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桑椹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研究了光和热等物理因素、常用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氧化剂及还原剂对桑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pH值对桑椹色素的影响显著 ,在酸性条件下色素稳定 ;长时间高温和光照对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金属离子Na+ 、Ca2 + 、Cu2 + 、Fe2 + 、Mg2 + 、Zn2 + 和Mn2 + 对桑椹色素色泽有一定的增色效果 ,但Fe3 + 则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食品中常用的葡萄糖、蔗糖、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对桑椹色素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VC对桑椹色素有双重作用 ,而H2 O2 和Na2 SO3 对色素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
花青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和抗氧化剂,但其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降解。以桑椹冻干粉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的方法,以花青素得率为考核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试验方法优化桑椹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并对影响桑椹花青素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料液质量浓度为0.073 g/m L、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液p H 1、提取温度78.02℃、提取时间1.5 h的优化工艺条件下,用桑椹冻干粉提取花青素的得率达到6.93%。采用上述优化工艺提取桑椹花青素在保证提取得率的前提下,更加经济有效。提取的桑椹花青素在p H值为1时稳定性最好,H_2O_2对桑椹花青素有强烈的破坏作用,高浓度的Na_2S_2O_3也会使其发生降解;紫外光、室外自然光、室内散射光对桑椹花青素的稳定性均有影响;Na~+、Mg~(2+)、Ca~(2+)、Zn~(2+)、Fe~(2+)、Fe~(3+)等以及柠檬酸都对桑椹花青素有增色作用;高温(50~80℃)和蔗糖对桑椹花青素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由于桑椹花青素的不稳定性,在其产品加工及应用中需选择或设置适合的条件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取鼠李果实中的色素,试验采用溶剂浸提法进行提取,并测定提取液中色素的吸光度值。结果表明:较优提取条件为盐酸浓度0.9%、提取时间4 h、提取温度50℃,吸光度值可达到1.792。说明此条件下提取鼠李果实中色素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桑椹花青素是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为了建立高效提取桑椹花青素的实用性工艺技术,以桑椹冻干粉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的方法提取桑椹花青素。以花青素提取得率为考核指标,在提取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通过响应面法研究各因素对桑椹花青素提取得率的影响程度为料液质量浓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液p H值提取时间,其中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质量浓度的交互作用、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液p H的交互作用对桑椹花青素的提取得率也存在显著影响。优化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桑椹花青素的工艺条件为料液质量浓度0.07 g/m L、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液p H 5、提取时间0.5 h、超声波功率180 W。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桑椹花青素的提取得率预测值为69.13 mg/g,验证试验中桑椹花青素的提取得率为69.01 mg/g,显示该工艺条件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桑椹天然食用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桑椹色素是一种新型的食用天然色素,属花青素类的水溶性色素,饮料制品以万分之二着色,色感好,无异味。提取时可用纯水作溶剂,干桑果的料液配比以1:10、提取温度以75℃、提取时间以2小时为宜,用二次浸提工艺,色素得率可达73.36%。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在不同温度(20~50℃)和时间(5~20min)超声波处理下,测定相同质量鳍条总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度,从而探索出超声波技术提取罗非鱼鳍条总色素的适宜条件,并与传统振荡浸提法进行比较.试验表明,超声波法提取时间为15min,提取温度为20℃,提取溶剂为乙醇时,鳍条总色素提取效率最高;超声波法(提取温度为20℃,时间为15min,吸光度为0.177)提取鳍条总色素的效果不如振荡法(提取温度为30℃,时间为3h,吸光度为0.211).  相似文献   

7.
蚕粪中提取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蚕粪为原料,95%的乙醇为溶剂提取叶绿素,并通过化学法制得叶绿素的铜纳盐。采用721分光光度计对叶绿素铜钠盐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确定该色素测定系统中的最大波长为414nm。通过测量吸光值研究了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耐光、耐热、耐酸碱及耐氧化性、耐还原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叶绿素铜钠盐在70℃以下稳定性较好;光照对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的影响较大;还原剂(Na2S2O3)对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氧化剂在短时间内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不大,但放置的时间不宜超过30min;叶绿素铜钠盐在pH值为6以上的溶液中较为稳定,且有机酸及单糖对其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大花飞燕草为原料提取色素,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大花飞燕草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9.5min,提取温度48℃,料液比1:49g/mL,乙醇浓度为95%,稳定性试验表明,大花飞燕草色素在pH值为3-6的范围内较为稳定,温度超过70℃稳定性较差,光照会使色素稳定性明显下降。Fe^3+使色素稳定性明显下降,K^+、Na^+、Mg^2+、Zn^2+对其基本无影响,NaCl、蔗糖、山梨酸钾、苯甲酸、柠檬酸、VC、Cu^2+和Al^3+对其具有护色作用。  相似文献   

