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份生态核雄性不育小麦、20份不同生态型父本及68份两系杂种在长沙进行一个年度或连续两个年度的分期播种试验,研究其育性表现及杂种双亲恢保关系。结果表明:3个不育系均属短日低温敏感型雄性核不育小麦,ES-9,ES-11属“浅不育”类型,ES-10属“深不育”类型;父本和杂种育种程度不同地受温度影响,年度内及年际间育性均有较大差异;3个不育系恢复源范围大小顺序依次为ES-11,ES-9,ES-10;  相似文献   

2.
两个小麦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与异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沙自然条件下,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两个小麦光温敏不育系ES-09和ES-10的育性稳定性和部分异交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半冬性不育系ES-10的不育性稳定,不育播期范围宽;弱春性不育系ES-09的不育性年际间不太稳定,不育播期范围窄,(2)两个不育系的开花均明显地较恢复系集中,开花历期7~8d,单穗花历期5~6d.两个不育系的开颖状况存在较大差异,ES-09优于ES-10,其颖壳张开角度大,时间长,而ES-10则存在一个“开颖-闭颖-再开颖”的过程。(3)两个光温敏不育系的柱头生活力均达到10d以上,且以开花后第四天授粉异交结实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1993年-1995年对10份V型不育系及保持系的观察与测定表明,有9份不育系的不育度为100%,且年际间不育性彻底、稳定,最高异交率可达85%以上,保持系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基本满足V型不育系的要求;并对杂种F1代进行了恢复度的测定,结果在100个杂交组合中,对V型不育系,约有45%的普通小麦可以保持,有55%的普通小麦可以不同程度的恢复其育性,恢复度最高可达98%。  相似文献   

4.
光温敏核不育小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采用分期播种和控制光周期试验,研究了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10的发育特性和育性转换的光温条件。结果表明,ES-10具有明显的雄性育性转换特性,其育性转换受光周期的诱导。在10~13h光周期处理下,ES-10的雄性育性随光长增加而逐步恢复,表现出由不育到半不育直到可育的连续变化趋势,在10h和11h光长下,花粉败育率分别为99.2%和99.5%,自然光长下花粉败育率为100%。其雄性育性转换的光周期敏感期在雌雄蕊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感应历期约14d,临界光长小于11.5h.光温敏核不育小麦同样具有光敏核不育水稻两个光周期反应特点。  相似文献   

5.
小麦生态雄性不育系ES—10和ES—8的制种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探明小麦生态雄性不育系ES-8,ES-10和恢复系恢17,83-2的部分制种特性,1995~1996年度和1996~1997年度在长沙连续两个年度进行了制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ES-8,ES-10进行制种,于9月底至10月上旬播种,两年度均稳定不育.不育系和恢复系开花比较集中,单穗一日开花高峰期不育系为:8:00~11:00,恢复系为9:00~12:00,群体开花历期7~8d,单穗开花历期4~5d.就开颖状况而言,不育系ES-8优于ES-10,ES-8在没有接受花粉条件下不闭颖,而ES-10则明显存在“开颖-闭颖-再开颖”的过程,开颖后几分钟张颖角度达到最大值,并可以保持1~2h,此时是接受花粉的最佳时期.不育系的柱头活力一般可以维持8~9d,以开花后第4d或第5d柱头活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对用91-32S,1647S,C407S和18765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分别与14个水稻品种(系)配置的杂交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杂种产量都具有较明显的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91-32S和1647S所配组合综合性状好;结实率和千粒重是影响4个光敏核不育系杂种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两系杂交稻育应注意亲缘隔离,以粳型光敏核不育系配爪哇型恢复系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K型不育系恢复系筛选及花粉败育机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18个普通小麦品种与K型不育系K149A和K80(6)测交,调查杂种F1的育性表现和单倍体频率,结果如下:(1)不同的不育系产生单倍体的频率不同;(2)同一育系与不同品种测交所得杂种F1产生单倍体频率不同;(3)K型不育系的恢复源较广,但恢复度高的品种不多,恢复基因除显性单基因,还有微效基因和修饰基因,育种中应当注意恢复基因的累加作用。应用扫描电镜和石腊切片显微技术,从细胞形态学角,对K型,  相似文献   

8.
籼型光敏核不育系W9593S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1年春以8902S为母本,以W9056S为父本进行杂交,同年秋季以W7415S为父本进行复交,经过8年南繁北育和人工气候箱筛选鉴定,以及不同生态点的分期播种试验,育成灿型光敏核不育系W9593S。该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临界光长为3h左右,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为23.5℃。稳定不育期;在武汉长于60d,在杭州长于30d,在海南长于120d。在武汉的播始历期为108-83d,主茎叶和15.8-14.8  相似文献   

9.
对双低杂交油菜黔油12号的母本SAB-3进行植物学特征及核不育系的可育株和不育株的开花期、花器官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SAB-3根系发达,叶色深绿,丰产性好,抗性强,营生长期较长;(2)SAB-3的可育株花蕾、花瓣和雄蕊均比不育株的长、大,有利于初花前后识别和及时拔除可育株;(3)可育株比不育株开花早3~14d,平均早5d,拔除可育株安排在SAB-3群体开花约10%时开始,有利于10d内  相似文献   

