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本文主要根据1996~2004年福建海区历次渔业资源专题调查和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以及1990~2003年福建省渔业统计年鉴数据资料,分析研究福建海区拖网、张网、流剌网、灯光围网等主要作业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拖网、张网等作业对近海渔业资源利用强度尚未有效遏制,资源结构朝着越来越不利于人们利用的方向发展。并提出控制海区捕捞强度、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加强福建海区主要作业生产动态监测力度、加快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的步伐等渔业资源管理、养护和增殖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根据1996~2004年福建海区历次渔业资源专项调查和渔业资源监测资料及1990~2003渔业生产统计等相关资料,分析和讨论福建海区拖网、张网、流剌网、灯光围网等主要作业的生产状况、利用对象的变化以及存在问题。围绕着拖网、张网作业对近海渔业资源利用强度尚未有效遏止等突出问题,浅谈了几点看法和建议,为进一步科学管理和利用近海渔业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张网渔业现状,肯定它的经济、生态和生产意义,并揭示它的消极因素本质。讨论目前张网的管理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更臻完善的经营与管理的若干措施和解决方法、途径。藉此希望能在研究加强张网渔业管理时,及在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的工作中得到启迪和收益。  相似文献   

4.
闽东海区张网渔业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壮丽 《海洋渔业》2005,27(1):15-20
本文根据 1981~ 2 0 0 2年闽东海区张网渔业的生产统计数据及 1998~ 2 0 0 2年资源监测资料 ,分析了闽东海区张网渔业的作业类型、桁位分布、渔获组成、经济效益及其存在问题。结果表明 :闽东海区张网渔业的作业类型多种多样 ,但在渔船、网具数量和产量所占比例较大的类型仅有板缯、冬猛和企桁 3种 ;1981年以来 ,闽东海区张网作业桁位不断向深水海域拓展 ,渔船、网具向大型化发展 ,捕捞强度逐年增长 ,对渔业资源的损害程度有增无减 ;全海区张网年产量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大不断增长 ,一直居各种海洋捕捞作业的首位 ;张网捕捞强度盲目增长的原因之一是沿岸海区网箱养殖业的发展 ,对饵料鱼需求量增长 ,使张网作业比较效益处于较高的地位 ;张网作业渔获物中经济幼鱼、幼体的比重达 2 0 .0~ 30 .0 % ,尤其是 6~ 7月间 ,高达 4 0~ 6 0 % ,其中带鱼幼体体重大多小于 10g。据此 ,作者提出削减现有张网作业捕捞强度和调整禁渔期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正> 90年代,随着渔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转轨,帆式张网以其渔业广、适捕对象多、选择渔场机动灵活、节约能源等优点,受到渔区广大渔民的欢迎,在江苏南通、浙江舟山等地区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使用,成为东海区的主要捕捞作业方式之一。目前,帆式张网作业发展势头未减,已经引起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广大渔区干部渔民的普遍关注。帆式张网作业优势明显,但缺陷也相当突出,尤其是对多种经济鱼类幼鱼资源的损害极为严重。因此,在当前东海区捕捞强度过大、主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捕捞过度、资源状况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全面分析帆式张网作业的利弊得失,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控制措施,对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促进东海区海洋捕捞的稳定和协调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闽南沿海张网渔业监测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福建省闽南沿海张网渔业大多数为小型机动船,操作双桩有翼单囊张网,主要作业海区在礼是列岛以东水深27—32m和东山岛东南部水深13—36m一带。 1982—1994年间,随着张网渔业规模的扩大,作业船数的增加,渔业产量从10,250吨增至45,952吨,而单位产量却逐年下降,渔业经济效益欠佳。同时,张网作业对经济幼鱼、幼虾,尤其是带鱼幼鱼的损害相当严重。因此,如何合理调整张网渔业,保护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平衡,并最终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直是广大渔业决策者和渔业科学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张网渔获物分析和捕捞生产现状,并结合FOX剩余产量模型进行评估,探讨张网渔业调整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日、中韩、中越双边渔业协会的签署、生效,渔洋渔业开始由领海外自由捕捞向专属经区制度过度,我国海洋渔业由此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根据有关的渔业协定,我国海洋捕捞渔船的作业渔场将明显缩小,大量捕捞渔民面临转业和失业的问题,对海洋渔业和沿海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二是由于大批渔船从外海传统渔场退出,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加大,对现有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制度会带来一定冲击,由于近海海船拥挤,海上治安问题会更为突出。三是由于有关国家加强了海上管理以及我国渔民受传统作业习惯影响,涉外渔业纠纷…  相似文献   

