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聚集度指标法、lwao的m-m直线回归法、Taylor的幂法则等测定,水稻田中福寿螺的成螺、幼螺及其混合种群和卵块呈聚集分布,同时应用lwao抽样通式建立理论抽样数模型。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舞毒蛾卵块的空间分布型,用聚集度指标度量适合聚集分布。Iwao的回归分析法与Taylor幂法则也是确定聚集型分布的好方法,结果都说明是聚集型的。由此可确定抽样调查的最适抽样数,编制序贯抽样分析表,用于预测预报和防治效果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聚集度指标法、Iwao的M*-m直线回归法、Taylor的幂法则等测定,结果水稻田中福寿螺的成螺、幼螺及其混合种群和卵块呈聚集分布,并应用Iwao抽样通式建立理论抽样数模型。  相似文献   

4.
春尺蠖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对春尺蠖成虫和卵块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表明,各组样本各项指标均符合聚集分布的检定标准.应用Taylor幂法则、Iwao回归分析法测定出春尺蠖成虫和卵块的空间格局是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的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得出了春尺蠖成虫在一定精确度水平下的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理论抽样模型分别为:Tn=(2.269 3)/(D2-0.8/n)且n>0.8/D2和N=(1)/(D2)((3.070 2)/(m)+0.800 9).卵块在一定精确度水平下的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理论抽样模型分别为:Tn=(0.628 1)/(D2-0.633 7/n)且n>0.633 7/D2和N=(1)/(D2)((1.255 5)/(m)+0.633 7).  相似文献   

5.
对春尺蠖( 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 )卵块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应用平均拥挤度指标、扩散指数等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 等2种回归模型法对春尺蠖卵块的空间分布型进行分析和检验,并根据Iwao模型参数建立春尺蠖卵块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及防治界限。结果表明:春尺蠖卵块在罗山柠条林呈聚集分布特征,分布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群。引起聚集的原因主要是春尺蠖的自身习性,与环境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越北腹露蝗卵块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应用地理统计学和扩散系数C、Taylor幂法则、Iwao聚片回归对广东省阳山县一河滩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卵块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越北腹露蝗卵块呈具有一定平均值的聚团的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卵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其聚集原因是雌虫产卵习性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拟合的变异曲线为球型,其变程为15.5m、块金常数为18.7m、基台值为124.6m.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南宁平菇种植场危害平菇的腐食酪螨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调研,对不同的抽样技术 进行对比,以Iwao 回归线性方程、Taylor 回归线性方程以及聚集指标来确定腐食酪螨的空间分布型 为聚集分布。抽样技术的对比可以得出“对角线”和“平行线式”是菇场中较为理想的抽样方式。  相似文献   

8.
应用平均拥挤度指标、扩散指数等8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回归模型、Taylor幂法则等方法分析了榆紫叶甲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榆紫叶甲林内呈现聚集分布特征,并且聚集程度较高;采用包括Iwao回归模型在内的4个回归模型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采用Blackith(1961)聚集均数法对结果进一步分析表明其聚集原因主要由生物学习性引起。同时,对榆紫叶甲林内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烟田细毛蝽种群聚集强度的测定及种群密度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aylor 幂法则和Iwao 的m—m 回归分析法测定烟田细毛蝽成虫和卵块的聚集强度后发现,成虫和卵块在烟田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都是疏松的个体群,成虫个体群的面积相当于1~2株烟(约0.3~0.7平方米)所占的面积。抽样估测成虫种群密度时,以1株烟作抽样单位较适宜。用Kuno 序贯抽样模型计算出了成虫和卵块的序贯抽样表和抽样图,用Iwao 提出的公式计算出了估测种群密度时的理论抽样数,并拟合出了估测成虫和卵块密度的经验式,即λ_(成虫)=1.5591(-lnp_(?))~(1.0833)和λ_卵=1.1945(-lnp_(?))~(1.0468)。调查成虫数量时,不同取样法的优序为:平行线>对角线>棋盘式>简单随机。  相似文献   

10.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增霞  李建庆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128-1130,1141
应用Taylor的幂法则、Iwao m*-m回归分析法及6个聚集指标,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指导韭菜迟眼蕈蚊田间防治.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可运用Iwao m*-m回归分析法中的两个参数α和β值确定在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  相似文献   

