了苹果果实裂果发生的机理。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大、果实角质层薄,易于裂果;果实生长前期土壤含水量不足,果皮发育受到影响,果实发育后期久旱逢雨,果肉细胞迅速增大,易造成裂果。缺钙、钾矿质元素,易产生裂果。并提出了预防苹果果实裂果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桂味荔枝按种核质量进行工业分级,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计算和分析了桂味荔枝的单果质量、横纵比、容积、果顶曲率与种核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横纵比、容积与种核成正相关,果顶曲率与种核质量成负相关且线性相关最显著.建立了果顶曲率与种核质量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6.
以18个西瓜品种间杂种及其21个亲本为试材,进行了亲子相关、表型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果株结果数、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抗性 F_1值与亲中值呈显著正相关。单果重与单株产量、茎粗与单果重、抗性与单果重、抗性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所分析的性状中,单果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茎粗对单株产量的影响除本身作用外,主要是通过单果重间接地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天目蜜李果实的生长发育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谢花至5月4日,为快速生长期,历时44d,果实纵径与横径分别占成熟果实纵横径的59.48%和48.81%;第2阶段从5月5日至25日,为缓慢生长期,历时21d,果实纵横径分别为成熟果纵横径的11.48%和13.57%,此期为果实硬核期;第3阶段从5月26日至7月1日,为第2次快速生长期,历时35d,果实纵横径分别占成熟果的纵横径的29.07%和37.62%,此期为细胞容积的增大,果实达到最大值。果肉细胞的发育,在果肉不同层次有所差异,以果皮层细胞面积增长最慢。果实生长发育全过程与一般核果类果实发育规律基本相同。为此作者提出了提高天目蜜李产量和质量3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鲜食杏裂果与果实部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杏育种圃内,以同一杂交组合的实生后代中连续多年有较多裂果现象的结果单株的果实为研究对象,其他未裂果单株的果实为对照,比较果实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发育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鲜食杏裂果单株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不裂果单株,果实平均单果质量和发育时间小于不裂果单株,但各指标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即鲜食杏裂果与果实大小、发育时间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性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中华圣桃结实力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5年生中华圣桃结实力的调查表明 ,从树冠外围向内 5 1~ 10 0cm范围内是主要的结实部位 ,其结果量占总结果量的 6 8.87%。同时 ,单枝直径 0 .5 1~ 0 .70cm的结果枝 ,剪留 16~ 2 5cm时结实力较强 ;单枝直径大于 0 .70cm的结果枝 ,结实力随剪留长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果树转基因研究为提高果树育种效率,缩短果树育种周期,加快果树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近年来中国果树重要目的基因的克隆、果树离体再生与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果树转基因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国内外果树遗传转化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提出了当前中国果树转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测定了4种不同成熟度果实(青桑葚、微红桑葚、微青桑葚、红桑葚)和3个不同部位(桑叶、桑枝及桑白皮)干燥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75种化合物,青桑葚、微红桑葚、微青桑葚、红桑葚、桑叶、桑枝、桑白皮中各鉴定出32、38、30、41、38、21、21种,烯烃类、酮类、醇类及醛类为桑中主要香气成分;4种不同成熟度果实和3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均有异同,但均含有芳樟醇(Linalool)、乙酸芳樟醇(Linalylacetate)、己醛(Hexanal)、D–柠檬烯(D–Limonene)、壬醛(Nonanol)和叔丁基对甲酚(ButylatedHydroxytoluene),且含量较高;相比于以前的研究方法,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的方法操作方便,且能够鉴定出桑中更多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草莓果实生长发育及主要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草莓果实从谢花后3d到成熟期间生长发育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果实纵、横径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直呈平稳增长;果实重量和体积在白果期前缓慢增长,然后快速增长;果柄的长度与粗度在幼果期增长先快后慢,之后基本停长;含糖量在果实发育后期呈上升趋势;含酸量从谢花后3d开始增加,到半红期达到最大,然后再下降;“石莓4号”的维生素C含量从幼果到果实成熟一直增长,而“达赛莱克特”在白果期维生素C含量达到最大值,然后再下降。  相似文献   

