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大洋河大麻哈鱼类移殖放流及回归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在注入黄海的大洋河水系进行大麻哈鱼类移殖放流试验。利用大麻哈鱼类回归母河川的生物学特性,采取移殖放流方法.1985—1993年从日本移殖大麻哈鱼、驼背大麻哈鱼、马苏大麻哈鱼、银大麻哈鱼发眼卵共683.9万粒,向大洋河放流稚鱼510.7万尾;在1987—1992年收集到回归大洋河的大麻哈鱼、马苏大麻哈鱼成鱼23尾。试验结果表明黄海北部水域具有大麻哈鱼类栖息、洄游的生态条件和大洋河开展增殖放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二、育苗放流技术 作为放流或养殖用的人工苗种,有车虾、鲍、海参、银蛙、真鲷、香鱼、河豚鱼、梭子蟹、海带、紫菜等;利用海区天然苗种作为养殖或放流用的,有,蛳鱼,牡蛎和扇贝等。这次,我们没有考察到紫菜、海参和梭子蟹的育苗情况。下面将考察到比较特殊的育苗技术和放流增殖效果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黄德裕  黄苏霞 《福建水产》1986,(3):F002-F002
福建省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研究课题,已正式列入“七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总课题的设计以对虾放流增殖为重点,同时进行鱼、虾、蟹、贝类综合技术的开发研究,其中包括下列五项子课题:对虾人工放流技术与增殖效果的研究、太平洋牡蛎增养殖技术研究、寻氏肌蛤自然增殖技术研究、大黄鱼人工增殖技术研究和青蟹高产养殖枝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自1962年日本提出发展栽培渔业口号以来,近年日本的鱼类、甲壳类的种苗生产不断发展。据日本栽培渔业协会统计,1979年以放流为目的鱼类种苗生产为1900万尾以上,车虾为7.3亿尾(用放流的为6.3亿尾)。目前做为鱼虾类种苗饵料的基本系列为轮虫—卤虫—鱼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本每年放流鲑鳟鱼类20亿尾,而真鲷、香鱼等及其他种苗生产数合计不超过2亿尾。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真鲷等孵化的仔鱼比鲑鳟鱼仔鱼还小,很难摄食配合饲料。所以依赖于褶皱臂尾轮虫、卤虫等生物饵料。但是,为了确保充足的生物饵料,需要花费相当的设备、经费及劳力,故仔稚鱼种苗生产数量受限制。为了达到提高这些鱼种种苗生产的目的,必须考虑到代替生物饵料所用的水产微粒人工饲料的开发。有关以微粒饲料饲育水产动物幼体方面的文献,甲壳类、贝类、鱼类及综述都有发表,现就目前研究、开发及种苗生产水平的微粒饲料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辽东湾中国对虾标志放流实验与重捕资料,对辽东湾中国对虾放流场的选择、种苗的放流规格和放流增殖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表明,在辽河口海区进行对虾放流增殖是较理想的场所,在秋汛生产期洄游分布遍及辽东湾传统的中心渔场;放流种苗的适宜体长规格为5cm以上,回捕率较高,最高达3.31%。这将对辽东湾生产性对虾放流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研究课题,已正式列入“七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总课題的设计以对虾放流增殖为重点,同时进行鱼、虾、蟹、贝类综合技术的开发研究,其中包括下列五项子课題:对虾人工放流技术与增殖效果的研究、太平洋牡蛎增养殖技术研究、寻氏肌蛤自然增殖技术研究、大黄鱼人工增殖技术研究和青蟹高产养殖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002年3月5日上午10时,由常德市畜牧水产局具体组织实施的“常德市鱼类种苗人工增殖放流仪式”在沅水流域市城区河段隆重举行,2万公斤鱼苗成功放流沅水,其中草鱼种苗0.4万公斤、鲢鳙种苗1.5万公斤、青鱼种苗0.1万公斤。这是该市继在津市西湖水域人工放流中华鲟后的又一次大型活动,同时也是建国以来该市首次在沅水流域举行的大规模鱼类种苗人工增殖放流活动。鱼类种苗人工增殖放流是增殖渔业水域资源、维护渔业生态平衡、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是事关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广大渔民切身利益的大…  相似文献   

9.
鱼类的移殖驯化,是养殖鱼类育种和天然水域鱼类资源增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世界上几个主要养殖品种,如鲤鱼、罗非鱼、草鱼、虹鳟等,都是经人们移殖驯化而遍及全球。“移殖驯化”这个词在水产科技界是脍炙人口,为人们常用的连惯语。但严格地说,“移殖”与“驯化”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把在同一采苗场中同时采集获得的真牡蛎种苗,在同时期分别放在数个养殖场里进行养殖。牡蛎在各养殖场中的生长(尤其是贝壳的生长)、肥满度和生殖腺的发育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季节有迟有早,时间有长有短,在各养殖场中,牡蛎的敌害生物和竞争生物的种类也不同,在繁殖时期其繁殖数量也是有差异的。因此,认为各养殖场的特有性质的不同,是引起各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前,日本的栽培渔业主要是以栽培渔业中心,自治团体,渔协等为中心,以日本对虾,真鲷,三疣梭子蟹等为主要对象的全国性的种苗生产,放流事业。种苗大量生产技术作为放流的先决条件业.已确立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种苗生产,放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地增加,从1980年的成果来看,全日本共放流真鲷1.000万尾,日本对虾近8亿尾,独角新对虾和三疣梭子蟹各1,000,  相似文献   