9.
菊科植物茼蒿有效成分提取工艺条件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回流提取法,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按4因素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筛选菊科植物茼蒿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分析极差R值表明,乙醇浓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固液比对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是:乙醇浓度>萃取温度>固液比>萃取时间。最终确定菊科植物茼蒿有效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为55%,萃取温度为95℃,萃取时间为2h,固液比为1:8时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桑椹红天然色素提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是桑科、桑属植物桑树的成熟聚花果,其味甘甜可口,具有补肝、益肾、滋阴养血之功效.桑椹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葡萄糖、果糖、亚油酸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天然色素.桑椹是人们喜爱的时令鲜果,千百年来在民间把桑椹加工成桑椹酒、桑椹干、桑椹汁来食用.近年来,又有桑椹口服液、桑椹晶、桑椹果汁等保健食品面世.以桑椹为原料的新产品开发方兴未艾.为了大力发展果桑产业,向规模型、深度开发和拓展产业化发展,桑椹红天然色素的提取技术是重要的条件之一.从有关桑椹红色素的提取方法来看,多用盐酸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报道用柠檬酸乙醇体系的文献极少.为比较这两种提取剂对桑椹红提取率影响,进行了桑椹红天然色素提取的对比实验.实验得出:0.5%的柠檬酸乙醇体系在70℃,物料比为1:6,提取2h有最高的吸光度和提取率.  相似文献   

11.
桑椹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桑椹花色苷是重要的天然色素,也是桑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防治乳腺癌、保护心肌的作用等药理作用。本文采用高温乙醇浸提法提取桑椹花色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高温乙醇浸提法提取桑椹花色苷效率较高;桑椹花色苷溶液在529nm处有特异吸收峰。不同成熟时期的桑椹花色苷含量有所不同,在花后的前三周花色苷含量较低,后三周花色苷含量的迅速增长,到花后四周左右达到最大值。本研究为改善桑椹鲜果产品色泽和合理开发利用桑椹色素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周林  徐立  伍春  余茂德  黄先智 《蚕业科学》2010,36(3):491-495
桑枝皮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黄酮类化合物。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桑枝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温度、原料质量浓度、溶剂乙醇的浓度以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桑枝皮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提取工艺条件中各因素对桑枝皮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原料质量浓度。确定桑枝皮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原料质量浓度33g/L,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桑枝皮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1.01%。  相似文献   

13.
桑树的蒸腾作用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是桑树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和水分供应的敏感时期 ,需合理的灌溉。调查测定桑树在夏季的平均蒸腾强度T(H2 O) =1 0 6 4 2mmol/m2 ·s。研究桑树的蒸腾作用与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降雨、地面蒸发量和日照等 6种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 ,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桑树的蒸腾作用与 5种气象因子的全回归模型、优化回归模型和多项式多元回归模型 ,经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分析结果表明 :日地面蒸发量对桑树蒸腾强度影响最大 ,其次为日最高气温 ;日照和降雨是通过影响地面蒸发量而影响桑树蒸腾强度的。  相似文献   

14.
桑椹红色素在蚕丝织物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余志成 《蚕业科学》2004,30(1):59-63
对桑椹红色素的提取方法、稳定性及其在蚕丝织物上的染色性能、染色牢度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对染色后蚕丝织物的抗紫外线辐射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桑椹红色素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 ;经桑椹红色素染色的蚕丝织物具有优良的抗紫外线性能 ,在 2 0 0~ 4 0 0nm紫外波段中 ,紫外线透过率为 2 3%~ 5 1% ,选用合适的媒染剂可以使紫外线透过率下降到 1 9%~ 3 2 %。  相似文献   

