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调查在农民田和缅甸山州农业试验农场山区进行,根据病害测报评价定期用药、播期、烧堆措施在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中的效果。试验1的结果表明,在未施药的不同播期小区晚疫病严重,而施达克尼尔的小区病情明显轻。在试验2中,Wallin‘s测报系统准确地预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初发生期,并建议开始施药。降雨量12.7mm时施药比每周定期施药更有效。不同施药处理比不施药的对照增产30.1%-62.2%。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23.1%-38.3%。烧堆措施对防治晚疫病无效,不过可增产39.2%。  相似文献   

2.
温度和湿度同梨木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砂梨(Pyrus pyriforis Nakei)叶作饲料,研究20、22.5、30℃四种温度和在25℃条件下,60%、70%、80%、90%四种相对湿度对梨木虱paylla pyrisuga Forster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梨木虱卵期、若虫期和全世代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分别为20-22.5℃、22.5-25℃和22.5-25℃,雌成虫繁殖最适温为25℃。生长发育和繁殖最适相对湿度为70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围场县马铃薯生长季节气象条件对晚疫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围场1994-1998年晚疫病的流行情况和主要气象资料,分析了生长季节6-8月气象因素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相对湿度是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的关键因素。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在72%以上且保持3-4d,晚疫病病斑将在10d内出现。相对湿度高峰值之后是晚疫病的侵染期,相对湿度高峰值出现越早,晚疫病的侵染也早,保持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主要条件是降雨和雾、露天气。因此,气温不是这期间影响晚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预防安徽省巢湖市小麦赤霉病危害,选取巢湖市2003—2019年平均相对湿度、雨湿日光系数(雨日×降雨量×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雨量与日照时数作为预测因子,运用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分别对2011年秸秆还田前后小麦赤霉病流行进行预测。利用该方法对2020—2021年安徽省巢湖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进行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小麦赤霉病实际发生情况匹配度较高,准确率为100%,表明该方法可于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前50 ~ 60 d(小麦返青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进行中长期预测。基于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建立的小麦赤霉病预测方法提高了安徽省巢湖市小麦赤霉病预测的准确性,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了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百合灰霉病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百合灰霉病是百合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气温15-20℃,相对湿度90%以上条件下发病严重。通过选择无病鳞茎种苗,轮作换茬、冬季清除田间残留病株,播种时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用10%菌毒清AC等化学农药淋蔸或喷雾防治,可有效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6.
对山葵黑心病病害症状和病原进行鉴定研究,观察结果与有关文献核对,确认该病害的病原菌为山葵茎点霉(Phoma wasabiae Yokog)。田间病害消长情况观察显示,该病田间发生普遍且严重。一般株发病率93%-100%,叶发病率28%-66%,一年中的5-6月和11-12月为发病流行高峰期。药剂防治试验表明,施宝功50%可湿性粉剂和特克多45%悬浮剂对该病有明显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烟草赤星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寻求烟草赤星病的有效防治方法,选择烟草赤星病病重的烟区进行系统调查与计算分析,并开展综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影响病在发生迟早,当日均气温达22℃以上,相对湿度大于80%时始病,病害发生最适宜的温度为25-28℃;降雨和大气相对湿度影响在发生的轻重,往往雨后5-10d,病害暴发流行;目前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烤烟品种K326,G80等均较感病,随种植密度的增大病情加重,采取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大斑病发生严重,本文针对宁夏灌区玉米大斑病的越冬菌源、侵染循环、发病条件以及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等进行了系统性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大斑病以菌丝在田间和秸秆垛的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5月上旬开始产孢,产孢期30天以上。田间初次发病时间是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下旬是病害的快速增长期,此期的降雨量大小是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宁夏现行大面积种植掖单13号玉米品种和麦套玉米的耕作方式十分有利于病害的流行,稻旱轮和早期摘除玉米底部病叶对病害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病害严重发生年份,可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以75%百菌清500-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65%代森猛锌600倍液和50%扑海因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1-2次,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枯梢病测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林场樟于松枯梢病发病区内的固定标准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月初孢于开始飞散,随着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的增加,孢于的飞散量也逐渐增加。6月中旬和6月下旬为初始发病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9月中旬为病害的终止期。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3个因子对病情的发生和发展影响很大,气温对病害流行始发期和终止期起决定作用。在适宜的气温范围内(20—23℃),病情随时间及相应的气温、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预报方程:y=-10.6 1.241Y。 0.288t,入选的自变量有初始病情y。和前月平均气温t两个因子,此方程可以预测当年病情指数(y)。  相似文献   

