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⒈清水贮藏 选择不老不嫩的茭白,带二三张壳,去鞘后置于大水缸或水池中,放满清水后压上石块,以后经常换水,保持水的清洁。 ⒉明矾水贮藏 将经过挑选的质量好的茭白削去外壳(也可不削去外壳),分层铺在缸内或池中,直至距容器口15~20厘米处,然后用经消毒的竹片,呈“井”字形铺于茭白上,再压以石块,倒入浓度为1%~1.2%的明矾水,水高于茭白10~15厘米。三四天检查1次,及时清除水面泡沫。若泡沫过多,水色发黄,应重新换明矾水。 ⒊盐封贮藏 先在容器(缸、桶、等)底部铺上一层5厘米左右厚的食盐,经挑选后去鞘、带二三张壳的茭…  相似文献   

2.
<正> 1、清水贮藏法 选择坚实粗壮、肉质洁白、留有2~3张茭壳的茭白,去鞘后盛放在水缸或水池中,放满清水压上石块,以后经常换水,保持缸、池中水的清洁。此法可短期贮藏茭白,质地新鲜、外观和肉质均佳。 2、盐封贮藏法 先在盛器(缸、桶、池等)底部铺上一层厚5厘米左右的食盐,将茭白(原料处理同上)平铺在盛器内,堆至距盛器口5~10厘米,用盐密封好。此  相似文献   

3.
1.清水贮藏 选择不老不嫩的茭白,带二三张壳,去鞘后置于大水缸或水池中,放满清水后压上石块,以后经常换水,保持水的清洁。  相似文献   

4.
1.清水贮藏.选择不老不嫩的茭白,带2~3张壳,去鞘后置于大水缸或水池中,放满清水后压上石块.经常换水.  相似文献   

5.
1.清水贮藏选择不老不嫩的茭白,带二三张壳,去鞘后置于大水缸或水池中,放满清水后压上石块,以后经常换水,保持水的清洁.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耐贮藏茭白品种和最佳贮藏时间,以6个品种带壳新鲜茭白为试验材料,在(1±1)℃温度下进行贮藏,分析随着贮藏时间的变化,茭白还原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含水量、表皮色泽等品质及外观商品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个供试品种的还原糖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持续下降且后期下降幅度比前期大;维生素C含量在贮藏1~15 d期间,下降幅度为8.05%~32.06%,贮藏60 d时供试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在32.4~34.2mg·kg~(-1)之间;粗蛋白含量在贮藏后期下降幅度比前期大,其中浙茭3号、浙茭6号、浙茭7号和六安茭降幅在40.0%左右;贮藏期间各品种的粗纤维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浙茭3号在贮藏60d时纤维素含量比入贮时增加了127.58%;含水量在贮藏期间保持缓慢下降趋势。综上,贮藏30 d,各供试品种均能保持较好的商品性,但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贮藏45 d,浙茭6号、浙茭3号和六安茭还能保持较好的外观商品性,但品质下降较明显;贮藏60 d,只有六安茭还能保持较好的外观商品性,但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7.
河姆渡双季茭白是从当地农家品种选育的茭白品种,夏茭上市早,秋茭上市时值淡季,而且品质佳,受到农民及消费者欢迎。 1999年余姚市种植面积 1.65万亩以上,已成为宁波市主栽品种。河姆渡双季茭白 1998年 11月经浙江省农作物审 (认 )定委员会认定通过。 1 河姆渡双季茭白品种特性 河姆渡双季茭白生育周期为一年半,即当年春季定植, 6月中旬可收梅茭,下半年收秋茭,第二年上半年收夏茭,夏茭收后改种晚稻及其他作物,忌连作。 1.1 植株性状植株高大,秋茭株高 258 cm左右,茭肉长 22~ 23 cm,最宽处直径 3.5~ 4 cm,茭肉洁白,分蘖强,节间短,上部弯曲不明显,单茭重 70~ 80 g左右,秋茭 8月底初收,终收在 9月底,最迟到 10月初,亩产壳茭 1 500 kg左右。夏茭株高 223 cm左右,茭肉长 18 cm左右,单茭重 60~ 70 g,常年 5月上旬始收,如 4月份气温适宜则可在 4月下旬初收,亩产壳茭 1 500~ 2 500 kg,收获时间约 1个多月。梅茭茭肉长短同秋茭相似,一般 6月中旬始收,收获期近 20天,产量根据我地天气情况而定,如 4月气温高, 6月气温相对不高,则产量较高,否则产量较低,一般亩产壳茭 500 kg不等。 1.2 生长特性吸肥力强,耐肥抗倒,梅茭、秋茭以墩苗结茭为主,由于地下匍匐茎发达,夏茭则以游茭苗结茭为主,由于游茭苗萌芽早,生长茁壮,因此上市早。游茭苗多,产量高。但为防止种性退化,不宜用游茭苗作种苗。 2 河姆渡双季茭白主要栽培技术 2.1 梅、秋茭栽培技术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条件好,上年未种过茭白的田块 (切忌连作 )。茭田要在年内及早翻耕,增加土壤通透性,开春后及时耙平、耙碎、施足基肥,并清除田中及田边杂草,加高田塍。 种苗要求上年种性强、上市集中,经过几次精选的田块作苗地,要求茭墩内无杂株、无雄株。  相似文献   

