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究福建省安溪县茶园土壤养分及其分布情况。【方法】在安溪县22个主要产茶乡镇随机采集茶园土壤样品243个,通过测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并利用Fuzzy综合评估法计算出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以此来评估土壤肥力质量等级。【结果】(1)安溪县各乡镇茶园土壤pH值为3.79~4.97,均值为4.36,变异系数为11.51%,乡镇间茶园土壤pH差异显著(P<0.05)。(2)只有一个乡镇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符合Ⅰ级土壤指标(>20.00 g·kg-1)。(3)茶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09.70~184.70 mg·kg-1、5.34~257.21 mg·kg-1、78.18~272.20 mg·kg-1,土壤碱解氮含量均为Ⅰ级,有20个乡镇茶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均为Ⅰ级、其余各有2个为Ⅱ级。(4)全氮磷钾含量分别为0.38~2.05 g·kg-1、0.14~1.76g·kg-1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化州市5个基本农田和4个土地开发新增耕地样点的土壤容重、pH值、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确各样点土壤理化特征差异.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样点间土壤各理化性状差异明显.多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H值较低和速效钾含量较高是当前新增耕地与基本农田理化性状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园地制宜的实施有效的农田管理措施,提高新增耕地土壤质量、增强土地生产力潜力,最终提高土地的质量等级,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安塞县农田土壤养分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具有典型丘陵沟壑特征的陕西省安塞县农田土壤pH值和养分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安塞县12个乡镇有代表性并能充分反映土壤特性的农田耕层(0~20 cm)土样4 231个,对其pH值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土壤pH值与各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安塞县农田土壤pH值为8.16,偏碱性,变异程度为弱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为8.73和0.54 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1.11,8.79和100.68 mg/kg,其中只有速效钾的含量达到了中等肥力水平,其他养分含量均处于中等以下肥力水平;各养分含量均为中等变异。土壤pH值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含量与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安塞县农田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影响着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今后应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高效培育森林资源,以广西国有黄冕林场的木荷+马尾松混交林(Ⅰ)、木荷+桉树+火力楠混交林(Ⅱ)与木荷+桉树+米老排+大叶栎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不同人工林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总氮、碱解氮、总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及土壤养分库综合指数、土壤肥力指数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随土层加深而递减;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库综合指数表现为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3种类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等级为2级;基于主成分分析,类型Ⅱ的土壤质量(0.880)最佳,其次为类型Ⅰ(0.765)与类型Ⅲ(0.738);碱解氮能单独解释土壤质量指数变异的93.1%。3种评价方法结论不尽一致,总体而言,相比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综合肥力质量,碱解氮是影响土壤质量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造成了不同人工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评价商洛中药材种植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药源基地建设及产业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商洛主要中药材种植区,采集32个土样(土层深度0~20 cm),其中潮土9个、黄棕壤11个、褐土7个、紫色土3个、新积土2个,分别测定土壤pH、阳离子代换量、质地、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等肥力指标,按照不同土壤类型,对土壤肥力指标进行诊断,并应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商洛中药材种植区土壤pH值适宜,土壤质地良好,阳离子代换量较高,有助于中药材的生长。②商洛中药材种植区内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丰富,其含量处于Ⅰ级的土样均占总土样数的62.5%,主要为黄棕壤、潮土、褐土土类;但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较低,有机质含量处于Ⅲ级的土样占总土样数的46.9%,其中褐土所占比重最大;全氮含量处于Ⅲ级的土样占总土样的46.9%,主要为潮土和褐土;无碱解氮含量处于Ⅰ级的土样,其含量处于Ⅲ级的土样占总土样数的59.4%,其中紫色土、褐土的碱解氮含量均为Ⅲ级。③商洛市中药材种植区土壤肥力一般,未达到肥沃或很肥沃水平。【结论】商洛中药材种植区各类型土壤肥力差异不大,肥力均不高,故需加大培肥力度,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
华南地区5种典型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土壤肥力状况,分析这些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影响及其异同,以期为华南地区森林土壤养分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相思Acacia spp.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桉树Eucalyptus urophylla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阔叶混交林的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容重、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通过隶属度函数和偏相关分析进行单项指标评价,并结合相关关系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5种林分类型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种林分土壤容重变幅为1.24~1.29 g·cm~(–3),pH变幅为4.11~4.24,有机质含量为21.43~28.18 g·kg~(-1),速效磷含量为1.12~1.42 mg·kg~(-1),速效钾含量为40.62~55.20 mg·kg~(-1),碱解氮含量为106.12~132.28 mg·kg~(-1),全氮含量为1.03~1.45 g·kg~(-1);依据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分类标准,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属于中上水平,速效磷含量属于很低水平,速效钾含量为低至中下水平,碱解氮含量为中上至高水平。阔叶混交林的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部分人工林。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起最重要的作用,速效磷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限制性因子。4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一致,土壤肥力大小均表现为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相思林桉树林。【结论】阔叶混交林可以更好地积蓄土壤肥力,桉树林的土壤肥力较低,华南地区森林土壤养分管理时应注重磷钾肥的施用和土壤酸度调节。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林近自然不同经营管理措施下土壤肥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近自然不同经营管理措施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土壤肥力的影响。  方法  在贵阳市近自然经营开阳项目区分别选取马尾松林近自然择伐、近自然间伐、近自然抚育及对照组,综合评价不同管理措施对马尾松林下土壤肥力的影响。  结果  近自然择伐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脲酶、碱性磷酸酶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呈增加趋势,其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的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近自然间伐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蔗糖酶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呈增加趋势,其中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的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但脲酶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近自然抚育的土壤碱解氮、全钾、速效磷、脲酶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其中碱解氮和全钾差异显著(P<0.05),蔗糖酶质量分数有增加趋势。