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附红细胞体病主要是因为立克次氏体中的附红细胞体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体附在红细胞,在血浆不断分裂和繁殖。其形状为环形,杆状,圆形等等形态不一。其大小为0.2~2μm。病原体因长期附在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逐渐改变形状,变成芒刺状,或不规则形状。发病仔猪大多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烧,贫血等。2018年7月,某养猪场内发生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仔猪发热,贫血等,该病让养猪场蒙受了巨大损失,经检测确认,该疾病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猪、牛、羊等共患的溶血性疾病,该病病原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为环形、球形和卵圆形,少数呈顿号形和杆状。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病猪以高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感染发病率高达70%~90%,是养猪业的一大顽症,该病多为隐性,常与猪的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文从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同其他七种猪病的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简单介绍,旨在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及更好地鉴别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简称猪附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血浆中也可见自由的附红细胞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血液病,也称猪红皮病、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黄疸等为主要特征。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了该病的报道,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损  相似文献   

5.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该病主要特征是贫血,也可能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而表现不同交叉症状。该病分布范围广,感染宿主多,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其中以猪附红细胞体病最为严重。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血液学变化、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可为进一步研究附红细胞体病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犬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着于动物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以及骨髓中的附红细胞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红细胞破坏引起的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特征,给人畜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文章主要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和展望等方面对犬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论述,为进一步研究犬附红细胞体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附红细胞体病是以溶血性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的血液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为附红细胞体。本病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尸体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在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南疆仔猪首次暴发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附红体)是人畜共患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体.它寄生在家畜血液里、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和游离在血浆中引起家畜的附红细胞体病.在急性发病时出现黄疸、贫血、发热、腹部皮下和四肢末梢发紫,且多为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9.
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该病主要特征是贫血,也可能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而表现不同交叉症状.该病分布范围广、感染宿主多,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其中以猪附红细胞体病最为严重.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血液学变化、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可为进一步研究附红细胞体病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根据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特征、传播途径,阐述了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剖检和细胞形态学变化,并提出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山羊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所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以发热、贫血、黄疸、血液稀薄凝固不良、极度虚弱和死亡为主要临床症状。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不良应激、防止蚊虫叮咬、合理药物防治等综合性措施,可有效预防发病及减轻发病程度与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红细胞体病为人畜共患病,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特征.介绍了猪附红细胞体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详细阐述了对于该病的中药疗法、西药疗法、混合疗法等治疗方法,以期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在猪主要表现为贫血、高烧、黄疸、瘦弱.猪附红细胞体病在猪场普遍存在,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威胁.该文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猪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游离于血浆或者骨髓中而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兽共患病.猪患附红细胞体病后常常和其它疾病混合感染,表现不同的交叉症状,病死率较高,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是严重影响养猪业的传染病之一.作者就猪附红细胞体的研究进展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15.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发的传染病,黄疸与贫血是其主要特征。本文探讨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介绍了几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提出了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本文从附红细胞体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方面做了阐述,目的是提高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认识,并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以贫血、黄疸、发热、深色尿等为特征。该病原体常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重者可致全身皮肤发红,故也称红皮病。猪感染该病后可大批死亡,常呈地方性流行。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呈现出非典型性特征,临床检查时很难马上确诊,因此易造成误诊或延误治疗,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损失。现将某猪场一例非典型性特征表现的附红细胞体病报告如下,以期为其他  相似文献   

18.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附红细胞体病 (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而引起的一种以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增多、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兽共患病 [1,2 ]。近年来随着人附红细胞体病例的增多 ,家畜附红细胞体病的暴发流行 ,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3 ,4]。本试验探索了将用 IHA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 ,以便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一种较为敏感、特异、实用和快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血清样品 猪附红细胞体病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均由本教研室提供 ,被检血清…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5,(1):109-114
在先期对12种畜禽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形态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对猪、牛附红细胞体进行消毒药品体外消毒试验,紫外线照射消毒试验,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下附红细胞体存活试验,治疗药物体外敏感试验以及感染发病猪临床治疗研究。研究表明,畜禽附红细胞体感染率高而发病率低;猪、牛附红细胞体在3~5℃能存活约1年,16~26℃存活180 d,65℃瞬间死亡,-20℃低温冷冻30 min死亡;对一般化学消毒药物敏感;对紫外线消毒不敏感;感染方式以接触传染性和垂直传染为主;药敏试验对四环素类的抗血液原虫药物敏感;不同动物的附红细胞体大小形态不同。本研究为有效防治畜禽附红细胞体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以猪发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近几年来该病在甘肃省一些地、州、市已有发病和流行。为了查清该病在我省的流行情况,我们于2002年10月30日~11月15日,配合农业部对我省河西四市的7个猪场进行了血检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和临床症状 近几年猪附红细胞体病在全国报道很多,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危害。甘肃省自1993年以来,也有部分猪场出现了一种类似猪瘟、猪弓形虫病和仔猪副伤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