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在偶蹄动物间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免疫接种来控制该病或建立无疫区,如何区分自然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一直是控制和消灭该病的重要问题。大量的比较研究一致认为,以FMDV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P)为抗原,检测动物体内的NSP抗体是一种很好的区分感染动物和疫苗免疫动物的诊断方法。但因疫苗中残留的NSP或非特异性应激因素亦可引起假阳性反应,许多国家特别是泛美地区普遍联合采用3-ABC-ELISA或酶联免疫电转印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electrotransfer Blot Test,EITB),并得到了OIE的认可,已成功应用于南美国家口蹄疫扑灭计划。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舌面、鼻镜、乳房和蹄部出现水疱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继而发生溃疡,易感动物种类较多,包括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及其他偶蹄动物.为了将感染动物与疫苗免疫动物加以区分,为口蹄疫的控制和消灭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3ABC-ELISA方法[1]对黔西南州某县的散养和养殖场牛群进行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有7个血清型,不同血清之间无免疫交叉保护性.口蹄疫的发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至今尚未消灭.疫苗接种是特异性预防FMD的可靠和有效手段,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成功的预防、控制以致最终消灭FMD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主要感染偶蹄动物的一种人畜共患病。FMD的持续感染对流行区域的畜牧业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因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呼吁进行全球范围内控制和清除FMDV。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成功预防、控制乃至最终消灭FMD的先决条件,本文主要介绍口蹄疫重组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核酸疫苗、活病毒载体重组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该病的流行与发生,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国际兽疫局(OIE)于2008年1月21日将该病列入多种动物共患病,我国将该病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之首.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口蹄疫或口蹄疫疫苗研究机构,在控制、消灭和防止口蹄疫传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 ( FMD)是当今世界上最为严重的家畜传染病 ,危害猪、牛、羊等 30多种偶蹄动物 ,以传播迅速、感染率高而著称 ,国际兽医卫生组织 ( 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日本于 1 90 8年将该病消灭 ,属于国际上公认的非免疫无口蹄疫国家。 2 0 0 0年 3月 ,日本在时隔 92年之后再次暴发口蹄疫 ,先后有 4个农场发生感染 ,由于这是日本消灭了口蹄疫后的第一次暴发 ,日本政府对此极为重视 ,迅速采取了严厉的措施 ,通过全群扑杀感染动物 ,控制感染农场附近区域偶蹄动物的移动 ,在全国范围内加强临床和血清学监测等一系列方法 ,在没有接种疫苗的…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自然感染动物与免疫动物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口蹄疫是偶蹄动物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能引起巨大经济损失。国际兽医局将其列为 A类动物传染病之首。除发达国家外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采用注射疫苗的办法来控制该病的流行。因此如何区分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是口蹄疫防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口蹄疫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可以将绝大部分的非结构蛋白除去 ,因而灭活疫苗免疫动物只能产生结构蛋白抗体 ,而感染动物能产生结构蛋白抗体 ,也能产生非结构蛋白抗体 ,因此 ,检测非结构蛋白抗体为鉴别口蹄疫感染动物与免疫动物提供了美好前景。文章从鉴别诊断的原理 ,非结构蛋白的免疫特性 ,鉴别诊断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应用非结构蛋白作为鉴别诊断抗原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在偶蹄动物间传播的A类烈性传染病。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直都通过注射灭活疫苗的办法来控制该病的流行,如何评价和控制口蹄疫疫苗质量成为关键。OIE建议,通过监测接种至少两次口蹄疫疫苗的动物血清是否产生非结构蛋白抗体,来评价口蹄疫疫苗纯度,从而为兽用生物制品厂家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质控方法。总之,使用高效的新型疫苗并结合不同检测方法,给预防和消灭FMD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在偶蹄动物间传播的A类烈性传染病。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直都通过注射灭活疫苗的办法来控制该病的流行,如何评价和控制口蹄疫疫苗质量成为关键。OIE建议,通过监测接种至少两次口蹄疫疫苗的动物血清是否产生非结构蛋白抗体,来评价口蹄疫疫苗纯度,从而为兽用生物制品厂家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质控方法。总之,使用高效的新型疫苗并结合不同检测方法,给预防和消灭FMD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FMD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该病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目前除了北美、澳洲等地区外,世界范围内多次暴发流行.最近几年,一些已经消灭FMD的国家又再次爆发,FMD防制形势依然严峻.在FMD防制中,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和采取疫苗免疫是防制其发生的主要措施和关键环节.因此,特异性诊断抗原的制备和新型疫苗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4种ELISA检测奶牛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感染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我国奶牛口蹄疫的防控,以免疫接种措施为核心,实行强制免疫政策,要求O型和Asia Ⅰ型疫苗免疫密度必须达100%,通过牛群整体免疫水平的提高来预防口蹄疫的感染和流行[1].  相似文献   

