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品种棉田烟粉虱成虫种群动态及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长江下游的江苏沿江棉区,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对鲁棉研15号(Bt棉)、中棉所29号(Bt棉)和苏棉9号(常规棉)棉田烟粉虱成虫种群动态与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Bt棉田烟粉虱成虫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常规棉田,鲁棉研15号最高(58.4头/百叶),中棉所29号次之(39.3头/百叶),苏棉9号最低(29.4头/百叶);3种棉花植株上烟粉虱成虫种群消长的时序动态一致,7月中旬始见成虫,8月中下旬出现全年最高峰,10月下旬逐渐消失;烟粉虱成虫数量在3个品种棉花不同叶层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据此,提出了棉田烟粉虱施药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烟粉虱在棉田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烟粉虱已在吐鲁番地区对棉花生产造成巨大危害.了解该害虫在棉田的种群空间分布型,为今后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调查并应用几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Iwao的回归方程式,分析和测定了烟粉虱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在棉花上烟粉虱各虫态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型;并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显示烟粉虱成虫、若虫和卵在棉花植株的上部叶片分布较多高于中部和下部叶片.[结论]通过对烟粉虱在棉田分布型的分析,为今后更进一步了解烟粉虱在棉田的种群动态和发生情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苏棉田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及控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2002~2003年通过系统调查对江苏棉田烟粉虱种群动态规律及其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扬州市郊区棉田,7月下旬始见烟粉虱成虫,8月中、下旬形成第1个成虫高峰,10月上旬成虫消失;丰县棉田,7月中旬始见烟粉虱成虫,8月中旬出现第1个成虫高峰,10月下旬随着气温的下降田间成虫逐渐消失。棉田烟粉虱虫口密度,江苏北部棉区高于中部棉区,转Bt基因棉田高于常规棉田。黄板对烟粉虱成虫有一定的诱集作用。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混剂、灭多威和氧化乐果对棉田烟粉虱种群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9d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2.32%、84.59%和80.03%。  相似文献   

4.
敦煌市棉田烟粉虱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2006年9月,对敦煌市棉田烟粉虱的生物型进行了鉴定并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敦煌市棉田烟粉虱为B型烟粉虱.烟粉虱5月初开始从温室向棉田扩散,6月下旬在棉田内开始普遍发生,8月上旬形成第1个成虫高峰,至9月中下旬随棉花采摘和气温的下降田间成虫数量逐渐减少,卵、若虫的种群动态与成虫基本一致.烟粉虱从温室迁入棉田,其扩散距离越远,数量越少;距离温室越近的棉田烟粉虱发生数量越多,距离温室大棚10 m处的棉田的种群数量显著高于50 m处的棉田.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烟粉虱在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的发生情况及空间分布特点,为制定烟粉虱的生态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流域范围内的番茄种植区中选取城郊、花卉、河流和山地4种不同类型农业种植环境,采用五点取样法对番茄地烟粉虱种群密度及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利用四分位法分析烟粉虱在不同农业种植环境中的发生情况,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分析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种群在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的空间分布型,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其聚集原因.[结果]花卉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种群密度最小;河流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种群密度最大,主要发生期的种群密度成虫为32.47头/叶,若虫为49.42头/叶.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种群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由烟粉虱周围环境中作物和非作物生境等综合因素引起.在烟粉虱的主要发生期,4种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主要分布在番茄地的边缘区域;烟粉虱成虫在番茄植株的上部叶片分布最多,中部叶片次之,下部叶片最少;烟粉虱若虫在番茄植株上总体表现为中部叶片分布最多,下部叶片次之,上部叶片最少.[结论]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种群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由周围环境中作物和非作物生境等综合因素引起.显花植物种植比例较高的花卉农业种植环境类型对烟粉虱的自然调控作用较好,合理布局农业种植环境如增加显花植物的种植比例可有效抑制烟粉虱的暴发.  相似文献   