12.
东吾洋中国对虾小规格仔虾种苗放流技术及其增殖效果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澄茂 《水产学报》2000,24(2):134-139
根据1986-1995年在东吾洋放流的97948万尾中国对虾种苗资料。研究了仔虾种苗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结果表明,只要掌握好种苗放流技术,加强海区管理,直接放流未经中间暂养培育,平均体长在10mm以上的仔虾种苗,年平均加捕率可达5.26%,增殖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 二、育苗放流技术作为放流或养殖用的人工苗种,有车虾、鲍、海参、银鲑、真鲷、香鱼、河豚鱼、梭子蟹、海带、紫菜等;利用海区天然苗种作为养殖或放流用的,有(鱼师)鱼,牡蛎和扇贝等.这次,我们没有考察到紫菜、海参和梭子蟹的育苗情况.下面将考察到比较特殊的育苗技术和放流增殖效果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日本对虾属暖水性海产大型经济虾类。在辽宁沿海历来未见有日本对虾自然种群分布的记录。根据辽宁省在黄海北部 (1 994~ 1 996)和山东省在渤海莱州湾 (1 996)进行的日本对虾移殖放流试验实践 ,结合辽东湾沿岸的水文、地貌和底质以及饵料生物等条件分析 ,辽东湾海域存在适合日本对虾生长和生殖的海区 ,移殖放流日本对虾有可能成功。鉴此 ,1 997年在瓦房店市的复州湾海域进行了该种类的移殖放流试验 ,当年获得成功。而后于 1 998年在葫芦岛市连山湾、 1 999年在瓦房店市葫芦山湾和兴城市沙后所南浅滩继续进行日本对虾移殖放流 ,均取得了成功 …  相似文献   

15.
日本牙鲆人工苗种体色异常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光 《水产学报》1988,12(2):177-182
近年来,日本的牙鲆苗种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量逐年增多。1984年全国生产牙鲆苗种总计约1375万尾,其中放流用苗种848万尾,养殖用苗种527万尾。牙鲆放流增殖在全国的三十三个县展开,牙鲆养殖鰤鱼、真鲷而成为第三大鱼类养殖业。但是,在人工苗种生产过程中,有眼侧体色异常(呈白色,以下简称白化)个体的发生率很高。  相似文献   

16.
梁成满 《水产科技》1996,(2):7-8,20
牡蛎(欲称蚝,我市养殖品种主要是近江牡蛎)养殖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沿海群众历来以投石养殖和滩涂插养为主,产量低,周期长,效益不高,且养殖场地有严格的选择性和明显的局限性,生产徘徊不前。从1991年以来,由于改革了养殖技术,试验推广浅海桩架吊养牡蛎模式,产量、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生产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镇海湾,位于珠江口西海岸,是广东近江牡蛎种苗的主要产区,现有种苗生产面积16500亩,占该湾牡蛎养殖面积的40%,种苗除供应该湾牡蛎养殖需求外,每年提供深圳、宝安、珠海等地一批优质种苗。近二年,该湾种苗生产专业户大力开发种苗生产场地,全面推广水泥采苗器采苗技术。从1985年开始,把石块地播采苗逐步改为水泥瓦(规格为:22×12×2厘米)  相似文献   

18.
星斑川鲽的养殖条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6年以全人工育苗技术培养3cm以上星斑川鲽种苗75万余尾。介绍了星斑川鲽养殖的环境条件、饲料与投喂技术、养殖密度和管理等;对其经济性状和品质、生长特点等进行了分析,预测分析发现星斑川鲽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养殖和增殖放流新鱼种。  相似文献   

19.
乐佩琦 《水利渔业》1994,(6):3-5,17
本文论述我甸水库渔业资源的增殖及其生产效能。为了提高淡水鱼类的鱼产量,必须十分重视水库渔业资源的增殖。对于不同类型的水库采取不同的增殖途径,小型水库宜通过施肥以提高初级生产力的方法;中型水库或中型以上水库应采用水面分室利用的生产对策。且同时实施保护利用天然鱼类资源,结合人工放流、移植驯化优质短食链养殖新种类,以建立新的优化结构和渔业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依据渔业资源评估原理,结合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特点,提出一套计算群体生物统计量进而评估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方法。选用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估算未建立生长方程的增殖放流种类的生长参数及其自然死亡系数,以及增殖放流种类的合理放流数量。提出确认渔获物中来自放流种苗数量的方法。推导了计算捕捞死亡系数和按时间序列计算放流群体残存量、回捕量、回捕率和回捕效益等的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