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正>我们都知道,肥料施入土壤后,必须经过土壤里的水分溶解,果树的根系才能吸收,由于在一年中降雨时间和降雨量不同,果树吸收养分的时间和程度就不同,部分果园从肥料施入到吸收要经过很长时间,往往会因肥效发挥不好而出现果树缺肥,甚至"烧根"。肥料施入土壤后长时间没有被充分溶解,果树根系吸收利用差,而被固定、下渗、挥发后利用率降低,肥料利用率一般为30%~40%,果树需肥的时候没溶解,不能正常发挥肥效,不需肥的时候溶解了,根系吸收运送到树上造成不及时停长、生长节奏被打乱,该合成的养分合成积累不了,往往树体虚旺,花芽难以形成,树势差,果实商品率  相似文献   

2.
龙飞“大三元”有机无机生物肥是河南三门峡龙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元复合菌肥,是经科学配方、现代化工业固体发酵、低温造粒、干燥、包膜精制而成的双颗粒肥料。施用该肥不但可以改良土壤,抑制根部病害,提高肥料利用率,降解土壤中的化肥、农药残留,而且可明显增加果树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是生产无公害果品的理想肥料。在果树上的使用方法和效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合理施肥,就是根据果树自身的营养特点,结合土壤、肥料和管理技术等因素,确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肥料种类、数量、比例和施肥时期、方法,及时供应果树生长结实所需的营养元素,以提高果实产量和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或防止肥料污染。结合生产实际,做到果园合理施肥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4.
农博士果树专用控释肥是济南农博士绿色.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肥料。养分总含量氮(N),磷(P)、钾(K)为16—8—16≥40%,还含有钙(Ca),镁(Mg)、锌(Zn).硼(B)等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农博士控释长效肥是根据果树生长需肥规律来配制肥料释放速度,使肥料释放速度与作物各期需肥量相吻合,达到肥料利用率高的效果。传统化肥使用后利用率最高仅为30%左右,而控释肥利用率可提高到70%以上,肥效缓慢控释延长其肥效期,使植物在不同生育期都能得到相应养分供应的新型肥料。  相似文献   

5.
果树缓控释肥肥效期长,养分释放速率与果树的需肥规律基本吻合,能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减轻肥料流失。同时简化施肥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正>果树生产管理中有很多人喜欢大肥大水,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树体生长发育对肥水的需要。笔者觉得,肥水并非越多越好,这里面有个"标准"问题,这个标准就是"经济有效"——既能满足树体生长发育需要,又能节约用水、提高肥料利用率。水是肥料在土壤中的运输工具,水到则肥到,肥水是一体的。如果灌水量过大,则会把肥料运到根外很远很深的地方,不仅造成肥料流失,同时也  相似文献   