8.
余茭3号是从余姚地方品种八月茭的优良变异单株中选育出来的单季茭白品种,分蘖力强,茭白肉质茎竹笋形,长165~185 cm,直径35~40 cm,单茭质量110~130 g,洁白、光滑,肉质细嫩、鲜糯,VC含量高,品质优良。极早熟,8月下旬开始上市,产量135 t·hm-2。适合余姚市及周边茭白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分级选取大小一致、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的品质优良的茭白 ,留1~2cm长的苔管及2~3片茭壳包裹茭肉 ,不破坏最里面一层包裹茭肉的茭壳。按照新鲜度、茭壳外形、重量等分级。预冷挑选分级完毕后(一般在采后6~8h)立即进行预冷 ,最好采用水预冷方式。若无专用预冷设备 ,可将盛满洁  相似文献   

10.
<正>1.仓库堆藏法。选择肉质洁白、坚实,枝粗,成熟度适宜的晚熟茭白品种,茭白外要带2~3张保护壳,鞘要削短,剔除青茭、灰茭、老茭、小茭以及断裂的茭白。在运输、贮藏过程中,还要防止日晒。进仓库前要将茭白及时在阴凉通风处充分摊晾,然后摊放在仓库地面上,最多叠放3~4层。在14~24℃的温度条件下可贮藏3~5天,在0~8℃的温度条件下,则可贮藏2个月。  相似文献   

11.
<正>1.仓库堆藏法。选择肉质洁白、坚实,枝粗,成熟度适宜的晚熟茭白品种,茭白外要带2~3张保护壳,鞘要削短,剔除青茭、灰茭、老茭、小茭以及断裂的茭白。在运输、贮藏过程中,还要防止日晒。进仓库前要将茭白及时在阴凉通风处充分摊晾,然后摊放在仓库地面上,最多叠放3~4层。在14~24℃的温度条件下可贮藏3~5天,在0~8℃的温度条件下,则可贮藏2个月。  相似文献   

12.
王付红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28-129
根据多年双季茭白栽培的生产实际,总结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双季茭白选种、分株移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贮运等一系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般每667m2产夏茭(水壳茭)2000kg左右,秋茭产750~1000kg,年产值5000元以上,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1柿子简易贮藏法1.1堆贮法选阴凉、通风的房屋,地面铺20cm厚的稻草或秸秆,将选好的柿果叠放3~5层。1.2架贮法在阴凉处搭架,上铺15cm厚的秸秆。将柿果叠放3~5层,让其自然冷冻。然后用稻草把四周和上部覆盖50cm,以保持稳定低温。1.3缸贮法视贮量多少,准备缸数个,内放清水。每50kg水加食盐3.5kg,明矾2kg,充分搅拌溶解后将柿果轻轻放入,其上覆盖柿叶。  相似文献   

