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地窖为例,介绍了甘薯的窖藏技术以及贮藏时期分期管理的要点;在简要分析介绍甘薯在窖藏的过程中常发生的甘薯软腐病、甘薯黑斑病和甘薯小象甲的危害后,提出了一些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甘薯茎线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河南省各地市甘薯种植区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并提出甘薯茎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为甘薯种植区的农户提供有效的防病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3.
甘薯天蛾在阜阳1年发生3~4代.主要以幼虫危害甘薯叶片,造成甘薯减产.危害盛期为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干旱是重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甘薯根腐病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甘薯根腐病是由甘薯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 f. sp. batatas McClure,简称FSB]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山东、河南等北方薯区,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近年有向长江流域以南传播的趋势,对甘薯生产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对甘薯根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发病机理、危害及对甘薯根腐病的抗性鉴定、抗性遗传规律和综合防治作了综述,并展望了甘薯根腐病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甘薯病毒病是危害甘薯的主要病害,甘薯病毒种类复杂,其中发生比较普遍,对甘薯危害严重,研究较为深入的甘薯病毒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等。目前,这些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已被逐渐认识,以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甘薯病毒壳蛋白(CP)基因序列以及不同病毒的鉴定分类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胡江苗 《农技服务》2010,27(2):233-233
甘薯黑斑病又称甘薯黑疤病,已成为我国甘薯产区危害普遍而严重的病害之一,家畜食用后常发生中毒。从牛食用病甘薯后的发病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对牛黑斑病甘薯中毒的治疗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在基层畜牧兽医工作预防该病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甘薯是山西省主要的杂粮作物,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甘薯病害种类不断增加,危害程度加重,造成新品种快速退化、产量降低,严重制约着山西省甘薯产业的发展。综述了影响山西省甘薯产量及品质的4种主要病害,即甘薯病毒病、茎线虫病、根腐病、黑斑病等及其对病原、危害症状、传播方式、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控制甘薯病害发展、促进山西省甘薯产业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我国是甘薯生产大国,据国际马铃薯中心1991年统计,世界甘薯产量的85%来自中国。近几年来甘薯病毒病危害不断加重,成为甘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即使耐病毒品种感染病毒后产量也会减少20%以上,因而甘薯病毒...  相似文献   

9.
甘薯脱毒苗的研究和应用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陆国权近年来,国内外甘薯病毒病危害日趋严重。据报道,感病甘薯块根鲜产一般减产30%左右,严重的减少70%以上,并且往往造成一些品种块根龟裂,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为防治该病的危害,多年来,曾采用过茎顶扦植法、...  相似文献   

10.
甘薯黑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甘薯黑斑病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致病机理,甘薯对黑斑病的抗性鉴定、抗性遗传特点和防治方法,并展望了甘薯黑斑病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不同区域之间甘薯种薯和种苗的相互调运,导致茎线虫病的发生危害逐年加重,严重制约着甘薯产业化的健康持续发展。针对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病条件、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制定出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地控制其危害,以此推动甘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甘薯黑斑病,又名黑疤病,是严重危害我国甘薯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甘薯根部及茎部。因其传播途径多,彻底根除有一定的困难,目前大多是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加以控制,其中培育抗病能力强的甘薯品种仍然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该文主要对甘薯黑斑病的致病菌、致病机理、抗性遗传方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今后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甘薯茎尖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明权  王钰  林毅  阮龙  张瑛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38-1039,1044
综述了甘薯病毒病的种类、危害、症状及传播方式 ,甘薯茎尖脱毒的生物学原理及进展 ;介绍了甘薯的茎尖培养、病毒检测及脱毒苗快繁技术 ;扼要说明了甘薯茎尖脱毒增产机理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张欣 《世界农业》1992,(1):40-41
据1984年世界粮农组织(FAO)的报告,1983年甘薯居世界粮食作物的第7位,亚洲及太平洋诸岛的甘薯产量占总产量的92%。1988年中国甘薯产量占该年世界甘薯总产量的89%,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据West 1977年报道甘薯害虫有100余种,主要是食叶害虫,其次是食茎及叶脉害虫、食块根害虫和食花害虫。1988年在菲律宾召开的第11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上,Talekar报道了世界薯田及贮藏期有270种害虫及17种害螨,其中危害最重的是甘薯象甲类,主要是甘薯小象甲(Cylas formicarius)。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分析甘薯小象虫发生规律及不同类型田危害程度、不同灌溉方式对其发生的影响,并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甘薯小象虫9~11月发生量最大;甘薯小象虫在旱作区发生较重;灌溉既能提高甘薯产量,同时又可有效控制甘薯小象虫的为害;可使用乐斯本浇灌防治甘薯小象虫。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甘薯小象虫的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发生条件,分析了近年在本地区日趋严重危害的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促进甘薯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7.
甘薯茎线虫病防治与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概述了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症状、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并从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两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甘薯抗茎线虫病育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培育抗病性品种才是防治甘薯茎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满红 《河北农业》2013,(11):28-29
一、症状识别 甘薯黑斑病是甘薯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发生普遍,我国各甘薯产区均有发生。甘薯黑斑病在甘薯整个生育期和贮藏期都可发生,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薯苗受害,多在茎基部白色部分产生黑色圆形或近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稍凹陷。发病严重时,幼茎、  相似文献   

19.
福建甘薯脱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营养丰富,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是我国主要的粮饲兼用作物.由于病毒病的发生危害,引起甘薯品种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甘薯黑斑病目前仍是北方薯区甘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特别对一些食用的敏感品种,甘薯黑斑病的危害远高于其他病害,而薯苗黑斑病的传播是其主要发病途径。通过对硅酸钠施用量、有病症无病症盖土和盖土灌根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硅酸钠能有效的防治黑斑病,50 g/m2硅酸钠有病症盖土灌根处理能有效的减少甘薯黑斑病的发生。为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