12.
几种基因表达的真核载体系统与新型口蹄疫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口蹄疫及其防治现状: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爆发流行时,由于动物生产力下降及贸易限制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FMD在世界上流行广且持久.在所有易感动物中使用灭活病毒作为免疫原构成了控制及消除本病的基础,然而,在流行地区用完整病毒粒子灭活苗控制FMD所引起的免疫保护具有血清型局限性,保护期短,因此需要多次重复免疫[1].……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FMD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烈性传染病,患病动物的口、舌、唇、蹄、乳房等部位发生水泡,水泡破溃后形成烂斑.由于该病传染性强,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实时通报的传染病之一.目前,疫苗接种已作为特异性免疫预防的可靠工具和有效手段,并在FMD的防控中广泛应用.但由于FMDV血清型、血清亚型众多,以及病毒抗原变异现象的存在,现有疫苗并不足以应对FMD的突发.在确定了流行病毒株与疫苗株的抗原关系后,疫苗库贮存的抗原可以立即用于紧急免疫,有效防控FMD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四肢下端及乳房等外皮肤形成水疱和烂斑。该病只感染猪、牛、羊等偶蹄动物,但是传播迅速快,流行面广,成年动物多取良性经过,幼年动物多因心机受损而死亡率比较高。在我国一般采取强制免疫的方式对其进行预防与控制。但是即使是规模化猪场,免疫疫苗后产生的抗  相似文献   

15.
正口蹄疫病毒以传播速度之快,发病率之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其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之首,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首位。目前,发达国家控制FMD主要采取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从源头控制FMD的流行;亚洲、非洲、欧洲一些国家主要以疫苗免疫来防控口蹄疫的发生与流行。疫苗免疫后抗体效价的评价,这就需要根据免疫计划,定时采血评价免疫效果。以下是本实验室通过三种试剂盒对同一批血样检测结果的分析。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是将抗原吸附(致敏)于与免疫无关的颗粒性载体(红细胞)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作  相似文献   

16.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该病的流行与发生,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国际兽疫局(OIE)于2008年1月21日将该病列入多种动物共患病,我国将该病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之首。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口蹄疫或口蹄疫疫苗研究机构,在控制、消灭和防止口蹄疫传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猪口蹄疫O型疫苗免疫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防制猪O型FMD主要采用疫苗免疫与扑杀等综合性防制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近年来随着O型合成肽疫苗的上市,因其副作用小、免疫抗体水平高,但检测的抗体不代表中和抗体水平,因此是否能真正达到相似的攻毒保护率尚不能确定.本试验就是通过母猪和仔猪的跟踪免疫和监测来观察抗体消长规律,并为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牛、羊、猪、鹿等偶蹄动物的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疫苗接种是特异性预防FMD的有效手段,FMD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等常规疫苗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在预防和控制FMD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  相似文献   

19.
口蹄疫病毒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动物鉴别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listed disease(2006年版),大多数亚洲、非洲、南美洲国家一直都通过注射灭活疫苗的办法来控制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以感染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和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以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而著称。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