近自然间伐和择伐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得分与相应对照差异显著(P<0.05),抚育差异不显著(P>0.05);近自然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物理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  结论  近自然间伐与择伐对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维护和提高有重要意义;近自然抚育对林分影响不显著。图1表6参19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通州区于家务乡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次研究对农业土壤肥力定量化管理、土地规划管理、土壤生态化建设等方面均有指导意义,已经建立的这套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为土地进一步分等定级和定量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乡表层土壤8项常规肥力指标(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指标相关系数法和隶属度函数评价方法相结合计算出代表土壤肥力状况的IFI值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进行趋势和空间分析。【结果】研究区土壤中有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07.04%,pH值变异系数最小为2.80%,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pH值。经过不同趋势次数指标插值误差的综合比较下,初步确定速效钾和IFI选择一次,全氮、碱解氮和pH值选择常数,其余指标均选择二次,同时其具有良好的半方差结构,符合指数模型和高斯型,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结构性因素引起的变异占主导作用。【结论】根据IFI值将研究区土壤分为优质、良好、中等、差等、劣等5个等级,其中良好、中等和差等级别土壤面积占比高达94.86%。通过空间分布图可见,研究区土壤综合肥力分布较均匀,北部至南部高肥力地区与低肥力地区之间呈条带状交织分布,且高肥力地区与低肥力地区分布面积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连云港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pH值等影响土壤质量的指标进行监测,研究分析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并提出提高耕地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35年红壤稻区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以进贤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红壤稻区典型县域农业生产中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以及当前土壤肥力水平,为红壤稻田土壤培肥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野外采样分析得到江西省进贤县1982年、2008年和2017年3个时期稻田耕层土壤属性的数据,统一选取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作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标,首先对3个时期各项肥力指标进行常规统计和差异性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找出不同时期肥力差异的关键因子并确定权重,通过隶属度函数得到各项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值,将各项肥力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值加乘得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最后结合土壤各项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的GIS空间分布图探究该区域稻田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982—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土壤pH呈下降趋势。1982、2008和2017年3个时期进贤县土壤pH的平均值分别为5.9、5.1、4.8,年均下降0.03个单位;35年来土壤pH整体由西部向东南和西北下降速率逐渐减低,2017年99%的稻田土壤处于酸性水平(4.5—5.5)。35年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由28.1 g·kg~(-1)上升至36.8 g·kg~(-1),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速率分别为0.21和0.31 g·kg~(-1),2017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0—40 g·kg~(-1)之间的稻田占比达94%,1982—2017年土壤有机质整体由东北向西南上升速率逐渐降低。1982—2017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平均值由7.0 mg·kg~(-1)上升至32.1 mg·kg~(-1),2017年进贤县以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40mg·kg~(-1)的稻田为主,占比75%。1982—2017年稻田土壤速效钾累积缓慢,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土壤速效钾年均增加速率分别0.58和0.53 mg·kg~(-1),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73.2 mg·kg~(-1)。稻田土壤碱解氮在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两个阶段增长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前后两个阶段的年增长速率分别为1.24和0.29 mg·kg~(-1),1982—2017年进贤县土壤碱解氮含量东南地区上升速率高,西北地区上升速率低。1982、2008和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43、0.50和0.55。3个时期稻田土壤肥力指标综合得分分别为:碱解氮有效磷pH速效钾有机质(1982年);pH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2008年);速效钾有效磷pH碱解氮有机质(2017年)。【结论】经过35年的长期耕作,进贤县稻田土壤肥力得到改善。当前进贤县稻田土壤仍存在碱解氮过量、速效钾亏缺、土壤酸化严重等问题。土壤碱解氮、pH和速效钾分别为1982年、2008年和2017年3个时期造成进贤县稻田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给贵州省开展土地整治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省凤冈县绥阳镇万亩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采用农用地分等修正方法,通过对整治前后耕地自然质量等级进行划分,评价土地整治工程设计和实施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整治前项目区耕地的自然质量分78.49分,耕地质量集中分布在3级;整治后耕地的自然质量分120.38分,耕地质量集中分布在4~5级.整治前后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提升2~3级.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蒲城县耕地分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分等工作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准确掌握土地资源数量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04—2003),采用因素法对陕西省蒲城县耕地进行等别划分。结果表明:该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为2 017~2 794,从十一等到十四等划分为4个等别;利用等指数为901~1 776,从十等到十八等划分为9个等别;经济等指数为303~899,从四等到九等划分为6个等别。经验证,该分等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合,可为准确量化和有效管理蒲城县耕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郴州烟叶等级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郴州市桂阳县7个乡镇收购站(点)收购的烟叶为样本,对比分析烟叶等级合格率、混等级情况。结果表明:桂阳县各站(点)收购的上中等级烟叶的等级质量较好,等级合格率平均为80.30%,混等级情况中混低比例平均为19.44%、混V 2.07%、混部位2.53%。  相似文献   

14.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NIRS) analysis of peanut kernels of different grades by mainly using advanced breeding lines derived from intersectional crosses in two experiments gave similar results, showing remarkable inter-grade variation in oil content of a specific entry. The effects of genotype on qualitative attributes proved to be predominan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otein content, oleic acid/linoleic acid content in total fatty acids, and oleic acid/linoleic acid ratio were detected among the No. 1, No. 2 and No. 3 grade peanut kernels of a given peanut genotype.  相似文献   

15.