11.
棉叶螨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及其二阶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田间调查结果分析,在棉花苗期,棉叶螨的垂直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且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主要分布在倒1至倒5叶上,约占总螨量的90%左右,不同田块之间差异不显着。应用Iwao根据M*-m关系提出的二阶抽样模型估测,在D达0.10、0.15、0.20精确水平时,调查顶1叶至倒5叶层螨量所需抽查的棉株数平均分别为109.6、48.9、27.5株。置信度取95%时,区间估计p上为0.9386~0.9674,p上为0.9530;p下为0.0374~0.0618,p下为0.051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烟田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 (L.))空间分布型格局及抽样技术,为该虫害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块烟田逐株调查,应用频次分布法、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 m*-m回归分析法,研究斑须蝽成虫在烟田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结果】频次分布法分析表明,斑须蝽在第2块烟田的分布极显著不符合泊松分布,在第5块烟田极显著不符合奈曼分布,在第3和5块烟田均显著不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及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该虫成虫态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是其所生活的环境因素所致。Iwao m*-m回归分析表明,斑须蝽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但个体群之间呈均匀分布。据此确定了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室内模拟抽样以平行线每点50株抽样的代表性最强。【结论】斑须蝽在烟田呈聚集分布,在田间种群数量调查中,宜采用平行线每点50株抽样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玉米产区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威胁之一。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的重要生态属性,研究桃蛀螟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明确其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桃蛀螟的田间抽样计划制定、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统统计学(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通过序贯抽样技术得到不同允许误差(D=0.1、0.2、0.3)和经济阈值(m0=0.5、1、1.5、2头/株)下的最大理论抽样数。【结果】两种统计学方法的结果均表明桃蛀螟幼虫种群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标分析表明桃蛀螟幼虫的分布型为聚集型;Taylor幂法则结果显示桃蛀螟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Iwao回归模型证明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根据半方差函数模型参数,确定桃蛀螟幼虫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和线型,表明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通过Kriging插值法分析得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三维和二维空间分布图,其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Iwao回归模型抽样技术明确了桃蛀螟幼虫在置信概率t=2,不同平均密度m=0.5、1、2、3、4、5、10、15时的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1、0.2、0.3时,当m0=0.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 417、854和380株;当m0=1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717、429和191株;当m0=1.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150、287和128株;当m0=2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867、217和96株。【结论】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序贯抽样确定的理论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斜纹夜蛾在甘薯田的空间分布格局,2010年对斜纹夜蛾不同发生密度的甘薯田块进行了调查,取得了8组样本资料,运用多种聚集度指标、Taylor的幂法则以及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斜纹夜蛾的卵块为均匀型分布;幼虫呈聚集分布型,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田间虫口密度高低影响空间分布,虫口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烦夜蛾幼虫在甘薯田的空间分布和种群特征,2015年对不同发生密度田块进行了调查,取得8组样本资料,采用6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的m*-m回归分析法、Taylor的幂法则等,对其空间分布型和田间理论抽样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烦夜蛾幼虫在甘薯田间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环境因子是导致烦夜蛾幼虫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幼虫虫口密度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N=1.96~2/D~2(1.3102/m+0.6255)和序贯抽样模型T_n=1.3102/(D~2-0.6255/n)。  相似文献   

16.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苗蚜和伏蚜为害春套棉、夏套棉和夏直播棉形成的卷叶株的空间分布,经4种频次比较法测定,属负二项式分布或核心分布;经6种聚集指标公式测定,属聚集分布。求得了它们的理论抽样次数。分析提出以双对角线10点取样,苗蚜期每点20株、伏蚜期每点10株取样调查方法。组建了它们的序贯抽样调查表,为实施防治指标调查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白背飞虱低龄若虫空间分布参数的特征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Taylor的幂法则和Iwao的m~*—回归方程(m=α+β)测定结果,白背飞虱1—3龄若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其公共k值为3.0135。本研究运用分布型参数K、α和β,分析了白背飞虱若虫在田间聚集分布的原因及其平均密度与K值的关系;探讨了用零频率来估计其平均密度,并分别给出了不同零频率及不同平均密度下所需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8.
甘蓝地主要害虫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甘蓝地3种主要害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粉虱、桃蚜与小菜蛾幼虫在一定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并运用Iw ao'sM*-M回归中的两个参数α和β值确定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模型,为这几种害虫的种群系统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频次分布卡方(X~2)检验、Iwao平均拥挤度m=α+βm、Taylor幂法则S~2=am~b等8种方法,分析了银纹夜蛾与豆天蛾幼虫在大豆田的空间分布.结果呈嵌纹分布和聚集型分布.据此,确定了两种害虫的科学抽样方式和不同密度下的合理抽样数量.  相似文献   

20.
棉田烟粉虱成虫空间分布型与序贯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烟粉虱成虫在长江下游的江苏沿江棉区不同棉田(Bt棉和常规棉)的种群空间分布型,指导田间取样,本研究应用5种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方法(Iwao回归法及Taylor幂法则),于2008年测定和分析了烟粉虱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种群不论在Bt棉田还是在常规棉田,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一致,8月1日之前和10月3日以后,烟粉虱成虫在3个不同品种棉田中都呈均匀分布;8月1只至10月3日期间,符合聚集分布的检验标准.本文还探讨了影响其聚集的原因,并利用分布型参数确定了棉田烟粉虱成虫的理论序贯抽样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