6.
2012年6~10月通过田间定点调查,研究烟粉虱在淄博市棉田中的日活动规律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在10~14时活动较为活跃,早晨和傍晚停留在棉株上的数量最多;棉田中烟粉虱的发生高峰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下旬,烟粉虱数量暴发状态时天敌的作用达不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在3个不同品系的抗刺吸式口器害虫转基因棉花与其亲本棉花品种上的体型差异、发育历期、成活率、成虫寿命、产卵量和生命参数,以分析不同抗刺吸式转基因棉花品系对Q型烟粉虱的抗虫效果.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的体型、发育历期、存活率以及成虫寿命等多个生长发育参数在转基因棉花品系与对应亲本间无显著差异;但Q型烟粉虱在转基因棉品系上的产卵量和种群净增值率明显低于其对应亲本棉,种群加倍时间高于其亲本棉,表明检测的3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系都对Q型烟粉虱有抗性.烟粉虱成虫单雌产卵量、种群净增值率和种群加倍时间等3个生命参数指标为评价其它抗刺吸式口器转基因棉花对Q型烟粉虱的抗虫效果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调查了转Bt+CpTI基因棉SGK321棉田、其亲本常规棉SY321棉田以及间作棉田烟粉虱成虫种群的数量,测定了不同时期SGK321棉与SY321棉叶片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及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间,SGK321棉田烟粉虱的种群数量一直高于SY321棉田和间作棉田。烟粉虱取食的SGK321植株叶片几丁质酶活性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SY321上部叶片中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其下部叶片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SGK321叶片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而SY321叶片基本上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SY321与SGK321上部叶片中蛋白质相对含量均呈先上升后逐渐下降趋势,下部叶片与上部叶片相似但略有不同。SGK321与SY321处理植株叶片几丁质酶活性之间没有明显差异;SGK321处理植株叶片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多数时期高于SY321。探讨了棉花防御反应与棉田烟粉虱种群数量差异的相关性,以利于揭示双价抗虫棉对烟粉虱的影响及其生理防御机制,为烟粉虱的综合治理以及棉花育种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法、Taylor幂法则,考查了2006年7—8月份烟粉虱成虫种群(Bemisia tabaci)在黄瓜上的分布型;分析这些聚集度指标与密度的相关性,选择了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负二项分布的k值,描述种群的时序动态。结果显示:在黄瓜的生长期间,该成虫种群聚集强度有明显的变化,水平空间为高→低→高→低,百株虫量最多为23359头,最少为1908头;垂直空间为低→高→低→高,百株第8叶烟粉虱成虫数量最多,为9093头,其次是第9叶和第7叶,分别为8488头和8353头。从该种群在黄瓜上的整个发生期来看,种群空间格局处于扩散和聚集交替进行的动态过程中。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合适的抽样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烟粉虱在温室番茄植株上的空间分布规律,2018年6至7月对宁夏温室番茄植株上的烟粉虱进行抽样调查,通过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3种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和若虫在番茄植株上均为聚集分布;明确了烟粉虱成虫和若虫在不同的虫口数量和允许误差条件下的理论抽样数,结果为所需理论抽样数随着虫口数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不同类型棉田对比调查分析结果可看出 ,非抗虫棉田比转Bt基因抗虫棉田昆虫群落物种数减少 ,两类棉田昆虫群落中 ,棉蚜、棉蓟马、棉叶螨相对多度较大 ,在食叶蛀桃类害虫中 ,以棉铃虫的个体数量占优势 ,美洲斑潜蝇的个体数量在两类棉田中呈明显上升趋势。两类棉田比较分析主要害虫棉铃虫、棉蚜、棉叶螨的类群相对多度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比非抗虫棉田减少 ,而棉蓟马、棉叶蝉、白飞虱、棉盲蝽类群相对多度增大 ,天敌类群相对多度较大。不同类型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棉田施用农药多少不同 ,非抗虫棉田比转Bt基因抗虫棉田物种丰富度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两类棉田害虫优势度和优势种不完全相同 ,昆虫总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时间序列上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总的表现是转Bt基因抗虫棉田昆虫群落变化较规律 ,多样性指数偏高  相似文献   

