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方法,对我县15个乡镇的口蹄疫免疫抗体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猪牛羊口蹄疫(FMD)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3%、84.3%、89%,表明全县猪牛羊整体处在抗体保护当中。  相似文献   

2.
为确实掌握某地区牛、羊口蹄疫(FMD)春季防疫免疫效果,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该地区某奶牛场的74头奶牛进行了A、O和亚洲Ⅰ型FMD免疫抗体的检测,对7家规模养殖场和7家散养户的80只山羊进行了O型和亚洲Ⅰ型FMD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用O型-A型-亚洲Ⅰ型FMD三价灭活苗免疫奶牛后,可同时产生针对A、O和亚Ⅰ型3种亚型的高水平抗体;用O型-亚洲Ⅰ型FMD二价灭活苗免疫羊后,规模羊场的两种亚型抗体合格率均高于散养羊。所抽检牛、羊抗体合格率均超过农业部规定的70%的标准。结果表明,FMD三价苗免疫效果较好,可以起到一针防三型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时掌握伊州区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猪蓝耳病(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抗体免疫状况,研究采用ELISA方法对该区的156份血样进行了猪瘟(CSF)、猪蓝耳病(PRRS)、口蹄疫(FMD)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规模场猪群猪瘟、猪蓝耳病、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分别69.23%、70.51%、79.49%,其中猪瘟免疫效果不理想,必须实施紧急补免;散养户猪群猪瘟、猪蓝耳病、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分别80.77%、79.49%、96.15%,免疫效果均较理想。此次检测为更进一步做好全区猪群CSF、PRRS和FMD的有效防控提供了基本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对畜牧业危害极大,是世界各国检疫和防疫的重点对象。目前已知该病毒有7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5.
用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方法对北京地区主要牛场进行口蹄疫(FMD)母源抗体、免前和免后抗体水平的调查,以探寻牛体内FMD抗体消长规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从而指导北京地区FMD的免疫。结果发现母源抗体水平在5日龄前小于1:32,5日龄开始上升,高水平抗体一直维持到75日龄,90日龄开始回落;加强免疫后抗体滴度大幅度升高,抗体效价离散度降低;用FMD疫苗免疫青年牛1次,21d和51d的抗体平均值都为1:256;成年母牛的分别为1:256和1:248;育成牛的分别为1:248和1:240。说明牛FMD首免的适宜日期为90日龄;适时的加强免疫有利于牛群抵抗FMD;FMD疫苗对育成牛、青年牛和成年母牛都有理想的免疫效果,对青年牛的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5):114-116
为了掌握2011—2013年南汇新城镇猪瘟(CSF)、口蹄疫(FMD)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免疫效果,随机采取175份规模养殖场和162份散养猪血清,利用ELISA方法检测这3种疫病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全镇CSF、FMD、PRRS的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2.7%,89.1%,90.6%,散养户为88.3%,90.1%和92.0%,规模场为77.1%,88.0%和89.1%,均高于农业部规定标准,这表明全镇存栏生猪CSF、FMD和PRRS免疫水平较高,生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良好。但规模场的抗体合格率普遍低于散养户,这提示规模养猪场在实际免疫操作过程中略有不足,本文对此提出一些综合性措施,为今后的防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克斌 《动物保健》2012,(10):40-42
目前,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的发生虽然已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在历史上,口蹄疫的流行确有明显的季节规律,秋末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减轻,夏季基本平息。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1月前后开始至今,我国及周边接壤的国家都有FMD的发生,且流行的毒株主要是O型缅甸98毒株,危害很大,被称为是近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所以,疫情的发生不具有偶然性,秋冬季节对FMD的防控决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的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Foot-Mouth-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牛、猪、羊、鹿等偶蹄动物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是体温高热,口、舌、唇、蹄、鼻、乳房等部位发生水泡性炎症过程,卧地不起,食欲废绝,水泡破后形成溃疡,进行性消瘦,幼畜有很高的死亡率。成年畜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康复畜的生产能力严重下降,且长期带毒,是口蹄疫的主要传播源。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入A表第一号传染病,规定其成员国必须报告的疫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称《动物防疫法》)规定的对人畜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一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2010年10月,笔者在宁海县某规模化猪场对种猪、肉猪群随机抽检血清样品179份,进行了猪瘟(HC)、口蹄疫(FMD)、蓝耳病(PRRS)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等疫病的抗体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检测试剂盒猪瘟正向血凝诊断试剂、猪口蹄疫0型正向血凝诊断试剂均购自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蓝耳病抗体检测试剂盒为法国LSI公司生产;猪圆环病毒2型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为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10.