7.
砂姜黑土区黄瓜的合理施肥丁维新,朱其清(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10008)平衡施肥是作物达到优质高产、提高化肥利用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依据不同作物种类的需肥特点和不同类型土壤的供肥特性,研制和使用专用肥料,较一般的施肥方式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蔬菜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露地蔬菜种植和设施蔬菜种植养分用量均超过蔬菜生长所需,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肥料利用率低,增加了面源污染风险,在分析这些现状的基础上,对造成蔬菜种植中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如有机肥与化肥施用配比随意性强,搭配不合理;氮、磷、钾肥配施比例不合理;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不合理;肥料总施用量过大;土壤自身的原因等。并提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测土与科学配方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配合施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土壤调理剂等措施,有望提高我国蔬菜肥料利用率,节约资源,防止面源污染,实现蔬菜生产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果树叶面追肥,即将含有作物所需养分的肥料直接喷施于果树叶面,又称根外追肥。叶面追肥是生产上常用的一种补肥方法,其优点是施用量小,针对性强,养分吸收快,能有效避免土壤对某些养分的固定,提高养分利用率。土壤结构不良、水分过多或干旱、过酸过碱等因素造成根系吸收作用受阻或作物缺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瓜甜瓜》2012,(1):74-75
看配方:水溶肥实际上就是配方肥,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和不同水质配制不同的配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营养需要、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所以,配方是鉴别水溶肥好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旱作果园多为雨养农业,受降水不均、降水时期与树体需水期不合影响,常造成水肥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旱作果园应以增强果园土壤纳雨蓄墒能力、提高水肥利用率为目的,做好增施有机物料、合理施用化肥、加强水土保持等工作,坚持用地养地的可持续发展土壤管理方式,走有机旱作农业技术路线。综述了有机旱作果园的概述、提高水肥利用率的技术措施(包括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及旱作果园其他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包括抗旱品种及砧木的选择、整形修剪、化学调控)的研究利用现状,旨在为山地旱作果园的有机旱作科学管理及绿色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肥料袋控缓释对沾化冬枣氮素利用率与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福田  彭勇  周鹏  张守仕 《园艺学报》2006,33(2):223-227
  袋控缓释肥根据果树个体较大的特点, 改变一般控释肥颗粒包膜的设计思路, 利用控释袋包装达到控制肥料释放的目的。以沾化冬枣为试材对袋控缓释肥进行大田试验, 结果表明: 肥料袋控缓释处理生长季土壤有效养分浓度稳定, 而肥料散施处理土壤养分浓度波动大; 施用10袋/株(16.5 g/m2 ) 纯氮时, 袋控缓释处理氮素利用率约为一次性散施处理的2.8倍, 约为分次散施处理的115倍; 养分稳定供应,冬枣植株生长健壮, 能有效克服肥料散施导致短期内土壤有效氮水平过高, 刺激枣头大量萌发造成营养竞争的问题; 同一施肥水平, 袋控缓释处理植株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Pn值高且稳定, 产量与果实品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不同肥料对早熟梨产量、果实品质及树体生长的影响表明:不同肥料对幼树生长、坐果率、单果重和品质都有较大的影响。施用氮、磷、钾配合的洋丰复合肥比单施其他肥料明显促进幼树的生长,果实纵径和横径增长较快;施用有机肥和洋丰复合肥的果实固形物、总糖和Vc含量最高。因此,生产早熟梨,施肥上应以有机肥为主,再施以适量的氮、磷、钾配合的复合肥,有利于全面提高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武阳  孙明德  刘军  田海青  王文娟  刘松忠 《园艺学报》2017,44(11):2171-2178
以7年生‘黄金梨’树为试材,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3个施氮深度[0(表面施氮)、20和40 cm]处理下不同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并探讨了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及损失。结果表明,梨果实成熟期,果实的Ndff值最高,其他器官的Ndff值均表现为20 cm施氮深度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施氮深度处理,~(15)N的分配率均为贮藏器官最高,生殖器官最低。20 cm施氮深度处理的梨树N利用率最高(26.23%),40 cm施氮深度处理最低(15.65%)。N损失率以表面施氮处理最高(54.21%),20 cm施氮深度最低;0~80 cm土层的N残留率以40 cm施氮深度处理最高(31.73%),表面施氮处理最低。因此,本研究中,20 cm深度施氮处理能提高梨树各器官对N肥的吸收征调能力,氮素损失少。  相似文献   