15.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best extract process of 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three factors and three levels orthogonal test was designed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process.Three factors were considered,including ratio of solid to liquid,decoction time,the time of extracting and the yield of 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 was determined with phenol-sulfurie acid colorimetry as the evaluate index.Meanwhile,the influence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s on 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 extract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coction times could greatest affect the extraction percent of the polysaccharides.The extraction percent of polysaccharide was the highest (4.94%) when the rate of solid to liquid was 25,the time of extracting was 2 h and decoction times was 2.While the most appropriate process was 25 times for the rate of sdid to liquid,2 h for extracting and decoction times was 3,considering with practical situations.Th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w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polysaccharides yield and purity.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was 70%,the yield of 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 was highest.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was 40%,the content of 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 was highest (41.5%),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ethanol concentration (P < 0.05).It suggested that the higher the ethanol concentration,the lower the polysaccharide content,but the higher the yield.The optimum extraction of 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s were that the rate of solid to liquid was 25,extractign for 2 h,decoction 3 times and 70% ethanol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桑叶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桑叶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桑叶粗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以加水倍数、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采用苯酚一硫酸比色法进行桑叶粗多糖含量测定,比较得出桑叶水提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不同浓度乙醇对桑叶粗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煎煮次数对桑叶粗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当加水倍数为25倍,煎煮时间为2 h,煎煮2次时桑叶水提物中桑叶粗多糖提取率最高,为4.94%。但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最终确定桑叶水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25倍水,煎煮2 h,煎煮3次。乙醇浓度对桑叶粗多糖的含量及得率影响很大,70%乙醇醇沉所得水提物中桑叶粗多糖质量最大,40%乙醇醇沉所得桑叶粗多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41.5%,显著高于其他乙醇浓度(P < 0.05),提示乙醇浓度越高,桑叶粗多糖含量越低,但得率越高。桑叶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倍数为25倍,煎煮时间2 h,煎煮3次,采用70%乙醇醇沉。  相似文献   

17.
柑橘皮内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如色素、黄酮类、香精油,果胶等物质,具有多重生理功效。试验以柑橘皮为原料,用95%乙醇为溶剂,在磁场条件下提取柑橘皮中的活性物质,以活性物质的得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革取时间(0.5h、1h、1.5h、2h)、磁感应强度(90mT、140mT、270mT、360mT、450mT)、温度(45℃、50℃、55℃、60℃)、料液比(1:5、1:6、1:7、1:8)对柑橘皮中活性物质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柑橘皮中活性物质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分别为:温度60℃、料液比1:7、磁感应强度140mT、革取时间2h,此时得率为14.5%。  相似文献   

18.
桑椹贮藏保鲜中糖酸比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共国  马子骏 《蚕业科学》2004,30(1):104-106
为达到桑椹鲜食产业化目的 ,应用新型消毒剂二氧化氯和冰温贮藏技术对桑椹贮藏保鲜中糖酸比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桑椹在冰温点以上温度贮藏 ,糖酸比下降明显 ,白桑椹尤甚 ;二氧化氯缓释处理能明显延缓桑椹糖酸比的下降。二氧化氯缓释处理结合冰温贮藏 15d ,白桑椹和紫桑椹的糖酸比分别下降 11 8%、17 4 % ;贮藏 2 5d后 ,分别下降 5 7 5 %、39 1%。冰温贮藏 15d ,桑椹糖酸比与pH值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 ,但随贮藏时间的延长相关关系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9.
蚕品种云蚕7、云蚕8发生不越年卵与催青温度、蚕期饲养的温度、光照及桑叶的质量密切相关:在高温30℃或低温15℃条件下催青,下一代有向不越年化性转变,壮蚕期饲养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光照时间太长或太短都有发生不越年卵的倾向;饲料桑叶的老嫩对不越卵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探索桑叶综合利用新途径以及开发无公害染色丝绸织物的目的,以沸水及微波提取法获得的桑叶提取液作为丝绸织物的染料。采用不同提取剂对桑叶染料的萃取效果显示,以碱液提取最为有效,桑叶染色液的最大吸收峰值在420~450 nm间,且高浓度碱液提取桑叶染色液的染色效果好、耐贮藏。桑叶染色液的黄酮含量与明度值呈负相关,与偏绿值呈正相关。对染色丝织物的性能测试表明:桑叶提取液染色丝织品的耐皂洗牢度及湿牢度好,但耐光牢度较差;染色丝织物的色谱为黄绿色系,媒染不能改变色谱性质,仅有颜色深浅的变化。试验表明,桑叶提取液可作为丝绸织物染色的天然植源性黄绿色染料,建议应用于丝织品染色的工艺条件为:温度60~80℃,时间60 m in,pH 6.5~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