1 原理 滴定好的固定量病毒抗原与被检血清首先在液相中反应,然后将抗原抗体复合物转移到包被好了的含口蹄疫(FMD)型特异性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板中,没有完全被血清抗体阻断的病毒抗原被ELISA板中的抗体捕获,亦与随后加入的豚鼠抗血清中的抗体结合。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对我国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重大动物疫病,并将其列入必须实行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行列。为有效地防止口蹄疫疫病的发生,我国制定了由各级政府部门共同提供资金解决疫苗经费的防疫措施,以确保疫苗的充足供应。然而,口蹄疫的防疫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在目前的动物防疫体制下,只保障疫苗的供应,是不可能把防疫工作做好的。从近几年我们对本地区口蹄疫防疫监测的情况看,防疫效果并不理想,抗体产生率明显偏低,只有10%-20%。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本地区的口蹄疫防疫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口蹄疫的防疫工作目前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口蹄疫疫苗在到达县(区)级动物防疫部门后,在储藏、分流运输、分配注射等环节都存在冷链脱节的现象,配套设施不健全,防疫队伍不稳定,工作责任心不强,操作不规范等因素的并存,严重影响了口蹄疫的防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动物,其中以猪牛感染多见。该病毒有7个血清型:O、A、C、AsialⅠ、SAT1、SAT2、SAT3以及多个亚型,不同类型的口蹄疫病毒的抗原性不同,即便是同一血清型的病毒,其不同分离株的抗原性也存在差异,彼此之间也不会发生交叉免疫现象,但它们所引起的症状都基本相似。现将猪牛口蹄疫的发生、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邵军军  常惠芸 《猪业科学》2011,28(10):54-56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virus,FMDV)引起猪牛羊等重要经济畜种发病的重大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涉及食品安全、物价稳定等一系列安全和社会问题[1-2]。FMD灭活疫苗为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控制口蹄疫疫...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南非共和国对口蹄疫(FMD)控制的措施及独特的封锁模式,并对2000年暴发猪FMD采取的政府措施,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正>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威胁(如猪、牛、羊等)偶蹄目动物健康的一类传染性动物疫病,给猪牛羊等养殖场/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县级兽医实验室口蹄疫抗体检测是我国基层动物防疫部门防控口蹄疫的重要方法,准确检测出当地猪牛等动物的口蹄疫抗体水平,对预防和控制当地口蹄疫疫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散养生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疫苗按常规剂量接种,同时,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瘟弱毒活疫苗和猪瘟-猪丹毒二联苗)分别按照1、2、3倍剂量接种35-40日龄(阉割时进行)的仔猪;猪瘟疫苗和猪瘟-猪丹毒二联苗分别2倍剂量接种35~40日龄(阉割时进行),间隔1周后进行口蹄疫疫苗常规剂量的免疫接种.共分8组。通过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对散养生猪同时进行猪瘟和口蹄疫双针防疫的免疫效果确实,是可行的。且不同免疫剂量猪瘟疫苗在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略有不同,剂量大的,则一定时间后抗体水平相对高些。在实际工作中,为避免疫苗本身质量、疫苗保管等因素导致防疫质量下降,我们建议猪瘟采用2头份剂量规范实施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均可感染此病,并能形成全球大规模流行,所以国际兽疫局(OIE)将该病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加格达奇区通过组织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掌握了全区畜禽养殖场(户)的防疫工作状况,了解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猪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动物疫病的抗体水平,并针对本区动物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实际,对动物疫情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河南省O型口蹄疫(FMD)的免疫抗体水平,评估其免疫效果,2021年在河南省规模场、屠宰场与散养户,随机采集785场次22 879份血清样品,采用ELISA方法检测O型FMD免疫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不同畜种、不同场点类型、不同季节、不同行政区域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全省O型FMD抗体免疫合格率为80.30%,其中猪、牛、羊抗体免疫合格率分别为79.09%、92.48%、72.26%。猪场中,种猪场、商品代场、屠宰场O型FMD抗体免疫合格率分别为85.24%、82.57%、65.56%;牛场中,种牛场、商品代场、屠宰场、散养户O型FMD抗体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6.72%、91.75%、94.17%、100%;羊场中,种羊场、商品代场、散养户O型FMD抗体免疫合格率分别为78.63%、72.37%、69.46%。春、夏、秋、冬季的O型FMD抗体免疫合格率分别为79.42%、79.00%、80.58%、86.12%。18个地市中,有2个地市O型FMD抗体免疫合格率低于70%。结果表明:河南省O型口蹄疫整体免疫效果较好,但羊场免疫效果相对较差,尤其是散养户,免疫抗体合格率未达到70%,存在疫情发生风险。结果提示,需重点加强羊饲养场尤其是散养户的O型FMD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20.
猪IFN-γ和IL-4重组质粒对口蹄疫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猪IFN-γ和IL-4对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用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的重组质粒与口蹄疫双价疫苗配伍免疫小鼠,检测小鼠抗口蹄疫抗体水平和CD4+/CD8+T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观察其免疫佐剂效应。结果表明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重组质粒都能显著提高小鼠抗口蹄疫抗体水平(P〈0.01),其中pcDNA3.1/IFN-γ提高亚洲Ⅰ型FMD抗体水平的佐剂效应较pcDNA3.1/IL-4的显著(P〈0.01),而pcDNA3.1/IL-4提高O型FMD抗体水平的佐剂效应显著高于pcDNA3.1/IFN-γ(P〈0.01),pcDNA3.1也显示出了一定的佐剂效应;免疫后不同时间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组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且第21天与第7、45天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