10.
应用花培技术选育水稻光敏核不育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常规粳稻品种及其F1杂种进行花药培养,所得花粉植株用于分期播种和进入人工气候箱以鉴定光敏核不育性.结果表明:不同光敏核不育系及其杂种F1培养力存在明显差异.从组合N5047S/浙农大40和N5047S/02428分别获得84个和35个二倍体花培系,构建成了两个DH群体;在长日下这两个DH群体育性发生明显分离,其中28份为光敏核不育系,短日下各花培系都可育;从N5047S/02428组合中筛选出一个花培系浙农大13S(HP13S),经人工气候箱鉴定表现为光敏核不育特性.不育期为8月上旬到9月2日,长达20多天,制种是安全的,可育期结实率高,繁种也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单株育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垦58S,7001S,5047S,W6154S,KS-9,培矮64S,安农S-1和5460S等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单株育性的表现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除安农S-1外,其它7个不育系株内颖花间育性均存在显著差异,连续套袋自交对降低颖花间的育性差异效果不大;不育期间有少量自交结实,结实粒在穗上的分布是随机的,它们具有与相应不育系一致的光温敏核不育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以异质小麦品种(Ae.uniaristata)-Chris为母本,两个不同细胞质的正反杂交后代株(系)为父本1和2,先后进行了杂交和成对连续置换回交,培育出稳定的单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并用一批小麦品种(系)对其保持性和恢复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单型不育系既不同于粘类,更不同于提类.是一个稳定的新不育类型.其突出特点是:(1)仅少数小麦品种(系)是其稳定的保持系:(2)恢复源很广泛,绝大多数小麦品种(系)对其不育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力,并且恢复度高于80%以上的恢复系比其它具有较广泛恢复源的不育类型在普通小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3)长势正常,种子饱满,胞质无不良的母性影响.为杂种小麦与常规育种更好地结合,常规育种的最新成就更有效地应用于杂种小麦,加快杂种小麦的选育和生产应用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两系法杂交小麦,是当前我国作物育种的一项高新技术,是提高小麦单产的最佳途径。 所谓“两系”就是一系两用,只有不育系(兼保持系)和恢复系,不育系和保持系为同一材料。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转换受隐性主基因控制,该立基因的表达又受外界温光条件的控制。在不育系敏感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外界日均温度连续3d低于14℃时,则不育系表现为全不育,用于杂交种的制种;高于18℃,则恢复正常可育,用于不育系的繁殖;二者之间为育性转换期。敏感期因光照变化极小,故在自然条件下对育性的表达作用不显……  相似文献   

14.
普通小麦K、V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度和育性分离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小麦K、V型两种雄性不育系在恢复度及育性分离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K型不育系较V型不育系容易恢复,二者平均自交结实率相差577个百分点,达极显著水平;K、V型不育系在育性分离上差异显著。与K型不育系相比,V型不育系杂种F2代及回交一代中均出现较多的全不育、高不育株,而全育株频率较低。K型不育系与V型不育系在育性恢复上存在着不同的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F1产生单倍体频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二角型1B/1R小麦不育系ms(bicor)-83(37)65,ms(bicor)-偃师9号,ms(bicor)-80(6)和1个非1B/1R不育系ms(bicor)-90-110与不同基因型小麦非整倍体系列(单体、缺四体和重双端体)及8个不同的恢复系杂交,调查不育系本身和杂种F1产生单倍体的频率及其杂种F1代的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二角型1BL/1RS不育系杂种F1代产生单倍体的频率与不育系自身1B/1R易位染色体组成有很大关系,亦与父本的染色体构成有关,父本的非整倍体系列有提高单倍体频率的趋势,而与杂种F1的育性没有直接关系;二角型非1BL/1RS不育系自身及其杂种F1代无单倍体产生。  相似文献   

16.
运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A-PAGE)对两系杂交小麦不育系,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F1种子醇溶蛋白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湿光型不育材料C49S的电泳谱带与恢复系材料有明显差异,不育系之间谱带非常相似,(2)杂交F1谱带主要表现为互补型和偏母本型,互补型的优势较强,偏母本型的优势较弱,电泳分析结果与育种研究和田间资料相符。因此,种子蛋白电泳技术不仅可以鉴定亲缘关系,判断杂种真伪,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17.
应用花培技术选育水稻敏核不育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粳光敏核不育系,常规粳稻品种及其F1杂种进行药药培养,所得花粉植株用于分期播种和进入人工气候箱以鉴定光敏核不育性,结果表明:不同光敏核不育系及其杂种F1培养力存在明显差异,从组合N5047S/浙农大40和N5047S/02428分别获得84个和35个二倍体花培系,构建成了两个DH群体;在长日下这两个D体育性发生明显分离,其中28份为光敏不育系,短日下各花培系都可育;从N5047S/02428组合  相似文献   

18.
两系杂交水稻应用化学杂交剂保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化学杂交剂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的影响效果,1993-1996年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衡农S-1和培矮64S进行化学杂交剂筛选和应用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湖南农业大学生化教研室研制的无毒化学杂交剂“保纯灵”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衡宵S-1和培矮64S可育状诚下叶面喷施(适宜时期为共粉充实早期),诱导雄性不育效果较好,辅助制种能明显提高杂种纯度,在衡农S-1和培矮64S育性恢复,自交结实 率20  相似文献   

19.
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考察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10与6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系)及其杂交后代F1,F2,BCF1的育性变化规律,了ES-10育性转换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ES-10的雄性育性遗传受细胞核基因控制,与细胞质基因无关,其育性2表现出明显的数量遗传特征,为数量性状遗传,雄性育性受一组对环境条件敏感的微效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0.
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合型恢复株作母本,纯合型显性不育监保系作父本去雄杂交,经过自交和测交筛选。转育了一份对细胞质不育和显性核不育为恢复的广恢品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育性分离世代中,利用不育细胞质和显性核不育性对恢复基因传递的鉴别作用,可以显著提高目标基因型的选择机率,是转育广恢品系快速有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