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植物源农药雷公藤制剂不同浓度对枇杷树上的苹掌舟蛾进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防治后的第五天,300倍液防治率达100%,400倍液为100%,600倍液为95%,800倍液为95%,雷公藤制剂对防治苹掌舟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掌握鹅掌楸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方法]对鹅掌楸的受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观察了鹅掌楸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同时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药剂进行了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结果]室内防治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在90%以上;林间防治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在86%以上。[结论]3种药剂对1~2龄鹅掌楸叶蜂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几种药剂及其不同浓度对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生物测定确定了4种药剂对落叶松叶蜂幼虫的毒力,并利用苦参烟碱烟剂、苦烟碱、高渗苯氧威和阿维菌素进行了林间防治。[结果]2%苦烟碱乳油、3%高渗苯氧威和1.2%阿维菌素微胶囊水悬浮剂1500倍液对落叶松叶蜂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11%、95.57%和97.30%,均优于5%吡虫啉乳油1000倍和1500倍液。林间防治结果表明,3%高渗苯氧成和1.2%阿维菌素微胶囊水悬浮剂1500倍液对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2.31%和93.28%,烟剂对幼虫的控制效果达96%以上。1.2%阿维菌素和3%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水悬浮剂地面喷雾法对落叶松叶蜂出土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26%和96.12%,而二者混合喷雾的防治效果达94.62%。[结论l为落叶松叶蜂种群数量的生物调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楼观台森林公园油松松阿扁叶蜂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危害油松的阿扁叶蜂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树干注药防治、叶面喷雾防治及烟雾防治等施药技术对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景区、不同立地条件油松松阿扁叶蜂幼虫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施药技术对油松阿扁叶蜂幼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0%敌畏·氧乐注干液剂以1.3mL/cm树干胸径的注药量,树干注药药后7 d防效为92.71%.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80%敌敌畏乳油(2:1)1 000倍液叶面喷雾时,药后5 d为防效93.69%.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80%敌敌畏乳油(2:1)与柴油按1:15,采用烟雾机喷烟施药后5 d防效为84.85%.采用树干注药法和叶面喷雾法对油松针叶保护效果较好,其中在松阿扁叶蜂卵期注药对油松针叶的保护效果最佳,其针叶损失率仅为9.06%.在森林公园中,针对不同景区、不同立地条件的油松林,可采用不同化学防治方法防治阿松扁叶蜂,以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防治松阿扁叶蜂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松阿扁叶蜂不同龄期幼虫的田间药效。[结果]施药后72 h,对于1龄幼虫,噻虫啉微囊悬浮剂的防治效果达94.7%~96.9%;高效氯氰菊酯的防治效果达92.6%~94.9%;多杀霉素的防治效果为86.8%~88.9%。对于2龄幼虫,噻虫啉微囊悬浮剂的防治效果达89.7%~93.0%;高效氯氰菊酯的防治效果达88.2%~90.4%;多杀霉素的防治效果为81.4%~83.3%。对于3龄幼虫,噻虫啉微囊悬浮剂的防治效果达88.9%~91.0%;高效氯氰菊酯的防治效果达87.1%~89.2%;多杀霉素的防治效果为81.1%~81.9%。[结论]噻虫啉对松阿扁叶蜂幼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最佳防治时期为1龄幼虫期。  相似文献   

6.
于2009-2010年研究了闵行区危害绿化带樟树的樟叶蜂、樟翠尺蛾的药剂防治。从室外药剂防治结果来看,10%虫螨腈、20%杀灭菊酯、5%氯氰菊酯、30%乙酰甲胺磷、20%除虫脲、1.8%阿维菌素、25%灭幼脲Ⅲ号药剂7d后对樟叶蜂、樟翠尺蛾防治效果在83.50%以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效果。  相似文献   

7.
农药烟剂防治平菇害虫药效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用菌生产中使用农药必须十分小心,选用敌敌畏烟剂和高效氯氰菊酯烟剂防治平菇害虫,试验了它们的室内药效和现场药效。结果表明,敌敌畏烟剂和高效氯氰菊酯烟剂对防治食用菌害虫效果好,结果还发现,放用农药烟剂后16h放风,对敌敌喂烟剂的防治效果有影响,对高效氯氰菊酯烟剂的防治效果没有影响,农药烟剂有希望解决农药残留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防治菜青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3个不同剂量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及清水对照进行菜青虫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与其乳油剂防治菜青虫效果相当,防治菜青虫的最佳施用剂量为40~80 g/667 m2。  相似文献   