15.
袋控缓释肥对桃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袋控缓释肥根据果树树体较大的特性,结合果树养分需求特性,采用纸塑材料做成的控释袋包裹掺混肥料,袋上针刺微孔,利用微孔控制养分释放,达到供肥和养分需求相一致。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后袋控缓释处理土壤Nmin比撒施稳定,土壤Nmin含量维持在60mg/kg左右,养分释放缓慢、平稳,能满足幼树生长发育需要;1次撒施处理施肥2周后土壤Nmin含量达100mg/kg,随后急剧下降,8周后降至不施肥水平;2次撒施处理每次施肥2周后土壤Nmin含量达80mg/kg,即2个高峰。袋控缓释处理桃树根系含有大量的毛细根,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但不施肥处理根系分布范围最广。袋控缓释处理桃树地上部树势中庸,不旺长;撒施处理在第2次施肥前以1次撒施地上部长势最旺,第2次施肥后以2次撒施地上部长势最旺。袋控缓释处理2007年开花观察时,开花数和坐果量均最高;2008年休眠期观察时,单位枝条长度花芽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苹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途径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中国贫瘠的果园土壤条件下,化肥在苹果增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不合理的化肥使用也带来了肥料利用率低、果实品质下降、土壤质量降低、水体富营养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因此,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由于化肥损失带来的环境污染是关系到苹果产业能否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分析了中国苹果养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当前已有的苹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主要包括障碍性土壤改良与培肥地力、最佳养分管理、根层养分调控和新型肥料与"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并对今后苹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微生物肥料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施入量加大,带来了土壤板结、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等一系列问题,对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和挑战,而微生物肥料正能解决这些问题。微生物肥料不但能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还能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减轻农作物的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该文综述了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现状、作用机制及其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评价了其作用效果,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展微生物肥料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向,对我国果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富士苹果施钙肥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年生富士苹果(Malusdomesticacv.Fuji)为试材进行不同组合钙肥试验,结果表明,土施CaSO4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总钙、交换性钙和果实钙含量,以3.5kg/株CaSO4处理效果最显著;将3.5kgCaSO4分为幼果期和膨大期2次使用增钙效果明显,分期施肥无论配合秋施有机肥还是春季喷氨基酸钙都极显著提高了果实钙含量,以S2+1.5AM处理(春施2kgCaSO4+喷3遍氨基酸钙+夏施1.5kgCaSO4+秋施5kg苹果专用有机肥)的钙含量最高,达到179.17mg/kg;秋施苹果专用有机肥明显提高果实钙含量,增加根系和枝条的贮藏钙,以10kg/株配合春施1kg/株CaSO4的效果较好。当有机肥施用量达到15kg/株或CaSO4超过3.5kg/株时增钙效果下降。交换性钙、土壤及果实Ca/Mg比值与果实钙含量呈正相关,土壤速效磷、钾、果实N/Ca比值与果实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施肥处理果实的N/Ca比值和Ca/Mg比值差异显著,采收时富士果实N/Ca比值<17,Ca/Mg比值≥7,贮藏期间的苦痘病发生率较低。有利于富士苹果钙素营养的施肥组合是秋冬施有机肥加钙化肥、幼果期喷钙和果实膨大期土施钙肥。  相似文献   

19.
富士苹果果实膨大期肥料氮去向及土壤氮素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芬  田歌  于波  何流  刘晓霞  葛顺峰  姜远茂 《园艺学报》2017,44(8):1569-1578
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50、100、150、200、250 kg·hm~(-2))对富士苹果膨大期肥料氮吸收利用、土壤残留和土壤氮素总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水平低于100kg·hm~(-2)时,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果实单果质量及产量均显著提高,但当施氮水平高于100 kg·hm~(-2)时,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肥料氮利用率逐渐下降,且树体吸收的氮来自土壤氮的比例逐渐降低,来自肥料氮的比例逐渐升高;果实膨大期结束时(施氮2个月后),肥料氮的5.98%~13.78%被树体吸收,27.26%~37.38%残留在0~60 cm土体中,48.84%~66.76%通过其他途径损失。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树体吸收的肥料氮量和土壤残留氮量逐渐增加,但肥料氮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却不断降低,同时损失量和损失率不断增加。随施氮水平的提高,0~60 cm土体无机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且残留在土壤剖面中的无机氮主要分布在表土层(0~20 cm)。不施氮和低氮水平(施氮50 kg·hm~(-2))土壤无机氮积累量为负积累,当施氮水平高于100 kg·hm~(-2)时,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均呈正积累。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土壤氮素总平衡由亏缺转为盈余,表明供氮不足会造成土壤氮肥力的下降,过量施氮则会加剧土壤氮素累积,增加氮素污染风险。拟合分析发现,在试验施肥水平土壤氮素总平衡与施氮水平呈线性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2912x–22.481(R~2=0.986),当施氮水平为77.20 kg·hm~(-2)时,土壤氮素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Cultural practices were studied in peach tree orchards irrigated with microsprinklers, herbicide strips being maintained along the tree rows. Differences in fruit cropping between treatments varied in the same way as tree vigour, the most vigorous trees having the highest production capacities. Concerning soil management, ground cover vegetation (permanent or temporary) improved fruit production compared with soil cultivation. According to leaf analysis, ground cover vegetation appeared to ameliorate the conditions of trees nutrition. This effect was probably mainly due to increasing soil resistance to compaction; applying organic matter was not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rees grown with soil cultivation compared with those grown with ground cover vegetation. Increasing fruit tree density also contributed to increased fruit production. Nevertheless, more than 600 trees per hectare did not allow further increase in fruit yield for the experimental cultivar. Lastly, nitrogen fertilization seemed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the fruiting of peach tre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