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农学   26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是危害寄主广、周年发生时间长、较难防治的一种重要害虫,应掌握其种群数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危害特点、防治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决策以持续提高防治水平。现依其危害最重的棉花和冬枣两种作物为主要对象进行简述。一、种群数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绿盲蝽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老害虫。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大量应用有机氯、有机磷化学药剂防治农业害虫,绿盲蝽的发生数量减少、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正>问荆(Equisetum arvense),农民俗称节节草、接骨草、木贼草、土麻黄等,植物学分类地位隶属于蕨类植物门、木贼科、木贼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调查结果表明,该杂草已成为农田疑难防治杂草之一。  相似文献   
3.
琐谈草甘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草甘膦的简史草甘膦1971年由美国科学家D·D·贝尔德等发现,1972年被孟山都公司开发,最早又称镇草宁、草干膦等。中国于1980年建立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的草甘膦生产装置。1996年,孟山都首次推出抗农达大豆,推动了草甘膦的快速发展。2007年草甘膦价格疯狂上升,多数厂家盲目扩产,2009年价  相似文献   
4.
<正>一、莎草类发生概况莎草,俗称三棱草、香附子,是植物界的一大类群,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目、莎草科。世界有70多个属,5000多种,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地区。中国有30多个属,600余种,危害农作物最重的是莎草属,如香附子、碎米莎草、扁穗莎草、异型莎草等。莎草最适宜在山坡荒地、水生地、潮湿沼泽地生长,现已广泛蔓延,分布全国各地的非耕田、草坪、水田和多种旱田作物。因适应性强、分布广、繁殖快、危害重、防除难,被列为世界恶性杂草之一。莎草类具明显突出外部症状:地上部有细长的叶和较高的茎,叶丛生于茎基部,茎三棱形,不分节,外表光滑,因种类不同,茎高在15~90厘米不等。地下根呈球茎连接,匍匐延长,球茎产生根茎,根茎再产生新的球茎,新球茎萌生幼芽,一株接一株,连绵不断,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几十倍繁殖。球茎多为圆型或纺锤型,外表有纹状,呈黑色或黑褐色,内心白色。球茎  相似文献   
5.
<正>调查与分析稻田恶性杂草种类发生特点、形成原因、危害现状并进行科学防除,对提升稻田杂草综合治理水平至关重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稻农和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稻田恶性杂草有8种:杂草稻、稗稻、水花生、莎草、稻李氏禾野慈姑、千金子、马唐。其突出共性是抗逆性强,与水稻竞争水  相似文献   
6.
棉田除草剂应用新技术——播种盖膜后喷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鲁、冀等地,由棉农尝试,后经相关企业、专业人员不断改进的棉田盖膜后喷除草剂技术应用面积逐步扩大。因与常规用药方法完全不同。由此产生一些新问题。笔者根据调查与掌握、的情况进行讨论,旨在完善棉田化学除草技术。  相似文献   
7.
龟纹瓢虫捕食棉蚜的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捕食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的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其捕食量随猎物的密度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拟合捕食功能反应曲线,符合Hol1ing功能反应Ⅱ型,其模型为Na=1.1837N/1+0.0059N.日最大捕食量为226头.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增加而降低,模型为E=0.5981×P-1 7081.干扰反应模型为E=0.9733×P-2.076.3个模型为正确评价龟纹瓢虫控制棉蚜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鲁北地区是黄淮流域重点大豆产区之一。本区年平均气温11.7—12.9℃,雨量550—650毫米,热量资源丰富(大于0℃的积温4700℃左右),为大豆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豆株枝叶繁茂,田间湿度较高,食料丰富,使豆田成为多种害虫天敌发生、繁衍、活动和栖息的场所。过去,由于豆田耕作粗放,化防次数少,使这些天敌资源得以保存下来,在控制豆田害虫的发生和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由于生产责任制的逐步完  相似文献   
9.
10.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Walker)、银纹夜蛾(Plusia agnata Standinger)、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和豆灰蝶(Plebejus argus L.)对黄淮流域大豆生产影响较大,防治指标亟待改进。人工模拟剪叶建立了叶损失率与产量损失的函数方程。逐种测定日食量,求取了每种幼虫不同阶段的校正等量系数,建立了为害当量系统。在考虑多维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大豆不同生育期的复合防治指标。田间调查表明,应用该指标能较好解决4种害虫在田间混合发生,虫龄参差不齐,难以确定防治指标的困难,具有较高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