10.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小麦条锈病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臣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27-5030
[目的]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平台上,将不确定性推理方法——贝叶斯网络引入病害预测,基于关键气象因子(温度、降水、湿度、日照)构建一个用于预测小麦条锈病发生概率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方法]采用预测日前7d的气象数据预测自预测日起7d内的条锈病发病概率,并对我国小麦条锈病重要流行区域——甘肃省东南部地区2010 ~ 2012年病害发生情况进行预测.[结果]模型在返青期至乳熟期输出的病害发生概率与实际调查结果吻合度分别为62.92%、63.18%、79.48%、94.75%,能够较客观地反映病害发生的时间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结论]该研究表明将贝叶斯网络和GIS分析结合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利用关键气象因子进行小麦条锈病短期预测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山地环境下马铃薯晚疫病等农业病虫害预报应用场景对近地空气相对湿度数据资料的切实需求,本研究以连续性空气温度、湿度数据集为基础样本,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露点法估算空气相对湿度的准确性,讨论以环境温湿度条件为协同参照指标的露点法估算空气相对湿度的质量控制有效性。以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预报为例,论证基于露点法空气相对湿度估算的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预报效果。结果表明,露点法空气相对湿度估算值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决定系数、平均绝对误差、相对误差、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44、8.07%、0.11%、0.97,但在实际环境空气相对湿度较小的情况下,存在明显的高估。不同环境条件对露点法估算空气相对湿度准确性的影响不同,估算准确性随环境湿度增大而提高,实际空气相对湿度为60%以上时,准确性较高;估算准确性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表现为环境温度在10℃以上时,准确性较高。应用露点法估算的空气相对湿度对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进行预报,预报漏报率普遍在30.0%以下,最低为16.7%。结合作物病害发生与防控的实际情况,露点法估算空气相对湿度在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预报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软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针菇软腐病是近年来普遍发生的病害,病菌初步鉴定为Cladobotryum sp.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27℃,最适15-19℃;适宜pH值为5.6-8.1,最适为6.0。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害发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和3-4月。气温高(15℃以上),湿度大的年份发病严重。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0.010%-0.001%百菌清和0.05%-0.20%多菌灵对该病菌的菌丝生  相似文献   

13.
对F85-1粉剂拌种防治棉苗根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F85-1粉剂拌种对棉苗子叶期,定苗期立枯病,炭疽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对两种病害的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保苗效果达50%,F85-1适宜伴量为干棉籽重量的0.5%。  相似文献   

14.
棉花落叶型黄萎病的发生规律及损失率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9年在三余镇棉田系统调查结果,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在本区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或9月上旬,病害发生消长与气温、雨日、雨量及相对湿度密切相关,在适宜温度(22-28℃)范围内雨水多而均匀,则发病重。病害危害棉株后,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结铃数减少,铃重下降,病指与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温湿度对锯谷盗实验种群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种温度(23.5,26.0,28.9,32.0,35.8℃)和3种相对湿度(55%RH,76%RH,93%RH)组合的情况下,对锯谷盗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温、湿条件下该种群卵期为4.0-8.4d,幼虫期为10.6-23.3d,蛹期为5.4-9.8d,从产孵到成虫羽化之间的未成熟期为18.6-39.2d;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4-14.8℃,幼虫为13.1-15.1℃,蛹为7.3-12.1℃,未成熟期为13.7-14.8℃;卵期有效积温71.2-80.1日度,幼虫期170.9-236.1日度,蛹期111.9-150.8日度,未成熟期为319.6-378.0日度。同时分析了温、湿度对上述生活史参数的影响,并建立了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及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6.
植物病害流行生长模型预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植物病害预测的生长模型预测法,即利用较早期的病害发展数据,估计病害流行生长模型的有关参数,然后利用这些参数对病害未来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率作出预测。利用花生锈病等九个植病系统(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47组流行数据对生长模型预测法进行了917次应用性检验,并用准确度参数P(P=[1-abs(-X)/X]×100)作为预测准确度标志,平均准确度为86%。  相似文献   

17.
兰花炭疽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花炭疽病菌在病叶组织内越冬,4月上、中旬初次侵染,分生孢子能再次侵染。病害发生期为4~11月,其中4~8月为老叶发病期,7~11月为新叶发病期。病害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量和雨日有关。病害流行的最适气温为25℃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雨量大、雨日长发病严重。病害程度与品种有关,春兰、寒兰、和秋兰均发病严重;台兰发病较轻。在病害发生期使用1%波尔多液及75%百菌清、50%稻瘟酞、25%培福朗、50%代森锰锌等1000倍液,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防效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18.
洪涝灾害对早稻的影响及灾后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德保县受涝早稻的抽样调查和分析表明,洪涝灾害对孕穗期的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大,产量损失30.3%-61.1%,灌浆期受淹1-3天,产量损失相对较小,为15%-30.1%,灾后采取及对排涝,水洗泥浆,追施速效性肥料或根外追肥,及时防治细菌性病害的管理措施,可使植株恢复生机,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近年来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初步阐明了当地小麦白粉病的流行规律,确定了病害流行的预测因子,提出了病害的综合分析预测方法,并建立了病害发生程度预测式:Y=8.252918+0.626005X1-0.411765X2+0.0110043X3+0.0062667X4,F=49.0996,Sy/x=0.272574,历史符合率100%。经1994~1995年预测检验,预测结果与发生实际一致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小麦叶枯性病害预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多年的调查资料,利用全过程汉行速率模拟叶枯性病害流行动态,同时筛选出四个主效因子,并用四个主效因子进行几种预测方法的比较,结果是以回归预测准确率最高并建立了蜡熟期病指的回归预测式。Y=-23.8602+11.03462x1+0.6175x2-6.3786x3-0.1263x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