8.
福建张网渔业的现状及其管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福建张网渔业历史悠久,是全省沿海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一种渔业。1992年生产33.18万吨,占全省海洋捕捞量约1/3。居各种渔业之首位。 张网渔业是将网具敷设在沿岸近海鱼虾类洄游的通道,利用潮流逼使其入网而渔获。主要捕获小型鱼虾类资源。由于对渔获物选择性差,亦损害了部分经济种类幼鱼、幼体。历来学者之间、生产者之间对张网渔业的看法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 过去不少单位对福建张网渔业调查过多次,并提出许多建设性的管理意见[福建省定置作业调查组,1992]。渔业主管部门也采取了禁渔期、许可证捕捞等限制措施,但由于种  相似文献   

9.
黄渤海区张网渔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6~7月,利用抽样调查方法对黄渤海区32个主要渔港、渔村的张网渔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现场测量。依据调查资料并结合2009年度河北、辽宁、山东以及天津三省一市的渔具渔法调查报告、1983~2009年中国渔业年鉴中记载的张网捕捞产量分类统计资料,对黄渤海区的张网渔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8年张网产量最高,达90.43万t,贡献率为17.18%,此后逐年波动下降。当前,张网是黄渤海区捕捞作业的重要渔具渔法之一,处在第3位,年产量为38.15万t,贡献率为10.49%。目前在黄渤海区进行捕捞作业的张网共有4个型、7个式、19种张网网型、总量69万顶。辽宁省的张网数量占三省一市张网数量的53.54%,主要分布在辽东湾作业;河北省的张网数量占24.69%,主要分布在渤海湾作业;山东省的张网数量占23.08%,主要分布在日照至烟台近海作业。其中以捕捞海蜇、虾类和小杂鱼为主的并列单片张网占54.51%;以捕捞毛虾为主的双锚竖杆张网占16.12%。大多数张网的最小网目尺寸均在4~30mm之间。综合分析表明,张网在黄渤海区渔业中所占比重较大、选择性较差、最小网目尺寸偏小,不利于黄渤海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蒋海涛 《海洋渔业》1985,7(6):290-291
<正> 张网是海洋渔业重要的作业方式之一。1984年舟山地区各种张网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点四。长期来,在捕捞多种小型经济鱼虾的同时,张网作业又大量地杀伤着主要经济鱼类的稚幼鱼,对渔业资源的繁殖与保护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为此,渔业管理部门早在五十年代便制定了“利用、限制、改革”的方针,对张网作业实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自六十年代中  相似文献   

11.
闽南海区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张壮丽  王茵 《海洋渔业》2005,27(2):129-132
本文根据2003~2004年张网作业的监测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闽南海区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结果表明,闽南海区张网渔获种类多达156种,主要渔获种类为带鱼、康氏小公鱼、尖尾鳗、二长棘鲷、静、蓝圆和中华管鞭虾等14个类群组成,其渔获量合占总渔获量的79.5%;张网作业对闽南海区经济种类的损害较为严重,经济幼鱼、幼体在渔获物中所占的比重达39.3%,尤以张网禁渔期前后的3~4月和7月,经济幼鱼、幼体受损最为严重,其比重高达52.8%~74.0%。据估算此期间全海区张网作业损害带鱼、二长棘鲷、鲐鱼幼鱼1.12×104t,数量高达17.12×108ind。因此,建议在加强张网作业周年监测调查基础上,考虑适当调整或延长禁渔期,以利于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81-2003年福建省渔业统计及相关调查资料,应用DEA法,分析了全省海洋捕捞作业及五种主要作业捕捞“技术效率”的年间变化,结果表明:1981~2003年全省海洋捕捞作业综合“技术效率”的变化范围为61.8%~100%,平均为76.4%,综合“技术效率”的年间变化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1990年以来,全省灯光围网和张网作业捕捞能力的发挥比较好,其次为刺网和底拖网作业,钓具作业捕捞能力的发挥较差;渔获选择性低的底拖网和张网作业的捕捞“技术趋势”年间变化保持平稳上升,渔获选择性高或较高的刺网、钓具和灯光围网作业的捕捞“技术趋势”年间变化则呈波动式上升或处于波动状态;各种投入因子对不同作业类型的捕捞”技术效率”的约束力各不相同,主动性较大的底拖网和灯光围网作业对渔船功率的依赖程度相当大,而主动性较小的刺网、钓具作业和被动性的张网作业,对网(钓)具使用数量的依赖度较大;作业天数对五种作业类型的“技术效率”发挥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刺网作业捕捞能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2年福建省沿海流刺网作业的生产调查及全省渔业统计,应用DEA法,首次分析了福建省不同地市流刺网的捕捞能力和不同生产水域三重流刺网的捕捞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荻量计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刺网作业的捕捞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2000和2002年,全省刺网作业的平均“能力利用度”分别为63.8%和48.9%,地市间的“能力利用度”差异显著,最低仅为18.6%和9.7%;刺网作业投入的网具数、船数、功率、作业天数、吨位和网具规格,对该作业捕捞能力的发挥有较重要的影响;相同的调查样本和数据,决策分析取向不同,计量结果亦有不同,比较、决策参考意义也不相同;CPUE与DEA法的计量,采用投入网具数和作业天数计量要比采用投入功率和作业天数合理些。但采用DEA法,更能综合反映多种投入要素下刺网作业捕捞能力变化的信息,结果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近期捕捞力量和捕捞作业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福建省在福建近海捕捞渔业及其五种主要捕捞作业的最大持续产量和最大持续捕捞力量进行估算,并在估算值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渔业资源结构变化趋势及福建近海渔业的实际情况,确定2005年之前福建省近海的捕捞力量和捕捞作业结构的调整方案,调整结果为:总捕捞力量由1998年的标准机施总功率3084460kW削减至1668940kW;其中定置渔业自然功率由1998年的202860kW削减到100136kW;拖网渔业由1474764kW削减到801091kW;灯围61645kW提高到100136kW,刺网渔业由449680kW削减到442269kW;钓渔业由67423kW提高到83447kW;其它作业由35126kW提高到141861kW。  相似文献   

