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在对国内外森林认证发展情况的认识基础上,探讨了国有林场森林认证的重要性,借鉴国际森林认证体系,结合我国国有林场的实际,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有林场森林认证的原则及相关标准,总结形成8个原则、40个标准,并讨论了目前森林认证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森林认证的发展,提高国有林场的可持续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借鉴国内外森林经营认证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影响森林经营认证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有林场森林经营认证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森林经营认证综合指数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中国森林认证体系建设发展历程及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开展中国森林认证试点背景和过程,分析了森林经营认证过程中森林经营与保护方针、目标和原则,总结实践与经验提出具体森林经营与保护措施,并对吉林省森林认证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试论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采用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福建省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管理现状及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提出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森林认证的发展,总结了森林认证对我国森林经营的总体影响,并分析了森林认证对我国森林经营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特别是对经济成本效益的影响,提出了我国森林认证应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为主要目标、应以能力建设为主要工作、应以大型林业企业带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森林认证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研究森林认证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产品国际贸易、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中国林业同国际接轨等方面的关系 ,详细阐述了中国开展森林认证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中国森林认证的进展情况 ,分析了森林认证对中国森林经营和林产品贸易的可能影响 ,认为森林认证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森林认证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开展森林认证是促进我国森林管理与国际接轨并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文中概述了森林认证的发展概况以及森林认证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并以我国吉林省经过认证的森林经营企业为例,通过对森林认证前后的对比,以及与未经过认证的国有林业局对比,分析森林认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认证的开展在经济上可行,使社会受益,对环境友好,能够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文中还对我国开展森林认证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森林可持续经营及森林认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概述了国际区域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的9大进程,阐述了森林认证的概念及其3个组成要素以及国际上对森林认证工作的促进与发展,介绍了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的制定和森林认证工作。  相似文献   

9.
当前,森林认证已成为全球性的一项森林经营管理活动,成为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举措。从全球来看,森林认证正逐步得到全世界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将成为解决世界森林问题、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产品市场准入的一种有效手段。文章从森林认证的宗旨、产生的背景、森林认证的标准及森林认证的内容等方面阐述了森林认证是促进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0.
基于FSC森林认证的千岛湖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SC森林管理认证明确要求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依照FSC森林认证的原则与标准,传统森林经营方案内容需要调整,广度需要拓展,深度需要加大.分析了编制符合FSC森林认证要求的千岛湖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实际,论述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提出了基于FSC森林认证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几个关键技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森林经营方案是国有林场科学经营森林的法定依据,为探索现代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加快现代林业建设,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骨干示范作用。依据丽水市白云山生态林场的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了森林资源特点,确定了林场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编制了森林经营规划,提出了森林经营规划的重点。结果表明:在分类经营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原则的指导下,规划下一经理期人工造林更新面积18701亩,规划幼林抚育97136亩/次,规划抚育间伐面积18366亩,规划采伐总量48709 m3,前3年年伐量4519 m3。由此严格地按照森林经营方案实施,至经理期末,森林蓄积量可提高10%以上,树种结构更趋合理,森林质量将得到有效提升,森林生态优势将得到良好发挥,林场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可为国有林场科学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在系统剖析广西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经营模式、森林资源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影响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按照分类经营、分级管理的原则,提出了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模式:公益型国有林场应实行"多种经营",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按公益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森林资源结构应以异龄混交结构为主;商品型林场应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实行"林板结合"永续利用经营模式,进行股份制改造或承包经营或拍卖,按商品生产企业进行管理,进行林种、树种和年龄结构调整,森林结构可以同龄纯林为主。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东北及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的实际情况和该地区的森林认证实践,就本区域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提出几点建议。认为把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和林产品产销监管链认证结合起来,对于强化森工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谐林场——论现代国有林场的森林经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没有持续坚持森林经理是当前国有林场普遍陷入“两危”困境的原因之一。论述了建立和谐林场是森林经理的内在要求。提出从现代林业经营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全面谋划与控制、产权结构调整、林场治理结构完善以及推进国有林场文化建设等方面来重构现代国有林场森林经理,促进和谐林场建设。  相似文献   

15.
陕西现代国有林场建设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陕西国有林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构建现代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完善林场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创新森林经营管理机制、建立产业发展机制、创建和谐新林区"的现代国有林场建设发展思路,并研究制定了"管理体制、基础设施、森林经营、产业开发、资源管护、和谐林区"六个方面的现代国有林场建设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国有林场在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中具有骨架作用,是祖国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支撑点,也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可或缺的重要实施主体。在深入了解与掌握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6个市国有林场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内蒙古西部地区国有林场经营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内蒙古西部地区国有林场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为国有林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广东省开展的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与传统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有所不同,是在国 家和广东省森林经营规划指导下的多功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新技术体系。文章以广东省茂名市国有荷塘 林场为例,通过分析国家和省的森林经营规划、林场森林资源、林场性质,为林场制定了相应的 12 种森 林经营类型和 12 种森林经营作业法等关键内容。这些重要内容成为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主体内容, 为方案编制服务,可满足林场 8 年经理期内的各种经营要求,实现森林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was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to analyz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from the 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 in terms of origin, development, main drivers and impacts, and then conducted the approach analysi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with forest certification in China. The result showed that China shall establish her own forest certification scheme, with the focus on the improvement of forest sustainable management concept thro...  相似文献   

19.
全面调查与分析国有林场改革后广西国有林场在经营管理机制、产业发展、资金债务、森林资源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探索林场经营新机制,发展特色产业,完善林场产业体系,夯实资源基础,拓宽林场发展资金来源,加强监管,确保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安全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国有林场发展能力等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