9.
通过用敌马烟剂、苯氧威烟剂、苯氧威乳油对松扁叶蜂进行防治实验,结果显示敌马烟剂防治最为实用经济.  相似文献   

10.
选择杨潜叶叶蜂的2种防治药剂(1.2%烟碱·苦参碱和氯氰菊酯)进行药效试验,以不同水溶液配比的喷雾防治方式和以柴油按比例混合的喷烟防治方式对杨潜叶叶蜂进行喷施,分别统计其24、48、72h死亡率,并对其不同水平下的防治效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24h时,苦参碱800倍液防治效果最优;48h时,苦参碱1200倍液喷雾与喷烟防治均可;72h时,各水平下的死亡率均达90%以上.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及林分郁闭情况,宜选择苦参碱800倍液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噻虫啉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林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运用低毒无公害药剂噻虫啉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的有效性,进行了噻虫啉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林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油烟剂和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对防治落叶松红腹叶峰均有效,施药后杀虫率达到80%以上,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云杉阿扁叶蜂是大黄山林区青海云杉林的主要病虫害之一,为有效控制该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本研究基于之前在该林区的飞防成效试验和当年虫情的监测,采用高效低毒有胃毒、触杀作用的第4代农药——阿维菌素,同时复配8%高效氯氰菊酯触破型微囊剂的混合药液进行飞机喷雾防治。通过对照防效调查,采取的混配药剂飞机喷雾防治和人工地面辅助防治综合措施,提高了防治效果,降低了虫口密度,防效达到90.0%以上,达到了保持该林区有虫不成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吡虫啉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对苹果蚜虫进行大田防治试验,表现增效和相加作用。该增效混剂防治苹果蚜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且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4.
对丹巴腮扁叶蜂危害的环境因子与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丹巴腮扁叶蜂其危害和环境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浓度的3种药剂防治丹巴腮扁叶蜂3龄幼虫效果均明显,并提出了适宜的丹巴腮扁叶蜂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丹巴腮扁叶蜂在青海危害云杉,两年一代。成虫和卵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危害7月达到盛期,老熟虫下树入土并土栖21个月。防治可用人工挖掘和烟剂防治、引用天敌;重害林则用新型化学药剂按叶蜂生物学特征抓住关键时期,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吡虫啉对小麦蚜虫真有良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且对天敌安全,是防治小麦蚜虫的首选药剂.高效氯氰菊酯及其复配剂可以作为其轮换品种搭配使用,阿维菌素不适于防治小麦蚜虫。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的逐渐加重,森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而很多地区都存在着松阿扁叶蜂,松阿扁叶蜂对森林中的树木具有危害性,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松阿扁叶蜂的危害。文章主要对松阿扁叶蜂的防治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松阿扁叶蜂的生物特征,然后分析了松阿扁叶蜂对不同树种的选择,最后叙述了应该采用生物防治、药物防治以及人工防治等方式来防止松阿扁叶蜂对森林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的逐渐加重,森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而很多地区都存在着松阿扁叶蜂,松阿扁叶蜂对森林中的树木具有危害性,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松阿扁叶蜂的危害。文章主要对松阿扁叶蜂的防治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松阿扁叶蜂的生物特征,然后分析了松阿扁叶蜂对不同树种的选择,最后叙述了应该采用生物防治、药物防治以及人工防治等方式来防止松阿扁叶蜂对森林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玻片浸蘸法对吡虫啉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对温室白粉虱的联合毒力,测定共毒系数CTC为119.03~215.70,表现增效和相加作用。据此确定最佳配比,配制成增效混剂4.5%微乳剂进行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效良好,其用量12~18ga.i./hm2的效果达75%~99%,优于对照药4.5%高效氯氰菊酯EC。该增效混剂防治温室白粉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皆佳,且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验证2.5%三氟氯氰菊酯微胶囊剂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设计了2.5%三氟氯氰菊酯微胶囊剂3个不同剂量与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及清水对照试验。结果表明:2.5%三氟氯氰菊酯微胶囊剂对菜青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并且持效期较长,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高效低毒杀虫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