15.
福建沿海张网作业捕捞能力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2年福建沿海张网作业的生产调查及全省渔业统计,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分析福建沿海6个地级市和4个县市张网作业的捕捞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0年和2002年,福建沿海张网作业"能力利用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 2%~100%和7 3%~100%,平均为67 2%和80 9%。各地市间张网作业的"能力利用度"有极显著差异(P<0 01),对给出的投入要素的利用未达到充分发挥其应有产出能力的水平,存在张网作业船数和网具数量的投入过多、渔船功率和吨位的投入偏大的问题。调查36个捕捞单位的"能力利用度"变化范围为46 4%~100%,平均77 4%。4个县市不同生产水域间张网作业"能力利用度"的差异极显著(P<0 01),捕捞单位间的"能力利用度"有显著差异(P<0 05)。近海有翼张网的平均"能力利用度"高于沿岸无翼张网的平均"能力利用度";张网捕捞单位投入的功率、吨位、网具数量、渔船数和作业天数,对其捕捞能力的发挥有比较重要的影响。跨生产水域比较各捕捞单位投入的网具规格和船员数对其"捕捞能力"有一定的影响。CPUE法仅适用于单一或两个投入因子的计量,不足以充分反映张网作业的实际捕捞能力;DEA法则擅长多种投入要素的生产决策,提供各种约束条件的最优选择途径,可以有效获取比  相似文献   

16.
闽东海区流刺网渔业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2000-2001年对闽东地区流刺网渔业的社会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闽东海区流刺网渔业的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控制内湾,沿岸海域小网目流刺网作业的数量规模;调整近海捕捞结构,优化捕捞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先扶持,达量发展近海和外海大中型流刺网作业管渔业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17.
福建海区流刺网渔业的调查和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0~2002年对福建沿海地区流刺网渔业的专题调查研究资料,着重研究了福建海区流刺网渔业的作业型式、渔具规格、数量分布、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管理对策。结果表明,福建海区流刺网渔业的渔船数量位居各种海洋捕捞作业的首位,渔具型式和规格多种多样;依作业海域划分,沿岸水域流刺网渔船数量最多,其次为近海水域,外海水域居第三,分别占75.6%、18.5%和5.9%;按作业型式划分,单片式流刺网的渔具数量最多、三重流刺网次之、双重流刺网最少,分别占65.0%、25.0%和10.0%。调查研究结果还表明,流刺网渔具普遍存在网目规格日趋小型化现象,这与近海捕捞种类呈现小型化趋势相一致,且二者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大多数的渔获种类均可达到初次性成熟体长,说明目前流刺网渔业对渔业资源的利用较为合理。展望流刺网渔业发展前景,提出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2—2003年在福建中南部海区的网板虾拖网作业,应用刚性鱼虾分离栅进行释放经济幼鱼和鱼虾分离试验的资料,文章对试验期间的渔获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网板虾拖作业网具采用刚性分离栅对鱼类和虾类的分离特别明显,对体形较大的蟹类也有一定的分离效果,而对头足类的分离不是很明显。放大囊网网目尺寸的网袋可减少对主要经济种类幼体和其它种类的捕捞,从而达到有选择性的捕捞,保护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