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基本措施是“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根本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重点要退的耕地是,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特别是陡坡耕地以及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有:(1)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补助。每667平方米(1亩)4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的标准,长江上游地区为150公斤,黄河上中游地区为100公斤。(2)国家给退耕户现金补助。按退耕面积,每年每667平方米(1亩)补助20元。(3)国家向退耕户提供造林种草种苗费补助。种苗费补助标准按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每667平方米(1亩)50元计算,可直接发给农民自行选择采购种苗。(4)实行“个体承包”。关于粮食和现金补助折年限,总的原则是需要多少年就补多少年,绝不能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失。要求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时文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大通县退耕还林地立地性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三年内对退耕还林(草)生态示范小区的建设成果,提出并进行了退耕还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和造林类型的划分,旨在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南西部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补偿政策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南地域特点,通过实地调研,评估了海南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保育环境、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85.7%的农户支持退耕还林(草)政策;68.5%的农户基本满意目前的现金补贴标准;退耕还林之后,39.2%的农户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定位不明确;37.0%的农户的陡坡地部分或全部未退耕。指出进一步优化退耕还林(草)政策,对防止退耕反弹,保护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丹江口水源涵养区退耕还草土壤线虫群落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估丹江口水源涵养区退耕还草的土壤生态效应,2017年9月,选取3块同一土壤类型、退耕3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作为退耕还草的代表样地,以相邻未退耕的玉米(Zea Mays)田为对照,比较分析退耕还草土壤线虫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退耕还草样地0~10 cm土层含水量显著提高15.86%(P<0.05),pH值显著降低5.06%(P<0.05);10~20 cm土层pH值显著降低4.57%(P<0.05),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26.83%(P<0.05)。退耕种植紫花苜蓿草地共鉴定出土壤线虫18 307条,49个属,未退耕玉米田共鉴定出土壤线虫10 706条,45个属,退耕还草后土壤线虫c-p类群由短世代型向长世代型转移,土壤环境受到扰动降低,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增加,结构指数(SI)和富集指数(EI)表明退耕还草提高了土壤健康程度,同时降低了土壤所受的干扰程度。土壤线虫数量与土壤pH值、含水量、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食细菌线虫和食真菌线虫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植物寄生性线虫和捕/杂食线虫相对丰度与有机碳和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全氮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研究表明,退耕还草改变了土壤pH值及全氮、有效磷养分含量,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提升了土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 1999年朱钵基总理提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十六字措施,内蒙古自治区很快掀起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高潮。我区也采取了以休促退,以词(产业结构)促退,以移促退和封造结合、林草间作等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国家在政策上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条件,即对退耕后的农牧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使农牧民在退耕后八年内享受此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内蒙古11个旗县被列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县。据统计,目前全区累计完成退耕面积1645万亩,还林还草面积1171万亩。全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6.
竹类在江西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合理调整农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改变现行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根治水患、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自2000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存在一些林种选择不合理,盲目扩大等问题。本文就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竹类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点及退耕还林地的分析,阐述了竹类在退耕还林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分析了竹类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西吉县地处黄土高原中部,是一个干旱少雨的地区(年降水量平均450mm),随着加快草原生态恢复与治理,这几年通过生态环境建设、草原建设、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为生态环境恢复和种草养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西部退耕还林(草)和生态建设及种苗工程。在西部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草)等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从 2000年起,将在长江上游的云南、四川和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陕西、甘肃等 13省区开展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建设,计划退耕 515万亩,同时安排宜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种草 648万亩。 2000年中央还将安排投资用于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主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进行集中整治,确保治理一片,见效一片。   --青海钾肥工程。青海盐湖钾资源储量丰富。此项目的建…  相似文献   

9.
为策应西部大开发,更好地解决家畜牧草问题和发展畜牧业,为农牧民致富奔小康服务,从退耕还草入手,切实改善生态条件,调整农业发展后劲,确保江河源生态平衡,是实现黄河治理的根本措施,而退耕还草工程的重中之重是牧草的栽培技术。下面,就适合青海等西部地区的优良牧草紫花苜蓿、沙打旺、披碱草的栽培技术作一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贵州生态建设与退耕还草(林)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分析了贵州的水土流失现状,讨论了贵州的生态问题和草业的生态利用功能,提出在贵州退耕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应遵循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归还植被要合理布局,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应注重发展特色经济,建立林草结合型生态系统,兼顾发展草食畜牧业。并提出了有待研究的退耕还草(林)的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宁夏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效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彭阳县崾岘乡玉洼村8个典型农户的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了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所取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证实了退耕林(草)工程对农民的增收作用,讨论了工程实施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系统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草是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退耕还草为基础,以发展平凉市巨型畜牧业基地为目标,研究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的系统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研究认为: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系统可分为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一级系统又可分为饲草生产子系统、饲草加工子系统和饲草产品销售利用子系统,二级系统可分为生产经营子系统和服务子系统。各系统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互为依存,共同形成退耕还草产业化的网络型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3.
张霞 《现代农业》2006,(8):48-49
乌兰察布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差。大部分地区农牧业生产靠天吃饭。广种薄收.严重制约着乌兰察布市经济发展步伐。近几年来。随着农牧业产业化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因地制宜。实行退耕还草还林政策、人多地少的矛盾表现得更加突出,乌兰察布市农村牧区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何消化大量的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做到正确引导,统筹安排,有效转移,已成为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春香  戴乐  吴晓菊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440-4442
对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进行了生态和经济效益评价.针对塔里木河中下游的实际状况,以现有的林草植被类型代替退耕后的植被.运用均方差决策权法进行实例分析,得出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时,以退耕还生态林的生态效益最好,退耕还经济林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虽然最大,但生态效益所占比重较小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为搞好退耕补助粮食供应,满足退耕区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需要,确保"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顺利实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粮食储备局、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出台了退耕还林还草的粮食供应的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退耕还草战略的意义,指出了退耕还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退耕还草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2005,(11):27-28
一、西北地区饲草、饲料发展趋势 1.将会出现饲草料产品的高峰期 当前饲草料来源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退耕还草地区将有大批干草进入国内外市场,这主要在西北农牧交错带中水土流失严重及风沙为害引发沙尘暴的地区.那里大力种草,以蓄水、拦沙、固土、改善生态环境与养殖草食家畜为目标.例如陕西省黄土高原大于25°的陡坡耕地有167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1.4%,正在陆续退耕还草还林,2001年已退耕310万亩.又如沙源治理大力种草,在内蒙古化德县,作为环北京沙源治理工程,2001年已退耕种草1.02万亩等.  相似文献   

18.
1.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补助标准为每hm2退耕地每年补助原粮1 500kg;补助期限暂定5年;粮食来源,原则上以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商品周转粮为主,必要时可动用地方储备粮或申请动用省级和中央储备粮。 2.国家给退耕户适当现金补助。补助标准每hm2退耕地每年补助300元,期限暂定5年,由中央财政支付。 3.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种苗。 4. 退耕还林(草)实行“退一还四”。 5.实行个体承包和专业队造林相结合。 6.实行退耕还林(草)报帐制。按报帐的办法领取粮食和补助现金。  相似文献   

19.
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的生态经济效益与技术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在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的试验结果,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了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的生态、经济效益,归纳提出了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的4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按国家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要求,凉州区确定、审核本区该工程规模,结合当地特点,从有效落实退耕地块办法、预期效益分析、群众对补助政策认可性、实施工程应做好的工作等方面着手,加快区域内退耕还草工程建设的步伐。本文对此做了有效探索,并提出建议,对同类区实施本工程具有实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