对2009—2013年国家局对郴州烟叶工商交接等级质量监督数据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郴州烟叶不同等级间烟叶等级合格率有显著差异,上等烟平均等级合格率低于中等烟,中等烟低于下等烟;中部烟平均等级合格率低于上部烟和下部烟,需求量大、质量好的烟叶等级合格率不高。烟叶等级质量主要受等级纯度、混低、混部位的影响,中部烟叶混低、混部位的比例大于上部烟叶和下部烟叶混低、混部位的比例。该文对提高烟叶等级质量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控制金银花质量,采集河南封丘、山东平邑和河北巨鹿金银花道地产区样品34份,检测绿原酸、木犀草苷、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分等指标,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主要药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K-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药材质量可划分为4个等级,一等金银花色泽为绿色,绿原酸≥2.89%,木犀草苷≥0.078%,总灰分≤5.37%,酸不溶性灰分≤0.390%,水分≤4.72%;二等金银花色泽为黄绿色,绿原酸≥2.53%,木犀草苷≥0.072%,总灰分≤6.86%,酸不溶性灰分≤0.789%,水分≤6.34%;三等金银花色泽为黄色,绿原酸≥1.98%,木犀草苷≥0.068%,总灰分≤7.72%,酸不溶性灰分≤1.464%,水分≤7.90%;四等金银花色泽为浅黄少白,绿原酸≥1.51%,木犀草苷≥0.052%,总灰分≤9.29%,酸不溶性灰分≤3.000%,水分≤9.51%。  相似文献   

17.
食品品牌代表着企业商誉,是传递质量信号的重要标志.同样,食品质量等级也能够反映出食品的质量好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对食品品牌的关注要远高于对食品质量等级的关注.在食品购买的过程中,质量等级有时甚至会被消费者忽视.那么,关于品牌知名度能否作为质量的代名词目前还没有学者给出相关的结论.因此以食用油为例,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食用油品牌与他们对应的质量等级进行研究,从而验证两者之间是替代的关系还是互补的关系,进而对国家在质量监管和企业的发展战略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TMR和精.粗分离饲料对去势韩牛进行饲养试验的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1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P<0.05).在日增重、眼积面积和肌内脂肪度方面对照组和试验1组优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各处理间的肉色和脂肪色无显著性差异.在肉质肉量方面,肉量A级的出现率对照组和试验3组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高级肉的出现率对照组和试验1组优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从总体上看,在粗饲料需要量较多的育成期应采用TMR饲养体系,而能量需要量较高的育肥期则采用传统的精.粗饲料分离饲喂方式对改善肉牛的产肉性能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不同等级武夷水仙茶之间的差异,测定了茶多酚、茶氨酸、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总黄酮、总儿茶素、5种儿茶素组分和14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了审评得分(等级)与茶叶内含物质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等级高的武夷水仙总黄酮和水浸出物含量相对较高,儿茶素组分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含量在SA级与其他等级武夷水仙之间差异显著。14种矿物元素中,除Ca、Mg、Mn、Al和B外,不同等级武夷水仙大多数矿质元素含量之间没有差异。热图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武夷水仙SB、SC、SD 3个等级主要在茶氨酸、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上积累,总黄酮在SA级茶中积累明显;SA级武夷水仙主要在Ca、Mn、K、P和N上有积累。主坐标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对武夷水仙茶等级间差异的解释率为2798%;14种矿质元素对武夷水仙等级间的差异性解释率达到了30.89%,较好地区分了不同等级的武夷水仙。  相似文献   

20.
以炎陵县为例,对区域内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逐步形成区域内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为耕地整治措施完善、农用地分等成果全面更新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