14.
茭白,又称茭笋,肉质茎肥嫩、营养丰富、味鲜美,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4 % ,脂肪0.3 %以及铵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是我国独有的蔬菜之一。茭白田里套养彭泽鲫是一条投资少、效益佳的致富门路。据农户反映,茭白田每667m2可收获茭笋1500kg左右,产值4000元,产鱼50kg,产值500元以上,总产值4500元。减除各项开支外,可获利3650元。现将茭白田套养彭泽鲫情况和有关资料整理介绍如下。1茭白的特性茭白是多年生挺水植物,植株高1~2m ,叶片窄长披针形,长70~160cm。它性喜温暖,不耐寒,适宜壤土生长,要求泥层厚而肥沃,并有一定水深。野生茭白一般都在湖…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16,(10)
正茭白为禾本科菰属草本植物,又称菰、茭瓜或茭白笋,是国内仅次于莲藕的第二大水生蔬菜。茭白品种繁多,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以南地区。采收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6月及8—11月,由于茭白的含水量高达93%,因而采收后极易失水萎蔫,并常出现降低食用价值的糠化、茭壳变黄、肉质木质化与纤维化、霉变、软化等问题,常温下仅可保存2~3天。因此,做好贮藏保鲜和加工,对茭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贮藏方法(1)堆藏法秋季茭白采收后期,日平均气温已降到20℃以下,可就地简易贮藏。选择室内或棚内阴凉场所,在地上铺一层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16.
茭白是一种风昧独特的蔬菜.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欢迎。但由于茭白不适于加工,必须鲜销。因此.为了延长销售时间、扩大销售范围,茭白的贮藏保鲜和运输就显得特别重要。茭白娇嫩忌阳光,喜凉爽湿润环境。如贮藏温度过高,黑穗病菌侵染茭肉后,易变成灰色或黑色,从而降低食用商品价值,且过分失水还易导致糠心。其正确的贮藏、运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余茭4号是从浙茭2号优良变异单株中筛选出来的双季茭白新品种。该品种株型高大紧凑,分蘖力强,孕茭性好,茭型大,品质优,商品性好,抗病虫性强,产量高,秋茭晚熟,2012年12月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余茭4号秋茭单个壳茭重136.7 g,净茭重90.8 g,667 m2产量1 324.8 kg;夏茭单个壳茭重118.1 g,净茭重70.4 g,667 m2产量2 704.3 kg。总结了余茭4号栽培要点及繁种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双季茭白(秋茭)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不同生育期不同灌溉水位相结合的4种灌溉处理方式,即处理Ⅰ:分蘖前中期、分蘖后期、孕茭期和采收期的水位分别为4~5,1~2,8~9和1~2 cm;处理Ⅱ:4~5,4~5,14~15和4~5 cm;处理Ⅲ:8~9,4~5,14~15和4~5 cm;处理Ⅳ(对照):14~15,8~9,19~20和8~9 cm,比较研究了这4种灌溉方式对双季茭白(秋茭)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Ⅰ,Ⅱ和Ⅲ的株高明显低于处理Ⅳ,分蘖数则明显多于处理Ⅳ,前3个处理间的株高、分蘖数差异不显著。4个处理间的壳茭重、净茭重差异不显著,但3个节水灌溉处理的净茭长度和宽度明显较大。处理Ⅱ和Ⅲ的产量比处理Ⅳ分别增加0.79%和3.87%,处理Ⅰ的产量略低于处理Ⅳ。本研究表明,与传统灌溉方式(处理Ⅳ)相比,在茭白植株分蘖期、孕茭期和采收期分别减少30%~50%的灌溉水量,可以明显降低茭白植株的株高,增加分蘖数与茭白产量。据此,提出的双季茭白(秋茭)节水灌溉技术是可行的,并可节水30%~50%。  相似文献   

19.
‘余茭4号,是从‘浙茭2号’优良变异单株中筛选出来的新品种,其特征表现:1)株型高大,分蘖能力和‘浙茭2号’接近;2)秋茭单个壳茭重达163.8 g,肉茭重113.0 g,长24.0 cm,粗4.0 cm,产量1 194.7 kg·667m-2,较‘浙茭2号’增产42.14%,产茭时间为11月4日至12月9日,较‘浙茭2号’推迟22 d;3)夏茭单个壳茭重120.3 g,肉茭重73.7 g,长16.5 cm,粗3.5 cm,产量3 093.0 kg· 667m-2,较‘浙茭2号’增产20.40%,产茭时间与‘浙茭2号’相近;4)肉质茎个体大,商品性好,营养水平高.  相似文献   

20.
茭白又名茭瓜、茭笋,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作物,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栽培较广,是大众喜爱的蔬菜之一。茭白有一熟茭和两熟茭两个类型。两熟茭又称两季茭,种植一次收获两次。第一次在种植当年的10月底始收,产量较低;第二次在次年4~6月收,产量较高。茭白要适时采收。当茭白花茎上的中心叶紧密,两张外叶向花茎合拢,心叶短于外叶,叶梢形成“白眼”,白眼处收缩像蜂腰时,便可采收。准备贮藏的茭白应留30厘米左右长的叶梢,以保护茭肉。贮藏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