12.
对河北省6个县245个农户两年的问卷调查材料为依据,对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和非抗虫棉品种的效果以及不同基因来源、不同代数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调查所涉及的2002和2003年度,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的产量、农药成本、总成本和收益都比非抗虫棉品种高。转Bt基因抗虫棉1代种子比转Bt基因抗虫棉2代和3代种子产量高,但是两者收益之间的差异在两个年度有不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南疆地区棉田棉蓟马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2~2004年研究了南疆地区棉田棉蓟马的种群动态及棉花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和以前相比棉蓟马依然是南疆棉花的重要害虫,2002、2003和2004年棉田棉蓟马日最高密度分别为5 328、3 033和3 383头/百株.对转基因抗虫棉GK19(表达Cry1A杀虫蛋白)、SGK321(表达Cry1A+CpTI杀虫蛋白)和普通棉花泗棉3号、石远321的研究表明棉蓟马在不同品种上的季节性数量动态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Bt转基因抗虫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3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DP99B、20B、1560BG和2个非抗虫棉对照品种鄂杂棉1号、湘杂棉2号,比较研究了不同棉花群体中昆虫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3个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种群,尤其是在棉花生育前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其他鳞翅目害虫种群也有一定控制效果,这使得棉蚜、棉叶蝉、烟粉虱等刺吸式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但抗虫棉棉田昆虫群落、害虫亚群落以及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均较对照棉田小,而优势集中性比对照棉田高,反映出抗虫棉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相对来说,DP99B和20B抗虫性能较好,其棉田昆虫群落结构也比较稳定。因此,转Bt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应用中,除了要关注抗毒性棉铃虫的产生和危害以外,还应特别注意其他可能上升为主要害虫(如棉蚜、棉叶蝉、烟粉虱等)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陕西棉田烟粉虱发生为害与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4年,对陕西棉田烟粉虱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在陕西棉田发生高峰期为8月下旬~9月上旬,田间分布以棉田边缘棉株上的发生数量明显大于中间棉株,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其成虫及中老龄若虫在棉株上、中、下三部分的分布比例分别为53.6%、31.9%和14.5%。棚室蔬菜大面积发展是导致棉田烟粉虱危害加重的主要因素,抗虫棉种植后棉田用药量水平下降、生态环境多样化、棉田与棚室距离等直接影响棉田烟粉虱的发生数量。采用除草剂杀灭或人工清除田间及大棚周围杂草,棚室内高温闷杀,通风口设置防虫网,可有效减少虫源基数和虫口增殖,是降低大田棉花烟粉虱发生数量的关键措施;棉田烟粉虱发生初盛期的8月上旬,进行黄板诱杀,田间喷雾70%的艾美乐、25%阿克泰、25%扑虱灵、20%吡虫啉等化学药剂,并进行大面积联防联治,是控制棉田烟粉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With increased cultivation of transgenic Bacillus thuringiensis(Bt) cotton in the saline alkaline soil of China, assessments of transgenic crop biosafety have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soil salinity on rhizosphere microbes and Bt protein residues. In 2013 and 2014,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the rhizosphere microbial biomass,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nd Bt protein contents of the soil under transgenic Bt cotton(variety GK19) and its parental non-transgenic cotton(Simian 3) cultivated at various salinity levels(1.15, 6.00 and 11.46 dS m~(-1)). Under soil salinity stress, trace amounts of Bt proteins were observed in the Bt cotton GK19 rhizosphere soil, although the protein content increased with cotton growth and increased soil salinity levels. The populations of slight halophilic bacteria,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ammonifying bacteria, nitrifying bacteria and denitrifying bacteria decreased with increased soil salinity in the Bt and non-Bt cotton rhizosphere soil, and th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icrobial respiration and soil catalase, ure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lso decreased. Correlat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d Bt protein content in the Bt cotton rhizosphere soil may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slower decomposition of soil microorganisms, which suggests that salinity was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relevant activities of the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indicates that Bt proteins had no clear adverse effects on the soil microorganism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y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risk assessment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otton in saline alkaline soil.  相似文献   

17.
转Bt基因棉花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生态安全风险,采用3个转Bt基因品种及其相应的近等位基因非转基因品种和一个常规品种在大田研究了转基因棉花种植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花种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依棉花品种、生育期、土壤酶种类不同而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块性指标和Iwao回归法等,研究了烟田烟蓟马种群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其符合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且具有共同的K值(K=3.11653)。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精度水平下的Kuno序贯抽样图、不同防治指标下的Iwao序贯抽样图及复序贯抽样图。3种序贯抽样中,以复序贯抽样为优。  相似文献   

19.
印度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始于1996年,2002年开始进行商业种植。为了推动中国种业的发展,现通过研究印度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的历史及现状,总结出转基因抗虫棉生产的优点,并提出其潜在的生态风险。截止到2010年,印度农业部门审定可以商业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总计350个,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达到1 000万hm2,种植率达95%。转基因抗虫棉比非转基因抗虫棉增产86%,杀虫剂使用量减少56%,净收益提高2.5倍。印度棉花产量和出口量位于世界第二位(中国、印度和美国),原棉出口值为22亿美元。然而,转基因抗虫棉不是对所有的害虫都具有作用,同时,其花粉携带的转基因漂移以及残枝对其它生物产生的影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