13.
龙庆秋分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育成的早熟西瓜杂交种。全生育期90 d,雌花开放至果实成熟30 d左右,果实高圆形,深绿皮覆墨绿宽条带,果面覆蜡粉,果脐小,红瓤,品质佳,果肉质密,不易空心,果皮韧性好,不裂瓜,耐运输。易坐瓜,标准单瓜重4~5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  相似文献   

14.
蔡建秀  吴文杰  吴佐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587-10588
通过薄层层析方法分析出天竺桂果实色素的化合物,再通过紫外光谱仪分析方法鉴定出有效成分。用不同极性的溶剂,不同配比作展开剂进行最佳展开剂试验,结果表明无水乙醇∶水∶盐酸(5∶1∶1,V/V)为最佳展开剂。薄层层析只分离出一种黄绿色的色素类化合物,其Rf值为8.3。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特征吸收,初步判定该色素类化合物为β-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5.
为引进优质种质资源打下基础,阐明牛角瓜果实发育的规律,制定栽培管理措施,以实现品质的调控和果实产量的稳定。因此本试验通过对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牛角瓜果实外部特征、内部纤维发育过程的观察。确定了牛角瓜果实外部大小与内部纤维长度呈正相关,即果实越大,纤维长度越长。在座果后第1天至第6天为缓慢增长期,此时应采取保果措施;第7天至第19天为果实增长和纤维快速增长期,此时应给予足够的养分;在第20天至第30天为缓慢增长期,此时应侧重于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无花果以去年生枝上未结秋果的节位着生夏果,秋果着生在当年生新枝上,从第3~5节开始直至枝顶。夏果成熟需90~100d,秋果需70~80d。秋果于8月上旬大量成熟,果实较大,夏果于6月中下旬采收,大于秋果  相似文献   

17.
翠冠梨新梢与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期测量六年生翠冠梨新梢的长度和果实纵径、横径,观察新梢与果实生长发育的动态.结果表明,新梢自4月2日开始生长,到6月5日停止生长,生长发育期为64 d,生长期间出现两次生长高峰,分别在4月26日和5月6日.果实发育从4月2日坐果到7月20日果实成熟,生育期为109 d.果实纵横径生长呈S型曲线;发育过程中出现3次生长高峰,即4月16日、5月6日和6月5日.新梢生长与果实发育关系密切,4月26日前,新梢与果实生长竞争养分激烈;4月26日到5月6日期间,新梢与果实生长竞争减弱;6月5日新梢停止生长后,果实膨大迅速并达到生长高峰.  相似文献   

18.
冬瓜产量相关性状的灰关联综合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关联分析法对来源不同的33份冬瓜材料的11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灰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是单瓜重、瓜形指数、瓜长和瓜肉厚;决定单瓜重的关键因素是肉厚、瓜长、横径和病毒病病情指数;抗病性对瓜肉致密性的影响最大。32号自交系的增产潜力最大,19号和13号次之。  相似文献   

19.
对长沙、湘潭、株洲、衡阳4个产区的伏地尖辣椒进行了植物学、生物化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量是制约单株产量的主要性状,单株结果数和侧枝数通过制约其它性状对产量产生负作用.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蛋白质均随果实生理成熟而增加,至红果时含量最高.单果重与果实维生素C 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4个产区伏地尖辣椒在果型、株型、早熟性等多个性状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初步可分为2个类型.  相似文献   

20.
苦楝种源果核及种子性状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苦楝的地理变异及其规律,对17 个省份的70 个苦楝种源的果核和种子的18 个性状进行 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苦楝不同种源间在果核和种子表型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多数性状的重复力大于 85%,其中种子百粒重、果核宽的种源重复力较高,达到98%以上;其次是果核百粒重、种子大小性状;而棱粒比、果 核果形系数b 的重复力较小,分别为74.56%、49.14%。部分性状的种源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趋势:由东向西,果 核的宽度和质量、种子宽度、果核皮厚度、果核单果棱数均有增大的趋势;由南向北,果核长度、种子宽度、种子质 量、果核单果棱数和果核皮系数均有增大的趋势,种子趋于粗短的椭圆形;海拔由低到高,果核和种子宽度、果核质 量、果核皮厚度、果核单果棱数呈增大趋势,果核趋于圆形,种子趋于粗短的椭圆形。根据苦楝果实的18 个性状指 标的聚类分析,可将70 个种源划分为8 类,种源类群间性状差异也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